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森預言了引力波?「民科」是如何煉成的

2020-11-22 搜狐網

  

  宇宙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至少「引力波」在短短十天內兩次刷爆朋友圈,一次是正劇,一次是鬧劇。在美國科學家宣布成功探測到來自宇宙深處的「引力波」信號之後,5年前《非你莫屬》的一位選手、下崗工人郭先生因為曾提及「引力波」而獲得了極大的同情。網友們對評委嘉賓們的嚴苛評論極為不滿,人民網發微博「請你尊重別人的夢想」,微博女王姚晨則稱郭先生為「一個了不起的工人」。

  「民間科學家」是當代反智騎士

  那麼,這位初中學歷的郭先生真的是預言「引力波」的英雄?當然不可能,愛因斯坦在一百年前已經預言過並做過詳細計算,一百年後你喊的聲音再高,也不是「預言」了。更何況,郭先生不過是從科普書上拾起了幾個科學名詞,就夢想構築自己獨家的科學大廈,對科學研究是怎麼回事兒,對科學是怎麼回事並不了解,也拒絕了解。

  郭先生聲稱自己獨創的「加速系+引力波+物質波」,這幾個名詞顯然是來自他閱讀過的科普作品,比如「物質波」是物理學家德布羅意在1923年的博士論文中提出來的,是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概念,而「引力波」是一百年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預言。至於「加速系」只不過是說,這個參考系在做加速運動,比如上升的火箭或下降的飛船。這些名詞都是他從科普文章裡看來,看得久了,太熱愛了,以為是自己獨創的了,這也是一個常見的自欺欺人心理現象。

  這樣的具有深度「科學情結」,但又對真正的科學研究缺乏基本了解,獨自構建自己的理論體系的人士,一般被稱為「民間科學家」。這當然不是一個嚴格的名詞,標榜「民間」是他們認為「官方」做的都是錯的,只有他們才真正熱愛科學的。即使從伽利略、牛頓算起,現代科學已經發展了四百年,建立了越來越多的分支學科,才取得了對世界的基礎理解。但「民間科學家」這個群體性完全無視四百年來科學家們的成果,企圖靠自己單槍匹馬打倒「官方」科學家,這無異於唐吉珂德騎驢持矛試圖打倒邪惡的「風車巨人」。

  「民間科學家」偏愛宇宙和物理

  這類科學家目標非常遠大,比如郭先生認為自己已經取得了「有實力獲得諾貝爾獎的新理論與新發現」,但他們所使用的工具卻非常可笑,能寫幾個簡單的公式,甚至用陰陽五行周易八卦這些思想化石來解決現代科學的前沿問題。他們致力於推翻愛因斯坦、牛頓,戰勝霍金,贏得諾貝爾獎。

  「民間科學家」還有很濃重的愛國情結,或者「東方情結」,動輒認為別人批評他們就是不愛國,就是阻礙科學進步,是崇洋媚外。就像嘉賓孫浩的評論,「我既然不懂,就要給他亮燈」,因此從正規出版渠道堂而皇之出版的「民間科學家」著作不少,大多數圖書館都能見到其蹤跡,尤其集中天文學、物理學等領域。比如臺灣某位以圖說古代中國智慧的漫畫家,曾經閉關十年寫過厚厚「東方宇宙四部曲」,用「東方哲學觀」解決了古往今來的一切天文學宇宙學問題,竟然還在某知名出版社出版。作者竟然以為自然科學也像人文科學一樣有著地域性,民族主義情結蒙蔽了思維能力。

  為什麼「民間科學家」熱愛天文學和物理學呢?這不難理解世界是每個人都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因此這兩個領域的科學普及作品也是最多最好的,「民間科學家」讀不懂或找不到科學專著,讀到科普作品並不難。從科學發展歷程來說,這也是科學最先發展的領域,是我們在中學都要學習的知識(我們都有了一定的科學基礎了)。霍金、愛因斯坦、相對論、量子力學、黑洞、宇宙,這些名詞是科普熱點,也是「民科」的最愛。

