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宇宙中10個顛覆性理論

2021-01-16 宇宙解碼

    宇宙之大,浩瀚無垠,神秘莫測。小到太陽系,大到宇宙及其外圍,都有太多難以了解和理解的部分,著實令人類傷透了腦筋。宇宙奧秘的深不可測,通常與其內部運作和其他生命體的存在與否息息相關。很多揭秘宇宙的理論本身就不易理解,而且還可能顛覆人類對現實世界的所有認知。

  


10.太陽系究竟有多少顆行星?無人知曉


    在太陽系中,我們已知的有八顆行星和五顆矮行星。過去幾個世紀裡,人類已經成功探測到了八大行星和冥王星,並對其有所了解,但依然不知道在太陽系內、冥王星外還有什麼。這意味著也許還有大量尚未被發現的行星存在。


    在發現2012 VP113(譯註:一顆海王星外天體,天文學家於2014年宣布發現)和塞德娜90377(譯註:90377Sedna,一顆外海王星天體,於2003年發現,它被發現時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遠的天然天體)這兩顆疑似矮行星之後,人類首次意識到太陽系內還有其他行星存在。研究人員發現,一些巨大的天體影響著這兩顆疑似矮行星的運行軌道。天文物理學家認為,在已知的行星外,有一顆體積大小約為地球10倍的行星影響著他們的運行軌跡。此外,他們還相信太陽系存在更多比地球體積更大的行星,這意味著太陽系中至少有十大行星。


    這些可能存在的大行星距離地球表面至少200天文單位。天文單位(Astronomical Unit,簡寫AU)指太陽到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一個單位長度約為9300萬英裡或1.5億公裡。鑑於距離太遠,以我們目前的儀器水平,還無法探測出是否還存在其他行星。

  


9.用生物方法搜尋地外文明(生物SETI計劃)


    人類是如何形成的?人類是宇宙中唯一的智能生物嗎?生物SETI計劃(譯註: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搜尋地外文明計劃)正是基於這兩個深刻的問題而提出。畢竟,生命能夠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已經非常不可思議,況且環境居然也恰好適宜當今人類生存。而「外太空還有生命存在」這個想法,已經令人類痴迷了數百年之久。


    但是,也許我們不用非得抬頭仰望星空才能找到外星人存在的證據呢?也許這種證據就存在於人類自己的DNA之內呢?任教於哈薩克斯坦國立大學(al-Farabi Kazakh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zakhstan)的弗拉基米爾·謝爾巴克(Vladimir Shcherbak)教授和供職於費先科夫天文物理研究中心(Fesenkov Astrophysical Institute,以俄羅斯天文物理學家瓦西裡·費先科夫的名字命名)的天文學家馬克西姆·馬庫科夫(Maxim Makukov)共同提出了這種假設,認為基因是宇宙中最持久的構造。如果高智能生物向我們發送信息,那麼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代碼植入我們的基因內,而不是用無線電波之類的發送信號。兩位天文物理學家的基本論點在於:如果人類基因中有一些細胞是達爾文進化論都無法解釋的,那麼這些細胞一定是某個信號,或者說是設計者留下的記號。他們還指出,人類的基因圖譜呈現出非常精密的秩序,邏輯性嚴密到令人驚訝;而這些簡單又條理分明的基因模式也許就來自太陽系以外某些更高級的生物。如果這個理論是正確的,那麼本小節開頭提出的兩個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也就是說,外太空還有其他生物存在,而人類正是因為他們才得以形成的。             



8.白洞


    大多數人都聽說過黑洞,那白洞(white holes)呢?在物理的領域中,白洞這個詞帶有一點虛構的成分:它們從未被發現,但確實有存在的可能性。有一個理論是:白洞與黑洞非常相似,主要區別在於你一旦進入黑洞就無法從黑洞離開,只能從白洞離開,而同時你又無法進入白洞。這意味著黑洞僅僅是入口,而白洞也只作為出口。鑑於上述二元論,一些物理學家便認為黑洞和白洞實際上是蟲洞的兩端。也就是說,假如某人或某物進入了黑洞,當他們從白洞出來時,就會到達另一個地方,甚至是完全不同的時間裡。


    然而,這全都是推測而已,因為如前所述,白洞從未被發現過。事實上,一些物理學家也認為白洞不太可能真實存在。他們認為,如果向黑洞中投入一些東西,這些物體將只在裡邊保持不動,假如持續不斷地塞物體的話,黑洞最終會被塞滿。儘管如此,根據愛因斯坦(Einstein)的相對論來說,白洞還是可能存在的。

  


