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喚醒休眠酶 為人工光合作用提供動力

2020-12-03 cnBeta

在研究人員通過改變植物中的光合作用,成功地將水分解為氫和氧之後,尋求利用太陽能的新方法,又向前邁出了一步。據外媒報導: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新型光電化學電池。他們將一套吸收紅光和藍光的系統,與一種特殊的酶(氫化酶 / Hydrogenase)聯繫了起來。論文一作、聖約翰學院博士生 Katarzyna Sokó 表示,它有望成為一個開發太陽能技術的極佳平臺。

這套人工光合裝置,據說可吸收比自然光更多的能量。

光合作用是職務將太陽光轉化為能量的過程。當植物吸收的水被「裂解」時,氧氣就成為了光合作用的「副產物」。

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反應之一,為這顆星球供應了氧氣來源。水解產生的氫氣,有望成為綠色且無汙染的『無限再生』能源。

由劍橋大學領導的這項新研究,使用半人工光合作用來探索生產和儲存太陽能的新方法。

科學家們混合利用了自然陽光、生物成分、以及人造技術,將水轉化成了氫氣和氧氣,該研究有望革新可再生能源的生產系統。

研究配圖 - 1:用於無輔助整體水分解的半人工串聯PEC系統。

發表在《自然·能源》期刊上的一篇論文,概述了劍橋大學化學系 Reisner 實驗室的學者們,是如何開發他們的平臺、以實現無輔助太陽能驅動水分解的。

與自然光合作用相比,新方法能夠吸收更多的太陽光 —— 自然光合作用的效率不高,植物的進化,僅僅是為了滿足其生存所需,對能量的需求並不高。

一方面,自然光合作用的轉換和存儲效率,只發揮了 1~2% 的潛力。另一面,儘管人工光合作用的研究已經持續了數十年,但尚未有人成功將之用於製造可再生能源。

此前的人工光合作用,多依賴於催化劑的使用 —— 不僅昂貴、還有毒 —— 這意味著相關研究結果難以擴展至工業化的水平和規模。

研究配圖 - 2:PF-PEC 聯用 PSII 染料光電陽極。

劍橋研究的新興技術,則是採用了半人工、半自然的方法。其旨在通過酶的使用,來產生所需的反應,以完全克服人工光合作用的局限性。

Sokó 和研究團隊不僅改善了產生和儲存的能量,還設法重新啟動了已經蟄伏了數千年的藻類過程。

她解釋到:「氫化酶是一種存在於藻類中的酶,它能夠將質子還原成氫氣。在進化的過程中,這個過程已被停用,因為它不再是生存所必須」。

好消息是,研究團隊成功繞過了這一點,並實現了想要的反應 —— 將水裂解為氫氣和氧氣。

研究配圖 - 3:染料光電陽極的光電流作用譜。

Sokó 希望憑藉這項發現,開發出用於太陽能轉換的新穎創新模型系統。該模型是第一個成功使用氫化酶和光系統來創建純太陽能驅動的半人工光合作用模型。

令人興奮的是,我們可以有選擇地指定想要的流程,並實現所需的反應,這種反應本質上是很難接近的。這有望成為開發太陽能技術的一個極佳平臺,通過與其它反應相結合,可以學習、構建合成更強大的太陽能技術。

研究配圖 - 4:半人工 PEC 單元的水分解。

Rewin 實驗室主任、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院士、論文合著者之一的 Erwin Reisner 博士表示,這是一項裡程碑式的研究。

這項工作克服了許多與將生物和有機成分整合到無機材料中,以組裝半人工裝置的相關難題,並開闢了開發未來太陽能轉換系統的工具箱。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能源》(Science Energy)期刊上。原標題為:

《Bias-free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with photosystem II on a dye-sensitized photoanode wired to hydrogenase》

[來源: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via:New Atlas]

