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司佳去世 年僅42歲

2020-12-04 騰訊網

圖說:司佳教授生前照片 來源/採訪對象提供(下同)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司佳女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1日16時46分在上海長海醫院逝世,年僅42歲。

司佳是上海人,1995年7月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在華師大二附中就學期間,她作為上海唯一的中學生代表出席全國學聯第二十二屆代表大會,並以優異成績被復旦大學第一屆文科基地班錄取。她2001年獲全額獎學金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東亞系留學,2006年8月獲博士學位。2006-2007年任賓夕法尼亞大學東亞系講師,兼任聖約瑟夫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2007年8月起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2016年11月晉升教授,博士生導師。

司佳去世的消息傳來,她的學生、同事異常悲痛。每個人都懷念這位全身心撲在學生身上的老師。

司佳的專業和研究專長是中國近現代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近代城市社會史、出版史等。在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工作的13年來,她一直工作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先後開設「西方中國學研究文獻講讀」、「近代史研究專題講座」、「專業英語」及全英文授課的「西方人在中國:1500-1900」等課程,注重在授課內容中強調中英文原始資料的解讀與運用,訓練學生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由知識接受轉向對研究問題的思考和探索。

2014年司佳教授主講的全英文課程「中國歷史:改良到革命」獲上海市高校外國留學生英語授課示範性課程」。從2015年起,她負責歷史學系英文碩士項目「中國歷史與文化」,在外國留學生招生、培養、課程安排、論文指導等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直至病發之後,還堅持完成了今年7月畢業的一位留學生的論文指導工作。

司佳的研究,著力於中西方文化交流。她承擔了「早期新教傳教士中文作品與手稿研究」「歐美視閾中的晚清上海社會文化」「旅行與影像:早期來華新教傳教士的異域文化體驗」等國家社科基金及各類省部級科研項目,出版了《英語在中國的傳播:使用者、歷史文本及語言景觀》《近代中英語言接觸與文化交涉》等學術專著,編著翻譯了《近代東亞國際視閾下的基督教教育與文化認同》《中國紀行:從舊世界到新世界》等著作。

值得一提的是,她的英文著作《英語在中國的傳播:使用者、歷史文本及語言景觀》在國外出版,書中探討英語的引入和流傳對中國近代社會文化的影響,在中國近代語言的社會文化史研究方面作出了開拓性貢獻。2016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了她的專著《近代中英語言接觸與文化交涉》,大量使用第一手外語檔案和史料,結合運用《清代籌辦夷務始末》等中文檔案、報紙等資料,以全球化理論以及後殖民理論為關照,提出中國本位見解,是一部極具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司佳教授還在《東亞歷史與文化評論》《宗教與科學》《近代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學術研究》《史林》《復旦學報》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其中《十九世紀上海的通商口岸英語:使用者、聲音與形象》一文,發表於美國東亞研究領域權威刊物《東亞歷史與文化評論》,探討外來語言文化在中國近代通商口岸社會變遷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重要影響。《早期來華新教傳教士的中文作品與翻譯策略》一文,探討傳教士在華布道策略,視角新穎。