7.量子纏結


    量子纏結(Quantum Entanglement)是一個奇怪的物理現象:在量子力學裡,兩個粒子(如電子)短暫地彼此耦合,分開之後亦會相互影響。物理學家先分別測量兩個粒子,接著讓它們結合,再單獨測量每個粒子。這時候該現象就會出現,因為測量的粒子前後性質發生了變化。有趣的是,如果你改變其中一個粒子,另一個粒子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即便這兩個粒子之間距離了一個銀河系,它們也會展現出纏結的現象。這就是被愛因斯坦稱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s at a distance」)的難題,因為兩個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同時產生的,比光速更快,這無疑違背了他提出的相對論。


    主流理論認為,這兩個粒子以某種方法相互通信。那問題就出現了,我們是否可以通過利用量子纏結來實現比光速更快的交流呢?遺憾的是,這不會發生,因為我們無法讓毫無規律運動的量子纏結來傳送消息。


    量子纏結對我們來說實在太複雜了,甚至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都對此感到困擾。

  


6.新宇宙起源於黑洞


    已知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就是黑洞。對於黑洞是什麼、黑洞的作用等問題,已有許多理論加以探討,但沒有一個理論是完全可靠的。有一種猜想認為,黑洞實際上是孕育新宇宙的「媽媽」。有趣的是,如果這一理論是正確的,那麼我們的宇宙便處在一個黑洞之中,這個黑洞外面則又是另一個黑洞,黑洞套黑洞,以此類推。       

      

    雖然這只是一種推測,但它確實解釋了這個宇宙謎團。通過宇宙爆炸的速度,我們發現宇宙實際會比理論上更大一些。物理學家認為,宇宙大爆炸後不到一秒,黑洞就會在能量衰退前積蓄足夠的能量。而這「不到一秒的時間」就是「暴脹」。沒有人能夠確定暴脹的成因,但極有可能是黑洞中的粒子所致。對於黑洞,不必深究,我們只需要知道黑洞中有自旋為1/2的粒子(spinning half particles)。當這些1/2自旋粒子彼此間相互作用就會製造出一種叫「扭力」的斥力。扭力解釋了膨脹的原因,因為它能夠給宇宙大爆炸一點額外的推力。


    宇宙黑洞起源論還解釋了時間運作的原因。用最簡單的話來說,我們的宇宙是從它的「母親」——黑洞那裡繼承了時間之箭(時間的流向)。

  


5.時空是一種流體


    時空是一個連接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例如,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體驗到的空間是三維的,時間是第四維,而這四個維度的組合就是時空。


    你是否想過,時空感覺起來是怎樣的?這是一個有點愚蠢的問題,因為時間和空間並不能被感覺,不是嗎?物理學家相信時空事實上是一種超流體的液態物質。超流體是一種幾乎沒有摩擦或粘性的流體。當液氦溫度低於−270.98°C時,液氦便成為超流體。超流體的內部摩擦力幾乎為零,相形之下,水看起來就像糖漿一樣粘稠。


    如果時空真的是一種流體,那麼它將使物理學的兩大分支:量子物理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合二為一。兩個理論都不能確切地描述時空經歷巨變時,如黑洞誕生,粒子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 

  



4.火劫理論


    宇宙大爆炸是盛行的宇宙形成理論。大爆炸發生後, 宇宙就出現了,並且仍在繼續膨脹。但讓人難以捉摸的是,究竟是什麼引發了大爆炸呢?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教授,保羅·斯坦哈特(Paul Steinhardt)提出的火劫宇宙理論(Ekypyrotic universe theory 也稱之為循環宇宙理論)告訴我們:這是由兩個像「膜」(譯註:具體參見霍金的演講:《膜的新世界》)一樣的三維世界在第四維空間發生碰撞所造成的。基於這一理論,大爆炸就是因為兩個「平」的三維世界(像晾在衣架上的床單那樣平行排成一列)彼此相撞,並粘在一起而產生的。


    這種碰撞會產生動能,從而引起這個「平面」發生宇宙大爆炸,而我們便處於這個新形成的宇宙中。然而,這有悖於宇宙大爆炸是由奇點(譯註:singularity,大爆炸宇宙論所追溯的宇宙演化的起點)爆發的這一主流觀點。如果火劫宇宙理論是正確的,它將引發一些有趣的問題,例如:宇宙的外面又是什麼呢?   


