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發掘:《房中術》被日本人發表(組圖)

2021-01-15 搜狐網
馬王堆漢墓2號墓發掘現場

馬王堆帛畫中的五禽戲

  1972年,周世榮有幸參加舉世聞名的馬王堆漢墓的發掘,並擔任發掘業務組副組長。如今去省博參觀馬王堆文物的人多如潮湧,街談巷議,眾說紛紜,添油加醋編出許多離奇的故事

  眾人皆知之事多說無益但周世榮講的故事你可能真不知道

  1969年冬,在全國幹部下放的洪流中,周世榮全家大小四口下放到湖南最窮困的山區江永縣松柏公社(今已改為瑤族鄉)。1972年4月初,公社書記蔣寶華突然找到周世榮,神秘地對他說:「好消息,省裡來電,有要事催你趕快回長沙。」後來才知道,是馬王堆發現了大型古墓,因專業人員不夠,要周世榮趕快參加發掘。

  周世榮被任命為馬王堆發掘業務組副組長,肩負現場發掘、繪圖和全程記錄的重任,任何時刻都要堅守崗位,不離開發掘現場片刻。在他的肚子裡,有關馬王堆不為人知的故事非常吸引人——  

現場發掘馬王堆白膏泥中出土了綠葉青枝和竹筐

  奇怪的綠葉青枝

  辛追夫人香體千年不朽,已夠神了,誰能相信,古墓中還有嫩如初春的小綠葉。此事如果不是我親眼所見,親手所得,連我自己也不敢相信。

  正因為責任重大,我時時細心觀察填土中的變化和任何新的發現,當古墓發掘深入到白膏泥(即瓷土)層時,突然發現幾片嫩綠的小樹葉,開始我以為綠葉是從墓口的地面上飄落下來的。不信。又往下挖,接著兩片、三片綠葉再次從白膏泥層顯現,還有青色的竹枝和當時被遺棄的竹筐也完好如新。

我暗自歡喜,心想,填土中的小樹葉尚且如此完好,估計墓主人的屍體也不會腐爛。  

藕片和地震有什麼關係

  揭開棺槨後,提取文物是一件很仔細的工作,一不小心,文物受損,一有疏忽,記錄失漏,為此我經常在提出文物時把凡是帶蓋的器物先揭開看看,記錄在案,以備不忘。

  果然不出我所料,當揭開鼎蓋鼎,湯水中飄浮著薄薄的藕片,觀者驚呼,一不小心,震動了漆鼎,水中的藕片全不見了!幸好留下了一張快照,如今這張藕照也成了珍寶。

  不久,一位地震工作者突然來訪,我感到很意外:「馬王堆與地震有什麼關係?」

  答曰:「關係大了!古墓中薄薄的藕片尚且保存如此完好,說明兩千多年以來,長沙從未發生過致命的地震,星城長沙是一塊寶地,不會出現地震的災難!

事後考證

  四下瀟湘訪古城

  1975年,帛書整理小組整理《地形圖》和《駐軍圖》時,發現地圖上有許多城邑,其中「舂陵」、「泠道」、「洮陽」和「桂陽」等見於長沙西漢墓出土的滑石印章。帛書小組的同志閒談中主張組成小分隊前往調查。史地學家馬雍是湖南衡陽人,他極力主張到九嶷山區的大深水一帶去考察。當時因為小組整理任務繁重,只好作罷。

  1976年冬至1977年春,我利用回家探親之際,決定獨自前往調查。我首先查閱了《漢書·地理志》、《水經注》和有關地方志,帶上一名老技工漆孝忠,沿著古地圖中的大深水(即湘江和瀟江上遊)逆流而上,翻越九嶷山,穿過都龐嶺,進入兩廣地區。皇天不負有心人,《地形圖》中的八個古城邑竟找到了六個。其餘兩處有待進一步調查。其中「營浦」(道縣),因現代建築多變,古城被塵土淹沒,一連四次,才顯露真容。「泠道」古城位於九嶷山的蕭韶峰下,城址呈長方形,四角設高隆的城堡,十分壯觀。「舂陵」也是一座方城,城亙高牆環水,古色蒼蒼。

