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小學解方程,得數正確,為什麼判錯

2020-12-06 專注小學數學

小學階段不同版本的教材,接觸方程的時間段不一樣。比如說北師版在四年級就已經學了認識簡單方程。人教版的呢,到五年級才會學到。這個都不重要啊,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正確的解方程的步驟和思路。

最近在網上看到有位網友發的帖子,引發了眾多網友的討論與爭議。評論數量過千條,有網友贊成判錯的,也有覺得應該判對的。題目是下圖中的這道解方程。

圖片來自網絡視頻截圖(移項法)

原來是一道小學的解方程,被老師判錯。家長很是不解,看步驟和計算結果都沒有問題。把方程的解代入題中驗算,也正確,所以家長表示不理解。在作業下方給孩子打了個勾。並留下了一句:老師,我兒子沒錯!。

第二天就此家長聯繫了老師,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移項,計算結果也都沒問題,到底是哪錯了呢?老師也給家長做了回覆:孩子這題的計算結果是正確的,不過目前課本上學是採用等式的性質(也叫天平法)來解方程。小學生對什麼是」項「不理解,早些年是用移項法,但小朋友在變號時經常出錯。之後教材也改成了目前的方法,便於理解,也不容易錯。學習初期建議按課本方法,等熟練了以後,到初中會學習移項法,一點就通,水到渠成。

老師也給出了這題的詳細過程,如下圖紅色字體所示。採用是先左右兩邊同時加2X,然後左右兩邊同時減6,這樣讓未知數在左邊,最後左右兩邊同時除以2,得到方程的解。解題過程中一直都在利用等式的性質進行變形。

圖片來自網絡視頻截圖(等式的性質法)

有網友是覺得太教條,以前我們小學,都是學的移項。讓家長來檢查作業,這100%是正確的,沒有任何問題。只要步驟和結果都沒有問題應該給予肯定。

也有網友支持老師的做法,目前課本上學到哪個單元,學什麼那就利用什麼知識來解題。就好比在三年級前做計算題:7+(15+93)=115,我們要先算括號裡面的15+93=108,再計算7+108=115。

但是到了四年級以後,題目要求用簡便法計算7+(15+93)=115,如果按照先算括號內的,即便結果正確也沒有分,原因是沒有使用簡便運算。

有網友覺得,應該給孩子判對,給孩子肯定與認可。同時告訴孩子,在初期解方程不是很熟練的情況下,多利用等式的性質來解題,熟練以後再用移項。

大家對小學生使用移項解方程(與課本不同),你是怎麼看的呢?你是支持還是反對?歡迎在評論中發表你的觀點。

記得我們讀小學那會解方程,移項是很多同學最頭痛的地方。往往搞不清什麼時候要變號?後來有些老師則改用等式的性質教大家解方程,幫助大家理解。現在的北師版和人教版採用的就是根據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相對好理解,缺點就是過程有點麻煩。

等式有兩條非常重要的性質,一條是關於加減法的:等式的左右兩邊同時加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保持不變。

另一條是關於乘除法的: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仍然成立。

可能有網友覺得這是兩句廢話,但是到初中以後,我們做很多計算題的變形,依據就是這個準繩。

無獨有偶,我看到網上的另外一位小學生的解方程,他的得數是正確的。也是被判錯了,原因是雖然思路清晰,但解方程過程中跳步太大。

圖片來自網絡

有網友覺得應該給分,但可以扣一些分,比如這題如果是5分的話,扣2分左右比較合適。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在小學階段,移項確實有不少孩子容易弄錯。尤其是一個數,減多少倍的x,等於另一個數。比如解方程:9-2x=13/2。由於大家習慣性地把未知數放在等號的左邊,把9移到右邊來變成減9,發現13/2減9,不夠減,認為這題出錯了。

以前我們讀小學那會,老師給大家總結的移項輔助口訣是:移小不移大,移減不移加。其實就是,移項後加要變成減,防止出現不夠減的情況,小學沒學負數理解不了。

初中之後會學到更複雜的一元一次方程,它的解法包括這五步:第一步、去分母;第二步、去括號;第三步、移項;第四步合併同類項;第五步、係數化1。視方程複雜程度,有些可能只要其中部分步驟。當然移項與合併同類項,這個不分先後順序,大家不要學死了。

小學階段有不少孩子在做計算題,包括去括號,喜歡跳步,導致出錯的情況時有發生。建議在初期階段還是不要追求太快,先一步步來,等非常熟練了再精簡步驟也不遲。欲速則不達,前期的慢是為了以後的快。

