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天津血液腫瘤高峰論壇]張翼鷟教授專訪│多發性骨髓瘤的...

2020-11-25 醫脈通

[第四屆天津血液腫瘤高峰論壇]張翼鷟教授專訪│多發性骨髓瘤的危險分層及個性化治療

2017-11-06 來源:醫脈通

導讀:11月3日,第四屆天津血液腫瘤高峰論壇在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為「加強規範診療,推動臨床研究」。眾多血液大咖雲集於此分享了他們在血液腫瘤治療領域的經驗與觀點。期間,醫脈通小編很榮幸地採訪到來自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血液科的張翼鷟教授。張教授針對多發性骨髓瘤的危險分層以及如何個性化治療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醫脈通:近年來,多發性骨髓瘤(MM)的危險分層及個體化治療策略成為臨床治療熱點。請您簡單介紹一下,MM危險分層具體因素有哪些?目前最常用的危險分層系統是什麼?


張翼鷟教授:對於臨床醫生而言,必須掌握了MM的危險分層,才能準確地評估患者病情,制定出合理的治療方案。目前的MM危險分層主要有兩大體系,一是由Mayo診所在2007年提出的Mayo骨髓瘤分層及風險調適治療(mSMART)分層系統。另一個是2014年國際骨髓瘤工作組提出的IMWG危險分層系統。兩種危險分層系統均是以患者遺傳學改變為基礎提出的,結合患者的疾病分期和臨床理化指標得出的。


首先是患者的遺傳學改變,MM患者具有較大的異質性,而隨著現代檢測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遺傳學的改變對 MM 預後判斷尤顯重要。常用的檢測方法有G帶分析、螢光原位雜交(FISH)和基因表達譜(GEP)。但是在具體遺傳學改變的項目上,兩種危險分層方法存在著差異。mSMART危險分層中,高危組包括 del 17p、t(14; 16) 、t(14;20) 、GEP提示為高危;中危組包括 t(4;14)、13號染色體缺失或亞二倍體;低危組則包括其他遺傳學異常如: 超二倍體、t(11;14) 、t 6;14)。IMWG危險分層則以t(4;14)/17p13缺失為高危組指標;以無t(4;14)、17p13缺失和1q21擴增為低危組的指標。


MM的疾病分期是以臨床理化指標為準則的,ISS分期與危險分層關係最為密切,主要指標包括患者的β2-微球蛋白(β2-MG)和白蛋白水平。β2-MG以3.5mg/L和5.5mg/L為界,白蛋白以35g/L為界,將患者分為3個期別。


除此以外,還需關注患者骨髓中異常漿細胞的比例,mSMART危險分層將骨髓中漿細胞比例≥3%作為中危患者的參考條目。


就兩個危險分層系統而言,臨床上並沒有說哪個用得少,哪個用的多,都具有臨床價值。在臨床工作中,我國的患者還應該考慮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而且FISH檢測未納入醫保,患者需要自費。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應做到個體化,經濟條件好的患者可進行染色體異常的檢測,而對於經濟條件不好的患者,可選擇最有價值的遺傳學異常進行檢測。


醫脈通:不同風險分層的患者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張翼鷟教授: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不能完全由危險分層系統去選擇患者的治療方案,只能起到一個參考的作用。原因可以有幾點:1)檢測手段的不完備。通常的染色體檢測發現的異常並不能真正代表骨髓瘤細胞的異常,而是骨髓瘤細胞微環境中細胞染色體的異常;FISH雖然可以發現骨髓瘤細胞的遺傳學異常,但是由於探針數量的限制,無法發現所有的異常;2)國際標準的不統一。正如上一個問題提到的,美國Mayo 診所、國際骨髓瘤工作組的mSMART危險分層系統及IMWG危險分層系統均不一致。隨著對疾病的深入認識,危險分層系統還在不斷修改之中。


所以在臨床工作中,對於新診斷的症狀性MM,首先根據患者的年齡確定患者是否可以接受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一般認為可以進行移植的患者年齡<65歲,當然年齡並不是一個絕對的指徵。可以進行移植的,採用含新藥,如硼替佐米、來那度胺及沙利度胺的三藥聯合誘導治療4-6個療程後行移植;對於不適合移植的患者,應該根據患者的體能狀態用合適的化療方案進行化療,在患者經過誘導緩解之後,再進入之後的鞏固維持治療。


