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氮能手根瘤菌,遇到花卉變「壞蛋」,及時採取措施!

2021-01-08 養花大全

花友們肯定都聽說過根瘤菌吧?在初中的生物課本上就講過,根瘤菌和部分植物的根系存在著共生關係,表現在外觀上就是植物根部的根瘤。這種根瘤可以把空氣中的氮氣吸收過來,為植物提供氮元素,幫助植物長得更好。

那麼,是不是植物長了根瘤之後就特別幸運呢?答案是否定的哦!對於很多豆類作物來講根瘤是非常有用的,比如花生、大豆、豌豆、綠豆等等,根瘤可以幫助植物長得更快、更健康,但是對其他植物來說就不一樣了,根瘤就像是人的身體裡長了瘤,是非常可怕的呢!

前幾天有花友跟花花哭訴自己家的月季就長了根瘤,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花卉長了根瘤之後又應該怎麼處理呢?

根瘤的出現肯定不是無緣無故的,長了根瘤的話就代表植物本身或者栽種用的土壤有問題。剛長出根瘤的時候花友們很難從植物的外觀上判斷出來,它的表現過程是非常緩慢的,等到花友們發現的時候基本上根瘤已經比較嚴重了。

而且長了根瘤的花卉情況比較嚴重的時候也只是表現為出現黃葉、掉葉子的情況,花友們很可能會誤以為是光照不足或者是澆水不足而導致的,由此做出錯誤的應對措施,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心愛的花花草草枯萎。

導致根瘤長出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盆土不好。

土壤疏鬆度不夠的時候是不透氣的,根部無法吸收到土壤裡裡的氧氣就會很容易長根瘤。沒有發現根瘤的花友們還很可能會繼續給植物施肥,導致土壤結板更加嚴重,根瘤生長得更加「猖狂」,植物出現黃葉、掉葉的現象,然後花友們誤以為是養分不足繼續施肥……如此就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每次花花才都要提醒花友們一定要用疏鬆肥沃的土壤。

除了盆土之外,植物本身的吸收能力也是影響根瘤生長的重要因素。花友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一個人的消化系統出現了問題,一直在吃飯,但是卻無法吸收和排出,那食物肯定會一直在體內積累,久而久之就會生出各種疾病了啊!

當然,植物長根瘤和商販、花農的做法也是有一定關係的。很多商販或者花農為了讓花卉到達花友手上的時候能有非常好的狀態,就可著勁地給它們用各種肥料,在肥料使用過多的情況下也很可能會產生副作用,比如長出根瘤。

預防永遠比治療更簡單,因此花花建議花友們在把花卉買回家之後檢查一下它的根部。當然,也不用一買回家就把花卉的根拔出來看看,花花的意思是先緩上一個周,等到花卉狀態比較穩定、要準備換盆的時候再檢查。檢查時如果發現有根瘤的話,及時採取措施會比後期發展得更嚴重時再治療更容易。