          

3.不對稱的宇宙


    在宇宙大爆炸之後不到一秒的時間裡,出現了另一個大爆炸,它為宇宙大爆炸提供了更多的推力,這個推力就是暴脹。有人認為暴脹造成了宇宙大爆炸的後續影響,並把這個後續影響命名為宇宙微波背景(the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即宇宙學中「大爆炸」遺留下來的熱輻射),這種輻射的溫度理論上在整個宇宙中都非常近似。然而,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譯者註: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人造衛星,目的是探測宇宙中大爆炸後殘留的輻射熱)和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發射的普朗克衛星(Planck satellite)接收到的數據顯示,這可能不是真的。事實上,數據顯示,我們已知的宇宙的一側比另外一側溫度更高。故得出結論:宇宙是不對稱的。


    關於為什麼宇宙是不對稱的,現在有兩種說法:一個是存在某個能量場(譯者註:energy field,一個物理概念)能扭曲我們的宇宙;另一個則是我們的宇宙與其他一個或多個宇宙發生了碰撞而導致不對稱。研究人員說,假使宇宙是不對稱的,這也不會影響我們所了解的物理基本定律,但同樣又追溯到了我們之前提出的問題:宇宙之外是什麼呢?

   


2.我們的宇宙可能會與另一個宇宙發生碰撞


    多元宇宙理論是一個頗為有名且讓人難以置信的理論。實際上,的確存在其他的宇宙與我們的宇宙平行。用最恰當的類比來解釋的話,這就像一個公寓的樓層一樣,每一層樓彼此相連卻又獨立於其他樓層。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其他宇宙不在自己的位置好好呆著,而與我們的宇宙發生碰撞,將會導致什麼後果呢?不過這種情況一旦發生,我們也無法再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來不及發出一絲聲響宇宙間就已經以光速發生了碰撞。然而,如果能將碰撞的速度放慢,理論上我們會看見天空中出現一面巨大的鏡子朝地球飛來。這將會是我們見到的最後景象,因為宇宙碰撞瞬間我們都會消失。


    好消息是,宇宙相撞是我們能想像到的最糟糕的情況,但這種相撞發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過一些物理學家認為,我們的宇宙有可能已經和另一個宇宙發生過碰撞。



費米悖論


    最簡單地說,費米悖論(the Fermi paradox)就是「他們都在哪裡?」(譯者註:這個問題裡的「他們」所指的就是外星人。物理學家費米的意思並非探尋外星人的位置,而更像是理直氣壯地質問:「外星人為什麼還沒有出現在我們面前?」)為什麼我們探測不到一絲有關外星先進文明的痕跡?人們之所以確信有外星人存在,是基於以下4點:第一,我們的太陽系並不特別,在星系中還存在著無數的星球。             

    與其他恆星相比,我們的太陽還相當年輕,存在的時間要比其他恆星晚了數十億年。太陽只不過是一顆普通的恆星,在此我們暫時也把地球當作是一顆普通的行星,那麼宇宙中就很有可能存在著與地球相類似的,即有生命體的行星。在這些應該存在生命體的行星中,即使有少數星球移動的速度像人類行走的速度一樣緩慢,也只不過需要幾千萬年就能環遊整個宇宙,早該與我們相見了。照理說,宇宙歷史長達138億年,這其中的某一時刻應該產生了某種形式的生命。這個可能性看似很大,但我們至今卻還是沒能找到一個明確的證據來證明宇宙中除了人類以外還有別的生命體存在。


    費米悖論引發了各種離奇的假說,如「動物園假說(zoo hypothesis)」,該假說認為外星生命不願與人類接觸,而只在我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觀察人類。還有的假說認為,生命就像用電腦編寫的模擬遊戲,只不過遊戲程序設定了人類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體。

