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進展!劍橋科學家藉助半人工光合作用 成功將水分解為氫...

2020-12-06 前瞻網

可再生能源進展!劍橋科學家藉助半人工光合作用 成功將水分解為氫和氧

 Winnie Lee • 2018-09-06 10:42:55 來源:前瞻網 E2002G2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圖源:sciencedaily)

在研究人員通過改變植物的光合作用機製成功地將水分解為氫和氧之後,尋找利用太陽能新方法的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光合作用是植物將陽光轉化為能量的過程。當植物吸收的水分「分解」時,氧氣作為光合作用的副產品產生。

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反應之一,因為它是世界上幾乎所有氧氣的來源。植物在其中扮演著主要生產者的角色:它們構成了地球上幾乎所有營養網絡的第一個環節,基本上為地球的其他生物鏈部分提供食物。

當水分解時產生的另一種氣體,氫氣,有可能成為一種綠色和無限的可再生能源。

由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的學者領導的一項新研究,利用半人工光合作用探索生產和儲存太陽能的新方法。

他們使用生物成分和人工技術的混合物,利用自然陽光將水轉化為氫和氧。

這項研究現在可以用於革新可再生能源生產系統。

發表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雜誌上的一篇新論文概述了劍橋萊斯納實驗室(Reisner Laboratory)的學者如何開發平臺,實現無人輔助的太陽能驅動的水分解。

他們的方法也成功地吸收了比自然光合作用更多的太陽能。

第一作者、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博士生卡塔茲娜•索科爾(Katarzyna Sokol)表示:「自然光合作用並不有效,因為它的進化只是為了生存,所以它只需要最少的能量——大約是它可能轉化和儲存的能量的1%至2%。」

人工光合作用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但它還沒有成功地用於製造可再生能源,因為它依賴於催化劑的使用,而催化劑往往是昂貴和有毒的。

這意味著它還不能用於將研究結果擴大到工業水平。

劍橋大學的這項研究是半人工光合作用新興領域的一部分,該領域的目標是通過利用酶來產生所需的反應來克服完全人工光合作用的局限性。

索科爾和他的研究小組不僅提高了產生和儲存的能量,他們還成功地使休眠了幾千年的藻類重新活躍起來。

她解釋說:「氫化酶是藻類中存在的一種酶,能夠將質子還原為氫。在進化過程中,這一過程已經停止了,因為這不是生存的必要條件,但我們成功地繞過了不活躍狀態,實現了我們想要的反應——將水分解成氫和氧。」

索科爾希望這些發現將有助於開發新的太陽能轉換模型系統。

她補充說:「我們可以有選擇地選擇我們想要的過程,並實現我們想要的反應,這是令人興奮的,這在自然界是無法實現的。這可能是開發太陽能技術的一個很好的平臺。」

「這種方法可以用來將其他反應結合在一起,看看能做什麼,從這些反應中學習,然後開發出合成的、更可靠的太陽能技術。」

這個模型是第一個成功地使用氫化酶和光系統II來創造純粹由太陽能驅動的半人工光合作用的模型。

Erwin Reisner博士是Reisner實驗室的負責人,也是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的研究員,也是這篇論文的作者之一,他將這項研究描述為一個「裡程碑」。

他解釋說:「這項工作克服了將生物和有機成分整合到無機材料中以裝配半人工裝置的許多困難挑戰,並為開發未來太陽能轉換系統打開了一個工具箱。」

目前,利用太陽能生產氫氣的系統較為常見的有光分解制氫,太陽能發電和電解水組合制氫系統。傳統的制氫方法中,化石燃料製取的氫佔全球的90%以上,太陽能制氫這個領域是近30~40年才發展起來的。

