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人類的出行變得愈加快捷,我們不僅有火車、汽車、高鐵,還有飛機,一架飛機的重量還是比較大的,它之所以可以成功的飛上天,是因為有巨大的推力,而推力就來源於發動機的做功,也就是說,一架飛機最核心的部位就是航天發動機。
隨著時代的發展,飛機的使用變得愈加頻繁,而飛機的研製技術也被更好的運用在軍事上,這就使得軍用飛機在近年來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而發動機作為飛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因其安裝的飛機用途不同,而被分為了民用航空發動機和軍用航空發動機空發動機和軍用航空發動機,由於民用航空飛機的作用僅僅是搭乘旅客,所以它發動機只要足夠安全並實用就好了。
而對於軍用航空發動機的要求則更高一些,因為不少軍用飛機為了保證戰鬥力,通常都會裝備大量的軍用武器,所以它的重量也會更大。而科技水平越高對於國家的軍事建設就越好,由於航空發動機對於飛機的綜合性能的優劣,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這就使得各國在發動機的研製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而中國也是如此,不過,雖然中國現在已經是一個軍事強國了,且國內的科技水平也較高,但是在航空發動機的研製方面依舊較為落後,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其實,會出這樣的情況是很正常的,由於我國工業起步較晚,而航空發動機的研製並沒有我們想的那樣輕鬆,它需要一個國家有著較高的工業技術,而這正是我國所欠缺的,而航空發動機憑藉著超高的技術展現,也成為了不少國家研製的重點對象。並且它的做功方式以及使用環境,導致它長時間保持著高溫、高壓和高速的狀態,並且這是通過技術無法改變的,說到這大家可以感受到航空發動機的研製究竟有多難了吧!
若要說到底難在什麼地方,主要是在選擇材料以及技術運用上要面臨很大的困難,當駕駛員在駕駛飛機時,發動機會持續不斷的運轉,就會產生較高的溫度,這意味這我們在選擇製造發動機的材料時,只能挑選那些耐高溫的材料,並且這個材料還得有較好的隔熱性,這樣就不會對發動機附近的零部件造成影響。簡單來說就是,就算是發動機內部有1600攝氏度在燒,但是當年觸摸發動機外殼時,也得保持正常的溫度,不能覺得燙手。
當然除了發動機所使用的材料以外,它所能產生的推力同樣也是判斷一款發動機優劣的標準,當這款發動機的性能越好時,可以產生的推力一定會更大,我們都知道,現在軍事實力最強的兩個國家分別是美國和俄羅斯,而他們所研製的戰機同樣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戰機,像是蘇-35的AL-41F-1S發動機,它所表現出來的推力就十分驚人,單臺推力最高為14.5噸,這也使得蘇35的綜合性能較為出眾。
但考慮到要讓飛機可以更輕鬆的在天上航行,所以使用的發動機最好在重量上也能更輕一些,那麼就需要使用更小巧的零部件,這就導致發動機的研製需要較為複雜的工藝,而這一系列的要求也使得研製出一款優秀的發動機變得尤為困難。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家對於發動機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了,而隨著科技水平 的不斷增長,在國產發動機的研製上也有了不小的進步,並順利推出了幾款性能不錯的航空發動機,等到殲20出現以後,我國也開始在著手研製可以和殲20搭配使用的國產發動機。
雖然我國的航空發展的確起步較晚,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西方國家還對我們展開了技術封鎖,不過這都不是大問題,對於勇於拼搏的中國而言,只要我們看準了目標,永不言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航空事業一定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