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學課列為小學必修課!孩子再不打基礎就完了

2020-12-05 珍惜明天

2017年秋季起,教育部將小學「科學課程」的起始年級,從原先的三至六年級,調整為一年級。

可見科學課的地位大大提升,性質由「啟蒙課程」,變為了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基礎課程」。

對於孩子來說,課堂上一遇到「物理、化學、地理」這類的科目,枯燥的公式、定理、概念很容易使他們對科學的好奇心受到抑制,甚至產生「恐懼」心理。

但如果讓孩子理解物理概念中的摩擦力時,從人和大象踩香蕉皮,會發生什麼現象?

給孩子鋪開天文領域小行星和矮行星的知識,從咱們的地球偶爾也會遭遇「飛來橫禍」一點點講起。

像這樣由一個個趣味話題引入科學概念,孩子還會認為科學又難又枯燥嗎?

青欖君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萬物有科學》就是這樣一套既包含豐富專業的知識點,又生動有趣,拯救孩子於枯燥科學概念中的科學啟蒙讀物。

《萬物有科學》全套共8冊,分別是:

物理:《力學喜歡捉迷藏》、《機械和能量有辦法》、《聲光電磁熱總動員》化學:《元素兄弟大比拼》、《化學是個魔術師》地理:《地理帶你去探險》天文:《太空總是閒不住》人體:《身體悄悄告訴你》

《萬物有科學》圍繞科學主題中的物理、化學、地理、天文、人體,介紹了五大類別的科學知識,涵蓋了光、電、元素等等11個科學主題

整套書參照教育部頒布的《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編寫,內容更是覆蓋了初中物理、化學80%以上的內容。

▲《萬物有科學》之《力學喜歡捉迷藏》

覆蓋知識點及對應課本內容

而且它的可讀周期特別長,從孩子準備進入小學開始,一直到畢業,都可以覆蓋到。

全套書的內容設計合理,每冊書都按照由易到難來安排,深淺適中

故事不但有趣,而且剛開始都很容易理解,即使是年齡較小,剛剛開始接觸科學的孩子也可以進行親子閱讀。

比如物理《力學喜歡捉迷藏》中的「竹蜻蜓飛上天了」講的物理概念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在滑冰的時候,小魯一不小心撞倒了阿布,「啪」好疼啊!結果兩個人朝著相反的方向滑了很遠。

這個故事用好朋友相撞摔倒的例子,很淺顯易懂的展示物理原理——在力學的世界裡,力總是成對出現的,就像是兩個好朋友,一個叫作用力,另一個叫反作用力。

對於小學階段,或是已經開始接觸科學、有了一定知識積累的孩子,書裡還有更豐富的內容供他們探索。

比如《化學是個魔術師》中「豆腐的故事」講的是化學概念中的膠體。

書中從咱們的生活實際出發,比如原來軟滑嫩白的豆腐竟然也是膠體,小故事裡不但講述了美味豆腐的製作由來,還普及關於豆腐的歷史。

進而又給孩子拓展知識,其實,咱們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膠體,固體的豆腐、果凍是膠體;液體牛奶、豆漿、墨水是膠體;氣體煙和霧竟然也是膠體,就比如天空中的那朵雲。

孩子讀完這套書,正好可以和初中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科目銜接,提前把基礎打牢固,將來學習這些科目時,也能輕鬆應對。

《萬物有科學》雖然是涉及學科的科普書,但一點也不枯燥,每個章節內容都包含故事、概念、遊戲或實驗、知識拓展四個版塊,孩子可以邊玩邊學,毫無壓力地長知識。

全套書既沒有枯燥的說教,也不搞題海戰術,而是把一個個重要的概念、公式、知識點,全都變成了好玩的故事。

而每本書中的每個章節,又會展開一個科學概念或話題,都是以故事的形式講述,隨著孩子閱讀這些和實際問題相關的故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增強。

書中每個故事都不長,但結構清晰,邏輯性很強,幾分鐘就能讀完。每天讀懂一個科學故事,幾個月積累下來,小學階段要掌握的相關概念和知識,就牢牢印在孩子腦子裡了。

在講解科學概念時,書中特別注重結合生活中的萬物來闡述。讓孩子明白,科學是因好奇而發現的,從而養成善於觀察思考的習慣。

也讓孩子發現,原來科學還能幫大忙,從而利用科學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這些故事或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或來源於歷史中,讓孩子記得比上課還要牢,而且也不會覺得枯燥、有壓力。

比如,棉被當然不會自己發熱了,這是由於物理中的熱傳遞現象,把咱們自己身體產生的熱量傳遞迴來。

另外,故事配有形象生動的圖例,有近600幅,細緻地給孩子剖析原理,讓孩子一眼就能看懂科學。圖例是一個由形象向抽象轉化的過程,孩子的科學思維也會從中逐漸建立起來。

比如,月食現象。

這套書更用心的是,每冊書前面都有作者專門設計、插畫師精心繪製的思維導圖,幫助孩子梳理知識點,讓故事中涉及的科學原理和定律一目了然,就是下圖這樣,十分清晰明了呢!!

