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2月11日訊日前,蘭州獸醫研究所被報導超三成師生感染布魯氏菌病。記者從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獲悉,江蘇是布魯氏菌病防控二類地區,正規市場採購經檢驗檢疫的鮮肉及肉製品不存在感染風險,職業人群要做好防控措施。
    布魯氏菌病,究竟是什麼?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聽到它的名字,卻並非沒有感染的風險。它,真的很罕見嗎?感染布魯氏菌會有哪些症狀?聽說牛羊等牲畜非常易感染,那我們還能愉快地吃牛吃羊嗎?
    什麼是布魯氏菌病?
    布魯氏菌病是由布魯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獸共患傳染病,是我國法定乙類傳染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動物中傳播,隨後波及人類,已知有60多種動物(家畜、家禽、野生動物、馴化動物)可以作為布魯氏菌的貯存宿主。
    羊、牛、豬是布魯氏菌貯存主要宿主,是人類主要傳染源,鹿、犬和其它家畜居次要地位。齧齒動物如豚鼠、小白鼠、家兔是敏感實驗動物,也可作為傳染源。
    在以畜牧業為主的地方,比較容易發生布魯氏菌病流行。
    因工作需要而接觸到受感染動物及其組織的人群如畜牧業、屠宰、肉類加工、獸醫及實驗室工作等相關人員為高危人群。
    江蘇省人間布魯氏菌病病例感染因素是什麼?
    省疾控中心介紹,江蘇作為布魯氏菌病防控二類地區,正規市場採購經檢驗檢疫的鮮肉及肉製品不存在感染風險。常見感染因素有如下三個:
    首先,一類地區染疫的羊因動物檢疫工作不到位而調運輸入至我省境內。從事活羊交易和宰殺、加工等高危人群缺少防病意識及防護行為而感染。
    其次,從市場上購買到帶有布魯氏菌的生羊肉加工感染。
    最後,散養戶防疫條件差,種羊和羊羔來源不清,飼養人員缺少防病意識及防護行為而感染。
    布魯氏菌病是如何傳播的?
    人類普遍易感,主要感染途徑有:
    經皮膚黏膜直接接觸:
    從事接產、獸醫、飼養、放牧、皮毛加工、屠宰、擠奶等職業人員,直接接觸被病畜汙染的水源、土壤、草場、工具或其排洩物、陰道分泌物和娩出物等。
    經消化道:
    被汙染的水或食物,經口腔、食道黏膜進入體內,如吃生拌或未熟透的乳、肉類,不洗手直接拿食物吃等。
    氣溶膠:
    通過呼吸道吸入而感染。此途徑是動物皮毛加工者與實驗室人員感染的主要原因——微生物實驗室工作人員應嚴重遵守生物安全防護規則。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人與人間傳播罕見,病人無須特殊隔離。但哺乳婦女感染布魯氏菌後可由乳汁傳至嬰兒,或器官移植供體傳至受體。
    人和動物感染布魯氏菌病有哪些症狀?
    動物感染布魯氏菌病後,潛伏期約14天到180天。懷孕母畜容易流產,引發子宮內膜炎。患病公畜常出現睪丸炎、附睪炎和關節炎等症狀,影響生育,甚至能傳染給同群母畜。
    人患病後,臨床表現形式多樣,且較為隱匿,不易早期發現,容易漏診、誤診。急性期病例表現為發熱、多汗、肌肉和關節疼痛、乏力、肝脾淋巴結腫大。慢性期病例多表現為關節損害,關節強直,長期發熱等,不能從事體力勞動,群眾稱之為蔫巴病、懶漢病。布魯氏菌病還會危害男性睪丸、女性卵巢等生殖系統。
    職業人群如何預防布魯氏菌病?
    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個人防護措施,穿好工作服、膠鞋和手套,並且及時對其做好消毒工作。
    養殖場所要保持乾淨衛生,定期消毒,勤打掃多通風。發現病畜及時撲殺消毒處理。
    如果碰到病死畜,請及時和獸醫站聯繫,在他們的指導下進行處理,不要自行宰殺填埋,也不要自行處理流產胎、死胎,更不能赤手觸碰、隨意丟棄和食用。
    吃貨如何預防布魯氏菌病?
    羊肉、豬肉、牛肉,都可能存在隱患,布魯氏菌能長時間存活,但不耐熱,在高溫下即可被殺死。
    選擇正規可靠的店家,不吃生肉或未熟透的肉食。愛擼串的,一定要烤熟了再吃,愛麻辣燙和火鍋的,一定要煮熟了再吃。
    不喝生奶,不要食用未經消毒或來源不明的奶製品,千萬千萬不要迷信街頭現擠羊奶、牛奶、商家自製羊奶粉等。
    懷疑得了布魯氏菌病怎麼辦?
    省疾控中心提示,凡有可疑接觸史並出現疑似症狀,應及時就診。
    嚴格按照要求早期、全程、足量治療,多數患者一般愈後良好。如果治療不及時不規範,可轉為慢性,反覆發作,很難治癒,甚至導致殘疾。
    記者 王甜 通訊員 周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