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我們把商羯羅的這段話也可以理解為:自性好比是無色無味的清水,沒有任何特性,而各種味道、顏色等代表的是各種各樣的特性。(備註:商羯羅是古印度著名的智慧瑜伽大師,吠檀多哲學大師)
這裡的邏輯就是,恰恰是因為無限意識本身沒有任何屬性或特性的,萬物才得以呈現出各色各樣的特性。也就是說,恰恰是因為無限意識是無形無相的,有形有相的萬物才得以展現各自的樣子。
(無限意識是宇宙的本質,而人的本質是自性。根本上來說,自性等於無限意識。理解了這個道理,再去讀佛經就很容易明白經文的含義了。可見,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語言描述,有助於理解)
問:無限意識不具備任何形狀,宇宙萬物才「顯得」有形狀。
答:沒錯。再舉一個例子。眼角膜是無色透明的,所以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到各種顏色。若眼角膜是帶色的,比如藍色,那麼,我們所看到的東西全會是藍色的。
關於自性的無形無相,《大森林奧義書》是這麼描述的:「這個不滅者不粗,不細,不短,不長,不溼,無影,無暗,無風,無空間,無接觸,無味,無眼,無耳,無語,無嘴,無量,無內,無外。」
《彌勒奧義書》是這麼說的:「(自性)不可思議,不可測量,無始無終,不可描述,無形體,無性質,不死,不生。」
(《奧義書》上將自性稱作自我或梵,在這部經典,自我有時指的是每個人的本質,有時指的是整個宇宙的本質。為什麼會如此?原因在與上面說的最終個體的本質等於就是宇宙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