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之古代中國基本陳列:三國兩晉南北朝,三百餘年看文物

2021-01-09 眼緣藝志

時光飛逝,跌宕起伏的2020就這樣過去了,嶄新的2021也為我們開啟了新的篇章。在新的一年裡,GM也會繼續陪伴大家,為大家分享藝術現場的魅力。

回歸正題,上一期我們為大家介紹了《古代中國陳列展》中的「秦漢時期」,沿襲歷史的脈搏,本期將為大家介紹群雄輩出、政權更迭頻繁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提到「三國兩晉南北朝」這幾個字,相信很多人會想到當年總是寫著數學作業、看漫畫、開小差的歷史課。什麼朝代更迭、什麼英雄人物,就那麼糊裡糊塗地塞進了被動聽講的腦袋裡。

不過,這一段紛爭連連的歷史卻在近些年成為了影視劇的又一片藍海。不管是前段時間熱播的《錦繡南歌》,還是大家所喜愛的《陸貞傳奇》,其故事背景都設立在群雄逐鹿、英雄與美人輪番登場、各大勢力競相角逐的南北朝時期。所以,為了幫助大家重新了解這段歷史,本期便藉助國博展出的文物,為大家好好梳理一下這段亂麻般的三百餘年吧。

01三國

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又稱三國兩晉十六國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為頻繁的時期。從220年曹丕稱帝到589年隋朝滅南朝統一中國,這短短的369年裡,不僅囊括了幾十個朝代和國家的更替,也對後來的歷史格局和民族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說起來,這一時期雖然戰亂不斷,但許多政權都在致力於恢復和發展經濟,重新耕種荒蕪的田地、興建水利工程等等,於是在彼時出現了翻車、水磨等先進的農耕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的青瓷是我國瓷器燒造技術成熟的標誌,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延續了漢代瓷器的燒造工藝,也為隋唐青釉瓷器的鼎盛奠定了基礎。青瓷的工藝手法大致分為胎裝飾和彩裝飾兩種,而這件在國博展出的「青瓷羊形燭臺」便屬於當時典型的青瓷器型。瓷器整體呈跪伏狀,羊嘴微張,雙角繞耳彎曲,額頭的圓孔可用於放置蠟燭。羊形造型肥壯健碩,釉色勻淨,不僅顯示出這一時期對於瓷器原料的選擇有了很大的進步,也反映了青瓷器的燒造開始趨於藝術的方向發展。

02西晉、東晉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這句話不僅是一句耳熟能詳的歌詞,也是對魏、蜀、吳三國徵戰的最好概括。至於結果,就是曹操用陰謀陽謀建立了魏國,後被大臣司馬昭和他的兒子司馬炎篡權,建立了只有短短36年和平時期的西晉。司司馬炎駕崩後,繼位的即是史上「最蠢」的皇帝司馬衷,他就是問大臣「老百姓吃不上飯,為什麼不吃肉糜」的晉惠帝。後因其無能導致了八王之亂,中原混戰,衣冠南渡,由西晉皇室後裔司馬睿在南方組建新都,另立東晉。

時代背景就這些,一起看看此次國博都展出了哪些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吧!

大王在展覽中看到了腰帶的前身,也就是這件出土於江蘇宜興周氏墓葬群的銀蹀躞(dié xiè)帶,是不是很像如今人們所佩戴的裝飾腰帶呢?雖然兩者在用途上有些許出入,但都具有一定的裝飾效果。最早的蹀躞帶起源於鮮卑和突厥等遊牧民族,當時那裡的人們為了方便在腰帶上攜掛刀具、印契、嚢袋或者飾品之類的隨身物品而設計了此物。蹀躞帶一般由帶鞓、帶銙、蹀躞、鮮卑頭、圭尾幾個部分組成。到了西晉時期,蹀躞帶也逐漸從繁瑣演變為由帶扣、銙和蹀躞三部分組成的裝飾性極強的腰帶。

印章篆刻作為我國特有的傳統藝術,已經傳承了上千年之久。在經歷了時間和文化的洗滌後,印章更是被賦予了除藝術之外的更多內涵,它們不僅是身份的象徵,也承載著歷史與文化的變遷。

