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圖錄之餘應翻閱古代經典墨譜

2020-12-05 新快網
■清雍正 高呼萬歲墨
■清康熙·蕉林書屋墨
■瞑琴館墨

國內各大博物館出版的文物圖錄是作偽者的第一手材料

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副研究館員林歡建議:熟讀圖錄之餘應翻閱古代經典墨譜

墨在中國文化中有著特殊地位,作為「文房四寶」之一,在中國有著悠久歷史,在世界物質和技術發展史中也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人工製作的古墨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

隨著近年古墨收藏價格走高,偽造者頻出,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副研究館員林歡在文章中指出,國內各大博物館出版的文物圖錄是作偽者的第一手材料。建議古墨收藏愛好者「熟讀國內各大博物館出版的文物展覽圖錄和老一輩藏墨家的研究名著,在此基礎上,翻閱古代經典墨譜」。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從古墨生產地點上論,徽墨掛頭牌

古墨價值高低,早在制墨之初就有定論,御墨、貢墨、禮品墨、白制墨、玩賞墨、再和墨、藥墨、彩色墨,包括現代製品茶墨等,各有特色,各有內涵,自然價值不菲。漢時有田真制墨之說。魏明帝時,武都太守韋誕(字仲將)之墨,人稱「仲將之墨,一點如漆」。此後,制墨業擴展到西北扶風、隃糜、延州,以及易水和潞州等地。奚氏一家名震遐邇。祖敏還被委為「墨務官」。

安史亂發,經濟重心與人口南移,奚氏一家隨到江南落戶制墨。因墨質精良,得國姓李氏的賞賜。宋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稱徽州,徽墨之名漸次形成。從此,墨肆林立,墨工如潮,名家輩出。明清時,更因徽商的興旺,形成了哪裡有徽商,哪裡就有徽墨,乃至哪裡就有文房四寶的局面。

從古墨生產地點上論,徽墨掛頭牌。徽墨創始人奚超父子先為易州墨工,五代時避亂遷居江南,繼續鑽研製墨方法,最終為徽墨立定天下打下基礎。徽墨有落紙如漆、色澤黑潤、經久不褪、紙筆不膠、香味濃鬱、豐肌膩理等特點。墨錠雕制藝術造型,徽墨刻繪山水人物,本身就是高檔工藝美術品。

「集錦墨」顯示了墨模製作的高超

《話說名墨收藏》一文中顯示,歷代制墨名家輩出,唐代,北方出了祖敏,奚慕、奚超、奚鼎等。宋代有潘谷、張遇、蒲大韶、葉茂實等,其中潘谷的墨被譽為「墨中神品」。明代是徽墨的鼎盛時期,最著名的制墨名家有羅小華、程君房、方於魯、邵格子。羅小華的桐油墨、程君房的漆涸墨、方於魯的名貴藥構墨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明清著名書畫家董其昌稱讚程君房墨有「橫絕四海,百年之後無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後,無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

清代,曹素功、汪近聖、胡開文、汪節庵號稱四大制墨名家,其中胡開文的「御製西湖名勝圖」「御製文津閣詩墨」「御製棉花園」墨圖案之精美、刻畫人物之細膩,做工之講究皆今所僅見,成為當時的貢品。

歷代墨家之眾,猶如群星聚會,交相輝映,照亮了整個墨業天地。而上述各家遂成為制墨業尊奉的典範。他們留下來的《墨苑》《墨譜》《墨海》等,同是中國徽墨史上的不朽華章。而帶有裝璜形式的「集錦墨」,也顯示了墨模製作工藝技巧與藝術水平的高度。

1915年,胡開文墨店制墨曾獲巴拿馬國際藝術博覽會金獎,為中國人民爭了光。

古墨新仿的三個依據,藏家須警惕

隨著十多年來拍賣市場古墨價格的一路高歌猛進,古墨作偽也隨之大量出現,並流散到民間甚至海外。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副研究館員林歡在《古墨新仿的鑑別手段》一文中總結認為,文物展覽圖錄、名家名著、古代經典墨譜成為了古墨新仿的三個主要依據。

