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獎專題 | 提高肺癌放療療效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2020-12-05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放療是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如何提高放療療效一直是業內研究的重點和熱點。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王綠化教授帶領團隊開展「提高肺癌放療療效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項目,歷經17年,圍繞現代精確放療新技術規範、臨床治療方案優化等關鍵問題,在國內率先開展肺癌三維適形放療、調強放療等新技術的系統研究,解決了臨床療效驗證、流程規範制定、治療方案優化及臨床推廣應用等關鍵技術難題,使得我國肺癌放化療的生存明顯提高、不良反應顯著下降。「提高肺癌放療療效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榮獲2019年中華醫學科技獎醫學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項目組率先建立了肺癌三維適形放療、調強放療新技術流程和規範,通過對1011例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資料總結,在國內首次證實三維適形放療療效優於常規放療,調強放療能進一步改善腫瘤控制並降低肺損傷發生;探明了三維適形放療和調強放療正常器官放射性損傷的相關劑量學參數和臨床特徵,制定出新技術流程和規範,領銜制定了系列指南,推動了我國精確放療新技術的安全、有效開展。

項目組在國內率先開展肺癌同步放化療,制定了最佳同步放化療方案。同步放化療是20世紀末歐美發展起來的腫瘤綜合治療新模式,顯著提高局部療效,但同時會增加治療相關不良反應,因此早期國內業界普遍認為我國患者不能耐受。項目組在國內率先開展並報導了紫杉醇、紫杉醇+卡鉑、拓撲替康和依託泊苷+順鉑等方案同步放化療的前瞻性臨床研究,首次臨床證實其在我國肺癌患者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首次確定依託泊苷+順鉑方案是國人NSCLC同步放化療中的最佳化療方案,建立了國內首個局部晚期肺癌放化療臨床研究平臺,開展全球首個頭對頭比較依託泊苷聯合順鉑和紫杉醇聯合卡鉑同步化療方案療效的前瞻性Ⅱ期研究和多中心Ⅲ期研究,證實順鉑方案聯合放療能使3年總生存率顯著提高,放射性肺炎發生率降低近一半。

項目組確立了術後放療在NSCLC中的應用價值。NSCLC術後放療是主要的輔助治療手段,但是對生存的價值一直備受爭議。項目組在國內首次系統開展肺癌術後放療的隨機臨床研究,明確了術後放療可以提高N2期NSCLC的生存率,並在國際上率先篩選出NSCLC術後放療的獲益人群,解決了術後放療影響生存的臨床爭議。

項目組闡明了與肺癌放射敏感性相關的分子指標、遺傳學及血清學標誌物,為加快精確放療進程奠定了堅實基礎。項目組在國際上創新性發現了10個與肺癌預後和放療療效相關的分子標誌物,建立了首個中國人精確放射技術下的肺癌正常組織併發症概率預測模型以指導臨床上的個體化放療,發起全國11家大型放療中心制定了國內首個放射性肺損傷診斷及治療專家共識,為我國開展肺癌精確放療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該項目的研究成果在全國330家醫療機構推廣,應用單位肺癌放療患者5年生存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不良反應明顯下降;通過多中心臨床試驗,聯結全國多所腫瘤醫院大大推進了肺癌規範化同步放化療及個體化精準放療,顯著提高我國肺癌放療整體水平,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文/左舒穎)

