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是超級民科;房中術自古有之——這本《科學外史》太贊了

2020-11-11 王嘉韻

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在搜羅科技史相關的著作,沒想到一部《外史》躍然眼帘,嘻嘻,外史,自然要有趣、易記些。

於是乎,為了豐富我的知識,輔助我的記憶,讀之。

其實也許就是為了愉悅。

這本書的結構簡單明了,是分為八個部分的:

昨夜星辰、千秋寂寞、性命交關、四大發明、兵兇戰危、外星文明、似真似幻、科學政治。

乍一看名字你就知道,最有趣的莫過於千秋寂寞性命交關(請原諒我的膚淺)。



千秋寂寞

這部分有多少科學家的奇聞怪談,包括了託勒密、牛頓、伽利略等人不為人知的秘密。

克卜勒被判終生監禁。

牛頓其實是個巫師、鍊金師,即使最後被揭露出來,依然不影響其在我們心中的偉大。畢竟先入為主的思想太多了。

豐特奈爾(Fontenelle)的歌功頌德,伯奇(T.Birch)書中的「半人半神」,都曾在我們腦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讓我驚訝的是這本書竟然趣味到和漫畫有一比(我剛剛讀完陳磊的《半小時漫畫科學史》)。

江曉原先生也會用到「民科」這樣的詞語,比漫畫高超的地方是他還特意詳盡解釋,體貼了我們這些跟不上時代潮流的人。

他稱愛因斯坦為「高考失敗·婚前致孕·就業困難」,不禁讓人興趣盎然。難怪在《新發現》雜誌上發表時就那麼受歡迎。


最右邊是愛因斯坦。膠原蛋白滿滿的時候簡直帥破蒼穹,難怪米列娃會淪陷,為他婚前試愛,誕下一子,因而終未拿到文憑。

比普通科普漫畫高超的地方,江老用的是一種冷幽默,比如總結霍金對外星文明的觀點為——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其實我覺得霍金這個觀點也蠻狡詐。怎麼說「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呢?

