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樹葉分解水獲燃料

2021-01-12 中國氣象局

  

  孫科(音譯,Ke Sun),加州理工學院化學教授奈特·路易斯(Nate Lewis)實驗室的博士後,看著他手中的一個新保護膜樣本,這張膜能夠幫助實現利用陽光將水分解成氫燃料。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受到樹葉裡發生的一個化學變化的啟發,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新的導電薄膜。有了這張膜,利用陽光將水分解成氫燃料中出現的問題將迎刃而解。

  諸如矽這類的半導體在導電的過程中很容易氧化生鏽,加入氧化鎳薄膜能夠防止生鏽,同時能促進陽光的分解作用,獲得更多的像甲烷或者氫這樣的燃料。

  「我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保護膜,它能使太陽能分解生產燃料的效率、穩定性以及效果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安全性也很好,不會產生易爆的氫氧混合物。」來自加州理工大學的該發明的合作者之一,喬治·阿吉羅斯教授(George L. Argyros Professor)奈特·路易斯(Nate Lewis)介紹了他們的新成果。這一研究刊登於今年3月9日上線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網絡版上,詳細描述了這種新型保護膜。

  這張膜能讓我們創造出一個安全、高效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統,俗稱太陽能燃料製造機或者「人工樹葉」。「人工樹葉」複製了自然界中植物利用陽光將水、二氧化碳轉化成氧氣和碳水化合物類燃料的過程。

  加州理工大學人工光合作用聯合中心(JCAP)的「人工樹葉」項目包含了3個主要的組合部分:兩種電極——光陽極和光陰極以及薄膜。光陽極利用陽光氧化水分子產生氧氣、質子和電子,而光陰極利用光陽極產生的質子和電子合成氫氣。膜,通常用塑料製成,用來將這兩種氣體隔開,以防止任何可能性的爆炸。然後在一定的壓力下這些氣體會被壓入管道收集起來。

  科學家們已經嘗試過用矽或者砷化鎵這類用在太陽能電池板上能夠吸收光的普通半導體來製作電極,然而主要問題是這些材料碰到水會容易氧化,也就是生鏽。

  之前,路易斯與其他科學家也嘗試為這些電極穿上保護膜,但由於種種原因,實驗都失敗了。「理想的保護膜需要符合很多條件,要與它所覆蓋的半導體能夠在化學上相容,不透水,能導電,透明度要高能保證透光,容易被催化產生反應,釋放氧和燃料。」路易斯,這位JCAP的科學帶頭人說,「造出符合上述任一條件的保護膜都是一項重大的飛躍,而我們現在一次性都做到了。」

  路易斯團隊展示了他們的氧化鎳薄膜,可以用在包括矽、磷化銦、碲化鎘在內的多種半導體材料上。尤其在保護光陽極上,氧化鎳薄膜的優越性能遠遠超過了其他類似的保護膜。路易斯去年就做過一張這樣不怎麼樣卻相當複雜的膜。氧化鎳膜只有一層,而這張膜有兩層,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鈦(TiO2),一種天然化合物,常見於防曬霜、牙膏和白塗料的配料中。

  路易斯實驗室工作的一名博士後也是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孫科(Ke Sun,音譯)說,「當看著光陽極能夠保持24小時,100小時甚至是500小時不發生一點降解時,我知道我們成功地完成了一項之前的科學家們總是以失敗告終的事情。」

  路易斯團隊發明的製作氧化鎳薄膜新技術需要將粉碎的氬原子在富氧環境下放入高速轉動的鎳原子顆粒中。在這個過程中,「從氬原子中濺射下來鎳原子碎片與氧原子發生反應,生成一種鎳的氧化物,沉澱在半導體上形成了保護膜。」

  關鍵就在於這種新型的氧化鎳薄膜能夠很好地配合另外一張重要的膜,這張膜負責將光陽極與光陰極隔開,前者釋放氫氣,後者釋放氧氣,互不幹涉。

  「沒有這張隔膜,光陽極與光陰極會因為靠得太近而放電,再遇上剛由它們自己釋放出的活潑的氧氣氫氣,這絕對是一副炸藥的好配方。」路易斯說,「有了我們的這張氧化鎳薄膜,你就能一次性造出一個沒有爆炸相對安全且持久高效的人工光合作用機器。」