醫脈通:近來研究人員評估了造血幹細胞移植後繼續接受來那度胺維持治療的療效。請您就此談一下,MM移植後來那度胺維持治療的應用價值。


張翼鷟教授:目前,針對MM患者在自體幹細胞移植後進行來那度胺維持治療的研究已做了很多,並且這種方案也被納入很多臨床治療指南中。來那度胺作為維持治療可延緩疾病的進展,但也有研究發現這種方案可能會引起第二腫瘤風險。綜合目前所有的研究結果,來那度胺維持治療帶來的生存獲益要超過它所帶來的毒副作用。來那度胺可能會導致血液學毒性,但在神經毒性方面要好於同一類藥物——沙利度胺。然而,對於存在細胞遺傳學異常特別是del(17p )和腎功能異常的患者而言,來那度胺維持治療的療效可能不及硼替佐米。隨著研究的深入,多種新藥層出不窮,但目前為止來那度胺仍然一個很好的維持治療選擇。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中國醫師協會第六屆多發性骨髓瘤(MM)學術會議暨湖南省第七屆多發...
    9月5日,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主辦、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和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聯合承辦的「中國醫師協會第六屆多發性骨髓瘤(MM)學術會議暨湖南省第七屆多發性骨髓瘤高峰論壇」在湖南長沙成功召開。
  • 血液專家於加軍:多發性骨髓瘤是如何引起的?
    2020-11-26 10:02:32 來源: 資訊達人人 舉報   多發性骨髓瘤是單克隆分泌免疫球蛋白的
  • 腎臟腫瘤綜合治療暨第四屆軍隊腎癌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央廣網北京4月1日消息(記者雅萍)4月1日,「腎臟腫瘤綜合治療高峰論壇暨第四屆軍隊系統腎癌高峰論壇」在解放軍307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參會專家圍繞當下腎臟腫瘤處於泌尿系統的常見腫瘤之一,發病率高,惡性腫瘤程度高展開探討,本次高峰論壇的召開將推動專業學術水平和臨床診治能力的提升,分享腎臟腫瘤診治領域最新的技術和進展,著眼於「精準醫學」及「轉化醫學」兩大主題,重點就腎臟腫瘤的病理、影像等多學科領域展開交流與討論。為全國院系統提供了一個高質量的學術交流平臺促進我國乃至世界腎臟腫瘤治療技術的快速發展。
  • 賽諾菲加碼腫瘤賽道,全新一代抗癌利器多發性骨髓瘤新藥國內首亮相...
    這是一款具有全新作用機制的CD38單克隆抗體藥物,於今年先後在美國、歐盟和日本獲批上市,被批准與泊馬度胺(Pomalidomide)和地塞米松(pom-dex)聯合,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兩種治療(包括來那度胺和蛋白酶體抑制劑)的多發性骨髓瘤成年患者,被視為賽諾菲進軍腫瘤領域「頭部產品」,有望成為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同類最優」的CD38單抗。
  • 多發性骨髓瘤怎麼治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方法
    多發性骨髓瘤怎麼治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方法 時間:2020-12-02 15:32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那麼多發性骨髓瘤怎麼治療呢,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方法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癌的一種。漿細胞位於骨髓中,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 線上相聚,雲端綻放 | 中國血液腫瘤精準醫療高峰論壇暨第二屆高博...
    線上相聚,雲端綻放 | 中國血液腫瘤精準醫療高峰論壇暨第二屆高博醫學論壇圓滿落幕
  • CSH 2020丨黃紅銘教授:首次復發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選擇
    CSH 2020丨黃紅銘教授:首次復發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選擇
  • 賽諾菲加碼腫瘤賽道,全新一代抗癌利器多發性骨髓瘤新藥國內首亮相選在進博
    成年患者,被視為賽諾菲進軍腫瘤領域「頭部產品」,有望成為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同類最優」的CD38單抗。>多發性骨髓瘤(MM)是血液系統的第二大常見惡性腫瘤,約佔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10%。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監事會監事長、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所長馬軍教授指出:「儘管有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如蛋白體酶抑制劑(PI)、免疫調節劑(iMiD)等藥物的治療,但每年仍有大量患者出現耐藥和復發
  • 什麼原因導致多發性骨髓瘤誤診?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起源於骨髓裡的惡性血液疾病,發生多發性骨髓瘤的原因是由於單克隆漿細胞發生了惡性的增生,廣泛浸潤並分泌了大量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從而引起了患者出現廣泛性骨質破壞、反覆感染、貧血、高鈣血症以及腎功能不全等一系列臨床表現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在以前多發性骨髓瘤一般是發生於中老年人群身上,發病的年齡高峰主要在50-60歲左右。
  • 血液DNA測序揭示多發性骨髓瘤進化歷程
    2017年12月11日/生物谷BIOON/---儘管目前對於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療效果還算理想,但復發率仍舊高居不下。從遺傳學角度對該疾病的演化歷程進行分析有助於深入理解該疾病,並最終找到更多有效的治療方法。
