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宇宙的10個離奇理論 愛因斯坦也無法解答的量子纏結_遊俠網...

2021-01-16 遊俠網

  很多遊戲都是以科幻作為背景的,特別是最近的《使命召喚13:無限戰爭》,更是把戰場搬到了宇宙。那麼不知道遊俠網友中有沒有喜歡研究物理學的呢?宇宙充滿了無窮的奧秘,今天我們為大家盤點了關於宇宙的10個離奇理論,一起來漲漲知識吧!

  宇宙之大,浩瀚無垠,神秘莫測。小到太陽系,大到宇宙及其外圍,都有太多難以了解和理解的部分,著實令人類傷透了腦筋。宇宙奧秘的深不可測,通常與其內部運作和其他生命體的存在與否息息相關。不消說,很多揭秘宇宙的理論本身就不易理解,而且還可能顛覆你對現實世界的所有認知。

  10.太陽系究竟有多少顆行星?無人知曉

  在太陽系中,我們已知的有八顆行星和五顆矮行星。過去幾個世紀裡,人類已經成功探測到了八大行星和冥王星,並對其有所了解,但依然不知道在太陽系內、冥王星外還有什麼。這意味著也許還有大量尚未被發現的行星存在。

  在發現2012 VP113(註:一顆海王星外天體,天文學家於2014年宣布發現)和塞德娜90377(註:90377Sedna,一顆外海王星天體,於2003年發現,它被發現時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遠的天然天體)這兩顆疑似矮行星之後,人類首次意識到太陽系內還有其他行星存在。研究人員發現,一些巨大的天體影響著這兩顆疑似矮行星的運行軌道。天文物理學家認為,在已知的行星外,有一顆體積大小約為地球10倍的行星影響著他們的運行軌跡。此外,他們還相信太陽系存在更多比地球體積更大的行星,這意味著太陽系中至少有十大行星。

  這些可能存在的大行星距離地球表面至少200天文單位。天文單位(Astronomical Unit,簡寫AU)指太陽到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一個單位長度約為9300萬英裡或1.5億公裡。鑑於距離太遠,以我們目前的儀器水平,還無法探測出是否還存在其他行星。