此次展覽便通過幾枚青銅印中的「烏丸、氐、羌、胡、匈奴、屠」讓我們了解到當時少數民族的稱號,同時,也記錄了中原漢族政權授予少數民族首領的政治名號。

看到這,你也許會問,魏晉時代的人們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或許,這些畫像磚會告訴你答案。

魏晉南北朝時期,飲食文化較秦漢時期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谷、黍、稻、大豆、麥子等糧食作物已被廣泛種植,此外,這一時期在食物加工和烹飪方面也有了較為顯著的提高。

《世說新語》中還記載了這樣一段在今天看來頗為無釐頭的趣聞:三國時期,魏明帝懷疑何宴膚白是因為塗粉的緣故,故此,在夏天邀其來宮中吃熱湯餅。何宴食餅後滿頭大汗,卻依然白皙細膩,明帝這才知道他是真的天生膚白。雖說這個典故乃趣聞,但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的飲食文化已經相當的豐富。

此次展覽還展出了大家都極為熟悉的東晉畫家顧愷之的代表作《洛神賦圖卷》。雖不得見其全貌,但畫卷中的細膩畫風以及娓娓道來的愛情故事依然讓無數人為之傾倒。

《洛神賦圖卷》以曹植的文學作品《洛神賦》為題材,描述了曹植渡洛水時與洛水神女從相遇到戀愛,終因人神路隔而無奈分離的動人故事。畫卷中的故事既相互獨立,又前後連續,像極了如今的連環畫。不僅如此,畫家在原著故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自身的想像力,無論從藝術結構、人物造型還是表現形式來看,都堪稱中國古典繪畫的瑰寶。

03南北朝

曾有人說,真正偉大的朝代,都要先經過煉獄的打磨。比如,西漢扛過了七國之亂,變身大漢王朝,而沒有扛過八王之亂和五胡之亂的西晉只能丟了皇位,跑去江南另立新都,但也因此拉開了南北朝的序幕。

在文章開頭的「三國兩晉南北朝簡表」中我們了解到南朝的順序是宋、齊、梁、陳,而相較於南朝的「規整」,北朝則要混亂得多。「五胡之亂」期間,北方先後建立了無數短命的小國,真正能數得出來的也就十六個國家,故而有了「十六國」的稱謂。然而,這樣的局面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就被北魏統一了。於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中的「北朝」正式拉開了序幕。在後來的四十幾年裡,因北魏內亂,繼而分裂成東魏和西魏,最終北齊篡權東魏,北周端了西魏,並一統北方。

說了這麼多,大家也都看明白了,南朝、北朝並不是一個朝代,而是眾多朝代更迭的合稱。或許,這段歷史很黑暗、很動蕩,但不能否認的是,它的存在加速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也同時加快了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進程。

可以說,南北朝時期在我國文學、藝術史上是一個極為自由、極具智慧與熱情的時代,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下獨屬於這一時期的文物與故事吧!

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系統化的農業典籍,其豐富的內容吸引了古今中外諸多領域的學者,其中大量的農業科學知識也廣泛影響了亞歐各國。

南北朝時期,佛教文化的影響已深入到人們生活的諸多領域,譬如,在陶器、瓷器、寺廟建築上所出現的佛像和蓮瓣紋裝飾等。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是描寫當年佛教興盛的最好寫照。

這件出土於河南上蔡的「青瓷蓮花尊」是佛教聖物,也是古陶瓷界最嘖嘖稱奇的國寶。青瓷的整體造型設計不僅高大端莊、造型優美,還擁有極為豐富的裝飾技法,是北朝青瓷製瓷工藝和造型藝術的傑出代表。

好啦,這一期與三國兩晉南北朝有關的內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了,相信大家對於這一段混亂的歷史也多少有一些頭緒了吧。所以,下次再刷劇時,記得拿出所學到的知識盡情查找編劇的漏洞吧!

下一期,我們將會為大家帶來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輝煌的隋唐五代時期,請大家拭目以待吧!