錯把神仙當野人

  馬王堆出土的「T」字形引魂升仙圖,已眾所周知。另外還有一幅「毛人」圖,也許讀者聞所未聞。

  按照某專家介紹,該圖「繪一全身長毛的人形,頭部殘缺,似作奔走狀,兩手划動」,此說很神奇,使人聯想到傳說中湖北神農架原始森林的「野人」。

  但我早年從事古銅鏡研究,發現東漢銅鏡中有許多形態各異的「毛人」。經研究,銅鏡上所謂「毛人」,在鏡銘中明確地書為「仙人」,或稱之謂「羽人」。他們有的手持芝草,有的騰空漫遊,有的乘天馬,並書有「王喬馬」、「赤松馬」等銘文,明確地告訴我們,他們是「王子喬」或「赤松子」——即有文獻可考的知名「仙人」(「羽人」)。《楚辭·遠遊》有「仍羽人於丹丘兮,留不死之鄉」,《山海經》載有「羽人之國,不死之民」,《拾遺記》中也說:「燕昭王夢有人服皆毛羽,因名羽人,夢中與語,問之以上仙之術。」

  由此可知,原來帛畫中的所謂「毛人」,乃「仙人」也。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細說文物  《房中術》被日本人搶先發表

  「房中術是中國古代四大方術之一,強調通過對性生活的調節達到養生的目的。馬王堆漢墓竹簡《合陰陽方》和《天下至道談》即是「房中術」典籍,文中談到所謂「五欲之徵」等。

  改革開放以前,思想禁錮,凡與性有關的文字,都視為「黃色」的東西,談「黃」有如談虎色變。帛書小組的成員怕引來不必要的麻煩,採取釋文不加標點,不作注釋,也不公開發表的辦法,這樣一來,外行看不懂,內行不用標點也能通讀。以上資料除帛書小組成員外,對外是保密的。

  1980年,中國古文字學會在廣州召開,東道主商承祚和容庚教授在廣州園中園設宴歡迎國內外知名的古文字學家,其中有香港饒宗頤、美國周鴻翔和大陸唐蘭、於省吾等著名學者,包括筆者在內,剛好坐滿一桌。席間,饒宗頤和周鴻翔先生問我:「馬王堆漢墓竹帛書中是否有房中術?」我不敢隱瞞,答覆說:「有,但不敢發表。」饒、周兩位先生說,國外學者很關注,希望早日發表。

  返回長沙後,我與馬王堆醫書研究會的同事研究,並徵求文物出版社的意見,他們同意先刊出釋文。我不敢用「房中術」三字,而改稱《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竹簡「養生方」釋文》。首先在《馬王堆醫書研究專刊》1981年第2期上刊登。當年,以赤堀昭為團長的日本醫學代表團來訪,馬王堆醫學會將此刊當作見面禮贈送。日本麥谷邦夫先生很快將《養生方》作了注釋,把「禁書」搶先公開發行了。  

「破布」值千金

  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標籤(木楬)上,書有「聶幣千匹」四字,但沒有說明「聶幣」的真正屬性和用途。我認為,馬王堆漢墓是長沙諸侯王丞相利倉及其夫人、兒子的墓地。該墓隨葬物中有數以千計的珍貴物品,怎麼會用破爛的「布帛碎片」隨葬?「碎片」必另有其深意。經考證:「聶幣」即指分割為片狀的布帛,是送給死者的一種象徵性的冥幣。此外,馬王堆還出土了「麻聶幣笥」和「繒聶幣笥」兩塊木楬。墓中出土的竹笥內盛有大量的絹、羅、綺、綿等「聶幣」。

  中國古代貨幣除楚國的金鈑、漢代的金餅和銅錢外,從來沒有見過布帛類貨幣實物。馬王堆聶幣的出土,是中國貨幣史上唯一可供研究的古代布帛貨幣實物資料,意義非凡,故譽之為——「破片值千金」。  

中國最早的「瓷」字——資

  有關陶瓷質地的標準,一直是考古工作者爭論的焦點。馬王堆漢墓竹簡《遣策》記錄的名稱中將不同陶器分別稱之為「土器」和「瓦器」。也有個別學者把《遣策》中的「資」確定為「瓷器」的。《說文》中沒有「瓷」字,也就是說,馬王堆竹簡中的「資」可能是我國最早的「瓷」字。

  我國陶瓷學家對「陶瓷器」的區別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標準,馬王堆《遣策》中區分「土器」、「瓦器」和「資(瓷)器」的論點,也許可以說是「馬王堆陶瓷標準」。

