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生活的真相:黑猩猩是為生存才組成小團體?

2020-08-29 養寵那些事


靈長類動物擁有複雜的社會行為,靈長類學家認為複雜社會中的合作是靈長類動物最重要的生存策略。黑猩猩社會比一般靈長類動物的社會更為複雜,更具合作精神。


靈長類動物的小團體

黑猩猩生活在一個合作的社會裡,每個群體包括60隻或更多的黑猩猩。在這個群體中,黑猩猩會以大約6個成員為單位組成更小的團體進行覓食或社交。團體中的成員相互熟悉,每個團體的成員也經常發生改變。

不同團體的黑猩猩相遇時會用友好的姿勢互相問候,並且看起來它們聚在一起非常興奮。不同團體之間通過發出喘息或鳴叫聲保持聯繫。當不同的團體聚在起時,它們也許會重新組合成新的團體。雌性為了尋找雄性更換團體,雄性也許是為了結合捕獵同伴而更換團體。它們的狩獵幫助整個黑猩社會生存下去。


協作捕獵

儘管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幾乎是吃素的,可是黑猩猩喜歡吃肉,它們會組織狩獵團隊併集體出擊。一個狩獵團隊也許包括多達35隻成年雄性、成年雌性和未成年的黑猩猩。它們悄悄地靠近一群體形較小的猴子,並將它們包圍。一組黑猩猩負責切斷猴子的逃跑路線,只黑猩猩從猴子身後偷偷接近它並將其抓住。

一個較大的狩獵團隊能抓住許多猴子,然後所有參與狩獵的黑猩猩都可以共同分享美食。無論是肉還是植物,黑猩猩都和夥伴及家人共同分享。一個飢餓的黑猩猩會做出乞討的姿勢。如果擁有食物的黑猩猩與飢餓的黑猩猩有一定的關係,它就會將食物分出去一部分。


黑猩猩很有可能與以前給過它食物的同伴或者經常給它清潔梳理毛髮的同伴分享食物。黑猩猩群體的生存看起來以報答行為為基礎。黑猩猩記得以前幫助過它的其他黑猩猩,而它們的慷慨會在將來得到回報。

最有合作精神、最願意幫助同伴的黑猩猩從群體中受益最多。分享看起來是無私的,但報答行為是幫助每隻黑猩猩的基因得以遺傳的自私的長期的策略。


小團體中的愛情

情感,甚至同情是黑猩猩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黑猩猩不僅相互梳理毛髮,還相互親吻、擁抱和撫摸彼此。當某隻黑猩猩受傷時,它們會給予安慰和關心。在一個群體中,雄性黑猩猩擁有統治權,有時群體中的雄性成員之間會因為等級和地位發生爭鬥。

如果兩隻雄性黑猩猩發生了爭鬥而之後沒有和好的話,雌性黑猩猩會把兩隻雄性黑猩猩帶到一起,好像要勸告它們重新成為朋友。母親會安慰、輕撫受到驚嚇的小猩猩。

據珍妮・古道爾和其他的觀察員所述,黑猩猩之間確實彼此相愛。古道爾講述了一隻8歲雄性黑猩猩的故事。這隻叫做弗林特的黑猩猩的母親死去了,儘管它已經不依賴母親生活了,它還是沉浸在極度的悲傷中。


它不再吃東西,不與其他夥伴接觸。它非常溫柔,對生活失去了興趣。一個月後,它得了病死去了。其他黑猩猩沒能安慰它,但是當未成年的黑猩猩成了孤兒後,其他年長的黑猩猩可以收養並照顧它。

愛和同情夥伴的能力也許是黑猩猩基因特質的一部分。黑猩猩在群居生活中相互學習,學習的過程鼓勵和培養了這種特質。黑猩猩是聰明的,它們將長期的童年時期用來學習如何適應它們的社會。小猩猩一起嬉戲,學會彼此交流並模仿成年猩猩的行為。


