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科四大公敵:愛因斯坦相對論,哥德巴赫猜想,牛頓經典力學以及熱力學三定律民科三大愛好:科學論證哲學,科學理論算命以及發明新式永動機
為什麼民科專挑這些問題下手呢?就是因為這些問題,題目太簡單了!
比如
理解費馬最後猜想只需要初一數學水準,而理解哥德巴赫猜想更簡單,小學五年級數學知識,任何一個受過基本初等教育的人都能看懂。
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
當整數n >2時,關於x, y, z的方程 x^n + y^n = z^n 沒有正整數解。
哥德巴赫猜想和費爾馬最後猜想,蓋世難題,折磨了人類歷史上最聰明的頭腦幾個世紀,卻又如此簡單如此優雅。這和當年弗洛伊德和愛因斯坦吐槽是一個道理。正因為如此簡單優雅,這兩個猜想才會舉世聞名,放到任何一個對數學有興趣的人身上,他也許結結巴巴說不清楚黎曼猜想,但這兩個猜想,卻能侃侃而談,甚至講出一大堆故事。但可惡之處也在於此。它們是那樣暗藏殺機,看似送分,連小學生都可以輕裝上陣和它們戰鬥一番,實則送命,它們難倒了整個人類幾個世紀,因為看起來很簡單,所以無數人躍躍欲試。
民科「奮鬥目標」
也正因為,哥德巴赫猜想和費馬猜想門檻太低,每年為數學界帶來了數不勝數的煩惱,就像有人調侃的,從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發表到1995年懷爾斯證明費馬大定理,全國各地寄往中科院的證明投稿連起來可以繞地球十圈。
在物理裡面,量子力學就像黎曼猜想,需要一定基礎才能看懂,而永動機和相對論是個重災區,和哥德巴赫猜想一樣,也正是因為門檻低,甚至都不需要什麼文化水平就能理解是什麼意思,不就是製造一個機器能永遠運動嗎?不就是光速不能超越,時間會變慢嗎?不需要理解什麼是摩擦損耗,不需要理解什麼是速度精確定義,然後無窮無盡的信件被寄往各大高校,各個研究所,每年都是好幾大麻袋。
懂得就可以評論
這和當年弗洛伊德和愛因斯坦吐槽是一個道理。當年弗洛伊德向愛因斯坦抱怨,「同為猶太人,為什麼社會上攻擊我的理論的人那麼多,而攻擊你的理論的卻沒幾個?」愛因斯坦回答,這沒辦法,誰叫你的理論家庭主婦都可以指手畫腳,而我的理論即使物理學家都沒幾個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