現在很多課程都需要孩子畫思維導圖,不過像這麼新穎、有意思的還真不多見,相信孩子以後再畫思維導圖時,一定會有不少新的思路。

而每個故事中穿插的概念知識「小貼士」,故事結尾的「肯博士說」,作為拓展補充,儘可能地讓科學內容更加豐富、充實,讓孩子獲得更多的收穫。

書中精心設計的趣味遊戲、小實驗,都與本章節知識點相結合,旨在讓孩子們掌握知識點的同時,能快樂讀書,輕鬆學習。

▲小實驗

遊戲之後,還統一配有遊戲的答案及解釋,讓孩子們玩過之後可以自行查閱,十分方便。

為了貼合孩子們的學習需求,保證書中知識點的專業準確,《萬物有科學》邀請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季帥華審校。

清華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博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

美國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博士後

而且,每本書的作者都是相關專業領域的精英,更有地質博物館、國家天文臺、人大附中等專家老師權威審定!為故事內容的準確性、嚴謹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在創作中,作者們結合了全球都在大力推廣的先進學習理念——PBL項目式學習法將深奧的科學原理變得簡單有趣,容易掌握,讓小學階段的孩子也能輕鬆駕馭科學,特別有成就感,孩子邊讀邊覺得自己成了「萬事通」。

那PBL項目式學習法在這套書中是如何體現,並讓孩子輕鬆讀懂科學,鍛鍊科學思維的,咱們就來一起看看吧!

01

模擬真實情境

讓孩子輕鬆愉快學科學

《萬物有科學》的創作團隊細心揣摩孩子的心思,創作了6個性格迥異的主人公:迷迷糊糊的肯博士、熱情莽撞的小魯、細心敏感的阿布、聰明開朗的小米、兩個功能強大的小機器人布馬1號、布馬2號......

不管哪種性格的孩子都能從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主人公們共同演繹了一段段趣味橫生的故事,從溫暖的孩子視角感受科學的魅力,激發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

比如,在化學《元素兄弟大比拼》中小魯、阿布、小米、肯博士一起去尋找開派對所缺的汽水的配方。

在尋找汽水配方的過程中,他們乘坐時空穿梭機來到18世紀,看汽水發明家普裡斯特利是怎樣把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製作出汽水的。

還了解到自然界中竟然還有一種「天然汽水」——碳酸泉。

另外,也獲得了一個美味的檸檬汽水食譜。

從而順利解決了派對的「汽水危機」,有了這些「朋友」相伴,孩子們會跟隨他們發現理解科學,盡情跟隨天性去玩轉科學。

02

打破學科界限

幫助孩子構建立體知識網

科學啟蒙就應該從日常生活開始,讀《萬物有科學》,咱們會發現,原來身邊隱藏著這麼多科學知識。

比如,沒開封的薯片袋裡竟然充滿了化學氣體氮氣。

地理中,地球經緯度和遊戲棋盤竟也有相似之處。

而且不同學科之間,科學知識也是緊密相關的。比如,語文的古詩裡蘊藏著物理原理。

歷史中,銀針試毒原來是根據「銀與砒霜中的硫發生化學反應變黑」而來的。

咱們的身體也和機器人的一樣,存在著一座高度運轉的指揮中心,咱們身體的運作靠的是神經系統,而機器人靠的是線路和智能系統。

這些新奇有趣的故事,好玩又漲知識,《萬物有科學》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豐富的知識儲備,還有跨學科思維和能力,讓孩子從小奠定科學基礎。

03

持續性的探索、親自驗證對錯

培養孩子的論證思維和習慣

孩子學科學,最重要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獲取知識的過程、運用知識的能力。《萬物有科學》將這個過程更加簡單化、系統化,把科學教育變成了三部曲:發現問題→探尋原理→親自驗證。

