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獎專題 | 複雜代謝表型化合物藥動學成藥性評價技術研究與應用

2020-10-29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創新藥物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通過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評價符合藥用要求的化合物,大量活性化合物由於體內代謝過程的複雜代謝表型而影響了新藥的研發,大批候選藥物在臨床上也因其藥代動力學性質問題而失敗。複雜代謝表型化合物是具有藥理作用但體內代謝動力學特點和過程複雜、評價難度大的一類化合物。針對以上難題,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的杜冠華教授帶領團隊開展了「複雜代謝表型化合物藥動學成藥性評價技術研究與應用」,對多種類型複雜代謝表型化合物進行研究,經過技術創新和理論探索,建立了評價複雜代謝表型化合物技術方法,在新藥發現和研發中發揮積極作用,產生良好效果。該項目榮獲2019年中華醫學科技獎醫學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項目組研究的複雜代謝表型化合物包括3種主要類型,一是藥代動力學性質複雜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過低或過高,不能通過現有評價方法進行準確評價;或是代謝產物複雜且含量範圍大,難以準確評價排洩量及體內蓄積程度。二是多晶型化合物,該類化合物存在多種晶型,不同晶型的代謝過程完全不同,同時受給藥形式制約,體內評價困難,現有技術方法難以獲得準確藥代動力學數據;三是中藥及複方藥物的有效成分,這類樣品是多成分組合,代謝過程各不相同,相互之間還存在相互作用,且成分組合和體內過程與療效直接相關,同步監測和綜合評價難度大。該項目以複雜代謝表型化合物的藥代性質評價為導向,通過評價策略與技術創新有效整合,建立複雜代謝表型化合物的藥代評價技術體系,提高化合物評價的準確性、有效性,為複雜代謝表型化合物新藥研發提供技術支撐。

創新點

1、建立極低生物利用度、複雜生物利用度化合物藥代評價體系,創造性應用新型藥代動力學評價模型,建立評價極低及複雜生物利用度化合物藥代特性的新模式和技術體系。

2、建立代謝產物複雜化合物的代謝產物評價體系,通過對體內外藥物代謝酶及代謝產物定性、定量比較,形成對應的藥代評價體系。

3、建立不穩定性化合物的藥代動力學研究評價體系,綜合應用酸鹼度調節、抗氧化劑、官能團保護劑、溫度控制等策略,實現不穩定性化合物的藥代性質評價。

4、建立化合物優勢晶型的藥代動力學研究評價體系,比較不同晶型的藥代性質差異,評價出優勢藥物晶型。

5、建立基於中藥複方有效成分組理論基礎的多組分藥代研究評價體系,將藥物代謝的動態變化與藥效表現相結合,促進中藥及複方藥物有效成分的藥代動力學性質評價。

該項目充分應用高靈敏度定量分析技術、體外代謝產物快速鑑定技術、體內外藥物酶誘導與抑制作用評價技術、液質聯用多組分同時測定技術等,推動了複雜代謝表型化合物的藥物研發。在長期研究工作中,項目組通過研發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藥物,如抗糖尿病神經病變新藥丹酚酸A片、抗帕金森病震顫新藥百可利、抗高血壓藥新尼群地平等,系列新藥均已經進入臨床研究,推動了複雜代謝表型化合物的新藥研發進程。同時,項目組通過培養人才、論文發表、技術交流、技術推廣等形式,為我國新藥研究提供了人才儲備和技術支撐,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編輯:左舒穎

