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地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全球變暖成為了當今世界的大趨勢,即使很多國家制定了相關保護政策,但在大趨勢下仍然有些杯水車薪。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是一系列的,海平面上升,凍土層融化,生命消亡,這些都是未來的結局。
如何控制全球變暖?
想要減緩全球變暖的步伐,必須要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除了人類的制約行為外,能夠從源頭上解決,那便事半功倍了。如果人類可以利用科學技術,製造出人工合成光合作用的技術,是否意味著全球變暖就有救了呢?這個想法雖然很美好,但實施起來卻非常困難。地球上的植被面積是有限的,隨著人類對森林植被的破壞,很多溼地弟也成為了荒漠,光合作用大大降低,又怎能控制得了二氧化碳呢?就在最近英國的科學家團隊,取得了一項重大成就,他們利用科學技術實現了人工光合作用。
人工光合作用
科學家所製造的光合作用與自然界中的植物是不同的,自然界中的植物利用水和二氧化碳結合光照便能夠製造出糖和氧氣。英國的科學家們並沒有製造出糖類,而是製造出了甲酸。很多人對甲酸可能並不了解,甲酸的用途可謂是十分廣泛。在整個化學過程中不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產生的甲酸還可以減少工業上的能源排放,如果把甲酸轉變為氫氣,就相當於製造出了一種清潔能源,可以說得上是一種非常綠色的清潔方式了。
這項實驗給科學家帶來了極大的信心,如果這項技術能夠得到推廣,對於全球變暖是沉重一擊,這項實驗之所以能取得成功,與他們所使用的光觸媒片有很大關係。這種光觸媒片是利用半導體粉末製成的,把它放在水中,經過了陽光照射,就可以產生氧化反應,簡單又高效。
20釐米的光觸媒片
光觸媒片的面積非常小,只有20平方釐米,所釋放的氧氣還是非常有限的。當然這也只是科學家所進行的起步實驗,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研發的深入,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人造光合作用將會發展為一個產業。大量的光觸媒片整齊有序的排列在地面上,吸收了充足的太陽能後,釋放出大量氧氣減緩全球變暖。
這項實驗並不是終點,而是一個起點,科學家仍在進行研究。這項實驗只有步入正軌投入使用,它意味著地球環境能夠有所改善,人類也將進入清潔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