比如《力學喜歡捉迷藏》中,有趣的自由落體運動問題。

書中從日常生活中球會落地的現象中發現問題。

之後,為了探尋原理,肯博士還給阿布和小魯講了伽利略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

在知道原理後,阿布和小魯還通過肯博士告訴他們的方法——身體站直,手握兩個不同大小、相同材質的紙團,同時撒手去觀察紙團落地,來親自驗證「自由落體」。

另外,每個故事後都安排小實驗或小遊戲,孩子讀完故事後,同樣可以自己去動手體驗一下,加深對科學原理的認知。

比如,製作晶體棒棒糖,感受化學中的結晶現象。

模擬火山噴發,通過親自驗證感受其中的原理。

再比如,肺部呼吸小實驗,讓孩子更加直觀看到,咱們呼吸時肺部是怎樣活動的。

這些小實驗和遊戲不僅有趣,最難得的是實驗的材料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竹籤、白糖、飲料瓶、氣球、彩泥、小蘇打、橡皮筋......操作起來簡單方便。

其實,科學不僅需要被發現,想讓孩子真正掌握科學原理,還是需要他們親自動手去試一試,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

有需要的家長抓緊時間入手吧!!!

打破學科界限

讓孩子輕鬆學科學

適合6-12歲孩子

《萬物有科學》(全8冊)

