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龍像母牛一樣進食

2021-01-17 科學網


 

Sereno與尼日龍頭骨掃描圖像。

 

本報訊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於11月15日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向外界公布了一具1.1億年前恐龍化石的最新研究成果。這隻恐龍的嘴巴好像一支吸塵器,其中布滿了數百顆牙齒,該恐龍同時擁有近乎半透明的頭骨化石。科學家表示,這一發現對於研究恐龍的進化及滅絕具有重要意義。

 

這具恐龍化石是與國家地理學會合作的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家Paul Sereno教授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中發現的。這種以植物為食的恐龍屬於尼日龍屬(Nigersaurus taqueti)——這是最初由Sereno和他的研究小組於1999年根據手頭一些特殊的化石命名的屬種。尼日龍是一種在解剖學上非常奇特的恐龍。

 

尼日龍是一種小型蜥腳類恐龍,其長度僅為30英尺,它是著名的北美梁龍的小表親。Sereno指出,尼日龍的大小與一頭大象相仿,它的頭骨非常輕,嘴巴中布滿了數百顆針型的牙齒。由於其頭部抬升很難超過脊背,因此尼日龍更像是一隻中生代的「母牛」而非爬行動物中的「長頸鹿」——它們會低著頭大口大口地咀嚼包括蕨類植物和木賊屬植物在內的綠色植物。

 

有關尼日龍解剖學和生活方式的研究成果刊登在11月15日的在線雜誌《公共科學圖書館一》(PLoS ONE)上,同時它還將作為12月份《國家地理》雜誌封面文章——《最後的恐龍》——與讀者見面。Sereno的研究工作部分得到了國家地理學會的支持。一個有關尼日龍的展覽將同時在國家地理博物館舉行,內容包括最初的化石以及骨架和頭骨化石。

 

尼日龍最奇怪的特徵便是其寬寬的、直尺般的鼻口部,這使得它的嘴能夠最大程度地接近地面覓食。與其他以植物為食的恐龍不同,尼日龍具有超過50列的牙齒,所有的牙齒均沿著其正方形的頜骨前端緊密排列,這就使它的嘴巴無形中變成了兩把1英尺長的大剪刀。

 

對頜骨進行的CT掃描結果顯示,尼日龍的每顆牙齒都曾斷裂多次,而當一顆牙齒損壞後,立刻會有新的牙齒取代它的位置。這種恐龍總共有500多顆牙齒,而每月都會有新的牙齒在「大剪刀」的邊緣生成。Sereno表示:「在所有的恐龍中,尼日龍創造了一項牙齒更新的『金氏世界紀錄』。」

 

Sereno與合作者在論文中指出,尼日龍向下偏轉的鼻口部或許是大多數梁龍的特徵,例如北美梁龍。參與該項研究的密西根大學的Jeffrey Wilson表示:「這些與眾不同的蜥腳類恐龍可能是中生代卓越的地表覓食專家。」

 

頜骨的結構並不是尼日龍唯一奇異的特徵,研究人員同時發現,它的脊椎中充滿了大量的氣體而非骨骼。Wilson說:「這些脊椎骨像紙一樣薄,你很難想像它們能夠支撐起恐龍的身體,應付日常的壓力。然而我們知道,它們做到了,並且很成功。」

 

尼日龍最初是由法國古生物學家Philippe Taquet於上世紀50年代在尼日境內發現的。為了紀念這一發現,Sereno和他的研究團隊用法國科學家的名字為尼日龍命名。從1997 年至今,Sereno的研究團隊已經發現了約80%的恐龍骨架。

 