相關焦點

  • 宇宙的10個離奇理論
    10.太陽系究竟有多少顆行星?天文物理學家認為,在已知的行星外,有一顆體積大小約為地球10倍的行星影響著他們的運行軌跡。此外,他們還相信太陽系存在更多比地球體積更大的行星,這意味著太陽系中至少有十大行星。這些可能存在的大行星距離地球表面至少200天文單位。
  • 枯燥的理論物理竟被在宇宙中如此浪漫的呈現
    宇宙浩瀚如斯,世界充滿奧秘,仿佛生活在此時此地也是意外驚喜。能把艱澀難懂的理論物理講得如此生動,我要向作者獻出雙腿膝蓋!最最關鍵的是,理論物理怎麼會這麼浪漫?!作者在最後這麼寫道:「下一次當你仰望星空,我希望你記起這個宇宙是多麼的神奇、廣袤和美麗。」
  • 試圖謀權篡位的10個宇宙大爆炸理論,科學家的理論之戰2
    今天我們就接著說說剩下的試圖篡位的5個理論說的是啥。6.漸凍理論在標準模型中,大爆炸初期,宇宙的溫度非常的高,膨脹也十分迅速。但是物理學家Christof Wetterich則認為我們的宇宙正在逐漸變冷,而且膨脹的速度也在逐漸變緩,他認為過去只是對我們來說表現得更熱,而不是實際上變得更熱。
  • 廣袤造句和解釋_廣袤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廣袤(guǎng mào)。指土地面積。從東到西的長度叫「廣」,從南到北的長度叫「袤」。[廣袤千裡。]開闊;廣闊。[廣袤無垠。]廣袤參考例句:1、宇宙過於廣袤,就使人找不到邊界,看不清原貌,辯不明真假。
  • 試圖謀權篡位的10個宇宙大爆炸理論,科學家的理論之戰1
    但是這個理論即使更新後也依然是個半吊子,因為它完全無法解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現象。2.永久膨脹論這個永久膨脹論認為,宇宙在誕生後的瞬間,它以不可思議的超大速率進行膨脹,膨脹過程中產生的巨大能量被轉化為了質量和輻射。
  • 從「模仿式」進步到「顛覆性」創新—新聞—科學網
    兩個黑洞合併前的質量分別相當於36個和29個太陽質量,合併後的總質量為62個太陽質量,3個太陽質量的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在不到1秒的時間內釋放,其峰值能量比整個可見宇宙釋放的能量要高出約50倍。 於是引力波作為一種「時空漣漪」、「宇宙呢喃」,如同「一石擊破水中天」,迅速在全世界引起空前的反響。首先是對傳統波動理論的顛覆性「認識」。人們要問:引力波是一種什麼波?
  • 顛覆性理論:宇宙只是一幅巨大的「全息圖」?
    在你眼裡,宇宙是真實的嗎?我們對世間萬物,包括你、我甚至是空間本身的理解,真的是正確的嗎?有科學家提出了這樣的理論:宇宙可能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全息圖」,我們對三維空間生活的看法,可能只是一種錯覺。但如果說宇宙是全息圖,這可能是對我們設想的空間和現實世界提出的最為慘烈的修正。而證據則來自太空中最怪異的空間,那就是黑洞。我們可以這樣思考,假設我把我的皮夾丟進一個黑洞,那會發生什麼呢?我們以前認為,由於宇宙萬物,包括光都逃不過黑洞的巨大引力,因此皮夾會永遠消失。但現在看來,這或許不是故事的全部。
  • 弦理論是什麼?宇宙只是投影影像?
    弦理論只是一種尚未證實的分支理論,按照弦理論的推測,宇宙存在十個維度,與愛因斯坦的四維時空理論不同。但是宇宙的本質,與其說是一種投影影像,不如說是人類的視覺假象。畢竟宇宙是投影影像過於玄幻,也不真實。然而弦理論屬於理論物理學,並沒有嚴格的實驗證明,是物理學家,為了統一宇宙四大基本作用力,從量子力學中分支出來的特殊理論。弦理論有可能實現物理學的大一統,但是卻無法做出實驗預測,因此很多物理學家並不認同弦理論。而弦理論,其實近似於愛因斯坦晚年統一基本力的嘗試——將宇宙本質,理解為空間扭曲。
  • 宇宙大爆炸理論有哪些證據,在大爆炸之前宇宙又是什麼?
    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目前解釋宇宙起源和演化的最佳理論,雖然該理論具有爭議,但還是有很多實驗數據能夠支持該理論;關於宇宙大爆炸之前的事,是該理論禁止談論的,因為那時候時間和空間都不存在。宇宙大爆炸理論在一百多年前,科學家都認為宇宙是穩態的,甚至愛因斯坦在建立廣義相對論時發現宇宙的不穩定性,還錯誤地引入「宇宙學常數」來抵消這個不穩定,從而得到了穩態的宇宙模型。
  • 宇宙如此廣袤無垠,外星智慧生命到底存在嗎
    在可觀測宇宙中,星系的數量不會是無數個。不過,宇宙中的星係數量確實不少,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估計,這個數量可能達到了兩萬億個。
