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分解水:開發可再生能源的一種有效途徑!

2021-01-19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近日,德國慕尼黑大學(LMU)的物理學家們與維爾茨堡大學的化學家們展開合作,首次成功地演示了一種在一體化光催化系統幫助下完全地分解水的方案。

背景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然而,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在於:近一個世紀以來,人類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全球變暖會帶來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到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威脅到人類的食物供應與居住環境。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因此,人類急需擺脫礦物燃料,開發出既有創新性又有經濟效益的可再生能源。太陽能水分解是一種製造潔淨、可再生能源的富有前景的方法。基於半導體納米顆粒的新型催化劑,現在已經被證明可促進「人工光合作用('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所需的所有反應。通過光催化作用將水分解為氫燃料和氧氣,提供了一種特別吸引人注目的方案。但是,模仿生物光合作用,高效地實現這一個過程,在技術上頗具挑戰性。原因在於:這包括了一系列會相互影響的過程。

創新

近日,德國慕尼黑大學(LMU)博士 Jacek Stolarczyk 與教授 Jochen Feldmann 領導的物理學家們與維爾茨堡大學教授 Frank Würthner 領導化學家們展開合作,首次成功地演示了一種在一體化光催化系統幫助下完全地分解水的方案。他們的新研究發表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期刊上。

這種新的催化系統可以作為一種分解水的多功能工具

(圖片來源:C. Hohmann, NIM)

技術

光催化分解水分子的技術方法採用了人工合成成分,模仿自然光合作用期間發生的複雜過程。在這種系統中,吸收光量子(光子)的半導體納米顆粒,原則上可以作為光催化劑。吸收一個光子,會產生一個帶負電荷的粒子(電子)和一個帶正電荷的個體(空穴),這兩個必須是空間分離的,從而使得水分子可通過得到電子被還原成氫氣,也可以通過得到空穴被氧化成氧氣。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Stolarczyk 表示:「如果有人只想從水中生成氫氣,通常需要通過添加犧牲性的化學試劑來迅速去除這些空穴。但是為了實現完整的水分解,系統中的空穴必須被保留,從而驅動水氧化的緩慢進程。」問題在於:在單個粒子上讓兩個「半反應(half-reactions)」同時發生,同時保證電性相反的個體不會再次結合。此外,許多半導體會自身氧化,因此會被帶正電荷的空穴破壞。

Stolarczyk 解釋道:「我們採用由半導體材料硫酸鎘(cadmium sulfate)製成的納米棒,並且在納米晶體上通過空間分離氧化和還原反應發生的區域,從而解決了這一問題。」

研究人員用鉑微粒修飾納米棒的尖端,而鉑微粒可作為吸收光線激發的電子的受體。慕尼黑大學之前已經展示過,這種配置可為水還原成氫氣提供一種有效的光催化劑。另外一方面,氧化反應發生於納米棒的另一端。為此,慕尼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側表面貼上了維爾茨堡大學團隊開發的釕基氧化催化劑。這種成分具有官能團,可以將它固定到納米棒上。

維爾茨堡大學的項目發起人之一 Peter Frischmann 博士表示:「這些官能團為空穴到催化劑提供了極快的輸運,有效地促進了氧氣的生成,並使得納米棒的損傷降到最低。」

價值

這項研究是跨學科項目「Solar Technologies Go Hybrid」(SolTech)的一部分,該項目由德國巴伐利亞州贊助。慕尼黑大學光子學與光電子學主席 Jochen Feldmann 教授表示:「SolTech 的任務就是為太陽能到非化石能源的轉化探索創新理念。」

與 Feldmann 一起發起 SolTech 項目的 Würthner 補充道 :「新型光催化系統的開發,是 SolTech 如何將處於不同地點以及不同學科的專家結合起來的一個好示例。該項目的成功離不開兩個研究所的化學家與物理學家的跨學科合作。」

關鍵字

光催化、水分解、新能源

參考資料

【1】https://www.en.uni-muenchen.de/news/newsarchiv/2018/stolarczyk_photokatalyse.html

【2】Christian M. Wolff, Peter D. Frischmann, Marcus Schulze, Bernhard J. Bohn, Robin Wein, Panajotis Livadas, Michael T. Carlson, Frank Jckel, Jochen Feldmann, Frank Würthner, Jacek K. Stolarczyk. All-in-one visible-light-driven water splitting by combining nanoparticulate and molecular co-catalysts on CdS nanorods. Nature Energy, 2018; DOI: 10.1038/s41560-018-0229-6

