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蠅卵巢至腸內類固醇信號轉導有助於其生存

2021-01-09 科學網

果蠅卵巢至腸內類固醇信號轉導有助於其生存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9 16:47:03

德國海德堡大學Bruce A. Edgar和德國癌症研究中心Aurelio A. Teleman研究組合作發現,果蠅卵巢到腸內類固醇信號轉導引起適應權衡。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7月6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研究人員發現,果蠅從卵巢到腸道的類固醇信號轉導,特別是在已交配的雌性動物中促進了腸道的生長,並增強了它們的生殖能力。果蠅活躍的卵巢產生類固醇激素蛻皮激素,它通過類固醇受體EcR和Usp及其下遊靶點Broad、Eip75B和Hr3刺激腸道幹細胞在兩個不同的增殖期分裂和擴增。儘管蛻皮激素依賴的雌性腸上皮細胞生長增加了繁殖力,但更活躍和更多的腸道幹細胞也增加了雌性年齡依賴性腸異型增生和腫瘤發生的敏感度,從而潛在地降低了壽命。

這項工作揭示了當器官間信號改變幹細胞行為以優化器官大小時發生了適應性狀的權衡。

據悉,性二態性是由雄性和雌性細胞之間的遺傳差異以及全身性激素差異引起的。人們對性激素如何影響非生殖器官的了解很少,但鑑於許多疾病存在性別差異,這與健康高度相關。

附:英文原文

Title: Fitness trade-offs incurred by ovary-to-gut steroid signalling in Drosophila

Author: Sara Mahmoud H. Ahmed, Julieta A. Maldera, Damir Krunic, Gabriela O. Paiva-Silva, Clothilde Pnalva, Aurelio A. Teleman, Bruce A. Edgar

Issue&Volume: 2020-07-08

Abstract: Sexual dimorphism arises from genetic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ells, and from systemic hormonal differences1,2,3. How sex hormones affect non-reproductive organs is poorly understood, yet highly relevant to health given the sex-biased incidence of many diseases4. Here we report that steroid signalling in Drosophila from the ovaries to the gut promotes growth of the intestine specifically in mated females, and enhances their reproductive output. The active ovaries of the fly produce the steroid hormone ecdysone, which stimulates the division and expansion of intestinal stem cells in two distinct proliferative phases via the steroid receptors EcR and Usp and their downstream targets Broad, Eip75B and Hr3. Although ecdysone-dependent growth of the female gut augments fecundity, the more active and more numerous intestinal stem cells also increase female susceptibility to age-dependent gut dysplasia and tumorigenesis, thus potentially reducing lifespan. This work highlights the trade-offs in fitness traits that occur when inter-organ signalling alters stem-cell behaviour to optimize organ size.

DOI: 10.1038/s41586-020-2462-y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462-y

