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C丹江團隊赴河南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石頭村考察

2020-12-05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為了解河南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社區居民分布現狀及生計影響,探討河南南陽淅川縣未來生態旅遊、綠色產業工作方向,日前,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丹江項目團隊與淅川縣盛灣鎮相關部門領導一起,來到淅川縣盛灣鎮土地嶺石頭村進行實地考察。

只用木製框架和石板堆砌的石板房 攝影

自然保護區在維護區域生態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著重要生態功能,如何處理保護區自身發展與周邊社區經濟發展的關係非常重要。協調好保護與合理利用、保護區與周邊社區的關係,最大限度地發揮保護區的生態、社會、經濟綜合效益,尋求保護與發展之間的平衡,亦是我們工作的重點。

清澈見底的英雄渠 攝影: 尹樂

以土地嶺石頭村為例,石頭村位於盛灣鎮西南邊陲河南與湖北交接處,距離盛灣鎮政府13.5公裡。全村地域面積35平方公裡,轄24個村民小組,644戶2355人。地處北緯32度55分,東經111度23分,最高海拔684米,屬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氣候。

考察人員觀察巖石結構 攝影尹樂

既有秀麗的山水自然風光,又有獨特的歷史文化景色,發展綠色生態旅遊潛力很大。那麼,就需要科學規劃線路,把生態旅遊活動控制在實驗區和周邊社區開展,或者與周邊社區共同開發旅遊資源,促進社區經濟與保護工作共同發展,讓社區在獲取一定收益的同時也能激發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動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贏。

