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網—科學出版社旗下EDP Sciences與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籤約
-
百年筆記,千年輻射,為科學泣血長歌——EDP Sciences創始人瑪麗·居裡
EDP Sciences出版社於1920年由諾獎獲得者居裡夫人、德布羅意等世界傑出科學家在巴黎創立。更加精確的測定則由她在1907年發表在這篇由EDP Sciences的前身《鐳》(Le Radium) 出版的裡程碑式的經典文獻中,說明了EDP Sciences 在世界科學出版史上的重要地位。
-
【中國科學報】細胞出版社中國年度論文和機構揭曉
細胞出版社2019中國年度論文共有10篇,其中生命科學領域6篇,分別為以鮑進、薛天為通訊作者,發表在Cell上的《可注射自主賦能的視網膜納米天線賦予哺乳動物近紅外圖像視覺》;以沈南、楊力、陳玲玲為通訊作者,發表在Cell上的《環形RNA結構與降解調控PKR激活和天然免疫反應》;以彭吉潤、任仙文、張澤民為通訊作者,發表在Cell上的《單細胞技術揭示肝癌免疫圖譜與動態特徵》;以翁志萍為通訊作者、發表在Cell
-
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2019中國年度論文和機構揭曉
細胞出版社2019中國年度論文共有10篇,其中生命科學領域6篇,分別為以鮑進、薛天為通訊作者,發表在Cell上的《可注射自主賦能的視網膜納米天線賦予哺乳動物近紅外圖像視覺》;以沈南、楊力、陳玲玲為通訊作者,發表在Cell上的《環形RNA結構與降解調控PKR激活和天然免疫反應》;以彭吉潤、任仙文、張澤民為通訊作者,發表在Cell上的《單細胞技術揭示肝癌免疫圖譜與動態特徵》;以翁志萍為通訊作者,發表在Cell
-
連續3年在Cell發表論文,這5家中國機構做到了!
連續3年在Cell發表論文,這5家中國機構做到了! 前面,我們對過去幾年中國內地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上所發表論文的機構和地域特點進行了統計分析,本篇將對中國內地機構在Cell Press旗艦期刊——Cell上的表現進行梳理。 2019年,中國內地機構在Cell上發表論文23篇,2018年為28篇,2017年為18篇。
-
科學網—科技論文作者如何選擇發表論文的國際英文期刊
比如期刊的投稿方式、審稿速度、出版質量(包括出版速度)、刊物的印刷質量,以及出版社在抽印本、單行本及彩圖等方面的收費標準等,均可成為作者選擇投稿刊物的入選條件。在這諸多考慮因素中,出版速度(Publishing speed)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作者選擇投稿刊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論文發表速度的快慢與刊物主編、刊物大小和出版社的經營理念有很大的關係。
-
投必得助力生物、醫學、地球科學SCI論文發表
8月剛剛開始,投必得就接連收到了3篇SCI論文發表喜訊,主要涉及生物、醫學、地球科學領域。這一期主要介紹這3篇SCI論文和所投的期刊。這3篇論文分別由深圳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的老師們完成。投必得學術祝賀這些論文作者,也感謝論文作者們對投必得的信任!
-
「論文寫作與發表」圖書大全(80本)
5.如何撰寫與發表社會科學論文: 國際刊物指南(第二版) 作者:蔡今中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1月15日 本書收入了作者的關於科學哲學的五篇重要論文,集中體現了作者的科學哲學觀和歷史方法論。書中批判了波普爾的證主義方法論與庫思的理性主義科學心理學,提出了一個理論演替的合理的動態的科學發展模式。
-
107篇中國論文造假被撤 作者涉國內知名醫院醫學院
107篇中國論文造假被撤 中科協稱出版社亦有責 該期刊出版社表示論文系假冒評審人電子郵件作假;作者涉及國內多個知名醫院和醫學院 107篇論文如何涉假? 同行評價 作者將稿件投給期刊後,會送交同行評審人進行評審。
-
河北工業大學本科生吳志遠、張晗穎在中科院三區期刊發表論文!