太陽能-氫能轉化是氫氣工業化生產技術發展的方向,但在工業化的道路上仍然有很多實際的問題亟待解決。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蓋茨看好人工光合作用,或將為下一代提供可再生能源
    數字世界的新一輪淘金熱都是關於可再生能源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使這種能量可靠,這意味著找到方法不僅要產生它,而且要在不需要的時候儲存它,在需要的時候釋放它。和許多其他開創性的發明一樣,科學家們也開始向大自然尋求靈感。我們的星球和我們的優勢物種消耗的能量以某種形式來自太陽。
  • 科學家們喚醒休眠酶 為人工光合作用提供動力
    在研究人員通過改變植物中的光合作用,成功地將水分解為氫和氧之後,尋求利用太陽能的新方法,又向前邁出了一步。據外媒報導: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新型光電化學電池。他們將一套吸收紅光和藍光的系統,與一種特殊的酶(氫化酶 / Hydrogenase)聯繫了起來。
  • 人工光合作用把陽光變燃料!再也不怕汽油漲價啦?
    科學家最新研製一種方法,能夠將太陽光能轉變為燃料,未來可能引導產生一個「無限可再生能源的渠道」。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自然太陽光線將水轉變為氫和氧,達到了這一能源轉換「裡程碑」。
  • 科學家開創了將陽光轉化為燃料的新方法,水轉化為氫氣和氧氣
    科學家開創了將陽光轉化為燃料的新方法。在研究人員通過改變植物中的光合作用機器成功地將水分解為氫和氧之後,尋求找到利用太陽能的新方法已經向前邁出了一步。光合作用是植物用於將太陽光轉化為能量的過程。當植物吸收的水被「分裂」時,氧氣作為光合作用的副產物產生。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反應之一,因為它是幾乎所有世界氧氣的來源。分解水時產生的氫可能是綠色且無限的可再生能源。由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的學者領導的一項新研究使用半人工光合作用探索生產和儲存太陽能的新方法。他們利用自然陽光,利用生物成分和人造技術的混合物將水轉化為氫氣和氧氣。
  • 科學家提出新技術方案:能將太陽光轉變為燃料
    北京時間10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開創了一種將陽光轉變成為燃料的新方法,他們通過改變植物光合作用機制,成功地將水分解成氫和氧,該技術得益於半人工光合作用領域的最新研究。光合作用是植物將陽光轉換成為能量的一個過程,當植物吸收水分時發生「分裂」,氧氣就成為光合作用的副產物。
  • 楊培東:人工光合作用或將為下一代提供可再生能源
    楊培東介紹,在過去一百年當中,我們所用的能源大部分從原油中提取,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提高,引發了很多環境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引進可再生能源技術,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人工光合作用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把能量儲存在化學鍵當中,基本上能夠實現碳中和的過程,也就是通過一定的反應方式吸收環境中的二氧化碳,以達到環保的目的。      這樣的反應過程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楊培東介紹,綠葉每天進行的光合作用就是將二氧化碳、水、太陽能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和氧氣的過程。
  • 劍橋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利用光合作用產生氫氣的方法
    近日,劍橋Reisner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Nature上發表了一篇無輔助的太陽能驅動水分解的文章。他們通過改變植物中的光合作用機製成功地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他們克服了許多與將生物和有機成分整合到無機材料中以組裝半人工裝置的挑戰,開闢了開發未來太陽能轉換系統的工具箱。
  • 光催化分解水:開發可再生能源的一種有效途徑!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因此,人類急需擺脫礦物燃料,開發出既有創新性又有經濟效益的可再生能源。太陽能水分解是一種製造潔淨、可再生能源的富有前景的方法。基於半導體納米顆粒的新型催化劑,現在已經被證明可促進「人工光合作用('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所需的所有反應。通過光催化作用將水分解為氫燃料和氧氣,提供了一種特別吸引人注目的方案。但是,模仿生物光合作用,高效地實現這一個過程,在技術上頗具挑戰性。原因在於:這包括了一系列會相互影響的過程。
  • 水鈉錳礦或可將水裂解為氫與氧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由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日前發現一種常見的化合物,可在通過陽光將水裂解成氫氣和氧氣的過程中起到催化作用