相關焦點

  • 光催化劑可快速分解水 或創造新可再生能源
    參考消息網12月17日報導 來自休斯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能夠利用陽光從水中快速產生氫的催化劑,這可能會創造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據英國物理科學新聞網站12月15日報導。他們在研究中使用氧化鈷納米粒子把水分解成氫和氧。該研究論文當天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網站上。
  • 徐曉翔課題組層狀鈣鈦礦材料光催化分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徐曉翔課題組層狀鈣鈦礦材料光催化分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8-03-21  瀏覽:
  • 公用事業:光熱是實現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目標的重要途徑 薦3股
    [摘要]  事項:  2016年3月3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建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目標引導制度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除專門的非化石能源生產企業外,各發電企業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應達到全部發電量的9%以上。
  • 新型二氧化鈦表面室溫下可光催化分解水制氫
    原標題:新型二氧化鈦表面室溫下可光催化分解水制氫 記者近日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成功構建了一種新型的銳鈦礦二氧化鈦表面模型,可實現二氧化鈦可見光吸收及催化活性大幅提升,可為清潔能源開發提供新的路徑。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先進功能材料》上。
  • 光催化之提高半導體材料光解水產氫的有效途徑 — 「摻雜」
    、熱值高等優點而成為最有希望替代化石能源的清潔能源之一。自從1972年日本學者Fujishima和Honda在TiO2單晶電極上實現光催化產氫以來,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技術一直都是科學家關注的熱點。與傳統的電解水制氫、水煤氣法制氫以及裂解化石能源制氫相比,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技術可利用豐富的太陽能和水製取氫氣,有效地避免了傳統技術所帶來的能耗高、汙染大等缺點,因而被認為是最理想的氫能開發途徑。
  • 分解水分子以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未來
    來源:維吉尼亞理工大學 基於可再生和可持續能源的未來經濟可能會利用電池驅動的汽車,大規模的太陽能和風電場以及儲存在電池和化學燃料中的能源儲備。儘管已經有使用可持續能源的例子,但科學和工程上的突破將決定廣泛採用的時間表。 提出的一種從化石燃料替代燃料的範例是氫經濟,其中氫氣為社會的電力需求提供動力。
  • 當「氫」遇到「可再生能源」就成了「綠氫」……
    氫:綠氫即可再生能源制氫。以太陽能為例,如果用太陽能來制氫,那就等於把無窮無盡的、分散的太陽能轉變成了高度集中的乾淨能源了。目前利用太陽能分解水制氫的方法有太陽能熱分解水制氫、太陽能發電電解水制氫、陽光催化光解水制氫、太陽能生物制氫等等。
  • 東華大學在光催化 分解水產氫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隨著石油、煤炭等一次能源的快速消耗所帶來的能源短缺與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開發清潔、可持續的再生能源備受世界各國關注。因此,可見光光催化分解水產氫由於其可以利用幾乎免費且清潔的太陽能製取燃燒熱值高、燃燒產物無汙染的氫氣能源成為各國研究團隊的研究熱點。
  • 貴金屬磷化物的合成及電催化分解水的研究進展
    電化學水分解被認為是一種環保、高效的無汙染制氫途徑, 提高其陽極析氧反應 能源危機是人類發展面臨的重要難題之一, 能源儲存和轉換的需求不斷增加, 解決的關鍵是能源材料的發展和突破. 氫氣被認為是未來能夠代替化石燃料的清潔能源, 其燃燒熱值高、質量能量密度大; 燃燒產物是水, 能源轉換過程清潔無汙染; 資源豐富, 可由水製取.
  • 可再生能源制氫勢在必行
    從環境和生態的角度來看,通過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氫,不僅能夠實現「零碳排放」,獲得真正潔淨的「綠氫」,還能夠將間歇、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轉化儲存為化學能,促進新能源電力的消化,由此帶來的生態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難以估量的。  我國可再生能源十分豐富,開發力度也位居世界前列,新能源新增及累計裝機容量均排名世界第一。
