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外政協委員參觀考察拉魯溼地自然保護區_生態_中國西藏網

2021-01-15 中國西藏網


圖為黨外政協委員在拉魯溼地自然保護區參觀考察。拉薩融媒記者 巴桑次仁攝

  1月10日下午,出席政協第十一屆拉薩市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的黨外政協委員到拉魯溼地自然保護區參觀考察。

  市政協副主席亞古帶隊。

  工作人員從拉魯溼地自然保護區一、二、三期保護工程開展以來,溼地核心區面積增加、越冬候鳥數量和種類增加、吸收二氧化碳量和釋放氧氣量增加等方面的數據變化入手,向委員們介紹了「拉薩之肺」近年來生態持續向好、顏值不斷提升的過程。

  在聽取拉魯溼地保護情況匯報後,委員們沿著新修建的巡護步道,一邊走、一邊看,一邊聊、一邊嘆。雖然沒有夏日裡的綠意盎然、生機勃勃,但在冬日高原的暖陽下,拉魯溼地依舊美不勝收,無數越冬的水鳥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麋集、遊弋,蘆葦蕩和水草為大地涵養了水源,為城市增加了潔淨和溼潤。

  通過聽解說和實地感受,委員們對近年來我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力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亮眼成績點讚。委員們表示,要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保護好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不斷改善生態環境,造福子孫後代。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中國海拔最高城市溼地十三五期間有望對外開放
    中國海拔最高城市溼地十三五期間有望對外開放 2015-11-15 14:26:39西藏拉薩市拉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賀桂芹說,經過多年保護,「十三五」(2016年-2020年)期間,溼地將力爭實現對外開放,讓大家共享保護成果。  拉魯溼地位於西藏拉薩市西北角,平均海拔3645米,總面積12.64平方公裡,核心區面積7.04平方公裡,是目前中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城市天然溼地,也是唯一的城市內陸溼地,被譽為「拉薩之肺」和「天然氧吧」。
  • 中國將投入3.1億元保護西藏溼地生態系統
    新華網拉薩2月3日電 (記者邊巴次仁)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林業局獲悉,作為西藏高原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項目中的一項,中國將投入3.1億元對西藏溼地生態系統進行保護。  西藏擁有中國面積最大、類型繁多的獨特溼地生態系統。為保護西藏脆弱的生態系統,恢復生態區域功能,2009年2月18日,國務院審議通過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提出用近5個五年規劃期,投入資金155億元,實施3大類10項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程,到2030年基本建成西藏生態安全屏障。
  • 中國十大最具有特色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1、拉魯溼地自然保護區拉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市區西北,呈東西帶狀分布。地理坐標介於東經91°03′41″—91°06′48″,北緯29°39′25″—29°42′08″之間,保護區總面積1220公頃。
  • 西藏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物種種群數量呈增長趨勢
    西藏那曲市林業和草原局供圖航拍截圖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棲息在西藏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藏那曲市林業和草原局供圖中新網拉薩7月27日電 (記者 貢桑拉姆)27日,記者從西藏那曲市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由西藏那曲市林業和草原局委託綿陽師範學院生態安全與保護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對西藏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的綜合考察項目已圓滿告終,保護區生境明顯改善,物種種群數量呈增長趨勢。
  • 一到冬天,我就想去西藏觀鳥
    天氣漸漸變冷,西藏的旅遊淡季已經來了。布達拉宮、納木錯、魯朗小鎮、然烏湖等熱門景點全部半價;去西藏的機票、酒店、客棧通通打折,再也不用擔心被淹沒在擁擠的人潮沒有玩耍的性質,也不用擔心排了好幾天隊竟然搶不了一直布達拉宮參觀票……然而,淡季去西藏看什麼呢?冬天的西藏是不是不好玩?卓瑪告訴你,其實冬天進西藏,除了看雪還有很多好玩的,比如,觀鳥!
  • 為了這片溼地的寧靜——甘州區鐵腕整治黑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生態...
    城外,一塊塊溼地靜靜地躺在黑河的臂彎裡,溫婉如玉。張掖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河中遊,南依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靠巴丹吉林沙漠,處於河西走廊的「蜂腰」地帶,是我國西北地區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節點。今年5月,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指出,位於張掖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五家企業侵佔黑河溼地自然保護區。
  • 綠水青山新畫卷——拉薩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亮點掃描
    如今,越來越多的群眾依靠生態脫貧致富,這是拉薩市強化生態保護,落實生態為民富民利民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拉薩市強化規劃引領,全力推動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三線一單」編制工作,完成8縣(區)生態保護紅線初步劃定工作。實施生態工程,大力實施「樹上山」「河變湖」「暖入戶」工程。推進拉魯溼地保護,使溼地核心區面積增加0.44平方公裡,水域面積擴大1/3。
  • 東調查溼地資源 已建立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7處
    中國園林網4月11日消息:山東全省溼地資源調查今天正式啟動,全省將利用一年時間,查清全省溼地資源及其環境現狀。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具有強大的生態功能。
  • TNC丹江團隊赴河南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石頭村考察
