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釀豆腐,詳細做法介紹,不用石膏豆腐,釀起來不易碎,很美味

2020-12-04 未來煮夫

大家好,我是未來煮夫,一個專注美食領域的創作者。關注我,了解更多家常菜的製作方法。(圖文原創,拒絕抄襲搬運!)

客家釀豆腐、客家釀苦瓜,以及客家釀茄子,被稱為「客家三釀」。作為一個地道客家人,這些「釀菜」也是我們從小吃到大的客家美食。今天開始,我將挨個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幾道客家「釀菜」的製作流程,以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我們的客家美食與文化。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客家三釀」之首——客家釀豆腐。講解美食製作流程的同時,我還想帶大家了解一下我們的客家美食文化。首先還是給大家講解一下豆腐的起源。

相傳豆腐是在公元前164年,由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所發明。據說其在山上燒藥煉丹時,偶然以石膏點豆汁,從而發明了豆腐。當然了,關於豆腐發明的傳聞還有很多,我特意提到這個,是因為這個傳聞中石膏點豆汁發明的豆腐,也就是石膏豆腐,非常貼合我們的飲食文化。

我們從小到大吃的很多豆腐都是石膏豆腐,記得小時候,逢年過節都是要吃豆腐的,而整個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磨豆腐,讓我印象很深的就是,石膏豆腐製作出來後是很嫩很嫩的,吃起來口感特別好。

而我們客家人吃豆腐的方式有很多,但逢年過節的大菜中,必定少不了「釀豆腐」。「釀豆腐」的發明也是挺有意思的。因為客家人是在戰亂年代從中原地區遷徙至南方的,而「釀豆腐」的發明就是源於北方的餃子,因為南方地區沒有麥子,由於思念北方餃子的味道,於是南遷的客家人就用豆腐替代了麵粉,將肉餡「釀」進了豆腐之中,就像是麵粉裹著肉餡,一如餃子。客家人無意中發明的「釀豆腐」,沒想到因為味道鮮美,一度演變成為了客家名菜,直至現在,享譽全國。

通過那麼多文字給大家介紹了一下「客家釀豆腐」的起源,相信大家也迫不及待想看看豆腐應該怎麼「釀」。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製作流程。

客家釀豆腐

食材準備:豆腐10個、五花肉200克、白蘿蔔半個、翹頭菜少許。

調料準備:食鹽、料酒、澱粉、紅曲、蔥花。

美食步驟:

1、將豆腐對半切開,一塊變兩塊。然後放鹽水中浸泡半個鐘。

2、將五花肉剁碎,變成肉末。然後將翹頭菜切碎,與肉沫放一起,然後撒少許食鹽與料酒,繼續用快刀剁碎,讓肉沫與翹頭菜充分混合。

3、白蘿蔔切片,並放入鍋裡翻炒一會撈出,然後放到砂鍋裡面墊底備用。

4、拿筷子在豆腐上劃個小口,將拌好的肉末夾進豆腐裡面。

5、將釀好的豆腐放入油鍋,煎至金黃。撒上一層鹽,放少量水,煮沸騰之後,將豆腐盛入砂鍋。

6、砂鍋蓋上蓋子,小火煲10分鐘,開蓋撒上蔥花與紅曲,出鍋享用美味。

客家釀豆腐之技術要點

1、毫無疑問,豆腐應該採用嫩豆腐,而拒絕老豆腐。但是,也不能單純的用石膏豆腐,主要是因為石膏豆腐太嫩了,不太好操作。理論上應該用半滷半石膏製作出來的豆腐。如果是用石膏豆腐,應該放鹽水裡面浸泡半個鐘,以讓豆腐不容易碎。釀的時候就要特別講究技巧了。