  • 傳奇生物公布多發性骨髓瘤CAR-T療法新數據:緩解率達97%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正在舉行的第62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上,傳奇生物公布CAR-T療法西達基奧侖賽(cilta-cel)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的最新數據顯示,當中位隨訪時間12.4個月時,97%患者獲得緩解。這是國內首個被納入突破性治療名單的品種。
  • 傳奇生物公布多發性骨髓瘤CAR-T療法新數據:緩解率達97%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正在舉行的第62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上,傳奇生物公布CAR-T療法西達基奧侖賽(cilta-cel)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的最新數據顯示,當中位隨訪時間12.4個月時,97%患者獲得緩解。
  • ...老人骨頭痛、感冒肺炎一起出現,有沒有想過患上了血液腫瘤……
    核心提示:老年人出現腰腿痛、頸椎不適,多數人會聯想到骨質疏鬆,小便時出現大量的泡沫尿,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腎臟出現問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大內科主任、血液專科主任李娟教授表示,這些看似尋常的症狀背後,很有可能隱藏著一種可怕的惡性血液疾病——多發性骨髓瘤,由於發病隱匿,早期症狀常與其它疾病相混淆,加上大家對骨髓瘤缺乏認知,很多患者都是到了中晚期才被確診。
  • 什麼是多發性骨髓瘤 總是腰酸背痛或是這病
    殊不知,一種血液內科很常見的惡性腫瘤「多發性骨髓瘤」,就可能隱藏在腰痛背後,而且絕大多數患者在發病早期都容易被誤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惡性漿細胞疾病,其腫瘤細胞起源於骨髓中的漿細胞(故也稱作漿細胞瘤病)。目前發病率呈逐年遞增的趨勢,與人口老齡化及檢出率增多密切相關。
  • 多發性骨髓瘤免疫治療給藥方式新進展
    第61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 2019年12月7-10日,第61屆美國血液學年會(ASH年會)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隆重召開。 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首個CD38單抗——達雷妥尤單抗用於皮下注射的研究一經出現就受到了廣泛關注,在本次ASH年會上也公布了多項進展。
  • 科學網—CAR-T細胞療法有望成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新策略
    8年前,她被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MM)——血液系統腫瘤的第三大疾病,經歷了化療、自體細胞移植等一系列治療手段後,2015年還是出現了復發。2017年4月,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免疫治療法開始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開展,她在生死的邊緣獲得了新生。
  • 貧血、骨痛、蛋白尿,這些徵兆提示血液科腫瘤?
    症狀常與其他疾病混淆作為血液系統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由克隆性漿細胞異常增殖導致的惡性疾病,多發於老年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侯健教授在血液學高峰論壇中指出,在我國,多發性骨髓瘤年發病率約為十萬分之一,認知度較低,誤診率較高,近三分之二的患者確診時往往已處晚期,延誤治療時機,導致預後較差。誤診率高,一方面是大眾認識度低。另一方面,多發性骨髓瘤起病較慢且缺乏典型症狀,很容易和其他科室的疾病混淆。
  • 骨髓瘤一般能活多久?解讀多發性骨髓瘤壽命
    骨髓瘤一般能活多久?對於骨髓瘤患者來說壽命的長短是可預知的還是未知的呢?在我看來放棄治療是可預知,接受治療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對於骨髓瘤的壽命、對於骨髓瘤還能活多久就是一個未知。眾所周知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惡性漿細胞病,這種腫瘤細胞起源是骨髓裡面的漿細胞,而漿細胞呢是B淋巴細胞最後發育的產物。所以可以說多發性骨髓是屬於B淋巴細胞的範圍。大多數患病者的年齡大於四十歲,男生普遍多餘女生。由於淋巴疾病,所以會容易滋生各種細菌性感染。這種病不會感染,大家不必驚慌。在晚期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情況下,一般不會使用化療。
  • 多發性骨髓瘤,容易誤診的「螃蟹病」
    說到血液惡性腫瘤,可能大家比較熟悉的是白血病和淋巴瘤等。其實除了這兩種疾病以外,還有一種疾病的發病率也非常高,在我國約為1.4/10萬,僅次於淋巴瘤已升至血液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它就是多發性骨髓瘤。
  • 北京京城國醫堂於加軍副院長: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多發性骨髓瘤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疾病,此病多發病於老年人。現在了解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原因是很多朋友們關心的問題。那麼,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大量輕鏈蛋白引起腎小管損傷:骨髓瘤細胞產生大量異常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其中免疫球蛋白輕鏈由於分子量大,可從腎小球濾過,大量進入腎小管,遠遠超過腎小管的最大吸收率小管。過多的輕鏈蛋白從尿液中排出,稱為溢出性蛋白尿。多發性骨髓瘤的特點是腎小管內存在大量輕鏈免疫球蛋白,形成一種特殊類型的小管,引起腎小管梗阻,也對腎小管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