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脂類在光合作用系統I四聚體組裝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2020-12-05 生物谷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模擬與設計研究組研究員李國輝與北京大學教授高寧、趙進東合作,通過分子動力學模擬的手段,揭示了脂類在光合作用系統I四聚體組裝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的主要途徑。影響因素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強度、光照的時間長短)、二氧化碳濃度、溫度(主要影響酶的作用)和水等。這些因素中任何一種的改變都將影響光合作用過程。綠色植物和藻類的類囊體膜上存在兩種大型蛋白複合物(光合作用系統I(PSI)和光合作用系統II(PSII))以實現光誘導電子傳遞、ATP生物合成等光合作用步驟。不同種屬的PSI和PSII高度保守,在類囊體膜上以不同的寡聚狀態行使生物學功能,以往的研究主要圍繞PSI的三聚形式展開。

本工作通過冷凍電鏡技術解析出一種異形胞藍藻的PSI,其以四聚的形式穩定存在。根據結構推測,緊密的四聚結構比三聚結構更有利於單體間的能量傳遞。通過分子模擬研究,其聚合過程為四個單體先結合成兩個二聚體再聚集成四聚體,並得出其聚合驅動力為PSI與類囊體膜上一種糖脂的範德華相互作用。

上述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相關結果以共同通訊作者的形式發表於《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Nature Plants: 藍藻四聚體光系統I的生理和進化意義
    近日,美國田納西大學等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Plants上發表了題為「Physi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implications of tetrameric
  • 讓農作物「吃」下更多陽光 科學家找到光合作用關鍵基因
    他們發現了藍細菌中獨特的四聚體PSI複合物的結構,揭示了PSI寡聚化在環式電子傳遞和類囊體膜重排過程中光系統I複合物的重要功能;揭示了葉綠素C和巖藻黃素捕獲藍綠光並高效傳遞能量的結構基礎,為進一步揭示光合作用光反應拓展捕光截面和高效捕獲傳遞光能機理,以及硅藻超強的光保護機制提供了堅實的結構依據。
  • 【科技日報】讓農作物「吃」下更多陽光 科學家找到光合作用關鍵基因
    挖掘光合生物的基因資源  張立新說:「經過38億年的進化,不同的光合生物在適應環境變化過程中,進化出了非常豐富的基因資源和代謝途徑,這是一個奇妙的過程,蘊含著豐富的寶藏;充分探索光合作用的奧秘,挖掘豐富的基因資源,對於理解光合作用原理並應用於生產實踐有著重大的意義。」
  • 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表論文報導剪接體組裝過程重要複合物U4/...
    Spliceosome Assembly and Catalysis),報導了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剪接體組裝過程中的一個關鍵複合物U4/U6.U5 tri-snRNP高達3.8埃解析度的冷凍電鏡結構,並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剪接體的組裝機制,為進一步理解剪接體的激活及前體信使RNA(pre-mRNA)剪接反應的催化機制提供了重要分子基礎。
  • 中國科大揭示染色體複製叉停滯重啟過程中的引發體組裝新模式
    中國科大揭示染色體複製叉停滯重啟過程中的引發體組裝新模式 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報導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生命科學學院滕脈坤教授和李旭博士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
  • Science:揭示哺乳動物卵母細胞中的非中心體紡錘體組裝機制
    胚胎發育異常的主要原因是卵子減數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分離錯誤。與體細胞和雄性生殖細胞不同的是,卵子通過一種缺乏中心體的特化微管紡錘體分離染色體。典型的中心體由一對被中心粒周圍材料包圍的中心粒組成,並且是中心體紡錘體(centrosomal spindle)的主要微管組織中心。人們對哺乳動物卵子中的非中心體紡錘體(acentrosomal spindle)是如何組裝的知之甚少。
  • Science:研究發現植物光合作用中高效捕光的超分子機器結構
    該項工作報導了豌豆光系統II-捕光複合物II超級複合物的高解析度電鏡結構,揭示了植物在弱光條件下進行高效捕光的超分子基礎。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為重要的化學反應之一。植物、藻類和藍細菌進行的放氧型光合作用不僅為生物圈中的生命活動提供賴以生存的物質和能量,同時還維持著地球上的大氣環境和碳氧平衡。
  • 研究揭示靶向NS1的黃病毒廣譜保護性抗體作用機制
    然而,E蛋白誘導的抗體保護範圍有限,更重要的是,登革病毒感染以及疫苗研發過程中,發現E蛋白免疫會誘導產生有交叉反應性而中和能力差的抗體,當機體感染不同類型登革病毒時,這些抗體會產生抗體依賴增強(ADE)效應,反而會導致更加嚴重的感染。這對開發安全有效的廣譜疫苗造成了挑戰。
  • 細胞分裂過程紡錘體組裝提出新觀點
    ),為解析細胞分裂過程中紡錘體組裝提出了新觀點,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12月15日在Plant Cell雜誌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基因組生物學研究中心程祝寬研究員,其早年畢業於揚州大學,目前主要從事植物減數分裂過程的遺傳控制,水稻花器官發育及種子形成的分子機理等方面的研究。這項研究得到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的資助。 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紡錘絲與著絲粒起初會以隨機方式相連接,使得前中期存在許多錯誤的連接方式。
  • 日光是植物生長的重要因子,光合作用是各種農作物中的最基本過程
    日光是植物生長的重要因子,光合作用是各種農作物中的最基本過程。生物體是農業生產的對象,農產品就是生物體本身或是由生物體製造出來的。生物體的性能往在對衣產品的產量和質量起類定性作用。對生物的遺傳變異規律,學握得越深適,賦予人工改造、提高、增加生物體性能的自由度就越大。
  • 【中國科學報】光合作用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光合作用機理研究為提高作物光能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新途徑  光合作用光能高效吸收、傳遞和轉化是光合作用研究的核心,這一過程是在光合膜上一系列色素蛋白超分子複合體上進行,這些不同色素蛋白超分子複合體的色素、蛋白和其他因子的組裝、協同作用是實現光合作用高效傳能和轉能的前提。
  • 在突觸囊泡與質膜融合導致神經遞質釋放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的SNARE...