「首先,國內各大博物館出版的文物圖錄是進行作偽的第一手材料。」文中寫道。另外,他指出,所謂的「乾隆御墨」更為典型。所謂「乾隆御墨」,是清代乾隆年間,清高宗弘曆下令內務府造辦處根據徽州制墨技術,採用宮廷畫師圖稿進行創作的一系列具有清宮審美趣味的皇家集錦墨的總稱。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乾隆御墨」是一套一套的、具有各自名稱的集錦墨的總稱。而目前市場上所見「乾隆御墨」,皆為單錠呈現。這些作為單錠出現的乾隆御墨,皆與各種文物圖錄的出版有關。

林歡指出,老一輩學者們的經典之作,是古墨偽作者的第二個參考來源。他在文中寫道:「上世紀,以葉恭綽、張絧伯、張子高、尹潤生以及周紹良先生為代表的社會賢達曾經收藏了大量明清時代的珍貴墨品。他們的研究成果,至今仍是進行古墨鑑藏的必備工具書。上世紀老一輩學者們所提到乃至研究過的古墨,流傳有序,其中絕大多數為孤品。而這些孤品,基本被老一輩的古墨收藏家們捐獻給了國家。出於文物保護的目的,這些古墨珍品是不得輕易拿出參與展覽活動的。古墨作偽者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敢對古代文人自製墨加以新仿。」

如何鑑別古墨作偽

林歡建議:

1.經常關注國內各大博物館的綜合性展覽,熟讀國內各大博物館出版的文物展覽圖錄和老一輩藏墨家的研究名著。在此基礎上,翻閱古代經典墨譜。自宋代以來,專記藏墨的書不下幾十種,有的書還附有墨的拓片,特別是《方氏墨譜》與《程氏墨苑》,值得今天的藏墨家借鑑閱讀,以提高眼力。

2.通過閱讀經典,大體了解古墨源流的發展演變史,掌握和熟悉某一名家名作的風格特點。通過不斷充實自己的學識,多學文獻資料,通過對墨品的了解,即使在沒有年款的情況下也可以鑑定出是哪些名家墨品。

3.參照明清兩代徽州石雕、木雕、磚雕、竹雕等藝術品的表現。我們可以按照雕刻手法的不同來區分墨品的年代。例如明代的書法多遒勁,雕刻時的刀法也需要深厚,才能顯示字體雄健,陽文字鋒芒峻厲,圭角嶄然。清代書法多秀潤,雕刻的刀法也必須遵循精秀潤細的風格,才能表達出柔麗清雅。明清兩代雕刻墨模的技巧,與明清兩代書畫的不同風格有著密切的關係。

4.具體到實際的墨品鑑別上來,還應該遵循一定的步驟:辨形、辨色、辨味、聽聲以及詢問墨品流傳經過等。

古墨的保存

私人藏墨,一般因受各種條件所限,極難達到國家博物館所要求的保存標準。但不外乎要側重如下幾個方面的保護工作:

1.溫度和溼度,古墨不宜存放在過於乾燥或過於潮溼的地方。而適宜存放在15℃至18℃的溫度,55%至65%的溼度狀態下。不穩定的(人為的或季節性的)室內溫度和室內溼度,會直接影響到古墨本身,故存放古墨時要特別注意室內的乾濕度和恆溫。

2.防汙染大氣中存有二氧化硫及其他有害氣體,家居中的物品難免不被這些有害物質所浸染、腐蝕。而對有古墨的收藏者來講,為避免古墨被這些外來的有害氣體與灰塵侵蝕,最好採取全封閉狀態來密封存放古墨,有條件的可做一下真空處理。

3.避光,古墨存放需做避光處理。因為在我們日常接觸到的自然光中,含有大量的紫外線和紅外線,它們易使古墨變得脆弱,故古墨不宜裸露在陽光之下。

個人收藏古墨行之有效的最簡單的保存方法,是將古墨制一匣或盒,然後用塑膠袋封住,做真空封閉後再存放在不幹不燥、不溼不潮、避光的箱櫃中,並儘量少取少拿以避免晾曬或透風。

(張英《古墨的保存》)

(本文部分內容據高達《古墨收藏學問多》,林歡《古墨新仿的鑑別手段》,沈波峰《話說名墨收藏》,周紹良《墨聚墨散之間——周紹良先生與清代名墨》)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

