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發現奇特恐龍化石 嘴巴超大像吸塵器(圖)

2021-01-17 搜狐網
尼日龍的嘴部和鼻子非常平直,口中有數百顆針形牙齒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考古學家在非洲尼日境內的撒哈拉沙漠中發掘出了一種身體構造非常奇特的恐龍。這種恐龍的骨骼非常輕盈,而且多為空心,嘴中布滿了數百顆牙齒。尤其讓科學家們感到驚奇的是,這種恐龍的嘴就像是一部威力強大的吸塵器,可以非常輕鬆地將草料吸入口中。

  新發現的恐龍被稱為「尼日達奎龍」,簡稱「尼日龍」,它們是一種蜥腳類恐龍。尼日龍的體長可達到10米,幾乎是現代大象的兩倍。尼日龍生活在距今1.1億年前,是一種純粹的食草性動物。

  尼日龍最初是由法國古生物學家菲利普·達奎於20世紀50年代在尼日境內發現的。為了紀念這一發現,美國地理學會的研究人員塞雷諾和他的研究團隊用達奎的名字為尼日龍命名。不過,當時達奎尚不能確定它的分類。最近在尼日沙漠中發現的化石,使得研究人員能夠最終描繪出這種奇特恐龍的具體面貌。

  尼日龍身上最讓科學家們感到驚奇的是其嘴部的獨特結構:在進食過程中,它的嘴部可產生像吸塵器一般的真空效應,從而將食物吸入口中。它們吃草不是像馬、牛那樣用舌頭去卷草,而是張大嘴對著草地不斷猛吸,頓時飛沙走石,只見那些草一株株騰空而起,就像變戲法一般進入了尼日龍的大嘴中。它們擁有非常發達的上下頜,也會咀嚼食物。

  尼日龍口中有密密麻麻的針形牙齒,其數量高達數百顆。這些牙齒雖然非常細小,卻可以高效地研磨食物。所有的牙齒均沿著其正方形的頜骨前端緊密排列,這就使它的嘴巴無形中變成了一把大鍘刀。對尼日龍頜骨進行的CT掃描結果顯示,它們的每顆牙齒都曾斷裂多次,而當一顆牙齒損壞後,立刻會有新的牙齒取代它的位置。這種恐龍總共有500多顆牙齒,而每月都會有新的牙齒在「大鍘刀」中生成。塞雷諾表示,所有的恐龍中,尼日龍創造了一項牙齒更新的「金氏世界紀錄」。

  尼日龍的嘴巴和鼻子非常平直,這使得它的嘴能夠最大程度地接近地面覓食。尼日龍向下偏轉的鼻口部或許是大多數梁龍的特徵,例如北美梁龍。參與該項研究的密西根大學的傑弗雷·威爾遜表示:「這些與眾不同的蜥腳類恐龍可能是中生代卓越的地表覓食專家。」由於尼日龍頭部的抬升很難超過脊背,它們也只會低著頭大口大口地咀嚼地上的植物,而不能抬頭尋覓樹葉,因此它們的外形雖然像長頸鹿,吃草的方式卻像是一群牛。

  尼日龍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它們體內的大部分骨骼都是中空的。威爾遜說:「這些恐龍的脊椎骨像紙片一樣薄,難以想像它們怎能應付日常壓力。但我們知道它們做到了,而且頗為成功。」這一特點使得尼日龍可以長得非常細長,而且體重很輕。有專家認為,這種特點可能也會成為致命的缺陷,因為過於龐大的身體會導致其在遇到環境變化時很難獲取足夠的食物,從而導致種群的滅絕。阿碧

(責任編輯:劉峰)