  所謂「土器」,是一種用細泥模印或捏制的錢幣仿製品,其中「土珠璣」是狀如珠子的泥團,「土金」是用泥土壓印「郢稱」字樣的仿黃金鑄幣,「土錢」則是泥土模印的「半兩」之類的仿銅錢製品,根據目測,其燒成溫度大約300℃左右,用手一捏即碎。

  根據出土實物目測,「瓦器」的質地較「土器」堅硬一些,估計其燒成溫度為700℃左右。

  資(瓷)器——據《遣策》記載,有:魚魫一資,內魫一資,魚脂一資,肉醬一資,爵(雀)醬一資。「資」是一種印紋硬陶。器形有罐、壺和瓿。火候很高,根據目測,其燒成溫度約1250℃左右,其堅硬程度類似「瓷」。

  有關「資」就是「瓷」字之說,最早是古文字學家唐蘭先生提出來的,筆者曾爭論說:《遣策》中的「資」是器物名稱,而不是指質地。但從另一角度來看,「資」不是單一的「罐」、「壺」或「瓿」,卻是單一的、質地堅硬的「印紋陶」,說「資」就是最古老的「瓷」字,也有道理。

  目前我國陶瓷學界有關陶瓷的區別眾說紛紜,沒想到早在兩千年前,古人就已提出了「土器」、「瓦器」和「資(瓷)」器的論點。今後寫陶瓷史不應忘記這一「標準」。

  周世榮,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1931年7月生,湖南省祁陽縣人。195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班,1980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古文字教師班。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錢幣學會常務理事會學術委員,浙江省社會科學院中國錢幣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馬王堆醫書研究會副會長。國家「七五」重點研究項目《長沙窯》課題主持人。撰寫文章和論文200餘篇,主要著作中《馬王堆養生氣功》於1991年被評為首屆全國優秀歷史文獻圖書及醫學工具書銅獎;《馬王堆漢墓「聶幣」考》獲1993年中國錢幣學會最高學術金獎——金泉獎;2008年《長沙兩漢泥(金)鈑——「金」「千金」》再獲金泉獎。 (來源:三湘都市報)