衝突畢竟是難免的,所以無論最後結果如何,霍老說得都是對的。


性命交關

令人驚嘆的還有關於馬王堆中發現的房中術相關書籍的描寫。

把馬王堆裡的五本房中術書籍一一寫盡。而且還能對比中西,旁徵博引。

把人們對房中術的種種觀點,分類敘述,連起源和評價也一一寫清楚。

而且寫完一二兩篇,還有三,讓人大呼過癮。

此處不宜詳談,且略。


其他

其實外星文明和似真似幻也都有迷人之處。

科學政治中的水加氟的問題很能引發人深思。



總之這是一部夠野,但不膚淺的好書,是《新發現》裡的科學專欄整理後出的合集。

很適合混業人士裝裝學術,很適合專業人士撒撒野趣。

妙嘍~

相關焦點

  • 別再說愛因斯坦是民科了,其實這是誤解!
    所以說,是不是民科,根本不看他具有什麼樣的職稱,而是看這個人有沒有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其實某些民科,他們平時也並非和我們想像中的一樣,是一個癲狂混亂的人。比如,我認識一個西南交大的教授,平時上課很認真,待人接物都文質彬彬,完全看不出一點問題。但是,他就是喜歡在他不擅長的專業研究領域以外鑽牛角尖,非要推翻整個量子力學。
  • 民科為啥總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過不去?
    ,郭英森就反轉基因)當初該職工填寫「民科」一詞時,大約是以之為褒義詞,民間輿論對這一群體也多抱以同情。畢竟,「四個現代化」建設最難實現的就是科學現代化。時「文革」相去不遠,國家到處百廢待興,對科技人才的需要極大,所有人都迫切的希望「迎頭趕上」,不少人都相信「走捷徑」才能儘快追上歐美,這給了民科們生存的土壤。但至如今,民科實質上已經淪落為「偏執」「妄想」「不切實際」「誇誇其談」「玄學愛好者」的等義詞,在輿論場上名聲臭不可聞。
  • 民科為啥總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過不去?
    20世紀80年代初期,湖北某縣某局讓職工填寫履歷表,其中有「學歷」一欄。當時恢復高考沒有幾年,大學生還是鳳毛麟角。中專生也是香餑餑。總之,有較高學歷的人不多。該局有一位門衛,平日自詡甚高,以鑽研「永動機」為樂,該君填寫履歷表時,感覺自己學歷不夠,貿然填上豈不是讓部門領導「輕視」?於是,他靈機一動,想到自己是不亞於愛因斯坦的「科學家」,又蟄伏於民間,不就是民間科學家嗎?簡稱「民科」。
  • 與「民科」作戰的年輕人:一場捍衛科學的大戰
    前段時間,在「電荷不存在」事件中,他及時向諾獎得主求證,澄清「民科」鬧劇,被饒毅等科學圈大咖點讚。當時,一位謊稱自己是某知名高校科學家的人,號稱發現了「電荷不存在」理論,相關論文已經獲得諾獎得主的同行評議,將改寫教科書。這不是韓迪第一次和「民科」交手。
  • 吹捧或吊打「民科」,離科學有多遠
    「諾貝爾哥」郭英森的爆紅,再度炒紅了炒過多輪的「民科」熱。「諾貝爾哥」同「引力波」有多大關係,其實不是什麼問題——稍有一點科學史常識,或是對前不久那條真正的「大新聞」稍作留意,都會知道「引力波」提出於愛因斯坦、證實於LIGO的實驗室。筆者想到的,倒是數月前剛被輿論「扒皮」的商界巨頭廖凱原。
  • 科學只有對和錯,不分官科、民科,相對論誕生過程詮釋何為科學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很多人認為愛因斯坦是超級民科。這完全是對愛因斯坦的污衊!民科只做一件事,就是在一個自然現象發生以後進行解釋。然而科學是做的是另外一件事,在一個自然現象發生以後進行描述。任何一種事後解釋永遠不會錯!因為沒辦法證明是對還是錯。
  • 「民科」都是偽科學?關鍵看是否具備科學精神
    這也讓公眾重新關注到「民間科學愛好者」(以下簡稱「民科」)這一群體,「恐龍王」鄭曉廷的事跡也再被挖出。那麼,「民科」是偽科學還是被低估?該不該受到尊重?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聯合創始人Kip Thorne在介紹合併的黑洞。
  • 「民科」都是偽科學?關鍵看是否具備科學精神—新聞—科學網
    這也讓公眾重新關注到「民間科學愛好者」(以下簡稱「民科」)這一群體,「恐龍王」鄭曉廷的事跡也再被挖出。那麼,「民科」是偽科學還是被低估?該不該受到尊重?     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聯合創始人Kip Thorne在介紹合併的黑洞。
  • 民科專注於世界難題,因為它們太「簡單」
    民科四大公敵:愛因斯坦相對論,哥德巴赫猜想,牛頓經典力學以及熱力學三定律民科三大愛好:科學論證哲學,科學理論算命以及發明新式永動機為什麼民科專挑這些問題下手呢?就是因為這些問題,題目太簡單了!這和當年弗洛伊德和愛因斯坦吐槽是一個道理。正因為如此簡單優雅,這兩個猜想才會舉世聞名,放到任何一個對數學有興趣的人身上,他也許結結巴巴說不清楚黎曼猜想,但這兩個猜想,卻能侃侃而談,甚至講出一大堆故事。但可惡之處也在於此。它們是那樣暗藏殺機,看似送分,連小學生都可以輕裝上陣和它們戰鬥一番,實則送命,它們難倒了整個人類幾個世紀,因為看起來很簡單,所以無數人躍躍欲試。
  • 歷史上有民科出身的科學家嗎?
    比如愛因斯坦在早期就屬於業餘科學家,後來成名之後就進入大學或者研究院工作,這就算專職了。此外,比如大數學家費馬的主要職業就是律師,數學只是業餘愛好,但這絲毫不影響他是一名偉大的數學家這個身份。經過時間的演變,現在民科一詞已經脫離了原來的意義,由中性詞變成了貶義詞。現如今民科指一類反智反科學的人群,這一類人群憑藉著臆測整天傳播各種偽科學言論。他們不是民間科學家,也不是民間科學愛好者。