相關焦點

  • 劍橋科學家藉助半人工光合作用 成功將水分解為氫...
    劍橋科學家藉助半人工光合作用 成功將水分解為氫和氧  Winnie Lee • 2018-09-06 10:42:55 來源:前瞻網
  • 蓋茨看好人工光合作用,或將為下一代提供可再生能源
    和許多其他開創性的發明一樣,科學家們也開始向大自然尋求靈感。我們的星球和我們的優勢物種消耗的能量以某種形式來自太陽。然而,除了太陽可能是人們提到太陽時首先想到的能源之外,還有另一種利用太陽能量的方法: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陽的能量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葡萄糖的過程。
  • 德科學家藉助人工光合作用高效固碳
    德國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在實驗室中研究出一種人工光合作用方法,可以更快地固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卡爾文循環是一種重要的生物固碳形式,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進入卡爾文循環轉化成糖,這是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最便宜且副作用最少的一種方法。
  • 科學家提出新技術方案:能將太陽光轉變為燃料
    北京時間10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開創了一種將陽光轉變成為燃料的新方法,他們通過改變植物光合作用機制,成功地將水分解成氫和氧,該技術得益於半人工光合作用領域的最新研究。光合作用是植物將陽光轉換成為能量的一個過程,當植物吸收水分時發生「分裂」,氧氣就成為光合作用的副產物。
  • 張純喜:為綠色能源求解~人工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命體賴以生存的基礎,對它的科學研究已持續了兩百多年,但仍有很多未解之謎。利用太陽能裂解水,產生電能、氫能,將是人類解決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問題的理想途徑。他通過仿生學開展人工光合作用的研究,解開了一個又一個的謎題,未來人類將擁有無盡的綠色能源。
  • 研究發現:應激激素水平升高,可能會「喚醒」休眠的癌細胞
    研究發現:應激激素水平升高,可能會「喚醒」休眠的癌細胞  Evelyn Zhang • 2020-12-03 18:26:
  • 最新研究發現,壓力太大會「喚醒」休眠的癌細胞
    而休眠癌細胞的重新激活是導致這一現象的元兇。「我們知道的是,癌症復發可能是因為一些癌細胞逃過了之前的治療,並隱藏在我們的身體中,」 來自威斯達研究所(The Wistar Institute)的 Michela Perego 說,「不幸的是,對於這些癌細胞是何時、如何從休眠狀態下被重新喚醒的問題,我們還知之甚少。」
  • 休眠了1億年後,這群微生物被喚醒,一點氧氣就能讓它們活上億年
    據報導,科學家們成功復活了一群來自於南太平洋海底的微生物,讓人驚訝的是,這群微生物竟然已經在海底休眠了1.05億年的時間,它們或許會成為地球上已知的生存時間最長的生物。想要重新喚醒它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它們至少已經在海底休眠1億多年了,而且生命特徵也都非常的微弱,想要喚醒它們,就需要對它們進行悉心的照顧,並且對它們進行特殊的孵化工作。在耗時557天後,科學家們終於迎來了成功。這次參與古老微生物喚醒工作的,是來自日本的科學家團隊,參與這項實驗的科學家表示,這項實驗其實危險係數還是很高的。
  • 楊培東:人工光合作用或將為下一代提供可再生能源
    人工光合作用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把能量儲存在化學鍵當中,基本上能夠實現碳中和的過程,也就是通過一定的反應方式吸收環境中的二氧化碳,以達到環保的目的。      這樣的反應過程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楊培東介紹,綠葉每天進行的光合作用就是將二氧化碳、水、太陽能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和氧氣的過程。
  • 打開植物光合作用大門 葉綠素合成關鍵酶三維結構被解析
    在生命誕生之初,大部分微生物都可以在黑暗中存活,引導它們合成物質和能量的,是一種名為DPOR(非光依賴型原葉綠素酸酯氧化還原酶)的蛋白酶。隨著生物的進化,葉綠體逐漸形成,進化出來的高等生物產生了光合作用,這是一個可以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過程,而光合作用中重要的光激發酶LPOR(光依賴型原葉綠素酸酯氧化還原酶)起到了光合反應途徑閥門的作用,誘導物質和能量的合成。
  • 科學家們通過改變藻類微生物的光合作用過程,製造了氫氣