  複雜性學科,比如生物學、環境科學等領域,「民科」相對少得多。因為這些領域要入門就比較難,尤其現代研究要在現代物理、化學和數學基礎上才能進入。「民科」缺少基礎知識,就不怎麼感興趣了。

  科學研究沒那麼簡單

  可是「民間科學家」不知道的是,科學研究並不像科普作品或中學物理看起來那麼簡單。就像霍金在《時間簡史》裡說的,多用一個數學公式就會減少一半讀者,為了迎合讀者的理解水平,科普作品省略了公式和數學,增加了形象化的描述和意義闡發。即使中學物理課上,我們也僅僅用到了簡化到不能再簡化的公式,牛頓物理學誕生過程中就用到了更加複雜的推理和過程。

  實際上,伽利略、牛頓建立現代科學過程,就是把數學工具引入物理學研究和現象描述的過程,這是現代科學與古希臘科學(以文字表述的猜想、邏輯推理為主)的重大區別。微積分這個基礎工具,就是牛頓、萊布尼茨這兩位科學家創造出來的。這也是我們進入大學之後,尤其是理工科,為什麼首先要學習大量的數學課程(微積分、線性代數、數學物理方程),它們才是我們更準確理解這個世界所必備的基礎工具。沒有數學工具,就談不上現代科學研究。

  因此閱讀科普作品是了解科學的一種方式,但不是從事科學研究的起點。或許是由於我們歷史上對文字的推崇,對數學和實驗的忽視,「民間科學家」們把科普作品描述的科學發現的文字當作了科學本身。因此在「民科」著作中,更多的是天馬行空的文字描述,即便有一些所謂公式,也是完全不合乎邏輯的。

  「民科」誕生於對科學發展的普遍誤解

  在科普作品中,我們關注的是有著精彩故事和科學英雄的那些科學發展階段。比如科學英雄,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牛頓、法拉第、愛因斯坦、霍金,這些科學群星是萬眾崇拜的偶像,他們的科學成果改變和塑造了我們對世界和自身的認識。實際上,「革命」(revolution)這個詞就是從哥白尼《天體運行論》標題「運行」(revolution)詞義演變來的,我們用對自然認識的巨大變化,來比擬社會制度的重大變革。

  但自然科學領域裡的「革命」,絕對不是像社會「革命」那樣驚天動地、壯闊慘烈。每一代科學家,包括上述科學偉人的貢獻,都是站在前人基礎上進行的。比如哥白尼提出「日心說」的偉大作品《天體運行論》,實際上他寫作的整體結構、數學方法、工作方式,都是在向他的前輩、古希臘天文學家託勒密緻敬,並修正託勒密地心說模型裡長期被天文學家們詬病的問題。科學史學者陳方正在《繼承與叛逆》這部著作中指出,科學的發展歷程,從古希臘的科學萌芽開始,就是在繼承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做出的創新,沒有深入學習和思考,沒有繼承,連叛逆的資格都談不上。

  當我們回望科學歷史的時候,我們注意到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對前人工作的累積修正而形成的「科學革命」,卻忘記了他們工作的共同基礎和繼承關係。愛因斯坦稱牛頓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因為牛頓物理學奠定了(即使今天也是)對世界的基礎觀念。愛因斯坦把牛頓物理學「修正」為廣義相對論,改正了牛頓的錯誤,但並不意味「徹底顛覆」了牛頓物理學。他們之間也是存在「繼承與叛逆」的關係。

  可惜的是,「民科」更喜歡的是「徹底顛覆」,而不是系統學習。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卻不肯拿一點兒時間出來接受系統的科學訓練,從而無法掌握科學工具,連專業論文都看不懂,也就無法跟科學界人士對話了。用這樣的方式去挑戰科學界,就好比某人看了一本武俠小說,就想找李小龍對決,李小龍不理他,他就得瑟地宣稱「李小龍怕我」了。這種虛幻的「科學英雄一鳴驚人」的情結在「民科」這個群體中很常見。