它們學習怎樣製作和使用工具。它們也許會將一條乾淨的細枝放進白蟻窩中將白蟻鉤出來吃掉,或者將鋒利的棍棒戳進洞裡刺中小型動物。成年黑猩猩保護小猩猩遠離危險,教授它們要對食肉動物保持警惕,鼓勵它們在成年以後要獨立。

這增加了將它們基因傳遞給後代的機會。儘管黑猩猩具有攻擊力甚至發動突襲去進攻其他的黑猩猩群體但科學家認為,正是黑猩猩群體中的積極情感使得黑猩猩群體成為成功的社會。


然而,黑猩猩仍然有無法生存下去的危險。無論它們生存的社會群體有多麼成功,它們都生活在其他食肉動物與人類威脅它們生存的世界中。人類非法殺害黑猩猩並破壞它們的森林家園。沒有任何一種動物群體可以孤獨地生活,每一種群體都受到更大環境的影響。

相關焦點

  • 黑猩猩的社交生活
    黑猩猩的社交生活 2012-02-06 14:07 作者:袁越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2年第4期
  • 這麼多年才知道倭黑猩猩和黑猩猩不是同一種,長見識了
    最有趣的事實之一是倭黑猩猩用性接觸來分散衝突而不是訴諸暴力。倭黑猩猩和黑猩猩屬於同一屬,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被認為是同一物種。最初,倭黑猩猩被稱為「侏儒黑猩猩」,有時也被稱為「侏儒黑猩猩」。倭黑猩猩的平均身高約為3.5英尺,體重約為65至80磅,而雄性黑猩猩則重達150磅。體型最大的雄性黑猩猩體重最高可達200磅,但總體而言,這兩個物種之間的大小差異並不顯著。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侏儒」一詞基本被摒棄,取而代之的是「倭黑猩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生理差異並不明顯。黑猩猩的體型更大,四肢更短,口部更突出。
  • 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的區別
    黑猩猩有兩種:一種為常見的黑猩猩,產於非洲的西部和中部;另一種是倭黑猩猩,只產於剛果河南岸的熱帶雨林中,數量少,是一個稀有種。頭大而尖,吻部突出,眼和耳都小,鼻平,口大,犬齒發達。體毛長而稀疏,呈赤褐色。  植食性,主要以植物的果實、樹葉、嫩芽為食。
  • 當初移植黑猩猩心臟的女孩,現在怎麼樣了?科學家道出心酸真相
    所謂器官移植,就是把人當成了機器一樣,哪一個零部件壞了,就替換哪一個零部件,但是人體器官不像機器零部件可以批量生產,而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要想器官移植必須要有自願捐獻者才行。很多人可能對於科學家的這種想法認為是異想天開,但是就在35年前,就已經有科學家將黑猩猩的心臟移植到了一名小女孩的身體裡。那麼,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初移植黑猩猩心臟的女孩,現在怎麼樣了?科學家道出了心酸真相。
  • 《團體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讀書筆記第九章治療團體的人員組成
    小結治療前的診斷程序對於來訪者隨後的團體行為具有良好的預測功能。在所有預測方法中,以對來訪者做出診斷為目的的傳統的初次個別會談最不正確,卻最常被使用。一個人的團體行為會隨著其內在心理需求、表達方式、團體任務、人際組成以及社會規範等不同而表現各異。然而,總的原則是:納入程序與團體實際情景越相似,那麼,對來訪者的團體行為進行預測也就越精確。
  • 講座| 黑猩猩的陰暗面:欺騙、戰爭、不能容忍小群體