  • 宇宙中最美的10個數字
    在上個世紀初,通過加壓等方法,科學家已經製備出了液氧、液氫和液氦,也讓我們越來越接近絕對零度。隨後,利用雷射降低原子速度的技術,我們和絕對零度的距離只有百萬分之一度。但和光速一樣,這個數字我們只能無限接近,卻永遠也達不到。
  • 多重宇宙可能存在的10個理由
    我們是只存在於一個宇宙中、還是多重宇宙之中?有些事情也許值得我們多加考慮1954年,一位名叫休·艾弗雷特三世的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生和朋友們喝酒聊天時,突然產生了一個瘋狂的想法,而這個想法或許能解決量子力學中最令人費解的問題之一:在微觀尺度上究竟存在多少個現實?
  • 宇宙中真的有很多個自己嗎,多重宇宙到底有沒有存在的可能性
    不過有些假設多重宇宙的理論,倒真的推出了可以驗證的預測,比如混沌爆炸理論,而且這些預言也真的得到了現有證據的支持。未來十年對微波背景輻射和大尺度物質分布的精確觀測,可能進一步證實這些理論或者推翻他們。這樣看來這還真的是科學。反駁二,其他宇宙應該用奧康姆剃刀剃除!
  • 多元宇宙理論是一把虛假的萬能鑰匙?我們應聽聽這些反對的聲音
    如果不是唯一的,其他的宇宙又在哪兒?關於我們這個宇宙以及宇宙中的未解之謎,類似的問題可以提出成千上萬個,但都沒有答案,這也凸顯出了人類藉以理解宇宙本質的科學理論的失敗!在21世紀的第30年的開端,一個疑慮已成定局:在揭示現實宇宙的真正本質這方面,人類的認知極其有限,我們還沒有一個科學理論能夠接近這一本質,或許永遠也無法真正探究到這個本質。
  • 宇宙廣袤無邊,完全容得下人類共同探索
    宇宙廣袤無邊,完全容得下人類共同探索  閱讀提示  外空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確保外空的和平利用,防止外空武器化和軍備競賽,不僅符合各國共同利益,也是各國共同責任。  一  1957年10月,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人類活動的領域從陸地、海洋和大氣層擴展到外層空間。  由於外空具有巨大的軍事潛力和價值,伴隨冷戰期間美蘇軍備競賽,外空迅速成為競爭新領域。  60多年來,人類在探索外空的過程中,雖然有國際空間站這樣的合作範例,但國家間的競爭從未中斷。
  • 關於宇宙的10個離奇理論 愛因斯坦也無法解答的量子纏結_遊俠網...
    很多遊戲都是以科幻作為背景的,特別是最近的《使命召喚13:無限戰爭》,更是把戰場搬到了宇宙。那麼不知道遊俠網友中有沒有喜歡研究物理學的呢?宇宙充滿了無窮的奧秘,今天我們為大家盤點了關於宇宙的10個離奇理論,一起來漲漲知識吧!  宇宙之大,浩瀚無垠,神秘莫測。
  • 宇宙中最初的物質由哪裡而來?大爆炸理論能否解釋物質守恆定律?
    N億年後,物質星系全部死亡,宇宙中僅剩下黑洞(暗星系)和暗能量,所以,質量,能量和虛空組成的不可分割的三位一體既是舊物質死亡的墓地,又是新物質誕生的搖籃,當數以百億計的黑洞暗星系,在強大的引力作用下,以雷霆萬鈞之力收縮,並在爆炸點碰撞時,質量和能量相互作用再次誕生出新的物質宇宙,於是宇宙在有物質的宇宙和沒有物質的宇宙之間永恆循環往復。
  • 大統一理論是偽科學還是宇宙中的自然美?
    大多數物理學家會告訴你,在人類對現實的不懈追求中,我們提出了可測試的、驚人的精確理論,來解釋發生在難以想像的小尺度和無限廣闊的宇宙中的事件。而,目前的數學框架在解釋「巨大」和「微小」時並不一致。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主要的物理學家把他們的希望寄托在難以捉摸的統一場論或萬物理論上。
  • 大統一理論是偽科學還是宇宙中的自然美?
    大多數物理學家會告訴你,在人類對現實的不懈追求中,我們提出了可測試的、驚人的精確理論,來解釋發生在難以想像的小尺度和無限廣闊的宇宙中的事件。而,目前的數學框架在解釋「巨大」和「微小」時並不一致。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主要的物理學家把他們的希望寄托在難以捉摸的統一場論或萬物理論上。在粒子物理學中,大統一理論是一種在一個單一的理論框架內,試圖描述所有的基本力和基本粒子之間的關係。
  • 硬核宇宙知識:為什麼在「M理論」中,宇宙是11維的?
    硬核宇宙知識:為什麼在「M理論」中,宇宙是11維的?相信許多關注物理學的朋友,應該知道關於宇宙的「終極理論」,也就是由愛德華·威縢教授提出的M理論。M理論認為,宇宙中所有的物質和能量轉化,包括時間和空間的交互,都能夠用這個終極理論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