  • 一種尋常礦物質可將水裂解為氫和氧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由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日前發現一種常見的化合物,可在通過陽光將水裂解成氫氣和氧氣的過程中起到催化作用。該技術有望使現有制氫工藝獲得突破,使利用陽光大規模生產氫氣成為可能。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化學》雜誌上。
  • 劍橋大學研發「人工光合作用」,可將二氧化碳轉換成燃料!
    近幾十年來,隨著環保呼聲高漲,人類大力研究從陽光獲取能源的技術,除了常見的太陽能光電板之外,「人造光合作用」也是研究的項目之一。近期,劍橋大學科學家研究出一種基於相紙(photosheet)的人造光合作用機制,轉換效率高,沒有毒性副產物,而且成本低,是有望商業化的方案。
  • 當「氫」遇到「可再生能源」就成了「綠氫」……
    氫:綠氫即可再生能源制氫。以太陽能為例,如果用太陽能來制氫,那就等於把無窮無盡的、分散的太陽能轉變成了高度集中的乾淨能源了。目前利用太陽能分解水制氫的方法有太陽能熱分解水制氫、太陽能發電電解水制氫、陽光催化光解水制氫、太陽能生物制氫等等。
  •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出一種新型清潔能源設備:可以將陽光轉化為能量
    據英國《太陽報》8月31日報導,英國劍橋大學一名化學教授歐文·賴斯納(Erwin Reisner 音譯)帶領的科研團隊成功研究出一種新清潔能源設備——photosheet。它在運作的過程中總是清潔高效、不會排出任何無用的有毒氣體或者不能清理的垃圾。
  • 我國人工光合研究獲突破 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成功
    近日,由中科院李燦院士和「百人計劃」學者陳鈞研究員負責的人工光合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該研究成果將發表在《自然-通訊》上,成為國際上首例研製成功的研究報導。  樹葉進行的光合作用是利用太陽能的「高手」,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所需的氧氣、食物和能源都來自於自然界的光合作用。
  • 光催化劑可快速分解水 或創造新可再生能源
    參考消息網12月17日報導 來自休斯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能夠利用陽光從水中快速產生氫的催化劑,這可能會創造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據英國物理科學新聞網站12月15日報導。他們在研究中使用氧化鈷納米粒子把水分解成氫和氧。該研究論文當天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網站上。
  • [趣味化學]太陽能分解水研究的回顧
    太陽能是最乾淨而又取之不盡的自然能源。自地球上出現生命以來,太陽即以萬物之母的寬大胸懷,通過光合作用把她的溫暖灑向大地撫育著萬物生長。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和藻類在可見光作用下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碳水化合物的過程,人類賴以生存的能源和材料都直接和間接地來自光合作用。
  • 有了「氫農場」 太陽能光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新高!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可將太陽能轉化並儲存為化學能,是科學家長期以來的夢想。利用太陽能實現高效水分解制氫,不僅可以緩解人類能源的問題,還有望替代化石能源並可能改變世界能源格局。
  • 【科技日報】我科學家實現太陽光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
    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的李燦院士、陳鈞研究員等人在人工光合研究項目上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利用太陽光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上。  在科學家的眼中,樹葉能完成光合作用,是利用太陽能的「高手」,人類所需的氧氣、食物和能源都來自於自然界的光合作用。
  • 人工樹葉分解水獲燃料
    孫科(音譯,Ke Sun),加州理工學院化學教授奈特·路易斯(Nate Lewis)實驗室的博士後,看著他手中的一個新保護膜樣本,這張膜能夠幫助實現利用陽光將水分解成氫燃料。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受到樹葉裡發生的一個化學變化的啟發,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新的導電薄膜。有了這張膜,利用陽光將水分解成氫燃料中出現的問題將迎刃而解。  諸如矽這類的半導體在導電的過程中很容易氧化生鏽,加入氧化鎳薄膜能夠防止生鏽,同時能促進陽光的分解作用,獲得更多的像甲烷或者氫這樣的燃料。
  • 化學所人工模擬光合作用水裂解催化中心研究獲重要進展
    光系統II水裂解催化中心的結構為人工光合作用的水裂解催化劑的模擬提供了理想的藍圖,但如何人工模擬該催化中心是個極具挑戰的科學難題,存在一系列關鍵科學問題,如:1)如何將鹼土金屬離子(Ca2+或Sr2+)通過m-O2-橋與Mn離子結合,從而形成MnCaO或MnSrO的異核金屬簇合物;2)如何合成不對稱的Mn4Ca骨架結構;3)如何模擬Mn4Ca簇周圍的蛋白質配體環境(羧基、水和咪唑環);4)生物水裂解催化中心具有很高的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