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室溫下工作,碘化鉍中的弱拓撲絕緣體!

2020-12-06 博科園
博科園:本文為材料科學類

拓撲絕緣體是21世紀最令人興奮的發現之一,它們可以簡單地描述為在表面或邊緣導電的材料,但在內部是絕緣的。它們的導電性能是基於自旋(量子力學特性),這抑制了電子對材料或其他電子中雜質的正常散射,以及由此產生的熱量損失。與超導體不同,拓撲絕緣體可以在室溫下工作,這為我們當前的電子產品提供了被量子計算機和「自旋電子」設備取代的可能性,這些設備將更小、更快、更強大、更節能。拓撲絕緣子分為強絕緣子和弱絕緣子兩類,強拓撲絕緣子(STI)的實驗驗證迅速跟隨理論預測。

然而弱拓撲絕緣體(WTI)較難通過實驗驗證,因為拓撲狀態出現在特定的側表面,這在真實的三維晶體中通常無法檢測到。表在《自然》(Nature)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日本的一組研究人員利用同步加速器技術,為碘化鉍晶體中的WTI狀態提供了實驗證據。準一維(一維)碘化鉍晶體α-Bi4I4和β-Bi4I4結構非常相似,不同的只是在他們沿著c-axis堆積序列。這種結構上的微小差異導致了兩相電阻率在絕對值和溫度依賴性上的顯著差異。

在室溫下一階轉換發生兩個晶體之間的階段,與電阻α-phase形成樣本時優先慢慢冷卻。研究小組用雷射angle-resolved光電發射光譜(arp)測量能量和動量高解析度α-Bi4I4和β-Bi4I4的電子結構。在這些實驗中,觀察到來自(001)和(100)平面的ARPES信號的疊加,因為雷射斑比暴露在劈裂表面上的每個平臺和小面要大得多。在β-Bi4I4觀察到Dirac-cone-like能量分散在費米能級附近,EF-anomalous瑣碎α-Bi4I4狀態沒有探測到,並應該由於拓撲表面。在較高的光子能量下,ARPES證實了類似的準一維狀態。

示意圖為nARPES幾何拓撲側表面(β-Bi4I4的(100)面)。b)(100)平面費米能量處的ARPES強度圖。c) arp帶地圖在Γ點和Z軸(100)的飛機。d)拓撲暗表面(001)nARPES的示意圖幾何。e) arp帶地圖在Γ(001)。圖片:Diamond Light Source對於所觀察到的準一維狄拉克態,唯一可能解釋是它來自WTI的拓撲側曲面(100)。為了專門檢測WTI表面,轉向了表面選擇性的ARPES技術。納米ARPES (nARPES)是同步加速器技術的一個令人興奮的發展,它結合了顯微鏡的高空間解析度和ARPES技術的能量和動量解析度。beamline I05的nARPES分支具有一個端站,該端站可以從非常小的點尺寸提供空間解析度的ARPES。使用光子束聚焦的規模小於1μm,團隊能夠觀察的(100)面沒有任何汙染。

WTI態

研究人員在角分辨測量之前,使用nARPES獲得了一個微小劈理表面的微觀強度圖然後在側表面((100)平面)觀察到準一維狄拉克拓撲表面狀態,而頂表面((001)平面)在拓撲上是暗的,沒有拓撲表面狀態,結果顯示了在β-Bi4I4中實現的WTI狀態,並且表明從β相到α相的晶體轉變驅動了在室溫下從非平凡WTI到正常絕緣體的拓撲相變。

確定WTI態可能具有幾種不同的科學和技術含義,由於它被認為是量子自旋霍爾(QSH)絕緣體的三維模擬體,能夠在三維晶體寬側面上產生高方向性的自旋電流,這一發現將促進對奇異量子現象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在碘化鉍中,可以通過選擇拓撲或非拓撲晶體相來控制自旋電流的產生。因此,這項研究是向QSH絕緣子三維類似物的基礎和技術研究邁出的一步,並可能最終導致新的電子和自旋電子技術。

博科園-科學科普|研究/來自: Diamond Light Source參考期刊文獻:《自然》DOI: 10.1038/s41586-019-0927-7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博科園-請看更多精彩內容:

人類是如何知道並證明原子的存在?