    因為利基所關注的是古人類和古猿的研究,所以他非常渴望了解大型類人猿的生存現狀以及它們的成長過程和行為特點。他先後找到了珍·古道爾、戴安·福茜和貝魯特·加爾迪卡斯,這三位女學生對大型類人猿的研究成就也為路易斯·利基帶來了更高的聲譽。1960年,利基為古道爾籌集了一筆經費,支持她在坦尚尼亞岡貝河區域從事研究。
  • 同為靈長類動物,為何黑猩猩沒有進化成為人類呢?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當現代人類全球範圍內遷徙,發明農業耕作技術,甚至探索月球,而我們的近親黑猩猩仍然生活在樹上,它們吃水果,甚至獵殺一些猴子……為什麼不是所有的靈長類動物都進化為人類?依據最新科學評估,黑猩猩生存的時間比現代人類更長,現代人類已繁衍生息30萬年,而黑猩猩已有100萬年的歷史。但是人類與黑猩猩已從進化路線上分離600萬-700萬年。如果將黑猩猩當作是人類的親緣物種,我們最後的共同祖先就像一位曾祖母,僅有兩支活著的後代。但為什麼人類進化比黑猩猩更快呢?
  • 女科學家以身試險,為證明人類可與黑猩猩結合,結果會怎麼樣?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最近公布了一個令人瞠目的研究結果———人類祖先可能與黑猩猩「同居」過,並繁衍後代,繼而有一支再進化成了現代人類。女科學家用了自己的卵子做了一系列的與猩猩相關的實驗,目的就是想要得到一個準確的答案,看兩者會不會產生受精卵,結果顯而易見,人類和黑猩猩歸根結底還是兩個不同的物種,產生後代的機率是非常小的。好多國家的科學家都感謝這位女科學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
  • 世界自然基金會:侏儒黑猩猩可能陷入生存危機
    人民網北京12月13日訊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警告說,由於侏儒黑猩猩(Bonobo)遭受到大規模的捕獵,致使該物種目前可能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中。  侏儒黑猩猩僅生活在非洲剛果盆地中心,與其眾所周知的近親——黑猩猩相比,分布範圍要小得多。據科學家們估計,侏儒黑猩猩的數量有可能達到5萬隻。
  • 在我看來同居的真相是:男性比較吃虧
    經常都會從別人那裡聽到一些有關於同居的話題,很多的男性對於女性是否同居過都是十分在意的,大部分的男性可能難以接受一個女性和其他的男性有過同居的關係,因為這樣的話會讓他們感覺這個女性是一個比較隨便的人,或者說他們會感覺自己喜歡的人,曾經在其他的人人面前展現過,就會覺得十分不能接受。
  • 《王朝》黑猩猩權力鬥爭,帝企鵝生存艱辛,每個生命都是不朽傳奇
    看過《王朝》之後發現BBC也在不斷進步,用不同以往的方式為我們呈現了動物家族中正在發生的完整的故事。自然環境的惡劣、黑猩猩權力鬥爭的激烈、帝企鵝生存的艱辛,殘酷與溫情的交織帶給我極大的震撼。曾經想過會不會有紀錄片專門更細緻、深入的講述一個動物群體的故事,沒想到《王朝》真的是想我所想,讓我有機會看到了動物們的「家庭生活」。第一集真的就氣質不同,黑猩猩戴維被競爭對手盧瑟打倒的時候,它的同伴過來確認它是否還活著、為他舔舐傷口,並為了生存不得不跟它告別,留下了奄奄一息的戴維。
  • 愛滋病毒來源於喀麥隆黑猩猩,人類究竟對黑猩猩做了什麼?
    正是因為這名非洲男子的存在,科學家對愛滋病毒的溯源才有了新進展,那就是愛滋病毒起源於非洲,而Gaetan Dugas為愛滋病從非洲傳入北美洲的零號感染源。科學家很早就把目標鎖定在了非洲大猩猩身上,科學家很早就知道 HIV病毒與一種名叫SIV (猿免疫缺陷病毒)的動物病毒在基因大小和組成上基本相同,這種SIV病毒 就是動物體內的「愛滋病毒」,但是這種病毒只存在於西非地區人工養殖的黑猩猩身上,究竟是人傳染給黑猩猩,還是黑猩猩傳染給人類,就無法確定。
  • 愛滋病起源於黑猩猩,第一個感染的人,到底對黑猩猩做了什麼?