首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共10頁提示:支持鍵盤「← →」鍵翻頁

相關焦點

  • 關於宇宙的10個離奇理論 愛因斯坦也無法解答的量子纏結(10)_遊俠...
    太陽只不過是一顆普通的恆星,在此我們暫時也把地球當作是一顆普通的行星,那麼宇宙中就很有可能存在著與地球相類似的,即有生命體的行星。在這些應該存在生命體的行星中,即使有少數星球移動的速度像人類行走的速度一樣緩慢,也只不過需要幾千萬年就能環遊整個宇宙,早該與我們相見了。照理說,宇宙歷史長達138億年,這其中的某一時刻應該產生了某種形式的生命。
  • 量子力學表明黑洞視界上會有量子纏結
    根據艾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如果黑洞吞噬你,你存活的概率為零 「當你到達廣義相對論的奇點,物理學終止了,等式也不成立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阿貝·阿希提卡(AbhayAshtekar)這樣說道。     在解釋宇宙大爆炸時,同樣的問題也會突然出現,宇宙大爆炸被認為以奇點作為開始。
  • 廣袤宇宙中10個顛覆性理論
    宇宙奧秘的深不可測,通常與其內部運作和其他生命體的存在與否息息相關。很多揭秘宇宙的理論本身就不易理解,而且還可能顛覆人類對現實世界的所有認知。  10.太陽系究竟有多少顆行星?無人知曉    在太陽系中,我們已知的有八顆行星和五顆矮行星。
  • 宇宙其實起源於黑洞?十個關於宇宙的離奇理論
    有一個理論是:白洞與黑洞非常相似,主要區別在於你一旦進入黑洞就無法從黑洞離開,只能從白洞離開,而同時你又無法進入白洞。這意味著黑洞僅僅是入口,而白洞也只作為出口。鑑於上述二元論,一些物理學家便認為黑洞和白洞實際上是蟲洞的兩端。也就是說,假如某人或某物進入了黑洞,當他們從白洞出來時,就會到達另一個地方,甚至是完全不同的時間裡。
  • 宇宙的10個離奇理論
    10.太陽系究竟有多少顆行星?這就是被愛因斯坦稱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s at a distance」)的難題,因為兩個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同時產生的,比光速更快,這無疑違背了他提出的相對論。主流理論認為,這兩個粒子以某種方法相互通信。那問題就出現了,我們是否可以通過利用量子糾纏來實現比光速更快的交流呢?遺憾的是,目前這不會發生,因為我們無法讓毫無規律運動的量子糾纏來傳送消息。
  • 關於宇宙的世紀難題,連愛因斯坦也無法解答,你有答案嗎?
    前言雖然世界上有很多聰明的人,比如說愛因斯坦、霍金等,可是依舊沒有誰能夠保證自己了解宇宙,宇宙非常神秘,也正是因為這樣,人們才充滿著好奇心,想要去解答宇宙的奧秘。從上個世紀開始,科學家便發射了人造衛星,想要解開神秘的宇宙,可如今所探索的只是宇宙的一邊一角,隨著了解的不斷加深,人們逐漸發現自己的渺小,和宇宙相比簡直微不足道。在宇宙中,存在著很多未解之謎,很多人想要嘗試去解開,可依舊毫無辦法。
  • 科研團隊證實量子糾纏 或打破愛因斯坦光速原理
    量子真的也糾結!近一個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為「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有譯為「量子纏結」現象)而糾纏不休,因為這種微觀物理現象似乎不遵守物理學基本定律——光速不變,而被愛因斯坦斥為「幽靈般超距作用」 。今年年初,「量子糾纏」還被列為「21世紀十大待解科學謎團」之一。
  • ...家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證實量子糾纏 或打破愛因斯坦光速不變原理
    量子真的也糾結!近一個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為「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有譯為「量子纏結」現象)而糾纏不休,因為這種微觀物理現象似乎不遵守物理學基本定律——光速不變,而被愛因斯坦斥為「幽靈般超距作用」 。今年年初,「量子糾纏」還被列為「21世紀十大待解科學謎團」之一。
  • 科學猜想:蟲洞理論和量子糾纏有關?
    蟲洞(能夠把宇宙中兩個很遠的點連結在一起的理論)也許跟量子糾纏或量子纏結(quantum entanglement)的鬼魅般的現象
  • 黑洞壽命研究獲突破 量子纏結顛覆"防火牆悖論"
    而此前震驚物理學界,聲稱黑洞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相矛盾的著名論斷——「防火牆悖論」(firewall paradox)則遭到顛覆。薩姆-布朗斯坦(Sam Braunstein)教授和斯特凡諾-派蘭多拉(Stefano Pirandola)博士表示,他們借鑑量子力學理論分支下的量子信息理論,即認為光和原子是信息的載體,從而得出穿越黑洞的事物也會有量子纏結。