製冷卻不消耗能量!這是熱力學的魔術?還是違反熱力學定律?

太厲害了吧?這臺量子計算機能預測16種不同的未來!

相關焦點

  • 拓撲絕緣體的一個新突破
    通常絕緣體的導帶(conduction band)與價帶(valence band)之間存在能隙,電子無法傳導,而在拓撲絕緣體的表面存在一些位於能隙間的量子態——拓撲表面態(topological surface state),允許電子傳導。
  • 新拓撲絕緣體有可預測的最大能隙
    原標題:新拓撲絕緣體有可預測的最大能隙 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創建出一種新的拓撲絕緣體,其可作為矽半導體頂部金屬層的特殊材料,將使超高速計算機在室溫下執行快速運算成為可能。該項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 科學家預言新型二維大能隙拓撲絕緣體
    且這種金屬態中存在自旋-動量的鎖定關係,相反自旋的電子向相反的方向運動,由於受到時間反演不變性的保護,它們之間的散射是禁止的,因此是自旋輸運的理想「雙向車道」高速公路,可用於新型低能耗高性能自旋電子器件。當前實驗證實的二維拓撲絕緣體有HgTe/CdTe和InAs/GaSb等的量子阱。但它們的樣品製備需要精準的調控,不利於規模化生產;體能隙小,需要在低溫下應用。這些都阻礙了二維拓撲絕緣體的實際應用。
  • 最大能隙拓撲絕緣體
    能隙是拓撲絕緣體的最重要指標之一。拓撲絕緣體如果體能隙小,在製備過程中帶來的摻雜或者在有限溫度下的熱激發會使其體內產生載流子,儘管這不會破壞表面態但是會對表面的金屬態的測量和應用產生幹擾。尋找大體能隙材料,一直是拓撲絕緣體研究的一個努力方向[5]。
  • 拓撲絕緣體簡介
    三位科學家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麥可·科斯特利茨,因為「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獲獎。本刊在2012年發表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呂衍鳳、陳曦、薛其坤的撰文《拓撲絕緣體簡介》,現整理出來以微信版(略去了參考文獻)再現讀者。
  • 科學家發現新的新的拓撲絕緣體—鉍
    Vergniory,發現了一類新的材料:高階拓撲絕緣體,相關研究成果近期已發表在了《自然物理學》雜誌上,題為《鉍中的高階拓撲》。理論物理學家首先預測了這些絕緣體的存在,這些絕緣體在晶體邊緣具有導電性能而不是在其表面上,並且具有導電性而不會消散的特性。 現在,這些新特性在鉍中通過實驗證明。
  • 自然界中存在天然形成的拓撲絕緣體
    本報訊 據《自然》網站3月8日報導,最近,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固體研究所科學家發現,自然界中也存在天然形成的拓撲絕緣體,而且比人工合成的更純淨。這一發現對建造自旋電子設備具有促進作用,並有助於設計開發用電子自旋來編碼信息的量子計算機。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出版的《納米快報》上。
  • 有了拓撲絕緣體,手機再也不需充電了?
    據dailymail報導,中日科學家在拓撲絕緣體上做起了文章,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充電方式,可以在在室溫下直接產生電流,不僅不需要外部充電,更不會造成能量損耗
  • 【中國科學報】何珂:探秘拓撲絕緣體
    在「拓撲絕緣體」這一研究方向的指引下,何珂從未停止過探索的腳步,如今他正在與合作者努力在拓撲絕緣體薄膜中實現量子化反常霍爾效應「當前在拓撲絕緣體材料研究中,理論預言了很多非常有趣的量子力學現象,但如何在實驗中得到實現和證實,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所做的就是瞄準這個領域最主要的問題,這有可能為未來的信息科學、能量傳輸等行業提供發展契機。」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中觀測到量子...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王靖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陳仙輝合作團隊首次通過實驗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錳鉍碲(MnBi2Te4)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該研究將為未來本徵材料體系中拓撲物理的研究開闢新思路。
  • 基於硒化鉍拓撲絕緣體的超靈敏室溫太赫茲直接探測