    正常情況下,藻類細胞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並產生氧氣,這項研究改變了活藻細胞的含糖結構。通過光合作用,這些藻類產生了氫氣,而不是氧氣。氫是一種中性燃料,它是未來的能源,氫擁有許多可能的用途。現在,科學家們製造氫氣時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所以大家都在尋找一個足夠清潔的過程,而利用藻類細胞的特殊光合作用反應將幫助人類以無汙染的過程產生清潔能源。
  • 【工業之美】對抗全球氣候變暖 人工光合作用可將二氧化碳轉變為塑料
    為了延緩全球變暖,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如何減少大氣中已有的二氧化碳含量,這其中包括了「人工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碳水化合物。人工光合作用仿效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利用納米大小的光感應材料,將光能轉換成電能,由此產生氧化還原酶反應,將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相應的化學物質。
  • 美科學家成功模擬光合作用
    在農作物,如小麥,結出穀粒前,絕大部分被吸收的氮都變成了植物葉片中的用來促進光合作用的蛋白質。為此,研究人員們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問題:「我們能不能像植物那樣給不同的光合蛋白質準備一定數量的氮,甚至比植物做得更漂亮呢?」       首先,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可靠的光合作用模型,以便精確模擬植物對環境變化的光合反應。
  • 人工光合作用把陽光變燃料!再也不怕汽油漲價啦?
    科學家最新研製一種方法,能夠將太陽光能轉變為燃料,未來可能引導產生一個「無限可再生能源的渠道」。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自然太陽光線將水轉變為氫和氧,達到了這一能源轉換「裡程碑」。
  • 德藉助人工光合作用高效固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原標題:德藉助人工光合作用高效固碳) 據新華社北京
  • 科學家開發人工光合作用,地球或進入綠色時代!
    如果人類可以利用科學技術,製造出人工合成光合作用的技術,是否意味著全球變暖就有救了呢?這個想法雖然很美好,但實施起來卻非常困難。地球上的植被面積是有限的,隨著人類對森林植被的破壞,很多溼地弟也成為了荒漠,光合作用大大降低,又怎能控制得了二氧化碳呢?就在最近英國的科學家團隊,取得了一項重大成就,他們利用科學技術實現了人工光合作用。
  • 人造「葉綠體」實現人工光合作用
    光反應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產生了兩種重要的能量載體,即三磷酸腺苷和還原態磷酸二核苷酸煙醯胺(NADPH)。而暗反應則利用這兩種高能分子驅動CO2分子的捕獲,進而合成生物質分子。這種一體化的結構,值得人工光合作用領域的研究者們模仿和借鑑。
  • 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細菌有望通過人工光合作用生產太陽能
    熱乙酸穆爾氏菌通常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從研究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入硫化鎘納米粒子對細菌的細胞膜的外部。硫化鎘可以吸收光。當嫁接到細菌上時,它們充當了能夠進行人工光合作用的半導體。熱乙型支原體-CdS能夠將陽光和二氧化碳轉化為可用能量。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同一個團隊進一步研究了他們。他們想提高細菌的人工光合作用的效率。
  • 人造「葉綠體」實現人工光合作用登上《科學》!可捕獲和轉化CO2...
    人造「葉綠體」實現人工光合作用登上《科學》!但近年來被看好的人工光合作用(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則可以模仿植物光合作用,實現對太陽能的轉化、存儲和利用。一項新的研究報導稱,來自德國和法國的研究人員將微流控技術與菠菜植物的天然光合膜結合起來,開發出了「合成葉綠體」,它能夠模仿複雜的和栩栩如生的光合過程。
  • 人工光合作用的新突破:超分子光催化劑誕生
    自然界中,通過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人類所需的氧氣以及植物做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人們一直試圖複製這個能量轉化過程,目前,科學家們已經在實驗室水平中實現了「人工光合作用」,使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價值的燃料,特別是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