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三星電子移動業務仍未走出利潤困境

2020-12-05 TechWeb

【環球科技報導 記者 陳薇】據英國路透社4月29日報導,韓國三星電子移動業務利潤率得到了支撐,但懷疑論者稱,隨著推出成本高昂的旗艦蓋樂世(Galaxy)智慧型手機,該公司盈利將面臨新的考驗。

根據周三公布的最新財報,三星行動裝置部門1-3月營業利潤率提升至10.6%,為三個季度最高;去年該部門獲利佔公司總獲利的將近60%。分析師稱,三星在印度等關鍵市場推出中檔新機型的舉措可能提升了營收。

英媒:三星電子移動業務仍未走出利潤困境

去年三星移動業務獲利下降了42%,因為來自高端和低端手機廠商的競爭都很激烈。三星被迫以大幅折扣清理庫存,導致季度利潤率自2010年以來首次降至單位數水平。

投資者希望,本月稍早上市的旗艦蓋樂世S6新機型將幫助公司獲利從2014年的水平反彈。三星寄望出貨能刷新紀錄。IBK Securities分析師Lee Seung-woo估計,今年4-6月移動部門利潤率有望升至13.6%,蓋樂世S6出貨量將達2200萬部。

但有些分析師稱,他們需要看到更多銷售數據,才能判斷利潤率是否會繼續上升。三星難以生產出足夠的S6以滿足需求,這可能是一個短期制約因素。三星還要應付高端手機廠商蘋果)的競爭,後者在截至3月28日的季度賣出6120萬部iPhone手機。

「第二季度表現應會略強於第一季,但我要看到具體的銷售數據,才能判斷手機業務獲利是否會持續回升,」韓亞大投證券分析師Nam Dae-jong指出,最近三星股價疲軟表明投資者仍比較謹慎。