  • 浙理工團隊用O2替代Pt,實現可見光高效催化分解水制氫
    背景介紹化石能源的持續消耗正不斷威脅全球生態系統。改變能源結構,尋找新能源,已成為全人類當前必須面對的首要課題。氫能具有環境友好、無毒無汙染、熱值高等眾多優點,被譽為新時代的「能量貨幣」。其中,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技術是典型的人工模擬光合作用,在過去近半個世紀一直是學術界的研究熱點。
  • 科學家研究利用整個太陽光譜來光催化分解水產生氫氣
    通常,通過電解水將水分子分解為氫和氧來產生氫氣,但一種潛在的更簡單,更有效的方法可能是通過光催化水分解,該技術將光本身作為能源而不是電力。尚無人將光催化制氫技術進行商業化,但這是一個熱門的研究領域。俄亥俄州立大學科學家開發的一種新分子可以從整個可見光譜中收集能量,比目前的太陽能電池多吸收多達50%的太陽能,還可以作為光催化生產氫氣。OSU團隊聲稱已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有效的光催化分子之一。該分子顯示出獨特的能力來使用可見光譜中的光。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太陽能作為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約4×1020 J / h),通過光催化過程,將其轉化為清潔高效的氫能,是解決上述問題的理想途徑,近幾十年來該領域的研究備受關注。樸玲鈺課題組分別通過光催化水分解和甲酸分解兩個過程,實現了高效、穩定的光催化產氫,並為該過程的合理評價提出了系統分析與建議。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目前,工業制氫主要依靠煤、天然氣重整,這個過程加劇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與環境汙染。太陽能作為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約4×1020 J / h),通過光催化過程,將其轉化為清潔高效的氫能,是解決上述問題的理想途徑,近幾十年來該領域的研究備受關注。
  • 可再生能源進展!劍橋科學家藉助半人工光合作用 成功將水分解為氫...
    可再生能源進展!當植物吸收的水分「分解」時,氧氣作為光合作用的副產品產生。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反應之一,因為它是世界上幾乎所有氧氣的來源。植物在其中扮演著主要生產者的角色:它們構成了地球上幾乎所有營養網絡的第一個環節,基本上為地球的其他生物鏈部分提供食物。當水分解時產生的另一種氣體,氫氣,有可能成為一種綠色和無限的可再生能源。
  • 【催化】Angew. Chem. 壓電催化產氫—利用機械振動驅動水分解產氫
    光催化和電催化是目前國際上研究產氫的熱點。但各自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氣對可見光範圍的光利用率低,對黑暗條件無響應等。電催化分解水制氫氣則需要消耗電能,以及優異的電催化材料通常含有貴金屬,而貴金屬材料比較昂貴。
  • 新型納米材料可在陽光下分解水以獲得氫氣
    東京工業大學(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由金屬氧化物納米片和吸光分子構建的混合材料,用於在陽光下分解水分子以獲得氫氣(H2)。由於H2可以作為無碳燃料使用,該研究為清潔能源的生成提供了相關的啟示。隨著化石燃料的枯竭及其燃燒帶來的環境問題,開發清潔能源發電技術成為全球關注的話題。
  • 「氫農場」策略下,太陽能水分解制氫效率創新高
    隨著傳統石油和化石能源的消耗,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問題日益突出,因此發展新的清潔可再生綠色替代能源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氫氣,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燃燒產物為水,熱值高,無汙染,且地球表面70%都是水源。
  • Nano Energy: 提高TiO2敏化性,促進光催化產氫能力
    從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能源轉換需要進一步發展,以適應所需的全球變化。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陽能是一種有前途的礦物燃料替代品,因為它使用了最強大的自然能源之一:太陽。從太陽輻射到地球的直接能量約為3.8×1024 J /年,0.04%的捕獲量足以滿足全球能源需求。迫切需要更有效,更直接的將太陽光轉化為化學物質(太陽能)的過程,這些過程可以理想地長時間存儲,以智能地為電網供電。
  • 光催化分解硫化氫制氫研究獲進展
    硫化氫是一種惡臭、劇毒、具有腐蝕性的酸性氣體,是石油煉製、天然氣加工和其他化學合成工藝中產生的副產品,全國硫化氫排放可達到800萬~1000萬噸/年。我國對硫化氫廢氣的處理多採用Claus工藝,即將硫化氫部分氧化成水和硫磺,其中的氫並沒有得到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