編輯:左舒穎

排版:高 冀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20年22期第16版

相關焦點

  • 放療新技術突飛猛進,早、中、晚期肺癌放療應用地位何在?| 全球...
    放療是最常用的三大治療癌症的方法之一,被廣泛應用在多種癌症的治療。隨著科技的發展,放療設備和技術不斷完善,治療效果越來越好,受到眾多患者的青睞。在肺癌領域,放療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時值全球肺癌關注月,醫學界腫瘤頻道有幸邀請到上海市胸科醫院放療科副主任蔡旭偉教授,為大家分享肺癌放療領域的最新診療進展以及放療+免疫治療在肺癌診療的臨床應用。
  • 腫瘤放療產業鏈專題深度研究(中篇)
    核心觀點:關於放療產業專題深度研究系列我們在放療產業系列研報的上篇介紹了放療產業總體的市場情況與格局並著重分析了伽瑪刀項目的投資與運營;本篇,我們通過「總分總」的思路對當前各類放療技術進行了系統性分析;下篇,我們將就目前備受關注的質子及重離子等新興項目在國際、國內的投資及運營情況展開詳盡分析
  • 科技獎專題 | 基質微環境骨重建理論體系、關鍵技術及轉化應用研究
    陸軍軍醫大學的董世武教授帶領團隊開展了「基質微環境骨重建理論體系、關鍵技術及轉化應用研究」,歷經14年,針對骨缺損救治,從構建骨再生微環境角度出發,應用組織工程化技術,完成了基礎理論創新、新材料關鍵技術攻關、規範和標準化建立及臨床推廣應用,該項目榮獲2019年中華醫學科技獎醫學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腫瘤放療產業鏈專題深度研究(上篇)
    近年我國放療市場增長呈現加速跡象,未來隨著放療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及放療意識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隨著大病醫保及放鬆配置證政策(正文探討)的進一步實質性落地,我們預計:未來3-5年,放療行業複合增速仍將保持在25%-30%的水平。伽瑪刀療效確切,性價比優勢明顯,是重要的放療手段充分的臨床循證醫學數據顯示:伽瑪刀對腫瘤的放射治療,療效顯著。
  • 早期患者不開刀也能康復 臨床研究或讓肺癌變慢性病
    免疫治療是目前國際肺癌研究領域最熱門的前沿項目之一,2016年,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陸舜教授領銜的國家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點專項「基於組學特徵的肺癌免疫治療療效預測指標的構建和驗證」啟動。陸舜教授表示,真正意義上屬於中國人群的肺癌免疫治療臨床及分子基因數據研究並未不深入,且缺乏對於肺癌免疫治療療效的成熟的預測方法。
  • 科技獎專題 | 複雜代謝表型化合物藥動學成藥性評價技術研究與應用
    針對以上難題,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的杜冠華教授帶領團隊開展了「複雜代謝表型化合物藥動學成藥性評價技術研究與應用」,對多種類型複雜代謝表型化合物進行研究,經過技術創新和理論探索,建立了評價複雜代謝表型化合物技術方法,在新藥發現和研發中發揮積極作用,產生良好效果。該項目榮獲2019年中華醫學科技獎醫學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科技獎專題 | 我國重要新發腸道原蟲病原和分子檢測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針對該類傳染病防控重大需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的曹建平教授帶領團隊開展了「我國重要新發腸道原蟲病原和分子檢測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建立和優化隱孢子蟲、賈第蟲和微孢子蟲等PCR和LAMP等標準化核酸檢測和基因分型技術,率先建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多重PCR
  • 一路前行 從中華醫學科技獎到國家科學技術獎(二)
    該項目在獲得2013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後,項目組對異體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難治性紅斑狼瘡的關鍵技術進一步開展臨床應用研究,並榮獲201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針對上述外科難處理性疾病或併發症,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的趙世華教授帶領項目組開展「難處理性心外異常分流介入治療的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研究,創建了新的介入治療模式,並在全國進行推廣應用。(1)項目組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合併重度肺動脈高壓的PDA經導管介入治療的適應證,使其成為優先選擇的方法,讓一部分外科擬放棄治療的病人重獲新生。
  • 「上下求索」的局部進展期非小細胞肺癌放療劑量
    接近1/3的NSCLC患者初診時為局部進展期非小細胞肺癌(LA-NSCLC)。目前,標準治療方案為同步放化療(CCRT),放療劑量為60-66Gy/1.8-2.0Gy,中位生存期大概在16-30個月左右。對於LA-NSCLC患者的放療來說,已有很多關於分割方式和放療劑量的臨床研究,但是仍然不確定何為最優方案。