眼緣藝志 第677篇獻給生活的藝術禮物

相關焦點

  • 國家博物館之古代中國基本陳列:秦時虎符人俑,漢時青銅玉畫
    跌宕起伏的2020年,就快要過完了,這也是今年最後一次給大家分享與GM有關的內容了。不過,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裡,我們會繼續為大家分享更多有趣且養眼的藝術展。話不多說,先看看本期的內容吧!延續時代的進程,本期的「古代中國基本陳列」要給大家介紹的即是歷史洪流中最為精彩紛呈的秦漢時期。
  • 盤點國家博物館中關於羊的國寶知多少?
    「馬馳率風,羊致清和」意指馬兒奔跑起來其矯健的雄姿具有一種陽剛之氣,使人精神煥發,給人一種昂揚向上的力量;而羊是一種溫順的動物,它的到來給人們帶來了和平吉祥。值此午馬奔馳而去,未羊即將到來之際,祝福大家羊年好運,生活清淨、安寧、祥和。羊的形象經常出現在國寶上,國家博物館為觀眾整理並介紹了一系列帶有羊形象的國寶。
  • 三國兩晉南北朝:歷史深處那段紛繁擾攘的歲月
    在此之前,是三國耳熟能詳的故事,孫吳,蜀漢,曹魏,吳蜀伐魏,吳蜀廝殺,蜀攻中原,幹戈擾攘,軍閥混戰,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興亡多少事,城頭變幻大王旗。孫吳,存五十二年而亡,蜀漢,歷四十二年,二世而亡,實力最強的曹魏,統一北方的曹魏,也僅僅存在四十五年,就斷送在司馬家族之手。真是造化弄人,世事無常。三國之後的西晉,歷史經歷了短暫的統一。
  • 四川省博物館學會陳列展覽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暨「陳列展覽策劃...
    在他看來,博物館陳列設計就如同用物之音符譜寫知識的旋律,是運用空間、色彩、照明、陳列設施等手段奏響的交響曲。  陳列的交響曲,往往需要觀眾與策展者合奏共鳴。中國博物館協會陳列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研究員陳同樂從「策展」與「人」、「策展」與「展覽」、「策展」與「博物館」展開討論。陳同樂認為,博物館展覽時代背景在改變。
  • ———長沙簡牘博物館陳列掠影
    從神秘的商周青銅器到天下無雙的馬王堆漢墓,從驚世發現三國吳簡到古樸卓絕的唐代長沙窯……歷史在這裡濃縮,文明在這裡閃爍其炫目的光華,這是長沙,這是長沙的歷史,這是長沙的文明!長沙簡牘博物館將於12月26日試開館,昨日,記者在博物館館長宋少華帶領下有幸先睹該館兩大陳列《文明之路———長沙簡牘博物館專題陳列》及《長沙文物精華展》,在歷史和文明的崇高下,記者為之頂禮膜拜!
  • 北京的高校裡竟然藏著這麼多神奇的博物館!
    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北京大學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是中國高等院校中第一所考古專題博物館,前身是1922年北京大學設立的考古學研究室。外觀古色古香,與校內其它建築風格一致,看起來就很北大。基本陳列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夏商周時期、戰國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宋遼金元明時期七個部分。
  • 雲陽縣博物館晉升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三峽傳媒網訊 (記者 徐志全文 /圖) 9月25日,記者從雲陽縣文化委獲悉,中國博物館協會日前公布了第三批國家二級博物館名單,雲陽縣博物館榮獲二級博物館稱號。此次,重慶市共有三家晉升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彌補了全市無二級博物館的空白。
  • 星辰文藝 | 蔣集政:遙想當年走馬樓——參觀長沙簡牘博物館有感
    長沙走馬樓三國簡牘因其重要的文物考古價值,保護整理工作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於是成就了世界上首個以簡牘為專題開展收藏、保護、研究、陳列展覽和社會教育活動且功能齊備的大型現代博物館。長沙簡牘博物館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湖南省4個國家一級博物館之一。
  • 讓文物映照現實——對話蚌埠市博物館館長季永
    蚌埠市博物館從二級館升級為一級館,獲批4A級景點,認定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文物系統先進單位……蚌埠市博物館為何有如此魅力贏得這些稱號和榮譽?「全省領先,國內一流」 目標基本實現深讀周刊:博物館首先有文物的保護、展覽、展示功能,蚌埠市博物館2015年遷入新址後,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創新性工作?
  • 濱州市出土文物蟬冠菩薩像亮相國家博物館
    」在國家博物館開展,本次展覽是首次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成就進行全景式展覽,展覽匯集了來自13個省市、18家文博單位的600餘件回歸文物參展,濱州市博興縣出土的蟬冠菩薩像亮相國家博物館。蟬冠菩薩像1976年出土於博興縣龍華寺遺址,被發現之時就已斷為三截,當地文物工作者李少南前後用了三年的時間分三次從三位村民家中找到,終於拼接成一尊較為完整的菩薩像。1994年7月初被盜後,蟬冠菩薩像流轉到英國文物市場,1995年被日本美秀博物館花費巨資購得,成為該館的展覽文物。
  • 除了國家級省級博物館,這些隱藏在地市的小眾博物館也值得花時間逛...