相關焦點

  • 清華生命學院梁鑫課題組發文報導果蠅機械力信號轉導新機制
    清華生命學院梁鑫課題組發文報導果蠅機械力信號轉導新機制清華新聞網3月29日電 3月2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梁鑫課題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題為「果蠅機械力感受器中NompC的超微結構」(Ultra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NompC in the Mechanoreceptive Organelle
  • 再回首2006年細胞信號轉導研究
    再回首2006年細胞信號轉導研究 來源:生物通 2006-12-11 10:00         細胞表面所接收的信號怎樣傳遞到胞內,介導複合物的產生和發育過程的
  • 難點+重點 生理 細胞信號轉導
    細胞信號轉導在生理和生物化學均會考察,而且每年必考,天天師兄已在十年真題的各年份中串講完了生理+生化的細胞信號轉導所有核心考點,建議同學們不留死角的整體複習。「李維嘉」屬於脂溶性配體,會直接穿過細胞膜作用於胞內受體,例如類固醇激素(糖皮質激素、醛固酮、性激素、鈣三醇或活化的VitD)、維甲酸或活化的VitA、甲狀腺激素。所以BD錯。
  • 【重磅綜述】脂質信號轉導如何影響壽命
    但最近的研究發現脂質作為信號分子可能對健康和長壽有益,並且這些研究還揭示了衰老和脂質信號之間的複雜聯繫。本篇綜述總結了目前的一些證據,指明脂質代謝的變化,特別是脂質信號轉導的變化,是影響健康衰老的潛在機制。要點1. 衰老是複雜的,對其基本機制的深入理解為幹預和促進健康長壽奠定了基礎。2.
  • 【中國科學報】植物激素的全新信號轉導之路
    獨腳金內酯如何調控植物與外界環境進行信號「交流」、如何影響植物生長發育過程等,始終是植物學家關注的熱點話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洋團隊,在獨腳金內酯信號轉導機制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團隊系統鑑定了擬南芥獨腳金內酯早期響應基因,並闡明相關分子機制和發育過程,揭示了一種全新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
  • 科學家揭示 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新知 科技日報訊 (記者陸成寬)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團隊的研究人員,系統鑑定了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的早期響應基因,闡明了獨腳金內酯調控分枝發育、葉片形狀以及花青素積累的分子機制,揭示了一種全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
  • Curr Biol:清華大學報導新型介導果蠅脂肪細胞粘連和信號通路的...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組織形態發育實驗室的成員在進行關於果蠅脂肪組織是如何整合的研究中發現,在果蠅脂肪組織中存在很多不連續的包含有IV型膠原蛋白的結構。這些結構與基膜不同,位於脂肪細胞之間。該課題組進一步展示了這些IV型膠原蛋白在脂肪細胞間的聚集(Collagen IV Intercellular Concentrations, CIVICs)以及它們在脂肪組織形態建成和脂肪細胞存活的信號轉導中的作用。
  • ...清華大學報導新型介導果蠅脂肪細胞粘連和信號通路的細胞外基質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組織形態發育實驗室的成員在進行關於果蠅脂肪組織是如何整合的研究中發現,在果蠅脂肪組織中存在很多不連續的包含有IV型膠原蛋白的結構。這些結構與基膜不同,位於脂肪細胞之間。該課題組進一步展示了這些IV型膠原蛋白在脂肪細胞間的聚集(Collagen IV Intercellular Concentrations, CIVICs)以及它們在脂肪組織形態建成和脂肪細胞存活的信號轉導中的作用。
  • 前沿 | 小分子探針與信號轉導
    >重大研究計劃「基於化學小分子探針的信號轉導過程研究」(2007~2016 年)的主要研究成果。細胞中的各種信號轉導過程決定了細胞的命運,也直接關係到正常的生理過程和疾病的病理過程,針對「細胞是如何進行信號轉導的」這一重大科學問題,化學生物學研究有著巨大的空間,並由此確定了以化學小分子探針為工具,通過對信號轉導通路的探測、監控,以達到解析這一複雜生命網絡的內部結構和功能的目的。
  • 科學家揭示果蠅產卵地選擇行為機制
    媽媽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果蠅也不例外。  自然界裡,雌性果蠅喜歡挑選軟爛的水果產卵,讓孩子們一出世就能「泡在蜜罐」裡。同時,水果較軟的表面質地也方便它們把產卵器插進去。早期研究證明水果芳香的化學味道可以激發果蠅的產卵行為,那麼柔軟的質感是不是也可以呢?  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果蠅通過機械力感受機制選擇「產房」的秘密。
  • 每日摘要:植物TTL蛋白介導BR信號轉導調控(Plant Cell)
    油菜素內酯BRs是一類類固醇激素,對於植物生長、發育和脅迫響應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BR能夠被質膜類受體激酶在細胞外感知,從而激活互聯信號轉導級聯,導致BR響應基因的轉錄調控。TTL基因是一類陸地植物特有的基因家族,其編碼的蛋白在N端具有一段無序的區域,能夠發生蛋白-蛋白互作,中間存在6個四肽重複結構域,C端序列與硫氧還蛋白同源,所以TTL很有可能介導多蛋白複合體的組裝。
  • 科學家揭示果蠅選擇「產房」的秘密
    作者 | 李晨陽媽媽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果蠅也不例外。自然界裡,雌性果蠅喜歡挑選軟爛的水果產卵,讓孩子們一出世就能「泡在蜜罐」裡。同時,水果較軟的表面質地也方便它們把產卵器插進去。早期研究證明水果芳香的化學味道可以激發果蠅的產卵行為,那麼柔軟的質感是不是也可以呢?
  • Nature: 中國科學家發現一條新的生長素信號轉導途徑
    Nature:中國科學家發現新的不依賴於TIR1的生長素信號轉導途徑研究背景:經典的生長素信號通路是指生長素與其受體TIR1/AFBs結合後, 能穩定其受體與生長素信號抑制因子Aux/IAA蛋白的互作, 且能夠泛素化降解Aux/IAA蛋白, 釋放出被Aux/IAA蛋白抑制的生長素響應因子
  • 揭示G蛋白耦聯受體信號轉導機制
    9月8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王江雲課題組和山東大學醫學院的孫金鵬課題組應用最新的非天然胺基酸編碼技術,揭示了G蛋白偶聯受體重要的信號轉導機制
  • 科學家攻克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難題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領銜的交叉團隊,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視紫紅質與抑制型G蛋白(Gi)複合物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攻克了細胞信號轉導領域的重大科學難題
  • 安神助眠、保護卵巢它都行
    結果在這三種雌性小鼠中,Immp2l-/-雌性小鼠變得不育,並且體重和卵巢重量都發生了明顯變化,作者猜測這可能是由於一氧化氮信號通路被影響從而造成了小鼠食物攝入的減少。21、28、35天齡的Immp2l-/-雌性小鼠的卵泡發育和生長都出現了不同程度延遲,竇狀卵泡數量明顯下降,但次級卵泡數量增加。這可能與卵巢卵泡發育受阻有關。
  • 化學學院金長文課題組與合作者揭示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多樣性的...
    G蛋白偶聯受體(GPCR)家族是最大的一類膜蛋白家族受體,在視覺、嗅覺、味覺以及激素和神經遞質等信號轉導中發揮著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時也是關鍵的藥物靶標。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GPCR在失活和激活狀態下的晶體及電鏡結構解析,人們對於這一大類受體的激活機制有了愈發深入的了解。
  • Mol Cell | 果蠅神經系統調控mRNA選擇性切割
    Rbp9蛋白和Fne蛋白同樣也在神經系統中特異性表達(Rbp9蛋白在卵巢中也有一定水平的表達),對於Rbp9蛋白和Fne蛋白功能的研究相對較少,因為其基因突變果蠅幾乎沒有明顯表型(某些Rbp9蛋白突變會造成雌性果蠅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