  「民間科學家」起源於對科學家尊嚴的踐踏

  這位郭先生生於1960年代,他代表的是命運多舛的一代,求知慾望最強的青少年時代都在動亂中度過的。在那個年代,科學家同樣也是地位極低的一群。回看那個「知識越多越反動」的時代,文學作品裡常見一個場景是:一位頭髮花白的教授在上課,門外走過一位老農或小姑娘,伊向老教授提幾個問題,老教授張口結舌,不知所云,於是僵死「唯心主義科學」被清算,勞動人民都懂的「唯物主義科學」得到張揚。在「權威」被打倒、被侮辱的那個年代,為後來「民間科學家」群體的興起奠定了思想基礎。

  對科學本身的攻擊也同樣來自於科學共同體之外,17世紀科學革命時期,對伽利略的審判來自當時佔統治地位的教會。上個世紀,在蘇聯影響之下,中國也掀起了批判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唯心主義」的熱潮,比如「光速最大」就被批判為狹隘。郭先生的「統一物理學」要證明「速度可以遠遠大於光速」,也是那個時代的想法。看來郭先生並沒有看懂愛因斯坦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僅僅從中借來「引力波」等名詞,還誤以為是自己的創見呢。

  郭先生希望他的「新科學」可以「各種車輛不用車輪,人的生命可以無限延長就像活神仙」。可惜的是,這樣「人有多大,地有多大產」的胡思亂想不會帶來任何積極的效果。「民科」從來都不會尊重科學,也不會尊重科學家,更不會尊重科學家的批評意見。一個連科學共同體幾百年的科學研究都不尊重的人,怎麼能反過來要求科學家尊重他在偽科學方面的狂妄野心呢?

  說到這裡,我們也許應該給這類人重新定義了,他們不是什麼「民科」,只不過是一些「妄人」,是夢想著不需要學習,只憑藉一腔熱情,胡思亂想就推翻科學大廈的「妄人科學家」。

  這類人還有很多,他們並不懂什麼科學。不過《非你莫屬》嘉賓們的評價、這幾天各方面的調查數字也提醒我們,即使如此粗糙狂妄的偽科學,大多數人還是無力分辨的。很多人覺得郭先生是在研究科學、追求知識,不覺得他是一種精神不正常的狀態。

  我們對郭先生本人報以同情,但無法贊同他的任何做法。同樣,這也提醒我們,在今天的科學教育中,我們要不斷改進,把真正的科學精神帶給受眾,避免更多的「妄人科學家」出現。

  來源:澎湃新聞

cul.sohu.com true 澎湃新聞 http://cul.sohu.com/20160222/n438105292.shtml report 4441  宇宙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至少「引力波」在短短十天內兩次刷爆朋友圈,一次是正劇,一次是鬧劇。在美國科學家宣布成功探測到來自宇宙深處的「引力波」信號