▼▼▼

相關焦點

  • 小學一年級增設科學課 怎麼教才科學?
    根據教育部最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從2017年9月開始,小學一年級將增設科學課,並將其作為基礎性課程。2001年,依據國務院批准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我國開始進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將沿用了半個世紀的小學「自然」課更名為「科學」,起始年級也從一年級變為三年級。如今科學課為什麼又重回一年級?新課程標準有哪些變化?
  • 小學一年級的科學課學什麼?
    □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陳曦  教育部今年年初下發通知,要求秋季開學小學一年級開設科學課,每周不少於1課時。
  • 小學科學課到底有多重要,再不重視起來,你將要為「科學」買單!
    2017年,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從三年級調整為一年級。屆時,所有的小豆包從上學開始就要完成每周至少1課時的科學課。很多家長卻不知道,小學的科學課其實真的非常重要!它並不是簡單告訴孩子枯燥的常識和原理,而是讓他們手握黃土,腳踏大地,親身去感受和觀察我們神奇的大自然。它不再是毫無關聯的非主科學科,而是關乎著科學素養和知識架構深入探究的基礎。以前總以為自然課只有小學才有,到了初中就被取消了。
  • 中小學"人教版"等教材被取消 科學課成必修
    據了解,9月新學年開學,全國將從小學一年級起開設科學課,並修訂課程目標。此外,中小學起始年級將採用重新制定的新版本語文教科書。科學課成小學一年級必修課 重點培養科學素養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國將從小學一年級起開設科學課,科學課也由「啟蒙課程」改為「基礎課程」。
  • 小學一年級新生將迎科學課 不少教材大變樣
      杭州路小學一年級新生報到第一天上了一堂科學課。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雅琴魏海洋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達報導  半島都市報8月25日訊 今年新學期開始後,青島小學一年級將新增一門科學課。從原來的小學三年級開始授課,提前到一年級每周開設一節,並被列為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基礎性課程」,如此備受重視的科學課到底上些什麼呢?8月25日,青島杭州路小學新生報到後,老師就帶孩子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趣味科學課,讓小豆丁們感受到知識的樂趣和無窮奧秘。  8月25日上午,位於瑞昌路135號的青島杭州路小學開始熱鬧起來。
  • 浙江小學一年級要開設"科學課"學習內容很有趣
    &nbsp&nbsp&nbsp&nbsp今年9月我省小學一年級開設科學課2017-02-17西瓜蟲有「耳朵」嗎?做個實驗來看看&nbsp&nbsp&nbsp&nbsp小朋友從小要學會觀察、記錄和做實驗&nbsp&nbsp&nbsp&nbsp教育部最新消息,2017年9月起,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少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
  • 寧波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 今年的新生用新教材
    教育部最新消息,2017年9月起,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少於1課時。昨天,記者通過各方證實,今年秋季開始,浙江一年級小學生確實要上科學課了,這裡當然包括寧波的學校了。為什麼突然要開課了?接下來會有哪些變化?
  • 時隔16年 科學課重新回到小學一年級的課堂
    用16年回到一年級  接到來自教育部的電話時,曾寶俊正在參加畢業25周年的同學聚會。放下手機,他就興奮地把通話內容告訴了同學們。  那通電話只有幾分鐘,他後來意識到了它的意義。身為江蘇省的一名小學科學課教師,他被邀請加入教育部的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組,參與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
  • 今年9月我省小學一年級開設科學課·都市快報
    做個實驗來看看 小朋友從小要學會觀察、記錄和做實驗 教育部最新消息,2017年9月起,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少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同時公布。 昨天,快報記者從浙江省教研室了解到,今年秋季開始,浙江一年級小學生確實要上科學課了,而在之前,小學科學課是在三年級開始上的。
  • 科學課怎樣上更科學?——三問科學課進課堂
    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國從小學一年級起開設科學課。此前,科學課從小學三至六年級設置。本次調整不僅改變了科學課的起始年級,也修訂了課程目標。專家認為,要大力提倡科學教育從「娃娃」抓起,讓更多科學家走進校園,科學精神應成為每一個家庭重視培養、貫穿人們一生的基本素養。新華社發(陳雷 攝)  教育部今年初下發通知,要求秋季開學小學一年級開設科學課,每周不少於1課時。
  • 作為中小學教師,請談談你對小學科學課重要意義的理解。
    ,教育部組織專家對小學科學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完善,要求要充分認識小學科學教育的重要性,加強學習培訓工作,確保落實規定課時,突出強化教學實踐環節等。作為中小學教師,請談談你對小學科學課重要意義的理解。【參考答案】小學時期的兒童好奇心最強烈,對自然現象的興趣最大。此外,人們的日常經驗以及兒童早期教育研究結果都表明,小學階段是對兒童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最佳時期。如果能夠把握好這一時期的科學教育,就能夠對它們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小學期間開設科學課程的意義重大。
  • 小學科學課內容豐富有趣 就是有的材料不好找
    科學課老師讓帶金魚。」近日,武昌區長城嘉苑家長群裡的王女士說,上小學的兒子有科學課,前幾次要求帶蝸牛、蚯蚓等,這次因為回家晚,來不及去花鳥市場買金魚了。不久前她為幫兒子做科學「生態瓶」,還和幾個媽媽半夜去公園撈過水葫蘆。
  • 一年級科學課怎麼上?倡導探究式學習,結合實踐和拓展
    大大君說今年秋季學期,全國一年級的小朋友們也新增了一門必修課程:科學課。過去,科學課只在三年級及以上中高年級開放,這也是科學課首次「提前」到一年級來上。一年級科學課上什麼?幾節課下來,小豆丁們還適應嗎?科學課又該怎麼上?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部分小學了解情況。
  • 小學低年級科學課怎樣上更「科學」?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有好奇心,但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 小學低年級科學課怎樣上更「科學」?從2017年9月開始,小學從一、二年級開設科學課,這標誌著小學科學課程進入一個躍升發展的全新階段。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新課標;小學科學課程 作者簡介:   小學科學新課標——《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已實施一學年。
  • 專職老師每年增加仍然缺口較大,小學科學課在摸索中努力前行
    湖北小學科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初等教育學院教授徐明說,科學課不屬於小學畢業考試課程,是「術科」,所以五六年級時往往淪為「語數外作業課」。在省內很多農村學校,課表上有科學課,平時幾乎不上,上也是照課本念。作為核心課程的科學課為何會被忽視?
  • 清華附小老師:小學科學知識點分類匯總,常被忽略的學科,收藏!
    清華附小老師:小學科學知識點分類匯總,常被忽略的學科,收藏!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為了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基礎,科學也慢慢地成了小學的必修課之一。科學之所以能發展到現在,是因為小學科學課本中涉及到大量的初中地理、物理、生物、化學等基礎知識,學好小學科學課,能為初中知識的理解做好準備;而且小學科學也涉及很多生活常識,而學習科學,可以不讓孩子與生活脫節,甚至能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所以孩子不僅要學小學科學,還要好好的學!
  • 一年級新設科學課 新生要種植物觀察它的生長變化
    一年級的科學課,沒書面作業,只有趣味活動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材分別為《科學》和《科學學生活動手冊》,它們由教育部審定、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  一年級上冊《科學》課本共43頁,有「植物」和「比較與測量」兩個單元。  第一單元「植物」,其中有要求學生種一棵植物、觀察葉子、記錄植物生長、思考植物的作用等。
  • 【意·聚焦】把氣候變化列為必修課,義大利這次走在世界最前列
    從明年9月開始,義大利或將氣候變化及可持續發展列為必修課,這在全世界範圍內尚屬首次。
  • 看書娃只是知道了8大行星,美國小學科學課讓娃設計出自己的行星
    ▲點擊上邊i陪娃, 回復「陪娃」 ,查看往期文章目錄▲美國小學科學課通過層層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