排版:高冀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20年19期第13版

相關焦點

  • 科技獎專題 | 提高肺癌放療療效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王綠化教授帶領團隊開展「提高肺癌放療療效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項目,歷經17年,圍繞現代精確放療新技術規範、臨床治療方案優化等關鍵問題,在國內率先開展肺癌三維適形放療、調強放療等新技術的系統研究,解決了臨床療效驗證、流程規範制定、治療方案優化及臨床推廣應用等關鍵技術難題,使得我國肺癌放化療的生存明顯提高、不良反應顯著下降。
  • 科技獎專題 | 基質微環境骨重建理論體系、關鍵技術及轉化應用研究
    陸軍軍醫大學的董世武教授帶領團隊開展了「基質微環境骨重建理論體系、關鍵技術及轉化應用研究」,歷經14年,針對骨缺損救治,從構建骨再生微環境角度出發,應用組織工程化技術,完成了基礎理論創新、新材料關鍵技術攻關、規範和標準化建立及臨床推廣應用,該項目榮獲2019年中華醫學科技獎醫學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趙春江院士: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及其研究進展
    近日,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趙春江院士在《農業大數據學報》發表了《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及其研究進展》,該文章概括了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的發展背景、含義、產生過程和特點,系統綜述了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研究進展,植物表型資訊介紹如下:
  • 科學家發布成藥性拓展空間資料庫 (DrugSpaceX)
    然而,滿足Lipinski's類藥性的化學空間所包含的理論分子數可能超過1063【1】,如何更高效地探索這樣巨大的多樣性空間,找到具有良好的可合成性和成藥性的新分子是擺在計算化學家和藥物化學家面前的一道難題。
  • 藥理學重要知識:藥理學和藥動學重要概念匯總
    藥理學重要知識:藥理學和藥動學重要概念匯總 醫療衛生事業單位考試專業知識部分經常考察藥理學的知識,今天中公醫療衛生網幫助大家梳理一下相關內容。1.藥物效應動力學(藥效學):是研究藥物對機體的作用及作用機制的生物資源科學。
  • 多源光學傳感器的應用是作物表型鑑定研究的重要發展方向
    7月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栽培與生理創新團隊在《地球科學與遙感(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Magazine)》上,在線發表了該研究團隊聯合全球多位作物表型領域國際知名專家,歷時三年關於作物表型鑑定研究的系統綜述文章。
  • 技術前沿 | 溫室環境下植物表型研究平臺
    植物的表型是基因型和環境因素複雜交互的結果,基因型是表型得以表達的內因,而環境是表型得以表達的外因。植物表型研究是研究在特定條件下植物所表現出的可觀察的結構、功能等形態特徵及其變化規律,正成為學術和產業界公認的核心研究和應用領域之一,是解決面向未來的農業挑戰(糧食安全、環境可持續發展、生物能源、人口老齡化等)的核心技術領域之一。
  • 喜訊| 新華醫院三項科技成果獲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二等獎
    姚志榮團隊通過大樣本量臨床表型研究、全國多中心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免疫學實驗等,探索了特應性皮炎的發病機制、診斷與治療新策略。該項目提出以下主要創新點:(1)通過大樣本特應性皮炎的臨床表型研究,明確我國特應性皮炎臨床體徵;並釐清嬰兒脂溢性皮炎、嬰兒溼疹、溼疹與特應性皮炎的關係,改寫我國教科書;(2)建立中國首個嬰兒、兒童特應性皮炎診斷標準,得到國際認可,填補了國際上3個月以下嬰兒特應性皮炎診斷標準的空白,使早期診斷與早期幹預成為可能;(3)牽頭完成我國首個12個中心城市0-7歲特應性皮炎現場流行病學調查
  • 全球作物表型研究「中國方案」呼之欲出
    10月23日,由南京農業大學、國際植物表型組織(IPPN)主辦的第六屆國際植物表型大會在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認為,農作物表型和基因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到種質資源利用效率和現代種業的可持續發展,南京農業大學正在籌建的作物表型組學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將在全球範圍內組建跨學科研究團隊,引領農業植物科學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 科技獎專題 | 我國重要新發腸道原蟲病原和分子檢測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針對該類傳染病防控重大需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的曹建平教授帶領團隊開展了「我國重要新發腸道原蟲病原和分子檢測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建立和優化隱孢子蟲、賈第蟲和微孢子蟲等PCR和LAMP等標準化核酸檢測和基因分型技術,率先建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多重PCR
  • 首屆中國人類表型組大會暨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表型組學分會年會在...