相關焦點

  • 利潤幾乎double,三星用數字證明自己的「硬體帝國」
    據界面新聞的報導,三星電子第三季度的運營利潤是842億元人民幣,超過了第二季度的 823 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同比去年第三季度,暴漲 178.9%。小夥伴可能會問了,是不是因為去年第三季度 Note 7 的爆炸事件導致去年的利潤暴跌,才有今年的這一次暴漲呢?為此,我翻閱了去年第三季度的三星電子的財報。
  • 英媒:「走出非洲」的人類祖先又瘦又小
    英媒稱,據一項新的研究結果說,最先離開非洲的早期人類祖先又瘦又小,行走姿勢更像類人猿。這項研究結果向我們人類起源的現有理論發出挑戰。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30日報導,多年來,科學家一直認為,最先走出非洲並前往亞洲和歐洲的早期人類是高大強壯的直立人。但對早期人類化石的最新分析結果顯示,最先開始這一旅程的實際上可能是遠為瘦小的人類——能人。
  • 三星電子研發出全球最小的DRAM晶片:10納米級
    【TechWeb報導】12月20日消息,據路透社報導,三星電子周三表示,它已開發出世界上最小的DRAM晶片(即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最為常見的系統內存)。在半導體業務推動下,三星電子將在2017年實現創紀錄的營業利潤,從而擴大其技術領先地位。
  • 三星分拆OLED業務 逐漸淘汰LCD
    《韓國時報》網站周一援引內部人士的消息稱,作為重組非營利業務計劃的一部分,三星顯示器公司Samsung Display已經將OLED業務分拆成一個獨立的業務部門。  Samsung Display的這位官員稱:「Samsung Display已經分拆了OLED業務部門,Samsung Display許多員工都加入了OLED業務部門。」  這位官員還稱,分拆OLED部門將把LCD業務置於更大風險中。他說:「如今,三星已經啟動了退出LCD業務的戰略,因為這項業務已經沒有太大前景了,而且也不盈利。」
  • 三星分拆液晶顯示器業務成立全球最大顯示器公司
    網易科技訊 4月2日消息,三星今日宣布,已經分拆液晶顯示器業務(LCD)成立三星顯示器公司(Samsung Display)。該新公司成為全球第一大顯示器製造商,將專注於顯示面板技術和面板產品的開發與銷售。
  • 工具業務轉型成功,AI業務蝶變進化,獵豹移動走出低谷時刻
    但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坦言,儘管公司Q3收入超出指引上線,但仍未能恢復增長。不過傅盛也表示,在重重挑戰之下,公司採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來看,在經歷了海外市場「不可抗」的殘酷遭遇後,獵豹移動也更堅定了早已啟動的戰略轉型。工具業務方面,通過回歸國內市場和發力會員服務模式進行業務調整,AI和機器人業務方面,聚焦核心場景,打透實際需求。
  • 打不死的小強,罵不倒的三星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作者 | 雲鵬編輯 | 漠影三星,9年來第一次手機銷量跌破3億部;一年股價上漲60%的三星電子,市值突破5700億美元,緊追臺積電,三季度再創史上最高613億美元季度收入;一季度半導體業務銷售額漲幅22%、二季度手機銷售額暴跌20%、三季度電視銷售暴漲27%,四季度預計利潤再增25%。
  • 降低製造成本 三星將接管三星SDI等離子業務
    韓國三星電子將接管三星SDI公司等離子面板運作。分析師表示,這一舉措將幫助三星SDI公司持續虧損的等離子面板業務實現盈利。  三星SDI公司製造等離子面板、傳統的陰極射線管屏幕和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由於電視屏幕的價格繼續下降,液晶面板的價格越來越便宜並更加流行,導致三星SDI連續六個季度出現虧損。
  • 三星帝國:全宇宙都是三星的
    雖然三星憑藉電子業務在國際市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且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但在韓國國內,它的一些商業觸角卻引發了越來越多的非議。有很多韓國人甚至認為韓國已經可以改名為「三星帝國」了,看來,全宇宙都是棒子的,更是三星的。三星帝國的起始三星成立於1938年,最初是靠出口乾魚、蔬菜、水果起家,後於1969年成立三星電子。這兩個對三星富有意義的數字:1938和1969在當今的社會上,是多麼有意思的數字組合呀!
  • 大公司晨讀:三星電子Q3財報公布;百度地圖用戶超1.4億
    三星電子公布Q3初步財報 營業利潤154億美元  最新消息,三星電子本周五公布利潤大幅增長至創紀錄水平的第三季度財報,營業利潤同比上升20.44%。據外媒報導了解,三星電子公布了7月至9月這季度業績,三星電子營業利潤為17.5萬億韓元(154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14.53萬億韓元。
  • 日本三大電子巨頭走下神壇:一個時代的終結
    隨著消費電子市場逐步向數字媒體、遊戲、行動裝置、軟體應用和網際網路轉型,這些日本企業卻難以跟上這種新潮流。當然,日本消費電子行業的衰落還有外部原因,例如日元升值,這一方面讓日本出口的產品價格更高,另一方面導致其在國內的利潤率下降,進一步擠壓了這些公司的利潤空間。電視行業的風雲變幻便極佳地詮釋了日本企業走向沒落的歷程。
  • 央媒看襄陽 |產業興旺 襄陽村集體經濟逐漸走出「空殼化」困境
    產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一個地方要發展,就必須有產業的支撐繼7月28日、29日連續推出兩篇脫貧攻堅的襄陽探索的報導後7月30日,新華網再次推出襄陽探索的報導(下)《產業興旺 襄陽村集體經濟逐漸走出
  • 英媒:微型可攜式雷射器問世 比頭髮還要細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新媒體專電 英媒稱,科學家以前曾認為這不可能,但現在發現一種超強雷射可以在實驗室以外的環境下使用。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1月2日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研究人員說,這種被稱為量子級聯雷射器的裝置提供了非常先進的成像能力,可能會對從探測癌細胞到辨識爆炸物的各種應用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
  • 三星電子晉升214名高管 半導體研究實驗室負責人升任執行副總裁
    【TechWeb】12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三星電子近期進行了大規模的人事調整,晉升了214名重要高管,半導體研究實驗室的負責人,在此次調整中也被晉升為執行副總裁。在本周早些時候,三星電子就宣布了部分人事調整,但當時宣布的調整並不多,今日有韓媒報導,在此輪調整中,三星電子晉升了214名重要的高管,就人員數量而言,這是三星最近三年最大規模的高管晉升。從外媒的報導來看,三星電子此次晉升的214名高管中,包括31名執行副總裁、55名高級副總裁、111名副總裁和17名其他的重要高管。
  • 英媒:蘇格蘭建世界首座漂浮風電廠
    參考消息網7月26日報導 英媒稱,世界上首座完全漂浮的風力發電廠已在蘇格蘭東北海岸附近成形。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7月23日報導,現有的離岸風力發電廠通常是將基座固定在海床上。而有了革命性的新技術,就能在無法使用傳統方法固定的深水區域進行風力發電。
  • 從先導集團收購三星康寧先進玻璃陶瓷靶材業務,看ITO靶材市場現狀
    9月14日,先導集團正式發文,宣布雙方已達成最終協議,收購三星康寧先進玻璃有限公司(「SCG、三星康寧」) 的陶瓷靶材業務,三星康寧先進玻璃有限責任公司是三星顯示器與康寧股份有限公司的合資企業。據披露,SCG的陶瓷靶材業務總部位於韓國龜尾市,是LCD和OLED顯示行業的領先ITO、IZO和IGZO供應商,致力於為新興技術開發和製造高性能陶瓷材料。
  • 三星電子分拆LCD面板產業欲轉型
    昨日,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LCD)生產企業韓國三星電子對外宣布,將把LCD業務分離,成立一家子公司,暫定名「三星顯示器」,計劃4月1日成立。分析師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三星電子此舉意在發展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
  • 最新高通驍龍888 5G旗艦移動平臺支持全新三星Galaxy S21系列
    2021年1月14日,聖地牙哥——高通技術公司宣布,最新高通驍龍™888 5G旗艦移動平臺正支持三星電子最先進的新款智慧型手機三星Galaxy S21系列,包括S21、S21+和S21 Ultra的部分地區版本。
  • 英媒:油價持續低迷 中國石油巨頭開始削減國內開支
    參考消息網3月29日報導 英媒稱,中國的石油公司正在關閉不盈利的油田和裁員,持續的低油價迫使石油行業採取削減國內開支這一從政治角度看很艱難的行動。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25日報導,這些措施使石油產業陷入與鋼鐵和煤炭產業同樣的境地。
  • 英媒:亞洲企業全球化歷程的「苦與樂」
    比如在中國,由於政府嚴打貪汙腐敗,使得奢侈品公司在華遇冷;在印度,IBM、沃達豐以及許多其他企業則深陷稅務困境,20多家外資保險公司也大部分都處境不佳;在印度尼西亞,礦產公司不得不面臨更加嚴格的規章制度;在韓國的大型外資銀行也境況不妙。除此之外,一些外資企業甚至根本無法在亞洲市場站穩腳跟。不過總體而言,外國資本長駐亞洲的趨勢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