    正是因為這名非洲男子的存在,科學家對愛滋病毒的溯源才有了新進展,那就是愛滋病毒起源於非洲,而Gaetan Dugas為愛滋病從非洲傳入北美洲的零號感染源。科學家很早就把目標鎖定在了非洲大猩猩身上,科學家很早就知道 HIV病毒與一種名叫SIV (猿免疫缺陷病毒)的動物病毒在基因大小和組成上基本相同,這種SIV病毒 就是動物體內的「愛滋病毒」,但是這種病毒只存在於西非地區人工養殖的黑猩猩身上,究竟是人傳染給黑猩猩,還是黑猩猩傳染給人類,就無法確定。
  • 陳根:機器時代下,生存的真相是什麼
    人工智慧賦能的實體經濟,為生產和生活帶來革命性的轉變,據中國電子學會預測,2022全球人工智慧市場將達到1630億元,2018-2022年CAGR生存的真相是什麼?  生存的真相當然,時下的人工智慧只是幫助我們更有效率的生活
  • 人類和黑猩猩都是群居動物,為什麼群體規模相差那麼大?
    雖然黑猩猩和人類共享著98.5%的基因,但是百萬年所帶來的,不單單是基因上不足2%的區別,它所造成的還有外形上的變化、智力上的差異,以及時常會被忽略的生活方式上的千差萬別。人類是社會動物,過著群體生活,黑猩猩也是。
  • 當初,跟嬰兒生活9個月,把自己當人類的黑猩猩,最後它結局如何
    為比較人同其他他生物的差異之處,他決定以生長環境作為對比,也就是說將人同不同的生物放到同一生存環境中,看雙方的發展變化,這需要一個剛出生的還沒有完全形成獨立自主意識的小孩。直到1931年,這個博士終於等到一個孩子,他自己的親兒子。因為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心理學學者,而且知道丈夫一直以來的想法,便無條件地支持他。
  • 當初,跟嬰兒生活9個月,把自己當人類的黑猩猩,最後它結局如何
    為比較人同其他他生物的差異之處,他決定以生長環境作為對比,也就是說將人同不同的生物放到同一生存環境中,看雙方的發展變化,這需要一個剛出生的還沒有完全形成獨立自主意識的小孩。但因為剛出生的孩子十分脆弱,完全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他們還是等孩子十個月大的時候才開始實驗。為盡力排除外界幹擾,凱洛格特地跑到動物園找到一隻同兒子差不多大小的黑猩猩,取名作「古亞」,實驗進行時,它還只有7個月大小。實驗的最重要因素便是控制變量,凱洛格夫婦研究的主題是不同物種受環境的影響會有怎樣不同的表現。
  • 美專家揭邪教洗腦真相:常表現為宗教或精神團體
    《參考消息》12月30日報導 美國著名邪教問題研究專家裡克·艾倫·羅斯新近推出了一本揭秘世界範圍內邪教的新書《邪教:洗腦背後的真相》,詳細介紹了許多臭名昭著的邪教,如「科學教」、「卡巴拉中心」、「裡程碑教育」、「法輪功」和「統一教」等,以及許多不為人所知的「小型而致命的邪教」。
  • 外來倭黑猩猩在動物園飽受欺凌,吃軟飯後生活樂不可支
    可能大家對於倭黑猩猩這個物種並不太了解,它是黑猩猩的一種,主要生活在非洲剛果地區,倭黑猩猩相比普通的黑猩猩體型較小,瘦長,性格比較溫順,通常以頻繁的隨便的性交來解決衝突和問題。據《每日郵報》報導,比利是一隻倭黑猩猩,在4個月大的時候被母親在英國遺棄,後被好心人收養,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主人想給比利更好的生活,所以在2009年,主人給比利辦了護照,將他送往德國的伍伯塔爾動物園。
  • 扒下倭黑猩猩的和平外衣
    扒下倭黑猩猩的和平外衣  倭黑猩猩被描繪為熱愛和平、女家長制和性解放的物種,真的如此嗎?  倭黑猩猩吃獵物從腹部開始,首先吃腸子。這種程序能讓一頭被獵獲的羚羊存活更長的時間。對這個被意想為平和的動物來說,倭黑猩猩可能殘忍到令人吃驚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