相關焦點

  • [視頻]尼日龍——奇特的中生代「母牛」
    這是一具尼日龍的化石,是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家保羅·塞雷諾1997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尼日境內發現的。    據塞雷諾介紹,尼日龍屬於小型蜥腳類恐龍,體長大約13米,是著名的北美梁龍的小表親,也是解剖學上非常奇特的一種恐龍。    這條尼日龍的個頭兒與大象相仿,它的頭骨非常輕,嘴巴中布滿了數百顆針型牙齒。
  • 動物趣談:行走的「吸塵器」——尼日龍!
    一種生活在非洲的恐龍為了進食,嘴巴變寬,就像是吸塵器的吸塵嘴,這種恐龍就是尼日龍。距今1.1 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在如今非洲大陸的尼日,清晨的霧氣還沒有完全散去,幾隻早起的恐龍就已經在享用它們的早餐了。從外形上可以看出,這是幾隻蜥腳類恐龍,它們的脖子很長,腦袋小小的。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恐龍的嘴巴很寬。在這個時期的尼日一帶,只有尼日龍才長著這樣的嘴巴。
  • 尼日發現奇特恐龍化石 嘴巴超大像吸塵器(圖)
    尼日龍的嘴部和鼻子非常平直,口中有數百顆針形牙齒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考古學家在非洲尼日境內的撒哈拉沙漠中發掘出了一種身體構造非常奇特的恐龍。這種恐龍的骨骼非常輕盈,而且多為空心,嘴中布滿了數百顆牙齒。尤其讓科學家們感到驚奇的是,這種恐龍的嘴就像是一部威力強大的吸塵器,可以非常輕鬆地將草料吸入口中。
  • 地球上最像「龍」的生物,10年不進食都不死,平均能活200年
    地球上最像龍的生物,10年不進食都不死,平均能活兩百年,相信很多小夥伴也都特別好奇,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大家對於龍一定都是特別熟悉的,在我國龍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因此在古代的時候就有非常多龍的傳說故事,這不僅讓人懷疑難道在遠古時期真的存在這種騰雲駕霧的生物嗎,要不然人們又怎麼能夠如此清晰地把它刻畫出來呢,也正因為這種猜想,就使得一部分人走遍千山萬水,就是為了尋找龍的蹤跡。
  • 可樂果,尼日的快樂果
    【環球時報赴尼日特派記者 萬宇】尼日是一個位於西非中部的內陸國,根據聯合國數據,它是人類發展指數排名最低的國家。不久前,《環球時報》記者去那裡出差,意外發現這裡的一種特產果實,名叫可樂果,沒錯,它和美國飲料可口可樂有著淵源。
  • 科學家發現新品種翼龍 可能像現代鷸類一樣進食
    然而,一種新發現的史前飛行爬行動物的物種在當時可能不會構成太大的威脅,因為研究人員認為其更像現代的鷸類一樣進食。這種新物種翼龍被命名為Leptostomia begaaensis,這種 "火雞大小 "的生物生活在白堊紀晚期--1.005億至6600萬年前。最近,來自英國樸茨茅斯大學和巴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團隊在摩洛哥發現了其上喙的化石部分。
  • 尼日國家概況
    3月,原反對黨尼日爭取民主和社會主義黨候選人伊素福在第二輪總統選舉中以57.96%的得票率獲勝當選,並於4月7日宣誓就職。  【政治】 伊素福執政後,確立實現全國和解與穩定、確保國內安全、改善人文發展狀況等施政重點,提出「尼日復興計劃」和「尼日人養活尼日人」糧食自給自足倡議,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取得一定成效。2016年2月,尼總統選舉首輪投票和171名議員選舉同時進行。
  • 可樂果,原來是尼日的快樂果
    當車終於能夠開動時,司機貝爾古從口袋裡摸出一塊白色像蒜瓣的東西,咬了一口,嚼了嚼吃了下去。當地兒童端出可樂果迎接尊貴的客人。我有點好奇,問他那是什麼?他說尼日人都愛吃這個東西,吃了會開心,他在堵車時會嚼上一瓣,舒緩心情。貝爾古為一家中資基建企業工作,他是哲爾馬人,家裡有六個子女。他的膚色黑中帶棕,30多歲,臉上卻布滿皺紋。他推薦的 Cola,我最初沒敢嘗試,先在網上查了一下,發現Cola居然就是美國可口可樂一詞中的那個可樂。顧名思義,可樂果是可樂樹上的果,可樂樹原產於西非的熱帶雨林,高達20米。
  • 史前巨鱷像狗一樣奔跑
    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Paul Sereno與加拿大蒙特婁市麥吉爾大學的Hans Larsson,在尼日和摩洛哥發現了5具生活在1億年前的、具有驚人差異的恐怖鱷魚化石。儘管這些鱷魚存在著各種差異,但它們卻共同擁有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特徵——能夠像哺乳動物一樣利用四肢在陸地上奔跑。 如果換一個時間和場景,這5種史前生物都有可能出現在《星際迷航》中。
  • 龍小時候長這樣?洞螈:不進食可以存活7年,每12年才繁殖一次