相關焦點

  • 中國墨譜欣賞:明代四大墨譜《方氏墨譜》,文房四寶之墨藝術欣賞
    中國文房四寶是古代文人、畫家、讀書人必備的文具,從起初只是滿足書法、繪畫的基本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再局限於功能性,而是趨向於藝術性和觀賞性。硯臺有四大名硯,墨也同樣有名墨出產地以徽州為代表。至於筆和紙以湖州和涇縣宣紙為代表。
  • 文房四寶:墨說,欣賞古本「墨譜」,學習墨譜中蘊含的文史知識
    專著類的最早的應該是宋代李孝美寫的《墨譜》那可是影響後世很多年的。《天工開物》有制墨大法,《齊民要術》有制墨篇章,這證明這個制墨是當時的主流產業之一呢。你看人家宋版書,這排版真是清爽,而且用字規範,看著就舒服,後世很多書呢就不如宋版書這樣整潔,要不字與字無間距都挨到一起了,要不然就亂排一點章法都沒有。當然明版書有很多是翻刻宋版,很多書排得也是很漂亮的。
  • 感受《詭秘之主》作者的初心!長評推薦烏賊處女作《滅運圖錄》
    毫無疑問,《詭秘之主》可謂2019年網絡文學現象級作品,不僅十次登頂風雲榜,還打破了起點月票記錄。同時,詭秘還罕見的「出圈」,創造了全網熱度,微博「詭秘之主」超話閱讀量超4000萬,B站應援視頻層出不窮。而愛潛水的烏賊也憑藉此作品更上一層樓,達到了近乎網文「至高神」的地位。眾所周知,烏賊以其敢於挑戰新體裁,每本書皆有進步而聞名。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經典之道藏——《道藏》
    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內容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經典之道藏——《道藏》道藏是道教經籍的總集,是按照一定的編纂意圖、收集範圍和組織結構,將許多經典編排起來的大型道教叢書。
  • 中華熱兵談之火箭概論:從古代引火箭的衰落到經典火箭的誕生
    按照火箭發射技術的燃燒原理和殺傷原理,清代以前的火箭可以簡要分為古代引火箭、火藥引火箭以及經典火箭三類,其中古代引火箭早在火藥產生之前就已經出現在戰場之上,並且時常成為火攻戰的主角;而隨著黑火藥技術的發展與改革,火藥引火箭以及經典火箭逐步取代了古代引火箭的地位,成為了中國古代火箭最重要的兩種發展方向。
  • 人生最大的捷徑,就是要多讀經典|精選國學書籍
    《說文解字》它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看《說文解字》考究字源,你還能了解古代的一些歷史情況和各種小知識。《鬼谷子》它以「道」為核心,揭示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內在原理,不善言辭的人熟讀《鬼谷子》也可以能說會道!
  • 古代八個經典神話傳說,都是中華的瑰寶,堪稱經典
    古代八個經典神話傳說,都是中華的瑰寶,堪稱經典一、吳剛伐桂;吳剛因為犯下錯誤而被天帝懲罰,發配到月亮上砍伐不死樹,月桂樹不論如何去砍都會在瞬間恢復原樣,日復一日的輪著大斧,所以後世能夠看到月亮上砍桂樹的身影!
  • 揭秘真實的古代生活!現代人要是穿越回去,簡直就是災難
    熟讀這本手冊,才不至於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掛在古代了。如果真的穿越到那個時候,估計就會變身成為了天啟四騎士中的瘟疫騎士。因為你身上的頭髮、皮屑、衣服纖維、唾液、眼淚等等,甚至你呼出的每一口氣,裡面都帶著無數的現代的細菌、病毒、真菌......它們會在一周至一月的時間內開始致病,你所到之處只有死亡!
  • 古代最詭異的一首詩:正著讀倒著讀都很優美,意思卻完全相反
    一提到古代詩歌,咱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唐詩,甚至誤以為從唐朝開始才有詩的出現。任何一種文化都必須經歷三個階段,即起源、發展和鼎盛,詩歌當然也不例外。其實,早在四千多年前的虞舜時期,就已經有了詩的雛形,《詩經》裡的很多佳作足以證明,只不過是在唐朝達到頂峰,李太白、杜甫及白居易等大批詩人很空出世。
  • 《滅運圖錄》爛尾了,在看的書迷趕緊棄坑,油炸包子的這本才好看