  實驗離應用始終有距離。路易斯提醒大家,人工光合作用機器投入商業市場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個系統的其他部分,比如光陰極還有很多地方不夠完美。

  「我們團隊還在為完善光陰極努力著,」路易斯說,「目前要做的就是把這兩個部分都做好,給大家呈現完整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統以及它的運作過程。這不太容易,但是值得慶幸的是,過去半個世紀中缺失的關鍵部分,我們現在已經有了一個。」

  (來源:新浪 責任編輯:葉海英)

相關焦點

  • 「人工樹葉」:利用太陽能的幫手
    你只需要將它放入水中,置於陽光下,它便可以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並將這兩種氣體存儲在燃料電池中,以此發電。一加侖的水(約合3.78升)生成的電量足夠滿足一間房子整天的電力需求。諾切拉說:不久的將來,印度和非洲的貧困村莊都將買得起應用這種技術的電力裝置。  這個發明引起了科學界乃至世界各國主流媒體的關注。
  • 「人工樹葉」系統可利用太陽能將水轉化為氫氣燃料
    科技日報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劉園園)模擬大自然中植物的光合作用,用陽光、水和二氧化碳製造出可按需使用的化學能源,這是2010年美國人工光合作用聯合中心(JCAP)成立時的主要目標。
  • 我國人工光合研究獲突破 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成功
    近日,由中科院李燦院士和「百人計劃」學者陳鈞研究員負責的人工光合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該研究成果將發表在《自然-通訊》上,成為國際上首例研製成功的研究報導。  樹葉進行的光合作用是利用太陽能的「高手」,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所需的氧氣、食物和能源都來自於自然界的光合作用。
  • 人造樹葉,要怎麼分清什麼才是真正的人造樹葉
    樹葉是大自然的傑作,它實現了多少年來科學家們夢寐以求的願望:利用光將水分解並製得燃料,這個簡單的想法卻耗費了人們巨大的精力和財力,最終的目的當然是希望能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同時摒除人們對碳的依賴性,如果照耀到地球上的太陽光有千分之一能被利用,那麼人們所擁有的能量就相當於所需能量的9倍。
  • 「人工樹葉」讓二氧化碳變廢為寶—新聞—科學網
  • 人工樹葉 將太陽能轉為化學能
    模擬大自然中植物的光合作用,用陽光、水和二氧化碳製造出可按需使用的化學能源2015年,美國人工光合作用聯合中心(JCAP)首次使用高效、安全、集成的太陽能系統分離水分子並製造出氫氣燃料,新研究的系統實驗證明可將10%的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人工樹葉」新系統包含三種主要部件:光電陽極、光電陰極及薄膜。
  • 燃料枯竭怎麼辦?人造樹葉可以製造燃料
    教授說,「我真的相信,人工光合作用將成為未來20年能源組合的一部分。」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它們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並利用太陽光將這些原料轉化為它們生長所需的碳水化合物。雷斯納教授表示:「我們想複製這種方法,但我們真的不想製造碳水化合物,因為它們只能製造糟糕的燃料。因此,我們試圖製造一些更容易使用的東西。」
  • 中科院重大成果: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實現
    中國網訊近日,人工光合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將大自然植物葉片上含量豐富的「光系統酶II」和人工半導體納米光催化劑耦合構建出雜化光合系統,實現了利用太陽光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的反應,該反應是實現太陽能轉化利用生產潔淨燃料氫氣的理想途徑。
  • 用人造樹葉從稀薄的空氣中產生燃料
    植物光合作用時會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並利用太陽光將這些原料轉化為生長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另一個問題是,植物實際上並不十分擅長光合作用,只能將太陽能的百分之一或百分之二轉化為燃料。美國能源部得出結論,為使人工光合作用在經濟上可行,效率需要提高到5%至10%。
  • 我研究員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
    人民網北京8月20日電(實習生 吳姣)近日,由中科院李燦院士和「百人計劃」學者陳鈞研究員負責的人工光合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該研究成果將發表在《自然-通訊》上,成為國際上首例研製成功的研究報導。