");}

相關焦點

  • 下崗工人郭英森真的預言了引力波?「民科」是如何煉成的
    至少「引力波」在短短十天內兩次刷爆朋友圈,一次是正劇,一次是鬧劇。在美國科學家宣布成功探測到來自宇宙深處的「引力波」信號之後,5年前《非你莫屬》的一位選手、下崗工人郭先生因為曾提及「引力波」而獲得了極大的同情。網友們對評委嘉賓們的嚴苛評論極為不滿,人民網發微博「請你尊重別人的夢想」,微博女王姚晨則稱郭先生為「一個了不起的工人」。
  • 工人談引力波遭嘲諷 比「民科」郭英森更有趣的是背後的輿論場
    尊重人當然應該,也包括尊重「民間科學家」,但既然原微博說「他曾提到過引力波」,那麼郭英森對待科學的態度就不能輕易忽略過去。 那麼郭英森的科學素養怎樣呢?反民科吧吧主、知乎用戶@韓迪 寫出長文介紹了郭英森及他的理論,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被大V高度簡化的勵志故事背後,郭英森多年來還幹了什麼。
  • ...下崗工人,引力波,民科,民間,科學家,科學,郭英森 ——快科技...
    這兩天,網上頻繁出現大新聞,繼引力波、sunshine組合這些事件出現後,一個叫郭英森的民間科學家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當中。他在五年前參加了一個節目,提出了和引力波有關的理論,但是卻遭到節目嘉賓方舟子和主持人的諷刺,以至於最後沒能闡述完他的理論。
  • 引力波被證實,你要的郭英森近況都在這裡了!
    5年前,方舟子等人對郭英森的引力波理論進行了百般的嘲笑,但現在,美國科學家已經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在媒體上,人們一致認為,這是對愛因斯坦引力波預言的證實,但在郭英森看來,愛因斯坦的引力波理論只是一種預言,而他通過計算方式所發現的引力波,才是真正的權威。如果美國人沒有發現引力波,恐怕這個視頻將被永遠的遺忘,這位下崗工人可能一輩子窮困潦倒,受盡嘲笑與嫌棄。
  • 「引力波民科」郭英森走紅 有人諮詢靈魂出竅
    2月22日午後,郭英森坐在首都圖書館二層咖啡廳外的長凳上,邊接受採訪邊處理各項事宜。  10天前,美國科學家宣布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隨後,下崗工人郭英森5年前參加職場招聘類節目《非你莫屬》,引用「引力波」相關理論卻被諷刺的情節,被人重新翻了出來,並號稱「眾人欠他一個道歉」。
  • 發明引力波的不是郭英森,而是他的師父……
    初中畢業的下崗工人郭英森在節目中提到了一個概念,正是不久前剛剛被證實存在的「引力波」。視頻被重新挖出來之後,網上便出現了《下崗工人5年前首提「引力波」遭無情打壓》等類型的文章,無數媒體、大V和網友都發出聲援:「如今他們都欠他一個道歉」。
  • 網紅民科「郭英森」的民科到底是什麼圈子?
    既引力波、sunshine組合這些事件出現後,近日一個叫郭英森的民間科學家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當中。他在五年前參加了一個節目,提出了和引力波有關的理論,但是卻遭到節目嘉賓方舟子和主持人的諷刺,以至於最後沒能闡述完他的理論。五年之後,當引力波火爆於網絡,此事突然又被網友翻了出來,大量網友紛紛力挺郭英森,認為方舟子「應該道歉」。
  • 發明引力波的不是郭英森,而是他的師父……| 國產洋蔥
    初中畢業的下崗工人郭英森在節目中提到了一個概念,正是不久前剛剛被證實存在的「引力波」。視頻被重新挖出來之後,網上便出現了《下崗工人5年前首提「引力波」遭無情打壓》等類型的文章,無數媒體、大V和網友都發出聲援:「如今他們都欠他一個道歉」。
  • 工人談引力波遭諷 揭秘方舟子嘲諷郭英森事件真相
    遼寧「諾貝爾哥」郭英森五年前《非你莫屬》提引力波遭方舟子嘲諷,現如今,「引力波」被證實真的存在。一位民科最近又火了,事情卻很滑稽。這個叫郭英森的遼寧大叔、下崗工人,只有初中學歷,5年前參加《非你莫屬》節目的視頻,日前在微博、朋友圈中熱傳,據稱,他「首次提出引力波,竟遭方舟子殘酷打壓,嘉賓為他當場翻臉失控發飆」。
  • 撫順下崗工人郭英森因提引力波 再成網絡熱點