相關焦點

  • 動物趣談:行走的「吸塵器」——尼日龍!
    在尼日荒涼的沙漠中隱藏著大量的恐龍化石,20 世紀60 年代,法國古生物學家在這裡發現了一種之前從來沒有見過的蜥腳類恐龍,但由於種種原因,這種恐龍並沒有被命名。直到1999 年,美國古生物學家保羅·塞利諾率領團隊再次來到尼日,他們在隨後的發掘中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其中就包括了之前曾被發現過的這種蜥腳類恐龍的化石。塞利諾將這種恐龍命名為尼日龍,名字來自化石的發現地尼日。
  • [視頻]尼日龍——奇特的中生代「母牛」
    進入[國際時訊]>>    CCTV.com消息(國際時訊):15號,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公開了一具1億1千萬年前恐龍化石的最新研究成果。這隻恐龍的嘴巴好像一支吸塵器,布滿了數百顆牙齒,同時還擁有近乎半透明的頭骨化石。
  • 尼日龍像母牛一樣進食
    這隻恐龍的嘴巴好像一支吸塵器,其中布滿了數百顆牙齒,該恐龍同時擁有近乎半透明的頭骨化石。科學家表示,這一發現對於研究恐龍的進化及滅絕具有重要意義。 這具恐龍化石是與國家地理學會合作的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家Paul Sereno教授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中發現的。
  • 北海道發現日本最完整恐龍化石
    在中生代的白堊紀時期,日本卻與大陸相連,許多恐龍遷徙並且生活在這裡。在北海道,古生物學家發現了日本最完整的恐龍化石,它被命名為神威龍。北海道龍骨北海道位於日本本州島以北,這裡是日本最重要的恐龍及古生物化石產地之一。
  • 撒哈拉沙漠發現5種史前鱷魚化石
    鼠鱷的藝術想像圖。保羅·塞利諾教授和漢斯·拉爾森副教授在尼日挖掘1億年前的頭骨化石。  據《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發現了1億年前生活在那裡的5種史前鱷魚化石。其中一種的牙齒就像是野豬的長牙,另一種則長著像鴨嘴的口鼻部,一些還以小恐龍為食。 據介紹,在距今大約1億年前,這些可怕的食肉動物穿梭在非洲沼澤地、湖泊,四處尋找小恐龍,並以魚、蠐螬為食。與現代鱷魚不同,史前鱷魚在陸地的活動同它們在水中一樣的敏捷。
  • 那些和恐龍有關的奇特化石
    第二看臺  今年6月,一副新種恐龍化石將在法國巴黎阿居特拍賣行拍賣。這副恐龍化石2013年出土於美國懷俄明州,站立高度2.6米,長9米,完整程度達70%,歷史可追溯至1.55億至1.48億年前,拍賣行工作人員估價達120萬至180萬歐元(約合930.8萬至1396.2萬元人民幣)。
  • 奇特古鱷魚,長著野豬式獠牙,還像野豬在陸地奔走獵食!
    只是現在鱷魚,只要合上鱷魚嘴巴,就看不見鱷魚的牙齒了,但在白堊紀時代,生活著一種奇特古鱷魚,長著野豬式獠牙,還像野豬在陸地奔走獵食——野豬鱷!野豬鱷的化石,是在尼日境內的一沙漠中被發現,只發現野豬鱷頭部的化石,沒找到其它部分。
  • 像犀牛一樣的白堊紀食草恐龍——角龍
    提起角龍大家可能並不是特別熟悉但若提起三角龍相信大家絕不陌生小編查閱資料的時候發現,三角龍幾乎在各類恐龍排名中都是進榜的,有的甚至高居榜單前三。甚至有資料顯示三角龍可以輕鬆地擊敗一頭成年霸王龍!  作為角龍類的「代表人物」,三角龍是恐龍史上知名度持平霸王龍的一種奇特恐龍,長著怪異的角和長長的頸盾,粗壯的身體使得霸王龍也對它十分畏懼,一般成年超大個體霸王龍才敢捕食亞成年以下三角龍。
  • 史上最大的鱷魚,嘴巴比人體還長,體重堪比一頭大象,可獵殺恐龍
    通過已有的化石資料來看,史上最大鱷魚的名號應當屬於帝王鱷。 帝王鱷又叫帝鱷、肌鱷、超級巨鱷,其生存的時代是大約1.1億年前的早白堊紀,化石發現於非洲尼日的撒哈拉沙漠之中
  • 盤點武藝高超的恐龍:樹息龍僅麻雀大小會爬樹
    但是後期發現的恐龍,如亞洲近頜龍、小盜龍及小馳龍的體型更細小。美頜龍估計重約3公斤。美頜龍是一細小雙足的動物,有著長的後肢及尾巴,以在運動時平衡身體。前肢比後肢細小,手掌有三指,都有著利爪,用來抓捕獵物。踝部高,足部類似鳥類,顯示牠們的行動非常敏捷。
  • 諸城恐龍化石探秘(圖)
    鬥轉星移,不知從何時起,諸城西南郊外一帶的村民,在一條不知名的大衝溝裡,經常會撿到一種奇怪的石頭,模樣像是骨頭,碾成粉末塗在傷口上,傷口會迅速止血,而且不會感染。因為中藥裡有味「龍骨」,當地人遂把這條溝喚作「龍骨澗」。他們哪裡想到,這些「龍骨」竟然是恐龍化石!
  • 世界著名化石遺蹟 北極發現熱帶海龜化石
    ,2005年在中國內蒙二連浩特市上白堊統二連組地層中發現的一具巨型獸腳類恐龍化石,被認定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罕見的似鳥恐龍化石。這具被命名為「二連巨盜龍」的恐龍化石,體長約8米,站立高度超過5米,體重大約為1400公斤,體形可與世界著名的暴龍類相比。專家認為,「二連巨盜龍」具有許多與鳥類相似的特徵,這一新的重大研究成果,極大地豐富了人類對恐龍向鳥類演化過程的認識。對於新發現的這一恐龍種類,專家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長羽毛、有喙但沒有牙齒的最大型似鳥恐龍」。