相關焦點

  • 小學奧數-列方程解應用題
    列方程解應用題是小學數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一種不同於算術解法的解題方法,這種解題方法的關鍵是:(1)正確地設未知數;(2)熟練地運用數量之間的各種已知條件,找出等量關係,列出方程;>(3)運用解方程的方法正確求出方程的解。
  • 數學88分,學生覺得解方程很難,老師:換了一種方式來講簡單些
    數學88分,學生覺得解方程很難,老師:換了一種方式來講簡單些各位朋友好,對於五年級數學中的解方程,鄉村學生怎麼學也學不會。等式的兩個性質倒是背的很熟練,可是就是不會運用,怎麼讓學生會做題呢?我就想到了一個方法,避開了等式的兩個性質,利用和差關係以及積商的關係來求。
  • 小學解方程18÷3X=2,這道題目的答案是X=3,還是X=1/3?
    最近,一道簡單的小學解方程的數學題引發了大家的討論,題目就是非常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題目為18÷3X=2,解X=?,但對於最後解答出的X值,有兩種答案,一種就是X=3,還有一種就是X=1/3。兩個答案的甲乙雙方都有自己的一套說辭,看起來都非常有道理,到底哪個答案正確呢?
  • 家長看後懵了,小學方程竟然這樣解!我是落伍了嗎?
    家長看後懵了,小學方程竟然這樣解!四年級期末考試結束後,壯壯的數學成績很不理想,這讓家長心急如焚。為了避免孩子在五年級落在後面,暑假期間家長給壯壯報了數學班,想讓孩子先把基礎的知識學一學。很快學到了方程,方程是一個全新的知識,和以前學過的基本沒有啥關聯,壯壯學起來很吃力。壯壯沒咋聽懂老師的講課,在家做練習時,不會做題。家長沒辦法,給孩子把練習題講了一次。結果,孩子說:「老師不是這樣講的。」家長聽後完全懵了,方程不就是這樣解嗎?我們老師就是這樣教的呀!解個方程還能變出花樣來?
  • 什麼是用等式性質解方程
    這裡先說一個部分同學經常出錯的問題解方程:1. 5x=0.3這道題出現了兩種解答:第一種:x=1.5 ÷0.3第二種:x=0.3÷1. 5做錯的同學還會一臉懵逼,我到底錯哪裡了?真的是迷之困惑,哈哈哈(ω)hiahiahia好吧我們來看看到底哪個答案才是正確的。首先,我們要知道方程的本質是什麼?方程的本質是為了求未知數的值!在這個題目當中,未知數是x,那麼我們最終的目的是知道x是多少就可以了。但是,題目裡告訴我們的是1.5 x=0.3我需要知道1.5x的結果嗎?
  • 小學數學知識點:解一元一次方程
    2、方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3、方程的解: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4、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未知數的最高次數為1的方程二、格式1、寫「解」2、等號對齊3、最後答案 x 寫在等號的左側三、等式性質
  • 小學數學簡易方程之最難方程的解法講解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小學數學的方程要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等式的性質本身十分抽象,小學生理解起來較有難度,但是,還得用它來解方程,小學生的苦,說不出……先來回憶等式的性質:等式的性質一: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者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 初一解方程題經驗分享(基礎,必須掌握)
    下面我們就來講解兩個經典的解方程式考試題:(這類題型,可以說期末考試百分之百會考,可能題型不一樣,但是知識點是必考的,所以希望大家能記住。)一、第一題:5x-2=3x-4這道題,有四個知識點:1、加減法;2、等式左右互換;3、乘除法;4、解方程求x的值。
  • 這樣解一元一次方程,永遠不會出錯
    我們今天主要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上完今天的課,我有如下的感受。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是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學習的重點。對於今天這節課包括這一章的學習主要是想讓學生「如何學會新知識」。今天上課的第一個環節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總結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要判斷所給的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就必須要滿足三點:第一點、只含有一個未知數,第二點、未知數的次數都是一,第三點、方程左右兩邊都是整式。之後進行了相應的練習,鞏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在練習中學生們表現的非常出色。
  • 利用等式的性質對等式變形及解方程