    11年後,美國科研人員宣布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有網友記起五年前郭英森曾在天津衛視《非你莫屬》節目中提到了引力波,就將當年的節目視頻翻出,於是,被稱為「諾貝爾哥」的郭英森再次成為網絡熱點。  在天津衛視五年前那期節目裡,郭英森提到「引力波」,並試圖向現場嘉賓和觀眾解釋自己的「新飛行力學」。郭英森說自己帶來的發明會讓未來的車輛不用車輪,人類生命可以無限延長等。
  • 郭英森被打擊並不只「引力波」這一次,11年前就因UFO問題想要挑戰...
    引力波被發現後,遼寧一位叫郭英森的民間科學家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只因他在5年前參加《非你莫屬》節目的視頻提及引力波,遭主持人張紹剛,嘉賓方舟子等人殘酷嘲諷和打壓。圍繞他的關鍵詞還有「下崗工人」、「初中學歷」。
  • 「諾貝爾哥「郭英森引力波事件的感想
    最近,「引力波」得到了科學家的證實,這個新聞很快刷爆了朋友圈。
  • 「民科」都是偽科學?關鍵看是否具備科學精神
    那麼,「民科」是偽科學還是被低估?該不該受到尊重?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聯合創始人Kip Thorne在介紹合併的黑洞。  「諾貝爾哥」躥紅 5年前在電視節目中提到引力波  北京時間2月11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印證了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言。
  • 「民科」都是偽科學?關鍵看是否具備科學精神—新聞—科學網
    「諾貝爾哥」躥紅 5年前在電視節目中提到引力波   北京時間2月11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印證了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言。學界普遍認為,引力波的發現是物理學和天文學的一項重大突破。它開啟了人類探索宇宙的一扇大門,甚至可能揭開宇宙誕生早期的奧秘。
  • 紅色年代的郭英森 承受了娛樂時代的滿滿惡意
    這兩天,一篇《5年前節目中他首提引力波,遭嘉賓嘲諷,如今他們都欠他一個道歉》的視頻刷屏了谷哥的朋友圈。雖然事後,郭英森作為「民科」代表缺乏專業素養的一面被揭露和吐槽;輿論轉向不專業的「民科」是否應該受到批判,很多人以此佐證節目中主持人和嘉賓對郭英森的輕蔑態度沒有錯。
  • 下崗工人預言引力波:民科到底是什麼人?
    這兩天,網上頻繁出現大新聞,繼引力波、sunshine組合這些事件出現後,一個叫郭英森的民間科學家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當中。他在五年前參加了一個節目,提出了和引力波有關的理論,但是卻遭到節目嘉賓方舟子和主持人的諷刺,以至於最後沒能闡述完他的理論。
  • 「諾貝爾哥」與引力波無關,民科和科學不是一回事
    老郭是典型的民科,民科都認為自己能夠披荊斬棘,摘得科學桂冠老郭之事,有三點熱議之處:其一,認為方舟子等節目嘉賓對於老郭很不尊重;其二,認為老郭在五年前就提出了引力波的概念,如今被證實了,果然「高手在民間」,甚至期待老郭會是未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三,認為不管老郭的水平如何,他的研究是值得重視的,夢想是應該有的,並且呼籲專業人士認真研究老郭的理論,有的知名博主還提出來要供吃供喝,給老郭一個舒適的研究環境。
  • 吹捧或吊打「民科」,離科學有多遠
    「諾貝爾哥」郭英森的爆紅,再度炒紅了炒過多輪的「民科」熱。「諾貝爾哥」同「引力波」有多大關係,其實不是什麼問題——稍有一點科學史常識,或是對前不久那條真正的「大新聞」稍作留意,都會知道「引力波」提出於愛因斯坦、證實於LIGO的實驗室。筆者想到的,倒是數月前剛被輿論「扒皮」的商界巨頭廖凱原。
  • 被嘲諷的初中生郭英森和引力波
    Saying:郭英森的引力波,五年前悲哀地遇到了毀你莫屬的張紹剛
  • 諾貝爾哥五年前就找到了引力波?為何當時受盡嘲諷?
    《非你莫屬》五年前的春節特別節目重現網絡,有一位被稱為「諾貝爾哥」的遼寧民間科學家郭英森曾提到過引力波,巧的是五年後,引力波被證實了。這個叫郭英森的遼寧大叔、下崗工人,只有初中學歷,日前在微博、朋友圈中熱傳,據稱,他「首次提出引力波,竟遭方舟子殘酷打壓,嘉賓為他當場翻臉失控發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