相關焦點

  • 馬王堆墓發掘舉世譁然,日本重金買女屍頭髮,美國用月球土換木炭
    然後發現了碩大墓穴,最終確定這是一座古墓——馬王堆古墓。 考古人員隨後對馬王堆一號墓地宮進行了發掘,打開墓裡面的棺材時,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棺材裡躺著的竟然是一個「活死人」。要知道這「死人」的皮膚光澤有彈性,部分關節仍然可以活動,除了眼睛和舌頭有些突出,完全就如剛去世一樣,當真是栩栩如生的「活人」啊。
  • 愛因斯坦是超級民科;房中術自古有之——這本《科學外史》太贊了
    豐特奈爾(Fontenelle)的歌功頌德,伯奇(T.Birch)書中的「半人半神」,都曾在我們腦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他稱愛因斯坦為「高考失敗·婚前致孕·就業困難」,不禁讓人興趣盎然。難怪在《新發現》雜誌上發表時就那麼受歡迎。
  • 馬王堆漢墓發掘現場:圖5眼睜睜地看著藕片消失,圖9醫生解剖女屍
    【一號墓發掘現場】馬王堆漢墓有三座墓組成,其中一號墓為利蒼妻子辛追的墓地。三座墓地共出土3000多件珍貴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辛追女屍。據當時的考古報告描述,「(出土的)漆器光亮如新,絲綢華麗輕柔,帛畫浪漫神奇,帛書翰墨飄香,這些無不向世人訴說著漢初的文明成就。
  • 專家釋讀馬王堆帛書:「老子」思想疑遭篡改
    馬王堆簡帛亟須全文釋讀  一說起「馬王堆」,人們或許就會想到馬王堆漢墓女屍。 1972年到1974年,馬王堆漢墓在湖南長沙發掘出土,除了一號漢墓出土的全身潤澤、軟組織尚有彈性的女屍,還有3000多件來自西漢初期的珍貴文物。其中,三號漢墓出土了大量帛書和竹書,這些書涵蓋了哲學、歷史、術數、方技等多個領域。
  • 美國為何要用月球土來交換馬王堆的木炭?我國同意他們的請求了嗎
    ,結果在施工過程中,意外發現一古墓,隨後,一座漢代古墓出現在眾人眼前,它便是震驚全球的「馬王堆漢墓」。話說當年中國科學院考古所的專家們來到馬王堆東邊進行發掘時,挖到了一層白膏泥(秦漢時墓葬中常用的土,質地細膩,黏性大,滲水性小),而白膏泥的裡面,是大量木炭,清理完木炭後,眾人看見一泛黃的竹蓆,而這竹蓆之下,是一座巨大的槨室。
  • 馬王堆出土古怪木器,專家都不知道幹啥的,謎底揭開大家都笑了!
    1972年,我考古工作者對位於長沙東郊的馬王堆漢墓,進行了發掘。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考古工作者在對古墓發掘的時候,一般會遇到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最糟糕,那就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大墓,從外面看完好無損,可是墓裡面,卻被盜墓賊秘密打了一條通道,墓內全部盜空了。
  • 民間盜墓第一人,技術太強,專家:要挖馬王堆得靠他
    盜墓這麼賺錢,所以有很多家裡貧困,有膽子的人都去盜墓了,皇室貴族的墓穴中雖然有很多的寶藏,但是地形都是很複雜的,甚至會放有很多的機關,這也是為了防止墓被盜,有時候進入墓穴一個不小心就容易命喪黃泉的,所以盜墓行業也是一個高利潤高風險的技術活。
  • 馬王堆漢墓帛書:大部分為失傳一兩千年古籍
    很多人依稀記得千年不腐的女屍引起的轟動——那是世界上最早真正以人工墓葬保護下來的軟體古屍,此外還有色澤飽滿鮮豔的漆器、工藝高超的絲織品。其實,馬王堆還有另一樣重要的東西——載有先人智慧的帛書。  今年是馬王堆漢墓完成考古發掘40周年。
  • 兩千年前的馬王堆漢墓裡都埋有什麼好吃的?
    文/壇主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在湖南省長沙市的郊外,考古人員發掘了三座漢代的大墓。也就是舉世聞名的馬王堆漢墓。考古學家判斷該墓的墓主人應該是西漢長沙國的丞相、丞相夫人和丞相之子。讓馬王堆漢墓為世人所熟知的是三座墓葬共出土各類文物數量達到3000餘件。其中尤以千年不腐的馬王堆女屍辛追夫人最為出名。
  • 馬王堆漢墓裡沒有文物,為何還擋不住有人挖土刨坑,真相令人費解
    自古光臨古墓的,除了考古人員,就是盜墓賊,不以人都唯恐避之不及。人們迷信,別說到裡面去了,就連附近都不敢靠近。但古墓是人們下葬的地方,尤其是大墓,這個選址甚是隆重。像秦始皇從十幾歲,就開始打造地下墓室,像武則天選墓葬地址時,也是勞師動眾的。所以這地方,大都是風水寶地,靈氣旺盛。
  • 辛追夫人出土,日本首相索要一根頭髮。科研團隊:這個一定不能給
    通過國家的層層審批,湖南省博物院與中國科學院組成了聯合專家組,對馬王堆進行了大面積的發掘。但是日本首相依然沒有死心,反覆多次討要,不過中方的態度一直很堅決。很多人對於中國的強硬態度不理解,認為不過只是一根頭髮。這其實和之前發生的一件大事有關。在辛追夫人出土之前,馬王堆漢墓還出土了一件名為《養生方》的竹簡,中國成立了專門的專家團隊,對其中內容進行破解,破解之後專家團隊撰寫了釋文,並沒有立即發表。
  •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前夕,城內一瘋子夜觀天象,早有預言