2、釀豆腐的時候,豆腐的中間不要用勺子挖小口。正宗的做法是直接用筷子夾個小縫,就可以輕鬆把肉末釀進去。

3、白蘿蔔放砂鍋墊底之前,先放油鍋翻炒一下,以減去其辣味。客家人由於地理環境因素等影響,是不吃辣的。

4、豆腐在鍋裡煎的時候,煎至金黃色即可。用小火。可端起鍋不停旋轉,讓煎炸更均勻。另外,不用翻面煎。只需煎底部。釀肉這一面,我們一般不會去煎的。

結語

客家釀豆腐是一道非常典型的客家名菜。其製作工藝簡單,但真正製作起來,可是非常講究技巧。很多非客家地區的朋友嘗試學習「釀」這門手藝時,都是非常苦惱於客家豆腐的嫩。以致很多人會拿個勺子在豆腐中間直接挖掉一勺豆腐,以此讓肉沫輕鬆釀進去。這種操作在客家地區可是要被另眼相待的。

我最近在準備這篇文章之前,也先行查閱了一些關於釀豆腐的資料。竟然在網上看到了很多朋友在教製作客家釀豆腐的時候準備兩個小米椒,我就納了個悶了。客家人沒有吃辣的傳統,放個小米椒是什麼意思呀。當然了,各家的製作方法也是稍微有些區別,比如我家釀豆腐是不放醬油的,有些客家人會放,這也不奇怪,可是說要放小米椒就真的很過分了哈。

客家釀豆腐就先跟大家聊到這,下期文章,我將給大家介紹「客家三釀」中的「釀苦瓜」,歡迎您繼續鎖定我的文章,我們下期見。

以上就是我對【客家釀豆腐】的個人見解。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評論。覺得不錯的話歡迎點讚轉發。

我是未來煮夫,一個專注美食領域的創作者。歡迎你關注並批評指正。我們下期文章再見。

(圖文原創,搬運必究)