  • 平行宇宙:多世界理論?弦理論?
    通過這種方式,物理學家正在一步步接近宇宙最終的、最基礎的層面。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理解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之後,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對宇宙的本質的探索,這個本質的發現將能夠解答所有的物理問題。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理論被稱為「萬物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量子力學的研究者堅信他們正在朝這個終極理論前進。
  • 愛因斯坦一生中最大的錯誤是哪個?宇宙常數還是量子力學?
    關於宇宙常數牛頓開創的經典力學時代曾經有過300多年的輝煌,無數科學家為之努力與奮鬥,拉普拉斯以此為基礎為其開啟經典天體力學,勒維耶以此計算發現了海王星,更有開爾文勳爵的大言不慚「未來的物理學只能在小數點後6位尋找存在」,普朗克導師建議他改行……但其實就像開爾文勳爵說的兩朵烏雲,第一朵烏雲出現在光的波動理論上,第二朵烏雲出現在關於能量均分的麥克斯韋
  • 平行宇宙又叫多宇宙,它誕生於量子力學,它是否真的存在呢?
    平行宇宙這一頗具科幻色彩的詞彙並非誕生於科幻作家之手,而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科學概念,它的誕生可以一直追溯到物理學史上一場最精彩的辯論,那就是玻爾和愛因斯坦一場關於「上帝」的爭論,愛因斯坦的論點是「上帝不會擲骰子」,而玻爾的論點則是「別指揮上帝怎麼做」。這場辯論發生在第五屆「索爾維會議」上,此次會議雲集了當時物理學界最具盛名的科學家。
  • 大統一理論是偽科學還是宇宙中的自然美?
    在粒子物理學中,大統一理論是一種在一個單一的理論框架內,試圖描述所有的基本力和基本粒子之間的關係。19世紀中期,麥克斯韋在他的電磁學理論中闡述了第一個場論,證明了電和磁力之間的關係。然後,在20世紀初,愛因斯坦發展了廣義相對論,它是一種關於引力的場論。後來,愛因斯坦和其他人試圖建立一個統一的場論,將電磁和引力作為一個單一的基本場論的不同方面。
  • 大統一理論是偽科學還是宇宙中的自然美?
    19世紀中期,麥克斯韋在他的電磁學理論中闡述了第一個場論,證明了電和磁力之間的關係。然後,在20世紀初,愛因斯坦發展了廣義相對論,它是一種關於引力的場論。後來,愛因斯坦和其他人試圖建立一個統一的場論,將電磁和引力作為一個單一的基本場論的不同方面。
  • 平行宇宙理論-不同時間點的無數個我自己
    多元宇宙是一個理論上的無限個或有限個可能存在的宇宙集合,包括了一切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事物:所有的空間、時間、物質、能量以及描述它們的物理法則和物理常數。    通常所說的平行宇宙,是指在已知宇宙之外還可能存在的相似的其他宇宙。
  • 弦理論和超弦理論是什麼?它們能解釋宇宙的起源嗎?
    再來看第二個問題。用這個理論解釋真實世界,能行得通嗎?其實,愛因斯坦、卡魯扎以及其他許多科學家當時都在試圖優化這個框架,用它來解釋宇宙的物理,雖然研究都很深入,但是不管用。比如說,用這個理論就無法獲得正確的電子質量。因此,儘管當時許多人都致力於此項研究,但截至20世紀四五十年代,這個奇怪但讓人著迷的統一物理定律已經煙消雲散。
  • 【名家說第38期】愛因斯坦的量子理論
    大戰期間,愛因斯坦仍然沒有間斷他的科學研究。1915年到1917年這3年是愛因斯坦第二個科學創造高峰期。1916年除完成了廣義相對論外,還發表論文《關於輻射的量子理論》,在玻爾的量子躍遷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光量子理論,提出了自發輻射和受激輻射這兩種輻射形式和躍遷概率的概念,奠定了雷射的理論基礎。1917年他用廣義相對論的結果研究宇宙的結構,開創了現代宇宙學。
  • 為什麼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無法統一?愛因斯坦自己也無法做到
    相反,我們進入了量子的領域:在那裡,基本的非決定論統治著我們,我們需要一個關於自然如何運作的全新的描述。但即使是量子力學本身也有失敗之處。他們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愛因斯坦最偉大的夢想——對現實的完整、確定性的描述。這是為什麼。
  • 一統宇宙的弦理論,為何從愛因斯坦去世至今未被發現?
    一統宇宙的弦理論,為何從愛因斯坦去世至今未被發現?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重力源起於空間和時間的幾何,空間與時間則合併成時空。任何在時空形狀上留下痕跡的具質量物體,都適用於愛因斯坦在1915年制定的一條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