    為了解河南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社區居民分布現狀及生計影響,探討河南南陽淅川縣未來生態旅遊、綠色產業工作方向,日前,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丹江項目團隊與淅川縣盛灣鎮相關部門領導一起,來到淅川縣盛灣鎮土地嶺石頭村進行實地考察。
  • ...寧靜——甘州區鐵腕整治黑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行動紀實
    城外,一塊塊溼地靜靜地躺在黑河的臂彎裡,溫婉如玉。張掖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河中遊,南依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靠巴丹吉林沙漠,處於河西走廊的「蜂腰」地帶,是我國西北地區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節點。今年5月,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指出,位於張掖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五家企業侵佔黑河溼地自然保護區。
  • 溼地大點兵 防患於未「燃」 | 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滅火實戰聯合...
    溼地大點兵防患於未「燃」  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滅火實戰聯合演習  生態安全萬代興  溼地防火千秋業  為進一步加強七裏海溼地消防安全工作責任,嚴格落實區委區政府關於加強溼地火災防治工作的指示要求,切實抓好七裏海溼地冬季消防安全工作,提升應急救援隊伍素質及聯防聯控能力,11月20日下午,七裏海管委會聯合區應急管理局、區消防救援支隊、七裏海溼地保護區毗鄰各鎮等相關單位,組織開展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滅火實戰聯合演習活動。
  • 2018年西藏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亮點掃描
    壓題圖片:雪山映襯下的日喀則多慶錯國家溼地公園。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2018年,繼麥地卡溼地和瑪旁雍錯溼地後,色林錯也被列為國際重要溼地。色林錯溼地無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的高寒溼地生態系統中都具有代表性、稀有性和獨特性,是世界研究高寒湖泊生態系統結構、功能、物質循環、能量流動、生物多樣性不可多得的自然博物館。   2018年9月6日至7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與服務西藏高質量發展」專題諮詢會在拉薩召開。
  • 上海市自然保護區分布及功能區劃
    上海市地處東經120°52′至122°12′,北緯30°40′至31°53′之間,土地面積為面積6340.5平方千米,位於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中國南北海岸中心點,長江和黃浦江入海匯合處。上海市境內天然植被殘剩不多,絕大部分是人工栽培作物和林木。
  • 陸地和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區體系基本建立自然保護區面積翻番
    本報尖峰嶺7月11日電(記者陳超通訊員陳康蘇文拔)記者從今天在尖峰嶺召開的全省林業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會議上獲悉,兩年內全省保護區面積翻了一番,陸地生態系統和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區體系基本建立。  2004年,我省批准設立了自1988年建省後首批新增省級自然保護區,包括鸚哥嶺保護區、猴獼嶺保護區和黎母山保護區。
  • 保護紅樹林溼地 建美麗生態湛江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保護區管理局)在湛江市委市政府和省林業廳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和有關市直單位的支持幫助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堅守生態紅線,以高質量保護管理紅樹林溼地資源為中心,紮實推動自然保護區規範化建設管理,譜防寫區建設發展事業的新篇章。
  • 草原、溼地、荒漠化防治丨0710林草播報
    目前,錫林郭勒盟對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古日格斯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渾善達克沙地柏自然保護區等6個自然保護區內67家工礦企業的73個採礦權和77個探礦權進行了依法退出及註銷。來源:錫林郭勒盟生態環境局2.
  • 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球生態系統的「樣板圖」
    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供圖 中新網呼倫貝爾7月26日電 題: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球生態系統的「樣板圖」中新網記者 張瑋「汗馬、長白山、神農架、唐家河是中國的四個重要的自然保護區,作為對全球變化最為敏感的區域,應對全球變化背景下生物多樣性監測與保護,汗馬保護區無論在中國還是世界都可以起到生態『樣板圖』的作用。」
  • 探訪中國首個紅樹林溼地自然保護區
    圖為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新網記者 馬學玲 攝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這植物能懷孕?探訪中國首個紅樹林溼地自然保護區  中新網文昌6月12日電(記者 馬學玲 李宇凡)紅樹林其實並不是紅色,而是綠色?這種植物能懷孕、會排汗,還流血,什麼情況?
  • 淺談現代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_生態_中國西藏網
    引起物種減少甚至滅絕的人為因素主要有:過度捕獵、生境破壞、人工引種等,同時生態破壞和人工引種通常是為了農業生產,所以農業生產是引起生物多樣性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發展農業生產,大面積的森林、草原、溼地被採伐、火燒、墾殖,草場被過度放牧,這些農業活動對野生物種來說是毀滅性的。
  • 西藏加大"基因庫"保護 護生態自然"聲色"
    近日,記者從區林業廳了解到,我區生態保護工作有聲有色,為確保西藏「基因庫」的完好,林業廳落實了自治區級財政負擔經費4387.91萬元,其中國家試點經費120萬元。  據悉,2012年自治區林業廳組織上報珍稀瀕危物種野外救護與繁殖等2013年財政項目13個,開展自然保護區工程建設24個項目的科研申報工作;開工建設桑桑等溼地保護與恢復工程5個;實施墨脫等野生動物疫源疫病檢測站工程4個;完成雅江中遊等2011年溼地保護、自然保護區補助項目實施方案5個;竣工驗收工布等自然保護區工程建設3個;審批珠峰等保護區二期、三期建設初步設計3個;組織編制色季拉國家級森林公園改造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