發現根瘤之後要把花卉的根部泥土清理乾淨,然後把根系放在有殺菌消毒作用的藥水裡浸泡一天,晾乾之後再種在疏鬆度比較好的土壤裡。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破解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秘密
    央廣網上海12月10日消息(記者吳善陽)早在1888年,德國科學家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可以將氮氣轉化成植物需要的氮素營養。一百多年來,對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研究一直是生物學研究的熱點前沿領域。其中,「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該領域的研究者。
  • 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中國科學家取得重大發現,或有...
    早在1888年,德國科學家就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可以將空氣中的氮氣轉化成植物需要的氮素營養。然而,100多年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該領域的研究者。這可能是豆科植物共生結瘤固氮的前提事件,回答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這一科學問題。氮元素是蛋白質與核酸等生命體的基本組成元素,參與植物的生長發育、物質合成與代謝等一系列生物學過程。空氣中氮元素豐富,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因此,農業生產不得不通過大量施用氮肥來提高作物產量,人工合成氮肥不僅耗費大量的能源,也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汙染。
  • 上海科學家解答生物學熱點難題 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
    早在1888年,德國科學家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可以將氮氣轉化成植物需要的氮素營養。100多年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該領域的研究者。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二濤團隊今天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發表論文,研究揭示豆科植物皮層細胞獲得SHRSCR幹細胞分子模塊,使其有別於非豆科植物,從而回答了百餘年來的這一科學難題。
  • 【光明日報】中國科學家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秘密
    【光明日報】中國科學家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秘密 2020-12-11 光明日報 顏維琦 【字體:大 中 小】
  • 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百年難題被破解
    一百多年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該領域的研究者。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二濤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了一項研究,解答了「豆科植物有別於非豆科植物能夠結瘤固氮」這一科學問題。12月10日,該研究成果論文在線發表於《自然》。
  • 科學家揭示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機制—新聞—科學網
    這可能是豆科植物共生結瘤固氮的前提事件,回答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這一科學問題。12月10日,該研究成果論文在線發表於《自然》。 氮素是蛋白質與核酸等生命體的基本組成元素,參與植物的生長發育、物質合成與代謝等一系列生物學過程。空氣中氮元素豐富,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當前,農業生產主要通過大量施用氮肥來提高作物產量,人工合成氮肥不僅耗費大量的能源,也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汙染。
  • 科學家揭示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機制
    這可能是豆科植物共生結瘤固氮的前提事件,回答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這一科學問題。12月10日,該研究成果論文在線發表於《自然》。氮素是蛋白質與核酸等生命體的基本組成元素,參與植物的生長發育、物質合成與代謝等一系列生物學過程。空氣中氮元素豐富,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當前,農業生產主要通過大量施用氮肥來提高作物產量,人工合成氮肥不僅耗費大量的能源,也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汙染。
  • 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中國科學家取得重大發現,或有助於減少農業汙染
    早在1888年,德國科學家就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可以將空氣中的氮氣轉化成植物需要的氮素營養。然而,100多年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該領域的研究者。這可能是豆科植物共生結瘤固氮的前提事件,回答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這一科學問題。氮元素是蛋白質與核酸等生命體的基本組成元素,參與植物的生長發育、物質合成與代謝等一系列生物學過程。空氣中氮元素豐富,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因此,農業生產不得不通過大量施用氮肥來提高作物產量,人工合成氮肥不僅耗費大量的能源,也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汙染。