  • 我國有沒有超過愛因斯坦,或者和愛因斯坦差不多的科學家?
    先說答案:別說是中國,就是放眼全球,也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家可以接近或者齊平愛因斯坦,更不用說是「超越」愛因斯坦了。當然,民科們例外。民科屬於「超科學」團體,他們每一個的實力都遠遠超越了愛因斯坦。按照一位叫做「永動機特斯拉」的民科的說法,他在三歲的時候就推翻了相對論,五歲發明了永動機,六歲發明了反重力飛碟,八歲發現太陽上有山丘湖泊小鳥。我覺得,民科應該不是地球上的種類。只要還算是地球人,大抵是比不上愛因斯坦的。
  • 「諾貝爾哥」與引力波無關,民科和科學不是一回事
    老郭是典型的民科,民科都認為自己能夠披荊斬棘,摘得科學桂冠老郭之事,有三點熱議之處:其一,認為方舟子等節目嘉賓對於老郭很不尊重;其二,認為老郭在五年前就提出了引力波的概念,如今被證實了,第一點屬於嘉賓素質問題,尊重他人這個道理顯而易見,不做展開論述了,第二點和第三點其實都在說一個問題,民科是不容輕視的,有可能是中國未來科學的突破口。老郭在節目中號稱發明了足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新理論,能夠讓人類長生不老。這是非常典型的民科。在中國有數量龐大的一群人都屬於這個範疇,他們號稱發明了永動機,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創建了新的科學理論乃至體系。
  • 民科有可能發現像相對論這樣的理論嗎,為什麼?
    在古代的時候,科學門類尚不齊全,科學體系也不龐大。和現在相比,那時候相對容易誕生一位研究領域橫跨整個物理學各分支的全才科學家,比如牛頓。也較容易出現一位利用業餘時間就能做出重大成就的科學家,如費爾馬。而現在,物理學、生命科學等等都是一個龐大的學科體系,現在誕生一位牛頓、愛因斯坦那樣研究領域覆蓋幾乎整個物理學的科學家都是不可想像的,更何況還是一位民科呢。
  • 為何有些民科反對達爾文、牛頓和愛因斯坦的理論?世界沒有真理?
    他就有什麼樣的,那太複雜了,你同樣你種了這一片地,同樣的施肥澆水它長出來的莊稼就是有高有低,大小不成熟的一樣的地,土地是一樣是一樣的,那莊家都一邊長嗎?所以說,這些個東西它不是說著玩的東西啊,拿著就開玩笑。特別是,因為一個科學家某些錯誤的理論就否定他所有的理論,那更是荒謬的!還有就是,科學家不是因為他是科學家才是說的對,而是他發現一些相對當時時代來說進步的東西,並且得以證明,才是成了科學家!
  • 平行宇宙理論是科學還是民科
    科學想像、科學假設、科學理論,不是對著抽象名詞(尤其是還沒有得到觀測驗證的抽象概念)去展開想像、假設,而是對著「已知」去展開想像、展開假設。愛因斯坦就是對著邁克耳孫-莫雷實驗這個結果展開的假設,而其他科學家還對著「純粹想像中的以太」展開假設。成功與不成功的理論,都是有歷史真實案例做證明,這其實是一個科研方法論的問題。如何判斷一個思想、一個假說是有意義的?如何辨識民科?
  • 科學與偽科學、民科之爭:中國不缺言論自由,缺的是新的科學啟蒙
    在如今的網絡上,不時可以看到科學與偽科學、與「民科」之間的爭論。偽科學自不必多解釋,大家都能甄別,而「民科」的泛濫成災卻更值得警惕。「民科」這個詞本意是指民間科學愛好者,本來不含褒貶之意,而科學更無「民間」與「官方」之別。
  • 中國"民科"的世界:挑戰牛頓愛因斯坦 發明永動機
    可以被證偽的才有可能是真實的,可以被重複的才有資格做獨創的。那些瑣碎的、基礎的、擁有長長標題和小小意義的普通努力,構成了科學的日常。別讓科學把人嚇跑了。這是5月20~21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三屆公眾科學日」,科學家絞盡腦汁想要達到的目標。包括國家天文臺在內的「高大上」科研機構向公眾開放,一副科學擁抱每個人的姿態。這讓我想起數年前一位神秘的訪客。
  • 中國民科獨特的歷史根源
    隨著引力波被證實,這則視頻被重新翻了出了,並被標以一個聳人聽聞的引語:「五年前首提『引力波』卻遭嘉賓無情嘲諷打壓,本可能產生在中國的諾貝爾獎就此拱手相讓」。我們都欠「諾貝爾哥」一個道歉」。視頻熱傳之後,不少人批評嘉賓與節目,為郭抱屈,為他叫好。
  • 從「諾貝爾哥」說起:讓公民科學取代「民科」—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王大明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民間科學愛好者,指的是不在學院派科學範疇內,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業餘人員。」 民間科學愛好者的確有從業餘走向專業的案例。例如,華羅庚的數學之路始於金壇中學的庶務員,愛因斯坦則在專利局的崗位上完成了量子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直在包頭九中擔任物理老師的陸家羲,成功解決了組合數學中的「寇克滿女生問題」。
  • 人人都有過一個民科的夢
    後來發現有個關鍵點解決不了(是什麼已經忘記了),於是放棄。為什麼那一陣「民科」那麼多?因為有一篇報告文學叫《哥德巴赫猜想》,寫陳景潤的,說他證明了「1+2」,「1+1」還沒攻克。那時候興學習科學,很多人不僅學了陳景潤的精神,還要趕超他的學問。大家都在奮勇爭先地研究「1+1」,印象裡,破解世界難題之風如此洶湧,以至於陳景潤本人,都發信勸大家別再浪費時間,要先把基礎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