    《滅運圖錄》爛尾了,在看的書迷趕緊棄坑,油炸包子的這本才好看第四篇:《唐門宗師異世縱橫》作者:白雪衣冠簡介:唐門一代絕頂少年宗師,重生異世。誓要將唐門的威名,遠播異世。精彩章節:唐雲分配的小組,都是『後天五重』的修為,對付他們,就算不用武學,都可以制勝,所以唐雲輕鬆晉級。
  • 「蓋亞」發布迄今最詳細銀河系恆星圖錄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日前報導,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公布了銀河系迄今最詳細恆星圖錄——歐洲空間局(ESA)「蓋亞」空間天文臺發布的第三份有關恆星位置、運動、亮度和顏色等的數據,也包括首次對太陽系加速度開展光學測量得出的結果,有助科學家進一步揭示銀河系演化歷程。
  • 中國古代帆船模型及其製作寶典
    張巖鑫、梁二平做的這項研究表明,1904年參加美國聖路易斯世界博覽會展示的中國古船模,就有125艘之多,這僅僅是一例。中國到外國的博覽會上展出中國的船模共計有10次之多。1993年,比利時安特衛普市被宣布為「歐洲文化之都」,比利時國家海事博物館以流落在美國的這批中國帆船模型舉行了長達8個月展覽,展覽名稱是「搖晃的船」,同名展覽圖錄《Shaky Ships——The Formal Richness of Chinese Shipbuilding》也得以出版。這一批大清國的帆船模型,從此就流落在比利時國。近年來,這批船模又重新獲得人們的關注,並引起了中國船模界的注意。
  • 古人云「好男有毛不過三」,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而俗語的流傳之廣也就從側面正面了俗語中為人處世智慧的正確性。古人云「好男有毛不過三」,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智囊》裡記錄了這樣一句非常經典的俗語:好男有毛別有三。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形容的是古代男性的體貌特徵。
  • 把握最新全球市場動向——華爾街圖錄(12月2日)
    原標題:把握最新全球市場動向——華爾街圖錄(12月2日)   全球金融
  • 最經典的五句髒話!古代知識分子在過去是如何罵人的?
    在古代作品中,除了優雅的作品之外,實際上還有一些相當高級的罵人語句。沒有文化,他們甚至不會聽懂。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最經典的五句髒話,讓我們看看古代知識分子過去是如何罵人的。第一句話:襟裾馬牛,衣冠狗彘這句話來自明朝陳繼儒的《小窗幽記》,原文是:「人不通古今,襟裾馬牛;士不曉廉恥,衣冠狗彘。」
  • 古代農政的開拓者,徐光啟和他的《農政全書》
    接下來的「田制」,包括了徐光啟對古代土地制度研究的心得和古代農學家關于田制的論述。在「農事」目中,收集了我國古代各種耕作方法以及有關農業與季節、氣候的知識。「農器」目用圖錄形式介紹了農業耕作和產品加工的工具。還用圖譜介紹了灌溉工程和水利機械,並介紹了西洋水利法。最後的「荒政」目,則詳細考察了歷代救荒政策和措施,總結了勞動人民向自然災害作鬥爭的經驗;還考察了如何利用野生植物的問題。
  • 全世界都刮中國風 我國古代樂器之竽
    1我國古代樂器之竽    竽也者,五聲之長也,故竽先則鍾瑟皆隨,等唱則諸樂皆和。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從這篇文章當中我們就能看到,竽非常受我國古代帝王的喜好,作為最經典的宮廷樂器之一,竽這種樂器在戰國至漢代廣為流傳,距離我們真的有一段年頭了!
  • 適合放在包裡隨時翻閱的5本人生智慧書
    它使用了幾乎所有的中國古代格言、諺語,將一條條血淋淋的教訓擺在讀者面前,但是它卻又不是在給讀者強餵各種「雞湯」。它就像是一個巴掌把世人拍醒,將真實而又複雜的人性與殘酷的現實羅列出來。什麼是人情?「貧窮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什麼是交友?「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一條條語句雖短,但是卻能夠將世人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