考察結束後,考察隊成員就土地嶺村日後發展進行了討論,各方就未來發展方向、生態保護工作等達成共識,相信未來石頭村綠色發展前景光明。

相關焦點

  • 河南丹江溼地發現猛禽遷徙通道,這些猛禽全是「國寶」
    黑耳鳶飛過丹江溼地10月12日,河南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連同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工作人員在淅川縣老城鎮進行了今年秋天第五次猛禽監測,確定丹江溼地是河南省一條重要的猛禽遷徙通道。從2018年11月開始,河南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會同中國TNC在河南丹江溼地保護區內開展為期兩年的鳥類調查。在2019年4月的一次春季調查中,從上午11點到下午3點,在老城鎮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普通鵟(音kuáng)、松雀鷹、雀鷹、蒼鷹等猛禽471隻。在隨後的監測中,最多有超過1千隻猛禽過境的記錄。此前,在河南秋季發現過猛禽成群遷徙,而春季還沒有見過,因此,這一次記錄意義重大。
  • 這是慄耳鳳鶥,丹江溼地發現的河南鳥類新紀錄
    白腰文鳥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慧 通訊員 魏浩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河南生態環境的好轉,又吸引到新鳥種前來。12月4日,記者從河南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近日,在日常監測中,保護區工作人員偶然拍到了一種鳥,經鑑定為慄耳鳳鶥。它不但是保護區新紀錄,也被確認為河南省的鳥類新記錄物種。「這群慄耳鳳鶥當時有十餘只,和其他幾種鳥混群在樹林中覓食,被記錄下來。」保護區科研科副科長鄧天鵬介紹說。
  • 淅川丹江溼地驚現大量猛禽!全是國寶!
    黑耳鳶飛過丹江溼地 這是河南丹江溼地國家自然保護區連同大自然保護協會工作人員在老城鎮進行的今秋第五次猛禽監測從2018年11月起,歷經兩年持續調查,確定丹江溼地為我省一條重要的猛禽遷徙通道。
  • 丹江溼地保護處愛鳥周宣傳暨第二屆「大美溼地」攝影大賽啟動
    圖片:TNC2020年4月21日上午,愛鳥周宣傳暨第二屆大美溼地保護處攝影大賽啟動儀式在河南淅川縣中心文化廣場成功舉辦。此次啟動儀式以「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為主題,旨在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愛鳥護鳥工作,保護鳥類資源及生存環境安全。活動由溼地保護處主辦,丹陽湖國家級溼地公園、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和淅川縣攝影家協會共同參與。
  • 河南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
    (1)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南省西北部黃河中下遊段,是中國東部平原與西部山地丘陵、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保護區東西長301公裡,總面積68000公頃,橫跨河南省4個省轄市8個縣。主要保護對象為黃河溼地生態系統及其珍稀瀕危野生水禽。
  • 張家祥:在南水北調中線丹江流域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8日電(記者張春莉)「丹江流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渠首所在地,範圍包括位於渠首的河南省淅川縣、鄧州市,及地面徑流注入丹江口水庫的西峽縣、內鄉縣等縣(市)。
  • 商州沙河子丹江溼地發現新鳥種——金斑鴴
    今天(10月12日)中午,偶遇幾位攝友在商州沙河子丹江溼地拍鳥中,好友侯老師和好友趙輝同事發現一隻金斑鴴。他們及時通知了我,由於當時不知是什麼鳥種,我也很納悶,跟著了魔似的趕赴拍攝地點,能拍到新的鳥種對我來說簡直就是鳳凰傳奇。回家後經過查閱資料,確定為金斑鴴,收穫的新鳥種,是一身黃金甲的鳥兒,心中不知有多麼舒心。
  • 深秋,百鳥在丹江嬉戲,有你熟悉的鳥類嗎?
    深秋的丹江溼地,宛如一座鳥兒的樂園,鴛鴦、鸕鷀在藍天白雲下呼朋引伴,赤膀鴨、灰頭麥雞在綠水蘆葦間翩翩起舞,還有各色形態不一的鳥兒駐足在河畔、枝頭,這秋日的百鳥嬉戲圖為生態宜居商州增添了勃勃的生機與活力。
  • 商洛丹江首次拍到新鳥種—琵嘴鴨
    商洛丹江首次拍到新鳥種—琵嘴鴨 圖文/張生超自商洛市攝協拍鳥人羅高潮老師在商洛市商州丹江段首次發現丹江新鳥種群一琵嘴鴨後,3月14日我驅車前去琵嘴鴨落腳處丹江溼地舒楊河段進行了跟蹤拍攝,記錄了首次在丹江遊曳的琵嘴鴨,讓人大飽眼福。
  • 河南長垣:鳥兒的天堂,黃河溼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這裡是河南長垣黃河溼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垣市黃河溼地位於黃河下遊地段,包括黃河河道和洪泛平原(黃河灘地),一級支流天然渠、文巖渠、天然文巖渠溼地區域。這裡水域遼闊,灘涂寬廣,地理位置特殊,水文特徵明顯,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看,從西伯利亞南下過冬的候鳥們已經陸續到了。漫漫旅途,不知歷經了多少艱險,終於能在此收羽歇足。
  • 生態如畫 鳥兒安家 河南省溼地保護率過半
    本報記者 聶冬晗 攝  記者12月21日從河南省林業局獲悉,「十三五」以來,河南省著力加強溼地自然保護區、溼地公園建設管理,溼地保護面積和溼地保護率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受保護溼地面積為489萬畝,溼地保護率由2015年的37%增加到目前的51.93%。  「這5年是我省溼地保護管理工作發展最快、成效最為顯著的5年。」
  • 360餘萬隻候鳥「過境」河南 世界稀有的10餘種
    一直從事保護黃河溼地生態和候鳥工作的趙宗英說,每年冬天候鳥來時,他在保護工作中,都會扛著相機,記錄下來我省黃河溼地過冬的候鳥種類。據統計,每年有360餘萬隻候鳥「過境」河南,僅在鄭州黃河溼地過冬的候鳥就有200萬隻,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世界上都很稀有的有10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31種。「志願者們在網上發起要在河南建立候鳥遷徙加油站的倡議,是個好事。」
  • 生物多樣性保護河南在行動 全省已知高等植物4000餘種
    省環保廳與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會在鄭州聯合舉辦主題宣傳活動,來自全省環保部門及自然保護區負責人、環保志願者等社會各界人士齊聚一堂,熱議生物多樣性保護。  我省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  「生物多樣性不僅僅是物種多樣性。」著名鳥類科學家、河南省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所長路紀琪說,「還應包括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景觀多樣性。」
  • 西藏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物種種群數量呈增長趨勢
    西藏那曲市林業和草原局供圖航拍截圖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棲息在西藏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藏那曲市林業和草原局供圖中新網拉薩7月27日電 (記者 貢桑拉姆)27日,記者從西藏那曲市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由西藏那曲市林業和草原局委託綿陽師範學院生態安全與保護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對西藏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的綜合考察項目已圓滿告終,保護區生境明顯改善,物種種群數量呈增長趨勢。
  • 內蒙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
    (5)內蒙古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蒙古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總面積為10.04萬公頃。保護區始建於1997年,2000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為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賴以生存的森林、草原、溼地等多樣生態系統,屬於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 ——清華大學「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及保護措施調研」支隊赴江西...
    願碧水常在,候鳥長飛——清華大學「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及保護措施調研」支隊赴江西南昌開展實踐清華新聞網8月23日電(通訊員 高珊 黃冠)8月9-16日,為響應建設美麗中國的號召,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的七名本科生組成的「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及保護措施調研」支隊前往江西省南昌市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周邊開展調研
  • 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名錄 33個自然保護區解析
    面積(公頃)1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01000.002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4595.00大連城山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350.006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0000.007天津古海岸與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孟津黃河溼地黑鸛「扎堆」成風景
    初冬季節,一群黑鸛在孟津黃河溼地休憩。(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馬朝紅供圖)初冬季節,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黑鸛又成群出現在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段。它們連續多年在這裡越冬,已成為這裡的「常客」,給黃河溼地增添了一道靚麗風景。
  • 黨外政協委員參觀考察拉魯溼地自然保護區_生態_中國西藏網
    圖為黨外政協委員在拉魯溼地自然保護區參觀考察。拉薩融媒記者 巴桑次仁攝  1月10日下午,出席政協第十一屆拉薩市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的黨外政協委員到拉魯溼地自然保護區參觀考察。  市政協副主席亞古帶隊。  工作人員從拉魯溼地自然保護區一、二、三期保護工程開展以來,溼地核心區面積增加、越冬候鳥數量和種類增加、吸收二氧化碳量和釋放氧氣量增加等方面的數據變化入手,向委員們介紹了「拉薩之肺」近年來生態持續向好、顏值不斷提升的過程。  在聽取拉魯溼地保護情況匯報後,委員們沿著新修建的巡護步道,一邊走、一邊看,一邊聊、一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