  • 盤點五種史前最奇特的恐龍(圖)
    馬門溪龍被稱為恐龍家族中的長頸鹿,這種食草性恐龍的脖頸和尾部長度是其身體的兩倍。雖然許多人們認為包括長頸鹿在內的長脖頸動物都是為了獲得較高樹木的食物而進化形成的,但是古生物學家稱,馬門溪龍的長脖頸卻是源自配偶選擇。  塞裡諾稱,長頸鹿有一個奇特的動作,配偶之間喜歡將彼此的脖頸纏繞在一起。我認為這很可能就是馬門溪龍長著如此長脖頸的秘密所在。
  • 山東出土鸚鵡嘴恐龍化石
    據新華社濟南5月19日電 山東省諸城市恐龍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最近發現並發掘出土了一具較為罕見的鸚鵡嘴恐龍化石(上圖),為人們研究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進化及地球變遷史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  據介紹,鸚鵡嘴龍是一種鳥腳類恐龍,形體似蜥蜴,因嘴巴彎曲成鉤狀,形似鸚鵡的嘴而得名,其身長多在0.8米至1.5米之間,是體形最小的一種素食類恐龍,生活在距今約7000多萬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時期。  山東是迄今為止發現恐龍遺蹟較為集中的地區,這次發現鸚鵡嘴龍化石的諸城更有「恐龍之鄉」之稱。
  • 恐龍糞化石研究發現——草食性恐龍並不只吃素(圖)
    根據《科學報告》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大型草食性恐龍可能不像之前人們所認為的那樣是嚴格的食草動物。研究顯示,部分草食性恐龍可能在一年中的某些時候以甲殼綱動物為食。  此前,研究人員對大型草食性恐龍的牙齒和頜骨進行分析後表明,它們能夠處理纖維性植物食物。據此,一般假定草食性恐龍為嚴格的食草動物。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一截長毛的尾巴
    這是有史以來,人類第一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12月8日晚,邢立達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這可能是一隻幼年的恐龍,成年後,它可能更大一些。邢立達特別強調,「一定要說是最小的非鳥恐龍,而非最小的恐龍,因為所有的鳥都是恐龍演化來的,所以,所有鳥都是(廣義上的)恐龍。」2015年夏天,研究人員從緬甸琥珀商人手中得到了前述奇特標本。
  • 美媒盤點2015十大奇特動物發現:仰鼻猴雨天打噴嚏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生活在約4.6億年前的巨大海蠍想像圖(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參考消息網12月28日報導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2月23日盤點2015年關於動物的10個最奇特發現。5.河馬大小的「真空吸塵器」它或許無助於清潔房間,但大約2300萬年前,一種河馬大小的哺乳動物曾把它長長的吻部當作真空吸塵器,吸食海岸邊的海藻。研究人員10月份表示,這種新確認的已滅絕動物(Ounalashkastylus tomidai)屬於索齒獸目,索齒獸目是已知唯一已徹底滅絕的海洋哺乳動物目。
  • 罕見恐龍胚胎化石證實恐龍出生時鼻尖長角
    ,昆德拉得到了迄今為止最完整,最清晰的蜥腳類恐龍胚胎頭骨化石,他立刻就判斷出恐龍胚胎化石屬於巨大的蜥腳類恐龍,但是卻不能確定到底是哪一種恐龍生下的。 保存在蛋裡的恐龍胚胎非常小,腦袋的長度只有3.8釐米,和一個核桃差不多大。儘管小,但是胚胎化石的狀態非常好,頭骨基本已經發育成型,可以分辨出頂骨、顳骨以及下頜骨上細小的牙齒。最引人注意的是在小恐龍鼻尖上有一個類似「角」的凸出結構,這是之前研究中沒有發現過的。
  • 臺媒:日本發現新品種草食性恐龍化石(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新品種恐龍「Koshisaurus Katsuyama」的復原想像圖。(來源:《產經新聞》)參考消息網3月12日報導 臺媒稱,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10日表示,7年前在該縣勝山市北谷發現的恐龍化石,已經被認定是新品種的草食性禽龍類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