近日,河北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電技卓171班學生吳志遠,以及電技171班學生張晗穎,分別以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身份,在中科院三區期刊Sensors(Sensors, 2020, 20, 4239)上發表論文 「Development of a Low-Cost Portable
-
吹捧導師和師娘的論文刷屏後,作者這樣解釋,中科院深夜回應
這兩天,一篇核心期刊論文引發網友熱議。這篇名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的文章發表於《冰川凍土》2013年第5期。然而論文討論的內容並非「冰川凍土」,而是花了大篇幅誇導師和師母的光輝事跡與崇高品性。
-
專家:學術界每年向國外「進貢」數十億論文發表費
林賢祖在文中稱,一些國內學術期刊會對發表論文收取幾千元到幾萬元人民幣不等的版面費,這些費用名義上是用於維持學術期刊和學術出版社的運營,徵收作者的論文版面費已是中國學術界公開的潛規則。而隨著近十幾年國際學術出版界的變革,許多國外學術出版商瞄準了國內的巨大市場,打著「開放存取」(Open Access)的旗號,大肆徵收版面費。
-
中國學術界每年向國外「進貢」數十億論文發表費?
林賢祖在文中稱,一些國內學術期刊會對發表論文收取幾千元到幾萬元人民幣不等的版面費,這些費用名義上是用於維持學術期刊和學術出版社的運營,徵收作者的論文版面費已是中國學術界公開的潛規則。而隨著近十幾年國際學術出版界的變革,許多國外學術出版商瞄準了國內的巨大市場,打著「開放存取」(Open Access)的旗號,大肆徵收版面費。
-
這所雙一流大學新政:發表於OA期刊的學術成果不予認可
圖片來源:知乎無獨有偶,網上盛傳北京理工大學某些學院也禁止發表開源 SCI 論文。他將一篇乍一看有道理但實則錯誤連篇的假論文署上假名字捏造假單位後投給了 304 家 OA 出版的期刊,結果竟然拿到其中 157 家的接收函!隨著 OA 出版的發展,出現了一大批只以斂財為目的 OA 期刊,這些期刊根本沒有同行評審的過程,只要給錢就能發表論文。
-
我校教師在SCI中科院一區TOP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近日,經濟與管理學院耿紀超博士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中科院一區TOP期刊《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RCR)上發表題為《Drivers』 intentions toward green transport in China
-
喜訊:細胞出版社即日起全部支持開放獲取模式
全球領先的研究出版和信息分析公司愛思唯爾(Elsevier)近日宣布,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旗下期刊自2021年1月1日起拓寬作者的開放獲取發表選項。愛思唯爾致力於建立一個更加協作、包容和透明的科研世界,從而幫助作者、科研人員和學術機構共享知識,並在彼此工作的基礎上推動產生新的成果。開放獲取是這一承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河南大學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JCR一區發表科研論文!
近日,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2016級地理信息科學專業本科生唐希穎同學,在崔耀平教授的指導下,以第一作者在《Remote Sensing》發表了題目為:Human Activities EnhanceRadiation Forcing through Surface Albedo Associated with Vegetation in Beijing的研究論文。
-
hxl,不僅00後愛用縮寫,連學術論文作者也沉迷「黑話」
研究作者們表示,這些濫用縮略語的論文讀起來「令人筋疲力盡」。在首次被使用之後一年,只有 11% 的縮略語會被同一期刊發表的不同論文再次使用。 「我們的結論表明,新的縮略語過於常見,而常見縮略語又過於罕見」,論文作者們總結。 標題和摘要也越來越長 讓論文越來越難懂的並不僅僅是縮略詞。
-
陝西科技大學以第一完成單位,在cell子刊發表高水平論文
近日,陝西科技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薛惠丹副教授在Cell Press旗下的國際植物學重要刊物《Trends in Plant Science》雜誌(SCI影響因子14.006)發表文章。這是陝西科技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在該期刊發表論文,極大地提高了學校在生物工程研究領域的影響力。
-
將已發表論文翻譯成英文後投稿被識破,該作者直接被撤23篇文章
出版社最近撤回了20多篇會議論文,因為這些論文是作者從其他文章抄襲過來的,只是將其翻譯成了英文,還引用自己其他的論文。據出版商稱,這些文章的29位作者中有12位來自美國哥倫比亞的同一所機構,該機構正在對此進行調查。 大部分論文的第一作者是Jesus Silva,他現在因為這23篇撤稿而登上了知名撤稿網站Retraction Watch的撤稿排行榜。還有一些文章的第一作者顯示為Amelec Vil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