    等式的性質1加減的既可以是數也可以是式子,等式的性質2乘除的卻只說了數,沒說式子,那等式的性質2為什麼不說式子?可不可以乘除式子?當然可以!至於課本上這樣處理的原因,可能是考慮到現階段解方程不會用到乘或除以一個式子的情形(解分式方程時才會遇到)。事實上,不僅僅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對等式適用,乘方、開方、指數、對數也都適用。
  • 小學五年級數學100道解方程應用題,給孩子練練,提升成績很有用
    小學五年級數學100道解方程應用題,給孩子練練,提升成績很有用小學五年級處於小學和初中的過渡階段,數學知識的教學是為學生今後漫長的學習生涯奠定基礎,因此,同學們需要在五年級這個階段好好學習,夯實雙基,才能在高年級數學學習過程中,更加如魚得水。
  • 小學五年級解方程的方法及練習題
    方程是小學五年級重點學習的內容,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解方程的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解方程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進行解方程;另一種是根據加減乘除各部分的關係解方程。本文重點介紹第二種解方程的方法。
  • 乍一看這道小學四年級的數學題,要設四個未知數,原來可以口算
    現在小學數學相比較早版本出題要靈活得很多。不但要會計算,同時還要考慮到現實情況,比如下面這道三年級的數學題。怎麼買票花錢最少?變成了一元一次方程,這個就非常簡單了。答:這四個數分別為4,12,2,32。下面是小學四年級的看圖填空題,如圖所示。求圖中四個方框中分別填什麼。
  • 小學五年級解方程的方法跟我們以前學的不一樣了
    《簡易方程》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這是學生們第一次接觸到方程。大多數學生是帶著好奇和興奮學會了這一部分內容,也有少部分學生最終還是沒學會,以至於談方程色變。記得我小時候學方程的時候,因為沒學過英語,連未知數x 都不會讀,別彆扭扭學會了它的讀法,然後很虔誠地在左邊畫半個園,右邊接著畫半個園,兩個半圓緊貼在一起就是未知數x 了。那時候老師教的解方程的方法是利用加、減、乘、除算式各部分的關係求未知數x 。老師會要求每個同學背熟這些關係,然後解方程的時候,必先詢問是什麼算式,x在式子中是哪一部分,應該用哪個關係式。
  • 一道讓人糾結的小學四年級數學判斷題,x=0是方程嗎?
    當時孩子覺得是方程。小李覺得這題有點怪怪的,一下也不敢十分確定答案。是出於好奇,也想考考孩子學的知識紮實不紮實,在查看參考答案後問孩子:「為什麼x=0是方程」?沒想到孩子馬上改口了說:不是。但說不出理由。小李問了其他身邊的一些朋友x=0是方程嗎?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
  • 小學數學中關於方程的知識要點
    方程思想在數學思想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方程思想構建得是否完善,運用得是否熟練,將直接影響著未來的數學學習是否順利,成績是否優異,因為方程知識始終由淺入深地貫穿於整個數學學科當中,是解決數學問題,以及與數學有關的生產生活當中實際問題的最佳方法。
  • 五年級數學解方程題型最全整理,有它,再也不怕方程解不出來了
    我們在小學階段最早接觸方程是在四年級上冊的時候,通過學用字母表示數後,接觸到了最基礎的解方程。但是隨著所學內容增多,特別是在五年級上、下兩冊學到了分數、小數的混合運算後,方程的種類也越來越多了。我們解方程時,通常是右括號的先去括號,然後再移項,移項時遵循移小不移大、移負不移正的原則,然後再合併同類項進行運算就可以了。但是針對的題型不同,我們往往在解方程時也會運用到其他方面的知識。今天老師給大家整理了方程常考的題型,供同學們學習。我們在解方程時,首先要寫「解」,但是通過該同學的作業,我們不難看出,其在很多題目前面並沒有寫「解」,這是要扣分的,希望所有同學能夠在這一塊引起注意。
  • 小學數學:從9到1加減得100,家長怒斥出錯題,老師默默拿出課本
    上小學二年級的童童,拿著一道數學題去問爸爸:將數字9~1順序排列,在其中添入「+」或「-」,使算式等於100。爸爸接過題,仔細看了看,最終得出結論:這道題出錯了!不少家長紛紛議論,「現在的題質量太差,什麼偏題怪題都有」,「偏題怪題還有解,錯題不是難為孩子嘛」,「這題大學生也做不出來啊」……家長群裡吵翻天
  • 6道簡單的小學數學題,題題是深坑,大學生也能錯一半
    第一題,簡單判斷題這道題目如果不是事先遇到過,或者概念非常清楚的話,十之八九掉進去,別說是小學生,就算是博士生,死在這裡面的也是一堆一堆的。很多人一般都會打勾,選擇正確,但正確的答案是這個表達是錯誤的。
  • 七年級數學2019年期末測試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13個考題詳解
    ③不含等號,⑤不含未知數,這兩個都不是方程。>解析:由題意知:2*3-a=1,解得:a=5。正確答案:B10 方程|x-2|+x-2=0的解的個數為()A 1個B 2個C 3個D 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