    龍可能是我們印象中最為神秘的生物了,沒有人見過其真容。但是很多人還是相信它是存在的,否則就是我們的老祖宗們如此豐富的想像力是源於何處?不過今天要說的這種生物雖然不是龍,卻被很多人認為可能是目前世界上長得最像幼龍的生物,它就是洞螈。
  • 俗語:「吃飯像條龍,做事像條蟲」,你是這樣的人嗎
    在民間有許多有意思的俗語,有些是誇讚人,有些是則是嘲諷,通過簡單的句子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由於風土人情的不同,每個地方都有著專屬的方言和俗語,許多外地人不知道還會鬧出笑話,但也有許多是無論哪裡的人聽了之後都能分出來好賴,比如:「吃飯像條龍,做事像條蟲」,相信大家隱約能猜到講的是什麼意思。
  • 科學家發現新種鯊齒龍
    科學家發現新種鯊齒龍 高度超雙層巴士 北京時間12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格蘭一位研究人員通過鑑定化石,發現了迄今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恐龍之一史蒂夫·布魯薩特是英格蘭布里斯托大學的古生物學家,他確定這個由奈及利亞探險隊發現的化石是食肉恐龍鯊齒龍屬的新種。 這種直立行走的恐龍,口中長滿香蕉大小的牙齒,站立起來後比一輛雙層巴士還高,體重比兩輛標準尺寸的轎車還重。布魯薩特表示,9500萬年前的獸腳亞目食肉恐龍的證據極其難得。他說:「20世紀20年代發現第一個鯊齒龍化石,但是僅有兩顆牙齒,而且現在也已經丟失。
  • 最熱達 50 多攝氏度 世界上最熱國家之一尼日如何避暑?
    他說自己來自尼日,是一個位於西非的內陸國。他來長沙學醫剛好一年時間。他說長沙的夏天雖然最高溫度沒有尼日高,但是熱的時間更長,人體感受完全不一樣。尼日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一,最熱的時候能夠達到 50 多攝氏度。高溫多半是在沙漠地帶,而城市裡夏季的氣溫最低在 25 ℃,最高大約 38 ℃,平均溫度只有 30 ℃左右,因為一直會有風,出點汗也很容易就吹乾了。
  • 最熱達50多攝氏度 世界上最熱國家之一尼日如何避暑 ?
    他說自己來自尼日,是一個位於西非的內陸國。他來長沙學醫剛好一年時間。他說長沙的夏天雖然最高溫度沒有尼日高,但是熱的時間更長,人體感受完全不一樣。尼日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一,最熱的時候能夠達到50多攝氏度。高溫多半是在沙漠地帶,而城市裡夏季的氣溫最低在25℃,最高大約38℃,平均溫度只有30℃左右,因為一直會有風,出點汗也很容易就吹乾了。
  • 十大奇異動物:雙頭豬 連體鱷 六腿母牛[圖]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雙頭小龜、連體鱷魚、四腿鴨子、還有六腿母牛等等當時這隻龜只有一個月大,兩個獨立的頭「共享」一個身體,每個頭都能正常進食。然而,當受到驚嚇時,由於兩個頭採取的逃生方法不同,導致小龜腳的行動很不協調,總想往不同的方向走。南非開普敦的龜類專家恩斯特·巴德認為這個龜十分稀罕,可能是因為胚胎發育過程中出現基因突變而造成的。算上這隻小龜,近20年來南非只出現了兩隻雙頭烏龜,另一隻出現在上個世紀80年代。
  • 鱷魚和母牛的唯美愛情,蘇聯動畫片《我的綠鱷魚》豆瓣7.7
    他不僅顏色跟其他鱷魚不一樣,他的行為也很與眾不同,因為他很喜歡花朵。周圍生活的鱷魚和河馬都笑話綠鱷魚,但他並不在意。一天,他在藍蝴蝶的引領下,來到了一片像仙境般的綠地,這裡開滿各色各樣的花朵。在花叢中,綠鱷魚發現有一頭美麗的母牛。母牛發現,綠鱷魚跟自己一樣,都非常喜愛花朵。因為他們都喜歡花兒,很快地,綠鱷魚和母牛愛上了彼此。綠鱷魚就跟其他情人一樣,給他心愛的母牛讀詩。
  • 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龍,專家發現最像龍的生物,10年不進食都不會死
    導讀:龍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不真實存在的生物,但依舊不妨礙人們對他的敬仰,自古以來,龍都是至高無上的權威象徵,古代皇帝更是以龍子自稱。就連他的遠房親戚蛇都在十二生肖中有一席之地,還被譽為小龍,可惜的是龍在現實中確實是不存在的。
  • 澳洲母牛開始吃蛇,難道當地沒有植物了?食草動物為何改變習性?
    澳洲母牛嘴裡叼著一隻蛇,這意味著什麼?動物界內的生物分工不同,導致它們的生活習性不同,比如一些食肉動物,它們註定和植物沒有關係,食草動物不可能輕易吃肉。前段時間,一名工程師竟然意外發現澳洲的母牛竟然吃蛇,這是他從來沒有見到的一面,母牛好像特別享受吃蛇,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食草動物開始吃蛇呢?
  • 科學家發現疑似龍形的生物,可10年不進食,真有龍這種動物嗎?
    龍,在中國數千年來的文化中,始終十分神奇生物。在傳說中,它能騰雲駕霧,行雲布雨。因此,千百年來,人們無不對它充滿畏懼和敬意。
  • 中國的龍與西方的龍為什麼長相不一樣
    龍是我們每個人再熟悉不過的形象了,但是如果讓你描述一下龍的具體相貌,可能每個人都會不大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