近年來,司佳在《近代史研究》和《世界宗教》刊發了兩篇關於《梁發日記》研究,在其日記整理與研究方面有著新的開拓性貢獻。她的研究成果史料紮實,視野開闊,理論嚴謹,研究領域涉及歷史學、語言學、社會學、宗教學,通過跨學科研究,取得了開拓性進展。此外,司佳教授在上海史、外來語言文化在中國近代通商口岸社會變遷等領域,也取得了許多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42歲女教授司佳逝世,曾師從周振鶴
    據多方證實,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司佳因病於2020年10月11日晚病逝,享年42歲。司佳(1978~2020),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興趣還包括上海近代城市社會,出版史、文化史及閱讀史。
  • 復旦歷史學系42歲女教授去世,人生事業和生命到底哪個更重要?
    2020年10月11日,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司佳,因病搶救無效死亡,年僅42歲。她的英年早逝讓無數人感到惋惜。司佳於2006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2007年起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2016年晉升為教授,博士生導師。報導稱司佳教授在學術上取得了許多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在學生指導方面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很顯然她是一個很負責的老師,她幾乎把自己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事業上。
  • 複旦大學曆史學係42歲女教授司佳逝世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10月13日,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微信公號發布悼念司佳老師的消息。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司佳女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1日16時46分在上海長海醫院逝世,享年42歲。
  • 復旦才女教授在醫院救治無效身亡,年僅42歲
    只是因為人生太短,我們都不知道未來的自己能走到哪一步,就像近日的一則媒體報導中發布出來死亡訃告,是來自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司佳 世間病疾無情,讓太多年輕生命都早早被終結,這個女教授如果還在世,她也不過42歲的年紀。 司佳並沒有當年的央視主持張泉靈那樣幸運只是被誤診,她的不幸離世讓她身後大批學子們的為她感傷。
  • 復旦年輕女教授在醫院不治身亡,享年42歲
    17歲考入世界一流大學,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的司佳,是個地道的上海人,中學時期就作為唯一的中學生代表,參加全國學聯代表大會考上了復旦。生前短短42年的時間裡,她猶如天之嬌女,被學校師生賦予厚望,29歲就從美國學成歸來,受聘重回母校任職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的副教授。
  • 復旦大學女教授醫院搶救無效身亡,年僅42歲
    不幸的是,年僅42歲的司佳,還沒來得及在自己的生命中創造出更多的精彩瞬間,便因病逝世,永久了離開了人間 司佳是復旦大學的一名歷史學系教授,同時也是博士生導師。 不僅人長得漂亮,學習成績還很好,好學生,好女兒,好同學,一個都沒落下。 父母也為有著如此優秀的女兒感到驕傲。
  • 42歲復旦教授離世,曾29歲即任副教授
    10月12日,微信公號「卿雲史學」發布悼念司佳老師的消息。記者從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獲悉,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司佳女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1日16時46分在上海長海醫院逝世,年僅42歲。 1978年6月生於上海,2006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哲學博士。
  • 清光但請徐徐照:悼念司佳教授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我社譯者司佳因病於2020年10月11日逝世。 司佳,1978年生於上海,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興趣還包括上海近代城市社會,出版史、文化史及閱讀史。
  • 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 出生於上海,15歲考入復旦大學
    北京時間12月6日上午,出生成長於上海的著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的消息傳來。解放日報在多方求證的過程中看到,一封發自史丹福大學,署名為Steven·kivelson的郵件,在美國時間12月5日下午6時向該校的老師宣告了這一消息。郵件裡還附了家屬聲明,這份聲明說張首晟是在與抑鬱症作戰之後,於12月1日上周六意外去世。
  • 42歲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教授江素華因病逝世—新聞—科學網
    2018年1月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江素華教授親屬及同事處獲悉,復旦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長、材料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江素華因病於
  • 近一個月已至少5名優秀學者英年早逝!科研工作者健康不容忽視
    李斌199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系本科;1994年赴日本大阪大學留學,獲工學碩士、工學博士學位;2000年起,任大阪大學助理教授;2004年起,任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 42歲瀋陽市康平縣長突發心梗去世
    年僅42歲的瀋陽市康平縣縣長趙連渤, 11月22日晚突發心梗去世。  截至昨日,百度貼吧的康平吧已經有數十篇涉及康平縣長去世的消息,網友在這裡表達惋惜和哀悼之情。昨日下午,本報記者趕到康平縣,相關部門證實了趙連渤於11月22日晚間去世的消息。
  • 金力--復旦大學教授
    姓名: 金力    職稱: 教授     聯繫地址: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E-mail地址:ljin007@gmail.com    簡歷    1985年復旦大學生物系遺傳學本科畢業;    1987年復旦大學遺傳所遺傳學碩士畢業;    1994年獲德克薩斯大學-休斯頓健康科學中心生物醫學科學/遺傳學博士學位;    1994年至1996年在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醫學遺傳學專業從事博士後研究
  • 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逝世,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據「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公眾號8日消息,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老師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2歲。李鬱芬,生於1928年2月,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復旦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榮獲國家發明一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
  • 清華教授李恆德院士去世,共和國今年已痛失十一位兩院院士
    據光明日報官方微博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李恆德,於2019年5月28日在京去世,享年98歲。
  • 復旦大學和同濟大學論文造假,艾普蕾相似性檢測:重複比42%!
    復旦大學頻曝學術醜聞2019年是中國科研圈最熱鬧的一年,受到翟天臨明星光環效應的影響,學術論文造假受到廣泛關注,教育部明確各大高校嚴抓研究生畢業生質量關,並且每年撥款專項經費800萬元對各大高校的博士生論文進行抽查,復旦大學、天津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不斷被曝光碩士論文抄襲造假的醜聞
  • 燃儘自己生命 播下未來種子 追記英年早逝的復旦大學教授鍾揚
    原標題:中國夢·申城美丨燃儘自己生命播下未來種子追記英年早逝的復旦大學教授鍾揚  10月11日,中共復旦大學委員會作出《關於開展向鍾揚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13日下午,復旦校黨委舉行學習鍾揚同志先進事跡大會,號召全校黨員、幹部和師生向鍾揚同志學習。
  • 沈丁立: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沈丁立是復旦大學教授、國際問題研究院前常務副院長、美國研究中心前主任,以及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榮譽訪問教授。他在中國、美國以及「海上學府」從事過關於國際安全、中美關係、以及中國外交的教學。他於1989年從復旦大學取得理學博士學位。1989-1991年,他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從事軍備控制博士後研究。1996年,他被遴選為艾森豪學者。2002年,他為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提供第二任期戰略計劃諮詢。他是美國亞洲協會的全球理事。上海市政府和杭州市政府分別任命他為「上海會議大使」和「杭州會議大使」。他合編有17本學術著作並在世界上發表有2500多篇學術論文與其他文章。
  • 2007年圖靈獎得主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享年75歲
    2007年圖靈獎得主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享年75歲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20-12-24 13:30 來源:澎湃新聞 當地時間12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