    12月23日,首屆中國人類表型組大會暨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表型組學分會第一屆年會在廣州南沙拉開帷幕。大會聚焦「推進表型組研究,解密人類生命信息」的主題,吸引了全國相關政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研究型三甲醫院、生命健康產業領軍企業的近300位代表,匯聚羊城,交流表型組學最新研究成果,探討生命科學未來發展趨勢,共商引領人類表型組研究的中國方案。
  • CFDA發布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工作中改鹽基藥品評價一般考慮的徵求...
    為貫徹《國務院關於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國發〔2015〕44號)以及《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國辦發〔2016〕8號)的精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關於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有關事項的公告》(2016年第106號)和《普通口服固體製劑參比製劑選擇和確定指導原則》等多個技術指導原則
  • 革新範式,人類表型組學策動生命科學原始創新
    10月24日,由復旦大學、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表型組學分會、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人類表型組大會及第三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開幕。作為表型組學研究領域最為重要的前沿學術峰會,今年兩場大會均聚焦「表型組時代的人類健康」這一主題,吸引了來自全球300餘位正式代表、近千位聽眾在線參加,共同分享表型組學最新研究成果,探討人類健康重大問題的科技解決方案,凝聚 「國際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的中國動力與全球合力。
  • 人工細胞的表型測試與分選:構建從光譜學到遺傳學的橋梁
    其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取決於「基因型設計」「基因型合成」與「細胞表型測試」這三大共性技術環節(design-build-test)的突破。近年來,隨著基因組測序與合成在通量與成本上的大幅度改進,以及基因組編輯技術的廣泛應用,業界設計和構建突變體甚至人工細胞的能力已經突飛猛進。然而,細胞表型測試速度與通量的發展卻緩慢得多,有時候甚至落後幾個數量級。
  • 研究人員發現藥物代謝在藥物研發中的作用
    設計活性高、選擇性強、毒副作用小、應用廣泛的新藥不但是藥物設計人員孜孜以求的目標,也是臨床用藥發展的需要。在新藥設計中,很多優秀藥物並不是完全新型結構的化合物,而是通過對先導化合物或老藥結構進行合理改進或修飾而開發出來,它們往往具有更理想的理化性質或者藥動學性質,或者膜透過性增強、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提高,或者具有靶向作用,選擇性提高,毒副作用減弱。
  • 繪製生命與疾病的導航圖 人類表型組學策動生命科學原始創新
    作為表型組學研究領域最為重要的前沿學術峰會,今年兩場大會均聚焦「表型組時代的人類健康」這一主題,吸引了來自全球300餘位正式代表、近千位聽眾在線參加,共同分享表型組學最新研究成果,探討人類健康重大問題的科技解決方案,凝聚 「國際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的中國動力與全球合力。
  • B肝反義新藥404,皮下給藥藥動學相似,劑量依賴性表面抗原下降
    APASL2020,即印尼峇里島2020亞太肝病年會上,大型跨國製藥公司葛蘭素史克(GSK)公布了GSK3389404,在亞洲人種當中藥代動力學研究數據與結論。B肝反義新藥404,皮下給藥藥動學相似,劑量依賴性表面抗原下降公開信息查到,GSK在研B肝新藥有GSK33389404(IONIS-HBV-LRx)和GSK3228836(IONIS-HBVRx)。反義分子新藥方向為通過與B肝病毒mRNA進行結合,進而阻止其轉變為B肝病毒蛋白,起到抑制B肝病毒複製作用。
  • 基因檢測臨床應用中的難題:基因型與表型信息關聯
    新一代測序技術的出現,使得基因組數據以及新基因突變的發現呈現爆炸式增長。基因組學研究所面臨的挑戰不再是單純的數據產生,而是數據的解讀。基因組學的信息如果不能和臨床、表型的數據關聯,就不能很好地解釋複雜的基因變異以及生物學相關問題。
  • Science:利用單細胞基因組學進行人類細胞表型分析
    「表型(phenotype)」可能意味著很多事情,但總的來說,它是對由於個體基因型與其環境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系列特性進行分類的一種方式。為何對恢復視力很重要Gray Camp解釋道,「當我們在巴塞爾分子與臨床眼科研究所努力恢復視力的過程中,單細胞基因組學是開發個性化表型分析策略的最新進展之一。
  • 2020年「農業遙感與表型信息獲取分析」專題文章全在這了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摘要植物表型組學研究正逐漸向綜合化、規模化、多尺度和高通量的方向快速發展。本文首先介紹了植物表型研究的最新動向。然後針對室內表型監測平臺的特點和各類室內表型針對的表型性狀進行了系統介紹,包括產量、品質、脅迫抗性(包括乾旱、抗冷熱、鹽脅迫、重金屬和病蟲害)等。在此基礎上,本文還根據通量、傳感器集成度和平臺大小等把一些國內外流行的室內植物表型平臺進行了分類,並介紹了這些室內表型平臺在植物研究中的應用情況。同時,本文還介紹了室內表型數據的管理和解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