    六朝是指中國歷史上從三國至隋朝的南方朝代:三國吳、東晉、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這六個朝代均建都建康(現南京)。博物館共分為四層,分為「金陵帝王州」、「千古風流」、「六朝風採」、「六朝人傑」四個主題,展出文物約1200件。除了城牆遺址,負一層最值得一提的是一面六朝瓦當牆。
  • 京都博物館曬寶含眾多中國文物,《火影忍者》也熱衷「蛤蟆仙人」
    中國是國際博協成立時最早發表聲明表示支持的27個國家之一,1983年經文化部和外交部批准,中國博物館協會代表團出席了在倫敦舉行的國際博協第13屆大會,正式宣布中國加入國際博協,並於同年建立了國際博協中國國家委員會。國際博協大會每三年舉行一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館會議,歷來受到博物館業界、主辦國家和社會公眾的高度重視。中國上海於2006年舉辦過第22屆國際博協大會。
  • 七三一陳列館增設基本陳列「國際公約牆」
    央廣網哈爾濱5月18日消息(記者遲嵩 通訊員金成)今天是第42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歷經半年時間策劃、設計,增設的基本陳列內容「國際公約牆」,正式面向公眾開放。
  • 北京這些國家一級行業博物館,你都去過了嗎?
    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議,並以打分方式產生的博物館最高等級劃分,將博物館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三個等級。作為首都,北京的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有很多的,其中以行業為劃分的博物館也有不少,有農業、科技、自然、軍事等,總會有你感興趣的主題。
  • 2020北京旅行必去的五大博物館,透過博物館看遍中華五千年上下
    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館藏精品通過中國國家博物館,可以系統地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經濟,文化,歷史,軍事。而且,中國國家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持公民身份證即可進館參觀。
  • 國家博物館不僅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這20件文物也都是鎮國之寶
    中國國家博物館,不但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更是全世界最受遊客歡迎的博物館之一。2002年1月18日,被國家文物局作為國家一級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歷史課本上出現的文物之一,於20世紀50年代在西安半坡村出土後,被負責發掘的中國科學院考古所帶回北京,此後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就藏於國家博物館。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以寫實的手法刻畫魚的形象,充分反映了漁獵生活在原始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 930歲西安碑林博物館今晚登陸《國家寶藏》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西安市文物局重視加強對全市文物價值的挖掘闡釋、解讀和傳播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積極推動實現西安作為陸上「一帶一路」起點、「國家中心城市」「絲路博物館之城」等讓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力量,發揮西安獨特的文物資源優勢。
  • 堪薩斯城是美國腹地,卻陰差陽錯成了8000件中國文物的「家」
    「如果你想看中國古代最精美的古董,你不要去中國看,要去美國看」。這句話極為諷刺卻也極為真實。中國的文物經歷了近代屈辱的歷史,精美的文物大部分被外國的侵略者搶走,一部分的文物卻被外國人以各種利誘的方式帶走。
  • 文化的多元與民族大融合——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亦稱「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自秦統一以後出現的第一次大分裂時期。其分裂的時間實際上在東漢末年就已開始了。 東漢後期,宦官、外戚交替執政,政局混亂不堪。從此,各地軍閥擁兵自重,相互徵伐,國家進入分裂狀態,東漢政府名存實亡, 經過數年兼併混戰,政權最終落到「一代奸雄」曹操手中。公元196年曹操遷都許都(今河南許昌東),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政治上的優勢。
  • 直播、展覽、文創……「5·18國際博物館日」山東主場活動來啦
    5月18日上午,山東省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場活動暨「文物山東·岱海同天」直播聯動活動開幕式在山東博物館舉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國際博物館日山東主場活動簡樸而又莊重。截止2019年底,在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備案的博物館(紀念館)共有575個,比2018年新增34個,其中,國有文物系統博物館162個,國有行業博物館60個,非國有博物館338個,其他博物館1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