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智慧千年流傳,而且現在越來越受到西方的關注,影響力越來越大。儒釋道及陽明心學等作為東方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既有不同,但在對人與宇宙的關係智慧上,卻又有很多相似之處。
雖各有不同,但在本質上又有共同相似之處
儘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使命、意義和目標,每個人也有不同的信仰,但是理解經典智慧中的共同之處,如果用心體悟,就更能啟迪我們獲得幸福自在圓滿的人生。
佛教的空
《佛學大辭典》中說,空之思想乃般若經系統之根本思想。空在佛教思想智慧中佔據重要地位,四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色聲香味觸法。
道家的無
在道家思想中,「無」則佔據重要地位。道德經在描述「無之以為用」時,又使用了房子和器皿的比喻。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有無相生,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無用之用,無私而私。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儒家的無欲
錢穆先生在《孔子與論語》中說,儒家論人生,主張節慾寡慾以至於無欲。儒家思想中,仁、智、勇佔據重要地位,而「無欲」對於實現這三者又至關重要。無欲則剛,《論語·公冶長》中說,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真正剛強的人是去除欲望控制的,一旦被欲望所掌控,則真正的仁、智、勇都會受到束縛。
心學的去私慾復天理
陽明心學修習的核心是去除私慾,恢復天理。陽明心學中致良知,良知是心的本體,而遮蔽本體良知的,就是私慾和不明,心學修習就是不斷去除私慾帶來的不明,恢復天理之良知本體。
積極心理學中的正念與專念
在西方積極心理學中,正念和專念越來越受到關注,並且大量被運用的精神治療之中。積極心理學中的正念療法其實來自東方佛教的禪修。正念,就是有意識地放下評判和思考,專注於當下,對當下現實更自覺、更清明、更接納。專念與正念儘管在方法角度存在不同,但其要解決的問題很相似。專念就是讓人們擺脫各種「潛念」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