  • 肺癌患者EGFR-TKI應用後多久可聯合放療?答案或許是2個月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所有階段加在一起的5年生存率僅為18%。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使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治療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然而,幾乎所有患者對TKI響應後都會出現獲得性耐藥。擔心自己出現耐藥的患者可能會問:我需不需要做放療加強一下療效呢?如果需要的話應該符合什麼條件?什麼時候做比較好?
  • 美研究發現大豆成分有助提高放療功效 無副作用
    新華網洛杉磯4月1日電(記者高原)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肺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期間補充大豆異黃酮可提高放療功效,而且不會產生副作用。  研究人員把染料木黃酮、黃豆甘原和黃豆黃素3種大豆異黃酮結合起來,用來配合肺癌患者的放射治療。
  • 2018年WCLC放療相關文獻中英文題目分類匯總
    cancer (NSCLC) following completion of locally ablative therapy (LAT)寡轉移非小細胞肺癌(NSCLC)局部消融治療後應用帕姆單抗的II期研究156MA04.01Cemiplimab, a human monoclonal anti-pd-1,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 提高肺癌早篩意識 肺癌治療向慢病化發展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李峻岭在出席近日舉行的「給生命以時光——『一期一會說肺癌』疾病教育公益講座」北京場上表示,早期肺癌症狀不明顯,人們應提高早期篩查意識,不同階段不同疾病類型的患者也應根據身體的評定情況對症治療。
  • 自動勾畫腫瘤、設計放療計劃、預測治療效果,人工智慧讓腫瘤精準...
    人工智慧的應用將進一步促進腫瘤患者個體化精準治療的落實,促進行業規範形成,不斷改善腫瘤患者的醫療條件,提高腫瘤患者生存率。百洋智能——影像解決方案(BïSO):該產品可可對腫瘤相關手術進行術前手術計劃、術中定位導航,並在手術結束後進行療效評估。該系統主要具備三項技術特色:基於人工智慧的融合配準工具,實現了多模態的影像數據整合;基於人工智慧的腫瘤和組織結構分割工具;基於虛擬/混合現實技術的3D 模型展示。
  • 軍醫詳解:放療治療癌症9個注意事項
    精確放療是在常規放療基礎上通過精確的腫瘤定位,精確的計劃設計、劑量計算及在治療機上精確執行的一種全新的腫瘤放療技術,它融合了三維圖象處理技術、高精度的劑量計算算法、尖端的直線加速器系列技術、先進的腫瘤診斷技術、放射生物學前沿研究成果。在精確放療的全過程中,每一步都強調精度,這相對於常規放療是質的飛躍。
  •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智慧精準放療聯合熱療 開闢治療癌症新天地
    智慧精準放療是在常規放療基礎上通過精準的腫瘤定位,精準的計劃設計、劑量計算及在治療機上精準執行的一種全新的腫瘤放療技術。它融合了三維圖像處理技術、高精度的劑量計算算法、尖端的直線加速器系列技術、先進的腫瘤診斷技術、放射生物學前沿研究成果等。  哪些腫瘤需要智慧精準放療?
  • 肺部腫瘤和肺癌的區別 提前預防是關鍵
    相信大家對肺部腫瘤和肺癌也是有所耳聞。那麼肺部腫瘤和肺癌的區別有哪些呢?患上了肺部腫瘤怎麼辦,肺部腫瘤治療方法有哪些?患上了肺癌怎麼辦,肺癌怎麼治療?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肺部腫瘤和肺癌的區別首要,我們應當了解到什麼是肺部腫瘤。這種疾病通常會影響到我們的呼吸系統。
  • 什麼是肺癌 治療肺癌的方法有哪些
    4.遺傳等因素家族聚集、遺傳易感性以及免疫功能降低,代謝、內分泌功能失調等也可能在肺癌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許多研究證明,遺傳因素可能在對環境致癌物易感的人群和/或個體中起重要作用。5.大氣汙染髮達國家肺癌的發病率高,主要原因是由於工業和交通發達地區,石油,煤和內燃機等燃燒後和瀝青公路塵埃產生的含有苯並芘致癌烴等有害物質汙染大氣有關。
  • 國際視角 | 克利夫蘭診所專家談肺癌腦轉移靶向及免疫治療最新進展
    除此以外,隨著檢測技術的改善,其他少見的驅動基因的靶點逐漸被發現,如ROS1、HER2、RET、MET等,相應的靶向藥物也有大量的臨床研究在進行。2.有哪些關鍵數據令人印象深刻?第一代ALK抑制劑克唑替尼具有有限的血腦屏障滲透性,顱內ORR為20-30%。對塞瑞替尼、布加替尼、阿來替尼的研究顯示,顱內ORR在50%~70%之間。蘿拉替尼的入腦能力也很強,在一項II期研究中,其治療1/2代ALK-TKI耐藥患者的顱內ORR可以達到53.1%-87%。
  • NCCN丨小細胞肺癌臨床實踐指南2021.1版(中文)
    對於接受「全身治療+同步放療」的患者,只有在初始治療(SCL-6)完成後才進行療效評估;在初始治療期間不要重複掃描以評估療效。對於單純接受全身治療或全身治療後序貫放療的患者,應在每2個周期全身治療後及治療結束時行胸/腹/盆腔增強CT以評估療效(SCL-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