  • 劍橋科學家藉助半人工光合作用 成功將水分解為氫...
    劍橋科學家藉助半人工光合作用 成功將水分解為氫和氧  Winnie Lee • 2018-09-06 10:42:55 來源:前瞻網
  • 人工光合作用技術取得進展 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能變成燃料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張陽】據外媒,8月24日消息,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現人工光合作用技術上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獨立設備,可以模仿植物將陽光轉化為能量的過程,該設備通過「活頁照片」的技術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
  • 人工光合作用技術取得進展 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能變成燃料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張陽】據外媒,8月24日消息,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現人工光合作用技術上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獨立設備,可以模仿植物將陽光轉化為能量的過程,該設備通過「活頁照片」的技術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甲酸, 而不需要任何額外的組件或電力。
  • 人工光合作用把陽光變燃料!再也不怕汽油漲價啦?
    科學家最新研製一種方法,能夠將太陽光能轉變為燃料,未來可能引導產生一個「無限可再生能源的渠道」。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自然太陽光線將水轉變為氫和氧,達到了這一能源轉換「裡程碑」。
  • 「人造葉」概念裝置,利用太陽能將水分解成氫燃料
    太陽能,作為地球上最豐富並且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在化石燃料日趨減少的情況下,已經成為人類使用和開發新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不斷得到發展和應用。近期,發表在ACS Nano的一篇報導描述了一款集成設備,該設備可以利用太陽能將水分解成氫燃料。借鑑自然中的葉子進行光合作用的靈感,通過設計「人造葉」的概念裝置,利用太陽能電池和催化電極,在光照的條件下,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作為燃料生產使用。
  • 加州大學研究人員利用太陽能分解水產生氫燃料
    該設備可以高效地創建和儲存能量,並可用於智慧型手機等電子設備,為汽車創造氫燃料。科學家們認為,該裝置可以使氫氣車負擔得起,因為它可以使用鎳,鐵和鈷生產氫氣。這些元素比目前氫氣生產中使用的鉑和其他貴金屬要便宜得多。氫能是人類最清潔的燃料,並且燃燒之後只產生水作為副產品。科學家們也認為,該設備可以從電網儲存剩餘電力,在需要的時候再釋放電力。
  • 中科院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 汽車等有望擁有無限能源
    日前,中國科學院專家實現用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氧氣,方法便捷。由於太陽能取之不盡、水也廣泛存在,這意味著,未來能源問題有望得到根本性解決。詳細情況,來聽本臺記者陳雨發回的報導:  圖文無關 氫氣作為清潔能源的一種,無論在工業生產還是製作燃料電池方面都是理想原料。
  • 南京大學鄒志剛:模擬光合作用, 水可以變身燃料
    原標題:南京大學鄒志剛:模擬光合作用, 水可以變身燃料 「我相信總有一天可以用水來做燃料,組成水的氫和氧可以單獨地或合在一起來使用……水將是未來的煤炭。」這是100年前的科幻小說《神秘島》中的一個預言。
  • 光催化分解硫化氫制氫研究獲進展
    我國對硫化氫廢氣的處理多採用Claus工藝,即將硫化氫部分氧化成水和硫磺,其中的氫並沒有得到回收利用。氫能是最有希望在未來替代化石類的能源,目前工業用氫氣都是由輕烴、煤、天然氣及甲醇等通過蒸汽重整或電解水生產的,成本高、價格貴,難以作為燃料被廣泛使用。
  • 光催化分解水:開發可再生能源的一種有效途徑!
    導讀近日,德國慕尼黑大學(LMU)的物理學家們與維爾茨堡大學的化學家們展開合作,首次成功地演示了一種在一體化光催化系統幫助下完全地分解水的方案。背景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因此,人類急需擺脫礦物燃料,開發出既有創新性又有經濟效益的可再生能源。太陽能水分解是一種製造潔淨、可再生能源的富有前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