相關焦點

  • 客家藝高人膽大 什麼東西都可以釀起來 一盤豆腐竟然釀出思鄉病
    因為店名就叫鹽焗雞,所以著名的客家菜鹽焗雞當然是店裡的主打菜。大堂的牆上有關鹽焗雞製作方法的介紹,說是要把整隻雞放在鹽堆裡醃製封存,然後再上鍋蒸,這樣製作出來的雞肉鮮美入味,這種獨特的製作方法也讓我驚嘆不已。客家菜館裡還有一道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釀豆腐。
  • 教你豆腐腦的做法,不用石膏,不用滷水,在家也能做出美味的早餐
    二是嘗試過很多次,豆腐腦還老不成型。今天菜菜就教大家自製豆腐腦的簡單做法,不用石膏,不用滷水,在家也能做出美味的豆腐腦,既營養又衛生,學會再也不用出去買了。以下菜菜會為您詳細介紹,如果您也喜歡吃豆腐腦,那就跟菜菜一起來試試!
  • 滷水豆腐和石膏豆腐哪個更好吃,怎麼區分?
    豆腐是最常見的豆製品,物美價廉,營養價值也非常高,非常受大眾的喜受。製作豆腐的原料一般是幹黃豆,所以豆腐沒有季節之分,常年都能買到!市售的豆腐一般分為三類:第一是用石膏粉為凝固劑製作而成的石膏豆腐;第二是用滷水和酸漿水為凝固劑點制而成的滷水豆腐和酸漿豆腐,酸漿就是用我們常見的白醋、泡菜水勾兌製作而成;第三是用β一葡萄糖酸內脂為凝固劑製作而成內酯豆腐。無論是哪一種豆腐,製作流程都是一樣的,都需要經過浸泡、研豆、煮漿、過濾、點制、再壓製成型,不同的就是在點制時所用的添加劑不一樣。
  • 不用滷水不用石膏,手把手教你做豆腐,嫩滑白淨,無添加更放心
    導語:1碗黃豆6碗水教你做豆腐,不用滷水不用石膏,嫩滑白淨吃著放心豆製品的價格實惠、價值豐富,且樣式多樣,深受老百姓的喜歡,其中要數豆腐更常出現在人們餐桌上,豆腐能夠經受的烹飪方法多樣,炒菜、燉煮亦或是煎炸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可能你多會選擇在菜市場買豆腐,但我家的豆腐卻基本都是自己做的
  • 不用滷水,不用石膏,教你在家自製豆腐,學會了不用到外面買去了
    豆腐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豆製品,又稱水豆腐,豆腐的營養很豐富,含鐵,鈣,磷等人體必需的各種元素,今天我們就在家自己做豆腐,不需要滷水和石膏也能輕鬆的做出好吃的豆腐來。把過濾好的豆漿倒入鍋中,再來調點白醋,碗裡倒入45ml白醋,180ml的清水攪均勻備用5.開大火把豆漿熬開,開鍋後轉小火,把浮沫盛出來,再煮3分鐘後關火,倒入800ml清水,攪均勻6.晾至80°左右,倒入調好的白醋水,邊倒邊攪拌,攪拌至出現豆花就好,蓋上蓋子燜15分,把裡面的水盛出來7.我們準備一個模具,鋪上紗布,倒入豆花裝滿,用勺子按壓緊實些8.整理好以後包起來
  • 豆腐新吃法,不煮也不炸,拌一拌做成小丸子,一口一個停不下來!
    豆腐新吃法,不煮也不炸,拌一拌,做成小丸子,烤得香噴噴,一口一個,好吃得停下來!自從學會這種做法,兒子隔三差五就嚷著要吃,是菜也是零食,外酥裡軟,鮮香味美,實在太好吃了!豆腐,不管南方還是北方,一年四季都有,況且價格實惠,營養高,家家戶戶吃得起。豆腐是由大豆磨漿製作而成,南方的豆腐是石膏、北方的豆腐是滷水。豆腐好吃,人人喜歡,烹飪方式也多。常見的家常做法,有大白菜燉豆腐、麻豆腐、煎豆腐、釀豆腐、水煮豆腐等。其實豆腐在我家,不僅菜,也是孩子們的零食,每當周末,我都要買豆腐,加點蝦米、香蔥做成小丸子,給孩子們當零食,健康又美味。
  • 家庭版自製豆腐做法,不用滷水石膏操作簡單,1碗黃豆夠吃2天
    豆腐適合的烹飪方式是非常多的,不管怎麼做都是又簡單又快速,而且不管怎麼做做出來都會是好吃的,平時也是很受大眾歡迎,我們知道,想吃豆腐我們隨便去超市或者是菜市場都能買到,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想吃豆腐在家裡也是可以做得,不用滷水不用石膏,更沒有複雜的製作過程,簡簡單單在家裡就能做出鮮美滑嫩的豆腐,那朋友們,我們下面一起來學習如何在家裡製作出豆腐來!
  • 在家就能做豆腐,不用石膏不用鹽滷,做法簡單,比買的還好吃
    自己在家做的豆腐真香,比買的好吃多了,做法也超級簡單我們先來猜個謎語:「土裡生,水裡撈,石頭中間走一遭,變得白淨沒骨頭,人愛吃來營養高。」謎底大家都能猜到吧,就是豆腐!豆腐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豆製品,也有「植物肉」的美譽,也直接地說明了,豆腐的營養豐富。豆腐的製作歷史很悠久了,相傳是漢朝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在先民記憶中剛開始很難吃,經過不斷的改進,才逐漸受到人們的歡迎。豆腐有南北豆腐之分,主要區別在於點豆腐的材料不同。