    在20S複合體中,NSF在SNAP的幫助下利用水解ATP產生的能量將SNARE複合體解開成單體,使胞內膜融合的過程得以循環進行。20S複合體是一個非常高效的分子機器,對其工作機制的研究不僅有助於深入理解胞內SNARE的循環利用機制及膜融合的調控機制,也對揭示AAA+ ATPase酶的分子機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一直是科學家們研究的熱點問題。
  • 科學網—揭示藍藻光合固碳關鍵酶的作用機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範海天等揭示宿主因子ANP32A介導流感病毒複製酶的組裝
    在病毒基因的複製過程中,需要游離的FluPol參與進來並與新生的RNA的5』末端結合,作為新生RNP組裝的起點。但截至目前,流感病毒複製酶如何組裝,游離的FluPol如何參與,尚不清楚。二聚體結構。後續功能實驗驗證了在這些結構中的相互作用結合面對於病毒基因的複製非常重要。對於關鍵位點胺基酸殘基的突變大大降低了FluPol的活性。
  • 上海生科院揭示DNA甲基化對番茄果實成熟的重要作用
    該研究利用CRISPR/Cas 9技術獲得了番茄sldml2 的突變體植株,發現了番茄SlDML2 調節的DNA去甲基化不僅可以激活成熟需要的基因,同時還可以抑制成熟不需要的基因,在調節番茄果實成熟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華中科技大學王鋒《JMCA》:向大自然學習——仿生光合組裝體實現可見光催化產氫性能提升
    自然界綠色植物和部分微生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系統高效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這是自然界進行的最大規模的光化學反應,也是地球生命賴以存在的基礎。基於光合作用原理構築人工光合作用體系(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的研究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人們期望通過人工光合作用體系實現光催化裂解水制氫、光催化二氧化碳還原等過程,從而以清潔方式製備太陽燃料(solar fuels)。
  • PNAS:揭示DNA甲基化對番茄果實成熟的重要作用
    該研究利用CRISPR/Cas 9技術獲得了番茄sldml2 的突變體植株,發現了番茄SlDML2 調節的DNA去甲基化不僅可以激活成熟需要的基因,同時還可以抑制成熟不需要的基因,在調節番茄果實成熟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DNA甲基化是一種保守的表觀遺傳學標記,在生物發育和環境應答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
  • 研究解析核孔蛋白在胚胎發育中作用
    and other tissue defects with impaired nuclear pore function in zebrafish embryos」的文章,首次利用脊椎動物模型解析了核孔蛋白107(Nup107)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的作用,有助於進一步探索核孔複合物在發育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相關成果公布在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雜誌上。
  • ...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
    147bp的DNA纏繞在組蛋白八聚體後形成核小體念珠結構是染色質的一級結構,之後經過不斷地摺疊堆積,最終形成了複雜的染色質三維結構。在哺乳動物中,染色質三維結構對基因的調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高通量染色體構象捕獲技術(Hi-C)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科學家們已經揭示了多種重要生物學事件發生過程中的染色體三維結構信息。
  • 破解光合作用神秘機制:中國跨出重要一步—新聞—科學網
    PsbS二體結構示意圖;c. PsbS二體界面處結合的葉綠素a;d. PsbS二體結合的qE抑制劑DCCD。生物物理所供圖 ■本報記者 王晨緋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為有效的固定太陽光能的過程,人類所大量消耗的石油、天然氣等,其實都是遠古時期植物光合作用的直接和間接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