    拓撲絕緣體(TLs)由於具有拓撲保護的表面態的狄拉克費米子的存在,有望成為長波光探測的候選材料。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陳效雙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基於亞波長的金屬-TL-金屬(MTM)結構的室溫下毫米波和太赫茲光子直接檢測的創新策略。在金屬-TL界面,利用亞波長金屬接觸將入射的長波光子轉換成局域的表面等離子體場,從而驅動拓撲表面態(TSS)來回運動。
  • 用鐵電「場效應」拓撲絕緣體
    他們的基本意圖是將拓撲絕緣體薄膜沉積於鐵電單晶PMN - PT 上,在室溫下對PMN - PT施加電壓,利用PMN - PT極化方向反轉實現對拓撲絕緣體相關物性的非易失性調控。 實驗所選擇的是Cr摻雜Cr:Bi2Se3拓撲絕緣體薄膜。
  • ...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王靖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陳仙輝合作團隊首次通過實驗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錳鉍碲(MnBi2Te4)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該研究將為未來本徵材料體系中拓撲物理的研究開闢新思路。
  • 拓撲絕緣體的邊緣無損耗傳導
    半金屬二碲化鎢的原子薄層沿著晶體邊緣的狹窄的一維通道無損傳導電,因此,這種材料是一種二階拓撲絕緣體。通過獲得這種行為的實驗證明,巴塞爾大學的物理學家們擴大了拓撲超導候選材料庫。這一發現已經發表在《Nano Letters》雜誌上。拓撲絕緣體代表了一個關鍵的研究領域,因為它們有可能被用作未來電子學中的超導體。
  • 祁曉亮: 我的拓撲絕緣體之路
    從這篇論文開始,我開始在張首晟老師的指導下,一步步走入拓撲絕緣體這個全新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拓撲學和簡單的絕緣體物理的結合即將帶來許多奇妙的新發現。期間,我在張老師指導下系統地研究了拓撲絕緣體的物理性質,並進一步把拓撲絕緣體推廣到拓撲超導體等新的拓撲量子態。   當時,我們研究的一個主要目的是要找到拓撲絕緣體之所以區別於其他材料的獨特性質。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我和張老師以及張老師的學生休斯(Taylor L. Hughes)終於從拓撲絕緣體的微觀理論中得到了正確的拓撲量子場論描述。
  • 一種新的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
    2006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提出,在碲化汞量子阱體系中可能存在無需磁場而由本徵材料能帶結構產生的拓撲絕緣態,而這種特殊的拓撲絕緣體態將引起非常有趣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該效應入選科學評出的2007年十大科學突破並列第二位。
  • 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本報訊 日前,在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和國際科技合作計劃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博士張海軍,研究員戴希、方忠所在的T03組在拓撲絕緣體的研究方向上取得重要突破。
  • 科學:基於鉍的納米帶顯示出「拓撲」運輸,這是新技術的潛力!
    科學:基於鉍的納米帶顯示出「拓撲」運輸,這是新技術的潛力!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稱為拓撲絕緣體的新興材料的納米帶,並使用磁場來控制其半導體特性,這是利用該技術研究奇異物理和構建新的自旋電子器件或量子計算機的一步,不同於絕緣體或導體的普通材料,拓撲絕緣體同時也是矛盾的 - 它們是內部的絕緣體,但在表面導電,普渡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與電氣和計算機副教授Yong P. Chen說。與博士生Luis A.
  • 物理所預言立方對稱性破缺下的新型拓撲絕緣體材料
    拓撲絕緣體已成為材料研究領域中的「明星」,吸引著眾多科學家的目光,理論和實驗兩方面的研究工作進展都極為迅速。拓撲絕緣體是一種新奇的量子物態,具有絕緣體和導體雙重特性,通過引入超導序和鐵磁序,拓撲絕緣體可能在量子計算機和自旋電子學等領域有著潛在的廣泛應用。然而,要實現這些應用,首先需要尋找性能優良的拓撲絕緣體材料。
  • 黃銅礦中存大量拓撲絕緣體材料
    紅色圓點的大小代表陽離子的s軌道佔據概率,(c)中插圖表明在實際黃銅礦結構下HgTe能夠自然地打開一個帯隙;(d)(e)分別是AuTlTe2、AuTlS2的能帶結構,它們具有與HgTe類似的反帶特點,顯示了其非平庸的拓撲性質,(e)中的ΔE代表反帶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