  • 想吃豆腐不用買,1把黃豆自己在家做,不用滷水和石膏,乾淨衛生
    想吃豆腐不用買,1把黃豆自己在家做,不用滷水和石膏,乾淨衛生 市場上不缺有賣豆腐的,有的時候大街小巷上,還會聽到有人吆喝著在賣豆腐。這個時候,往往我都會買上一塊,回家簡單一做,雖然口感上是比較清淡的,但是味道確實不錯。
  • 豆腐別再買了!準備一把黃豆,不用滷水不用石膏,教你在家做豆腐
    豆製品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食材,不僅營養價值高,價格也比較低,所以在家家戶戶餐桌上,經常能夠見到,豆製品的種類也有很多種,有豆腐、豆皮、腐竹、油豆腐,還有一種豆腐,吃起來口感最為嫩滑,而且價格也便宜,一塊錢就能買一塊。豆腐別再買了!
  • 自製豆腐,不用石膏和滷水,用它就能做好,再也不用出去買了
    豆腐常見又常吃,我家就特別喜歡,每次不知道做什麼菜的時候,首先會想到豆腐,天冷的時候,更適合吃豆腐,做上一大份麻婆豆腐就夠兩個人吃了,一人一碗米飯,吃起來真過癮,美味下飯,或者做上一份亂燉,放上一些豆腐,燙燙的吃起來真暖和,所以豆腐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材,豆腐不僅好吃,還含有很多營養元素,多吃增強免疫力,給孩子多吃豆腐非常補鈣,這可能是很多人不清楚的,有了孩子後,才知道,除了牛奶,豆腐是最補鈣的食物
  • 油豆腐和肉最過癮的吃法,不釀不蒸,大刀一切簡單做,噴香又下飯
    就是那種用黃豆浸泡後再磨成豆漿,然後經過壓坯定型,再切塊油炸而成,它的外皮光滑金黃,撕開后里面有一些白色如絲網的豆腐末,油豆腐軟軟的很有彈性,用手一捏就會變成一小團,鬆開後還可以變回剛炸好的樣子,好玩又好吃,小時候最盼著爸爸媽媽做油豆腐吃了。
  • 老豆腐的做法大全竅門 老豆腐的做法大全竅門竅門
    老豆腐的做法大全竅門河蚌豆腐湯其實做的好處還是要知道一些竅門的,那麼河蚌豆腐湯的做法步驟是什麼呢?河蚌剖開去除腸鰓等髒物,用木棍捶松蚌肉邊緣,用鹽抓捏一會去除粘液,再用清水衝洗乾淨,切小塊。豆腐切塊用水過幾次去滷味。
  • 豆腐腦別再買了,準備一把黃豆,不用石膏不用滷水,教你詳細做法
    其實並不難,對於粥、包子、餅等一些食物,都是早餐的好選擇,不過在天冷之後,我家的早餐從來不用麵粉,而是用一把黃豆做成豆腐腦,鮮香味美營養,喝一碗全身暖暖的,實在是愜意,豆腐腦作為經常會被選擇的早餐之一,它的口感好營養價值還高,所以我們平時也可以適當吃,可能很多人認為豆腐腦的製作比較麻煩,但其實只要學會一招,不用石膏不用滷水也能做出美味的豆腐腦,下面我便將做法詳細分享大家。
  • 家庭自製豆腐,不用滷水不用內酯,教你1個妙招,豆腐嫩滑還白淨
    導語:豆腐在家做,不用滷水,只需廚房常用調味料,豆腐嫩滑白淨還香對於豆製品這類型加工而成的食材,雖說是有著高的價值,但總歸是吃著不太放心,尤其是豆腐,深受老百姓的喜歡,而且在我家冬日的餐桌上,各種各樣的燉菜裡面都會有豆腐的身影,所以說既然家人喜歡吃,在外面買又擔心不乾淨不衛生,還不如親手學著做
  • 在家也能做豆腐,不用鹽滷和石膏,簡單易上手,學會再不出去買了
    本期導讀:在家也能做豆腐,不用鹽滷和石膏,簡單易上手,學會再不出去買了!你看這一圓餅狀的東西,像不像碗糕、大餅?其實它就是一盤豆腐。而且是不用鹽滷,不加石膏做出來有豆漿香味的純正豆腐...偶滴老天爺呀!今天的廚房實驗課—成功!豆腐這種東西真的可以自己做的。
  • 豆腐腦的做法簡單,不用滷水和石膏,做出來好吃又健康,成本低
    豆腐腦的做法簡單,不用滷水和石膏,做出來好吃又健康,成本低早餐最喜歡喝一碗豆腐腦了,豆腐腦營養又美味的,早餐吃啥都沒胃口,喝一口豆腐腦就感覺胃口大開了。我喜歡鹹豆腐腦,豆腐腦加點鹹香的調料,這樣吃起來才比較開胃。
  • 「客家美食」舌尖上的梅州
    到梅州一定要品嘗一面一湯,否則,腸子都會悔青了咯~紅 燒 肉2紅燒肉的做法多種多樣,梅州客家的紅燒肉卻是自有特色。紅燒肉以紅曲做配料(紅曲味甘性溫,入肝、脾、大腸經,具有活血化淤、健脾暖胃消食功效),既好吃又好看,肥而不膩,是名副其實的紅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