  • 科學網—共生固氮:根瘤菌的「精準扶貧」
    這是根瘤菌進入大豆的根系內並形成根瘤,與大豆共生固氮,供給大豆氮素營養需求,促進其生長和蛋白含量提高。 近日,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作物—固氮根瘤菌特異與廣譜共生的分子機理與設計」年度檢查暨大豆根瘤菌田間應用示範諮詢論證會在鄭州召開。與會專家表示,精準選育優良根瘤菌、在氮素相對貧瘠的土壤中使用好根瘤菌菌劑,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共生固氮效果,實現根瘤菌對大豆氮素需求的「精準扶貧」。
  • 專家解析根瘤菌作用及攻效
    根瘤菌劑還具有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結構、肥地養地之功能,所以根瘤菌接種技術在豆科作物種植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技術措施無法替代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同樣,中微量元素肥料在作物生產上的應用也日益廣泛,其增產優質的效果也獲得了廣大農民的認可。那麼如何正確高效地綜合應用根瘤菌和大中微量元素肥料? 首先,根瘤菌作用的發揮是建立在作物擁有充足養分的前提下。
  • 基因組團跨界 打造植物固氮「超人」
    除了將細菌的固氮基因轉入植物,讓植物自己固氮,我們還可以借鑑自然界已經存在幾千萬年的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現象。根瘤菌誘導豆科植物形成根瘤並在根瘤細胞內進行固氮作用——豆科植物為根瘤菌提供能量和養分並控制根瘤細胞內的氧濃度,保證根瘤菌的高效固氮過程,而根瘤菌將固定的氮素提供給豆科植物。所以,種植豆科作物,可以少施或不施化學氮肥。
  • 金斯瑞科普|固氮共生新突破
    眾所周知,氮是植物生命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但綠色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大氣中的游離氮,只有少數固氮細菌和藍藻能直接吸收並轉化為含氮化合物,成為植物所能吸收利用的氮,這就是自然界常見的生物固氮作用。然而目前,苜蓿中MAPK信號通路對於共生固氮、根瘤發育的調控機制人們仍知之甚少。
  • 固氮微生物肥料的農業應用
    固氮微生物肥料的農業應用 來源:中國種植業大觀 2007-01-15 09:10 (一)固氮菌類肥料的農業應用     這裡所說的固氮菌類肥料是指以自生固氮和聯合固氮微生物為菌種生產出來的固氮菌類肥料
  • 科學家發現豆科植物「結瘤固氮」的奧秘
    早在1888年,德國科學家就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可以將氮氣轉化成植物需要的氮素營養。在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合作共贏」的共生關係中,豆科植物為根瘤菌提供合適的固氮環境及生長必需的碳水化合物;作為回報,根瘤菌則將氮氣轉變成含氮化合物,滿足豆科植物對氮元素的需求。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而別的植物則沒有這項技能?科學家對此深感好奇,但始終沒有搞清楚。
  • 發展生物固氮產業勢在必行
    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是自然界中最強的生物固氮體系。大豆從根瘤菌劑中得到氮素營養可佔總氮素營養的30%~60%。其原理是從某種豆科作物根系提取根瘤菌,製成與該作物對應的根瘤菌劑,在作物播種前用它拌種,可有效地與這種作物共生固氮,將空氣中的游離氮轉化為氨態氮,從而不施或大量減少化學氮肥的用量,還可培肥地力、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 中科院團隊破解豆科植物「固氮」奧秘,或將減少氮肥汙染
    這可能是豆科植物共生結瘤固氮的前提事件,回答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這一科學問題。數百年來,針對豆科植物的研究進展緩慢。早在17世紀,科學家們就發現豆科植物具有根瘤結構;1843年,科學家們又發現豆科植物有個重要功能是可以固氮,而氮元素又是植物生長的關鍵元素;1888年,德國科學家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可以把氮氣轉化成植物需要的氮素營養。
  • 中科院團隊破解豆科植物「固氮」秘笈,或將減少氮肥汙染
    這可能是豆科植物共生結瘤固氮的前提事件,回答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這一科學問題。記者注意到,數百年來,針對豆科植物的研究一向進展緩慢。早在17世紀,科學家們就發現豆科植物具有根瘤結構;到了1843年,科學家們又發現豆科植物與其他植物相比一個重要功能是可以固氮,而氮元素又是植物生長的關鍵重要元素;1888年,德國科學家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可以把氮氣轉化成植物需要的氮素營養。但從1888年至今的100多年來,針對「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為什麼能固氮」的問題,科學界尚無解答。
  • 固氮功能菌概述
    微生物自生或與植物共生,將大氣中的分子態氮氣轉化為農作物可吸收的氨的過程,稱為生物固氮。生物固氮的種類很多。1886年Beijerinck分離到共生固氮的根瘤菌。1901年,M.W.拜耶林克發現並描述了2種固氮菌:一是褐色固氮菌,常生活於中性或鹼性土壤中;二是活潑固氨菌,常生活於水中。後來,各國學者相繼分離出許多不同的菌株。
  • 為何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
    而根瘤菌的回報是化身為固氮工廠,源源不斷地為「房東」提供合成蛋白質所需的氮元素營養。  然而,為什麼只有豆科植物會「造房子」租給根瘤菌,兩者究竟籤訂了一份怎樣的「租房合同」?這一看似簡單的問題卻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
  • 【前沿】基因組團跨界 打造植物固氮「超人」
    可以肯定的是,在自然界的「固氮工廠」中,產生核心酶固然重要,但酶是否擁有活性、能否完成氮元素由游離態到化合態的「固定」工作,細胞中的其他配套系統怎樣發揮作用也至關重要。「對於構建能夠固氮的植物,通過優化啟動子、調控基因等幫助核心基因群(固氮基因)表達是一方面,探求輔助系統的工作細節也是研究的關鍵。」田長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