    眾所周知,月球土是一種極其珍貴的存在,全世界也僅僅只有幾十克,可美國為何願意用月球上的土壤來交換馬王堆古墓裡的木炭?在馬王堆漢墓裡曾發現了三幅地圖,又為什麼只對外公布了兩幅?發掘古墓的消息傳至外界,之前說的那個瘋子手舞足蹈的跑遍長沙城的大街小巷,號召大家去工地上幫忙,而這座古墓,便是長沙馬王堆漢墓。
  • 「大器晚成」 原為「大器免成」 出自馬王堆甲本
    長沙馬王堆漢帛書《老子》說文□林一杕9月7日《羊城晚報》B4版,錢國宏發表《「大器晚成」的「大器」是什麼》 一文。其實,「大器晚成」原為「大器免成」。到2006年《老子繹讀》,吸收了近年《老子》研究的一些新成果,有了新的注釋:馬王堆甲本,作大器「免成」。與「希聲」、「無形」為並列,名詞之前都是否定詞。「大器免成」,是說大器不需要加工。於義為順。但通行各本均作「晚成」,千百年來已被作成語,故譯文從通行本。楚簡乙本作「曼成」,於音,通「免」,韻通「晚」,可並存。《老子》原本疑為「免成」。
  • 馬王堆出土「特殊武器」,專家過研究,破解了漢朝帶劍上朝之謎
    馬王堆漢墓的出土,讓世界都為之側目,除了栩栩如生的辛追夫人溼屍外,墓中出土幾把特殊的劍也受到了外界極大關注。在研究了劍的構造後,專家們居然還揭開了漢代「劍履上殿」的秘密。這幾把劍究竟有何神秘之處?由於出土於馬王堆鄉,因此該墓葬被專家命名為「馬王堆漢墓」。整座馬王堆漢墓中,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寶,其中包括各種絲織品、漆器,玉器、兵器以及印章等,對於研究漢代文化與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 普查發現馬王堆文物、《蘭亭序》拓本 北京珍貴文物全國最多
    一位遊客在欣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漢代服飾。(資料圖)我國第一位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獲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發現了從青蒿中提取出的青蒿素,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記載了用青蒿治病的藥方。那麼馬王堆漢墓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藥材會是什麼樣的呢?這次普查中就發現有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藥材、昆蟲分別收藏於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和國家動物館。
  • 馬王堆漢墓墓門口,曾發現兩個詭異黑窟窿,秘密揭開很多人都不信
    馬王堆古墓是中國考古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在將近兩三年的文物發掘過程中,可以說驚喜不斷當時馬王堆最先挖的古墓是辛追老夫人的陵寢(一號墓),因為出土了大量精美絕倫的文物,故此,考古工作者們在挖(二號墓)的時候,熱情高漲,推土機將軑侯利蒼墓上的封土推掉後,考古工作者順著墓道,開清理填土,就在回填土被一點點清理乾淨,露出墓門的一刻,在門旁墓道的兩面土壁上,竟同時出現了兩個黑窟窿。
  • 馬王堆出土國內最早《地形圖》,專家根據地圖,找到6個廢棄城市
    在馬王堆漢墓出土後,考古專家們從墓中找到了三幅特殊的地圖,而當他們將地圖上的城市進行確認後,居然還找到了幾個古城遺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地圖緣何這般準確?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秘魯南部:沙漠中的巨畫[組圖]
    相關連結:國粹箐華——中國歷代服飾博覽  英國小鎮舉行硬漢挑戰賽[組圖]  西班牙狂歡節上演「麵粉大戰」[組圖]  2009年中國十大地理新聞評選結果揭曉[組圖]  "變相怪傑" 約時報廣場舉辦狗狗化妝舞會[組圖]  非洲土著人徒手擒巨蟒[組圖]  德國種犬「收養」
  • 中國10大最神秘的古墓,秦始皇陵榜首,至今不敢發掘
    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了中國十大神秘古墓,也是中國最危險的古墓,許多古墓至今不敢發掘,有的甚至連墓都找不著。1、秦始皇陵:佔地面積56.25平方公裡,這已經相當於一個鎮的大小,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根據史料記載秦始皇陵的內城中修建了堂皇的地下宮殿,頂上有用明珠做的日月星辰,地下布置了用水銀做的江河湖海,而其墓中暗藏機關。
  • 歷史見證轉眼消失,馬王堆出土文物瞬間風化,記者手快拍到這張圖
    1971年冬天,一家部隊醫院在長沙東郊挖掘地下防空洞時,挖出了五花土夯土(古墓的封土),面對堅硬異常的夯土,幹活的工人們只得用上了電鑽,可是電鑽的鑽頭一使勁,只聽「撲哧」一聲,就將馬王堆古墓的墓壁給鑽透了。這樣,震驚世界的馬王堆終於現世,其中不腐的前年女屍辛追夫人也露出了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