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求索」的局部進展期非小細胞肺癌放療劑量

2020-11-26 醫脈通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每年超過100萬人死於NSCLC。接近1/3的NSCLC患者初診時為局部進展期非小細胞肺癌(LA-NSCLC)。目前,標準治療方案為同步放化療(CCRT),放療劑量為60-66Gy/1.8-2.0Gy,中位生存期大概在16-30個月左右。

對於LA-NSCLC患者的放療來說,已有很多關於分割方式和放療劑量的臨床研究,但是仍然不確定何為最優方案。那麼到底是接受「最大耐受劑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 MTD)」的放療更好,還是接受「合理條件下儘可能最低(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ALARA)」劑量的放療更好呢?

這個問題可能沒有標準答案。如下會提供幾個事實,並引出分別支持兩方的觀點,您押大還是押小呢?

事實1:LA-NSCLC患者同步放化療後進展十分常見

支持MTD

LA-NSCLC的局部控制率僅為40-66%,最少75%的LA-NSCLC患者會最終因該病去世。雖然遠處轉移是LA-NSCLC患者死亡風險增加的原因之一,但是有高等級的臨床證據表明,LA-NSCLC的局部控制對提高患者生存數據十分重要。

一項納入6項meta分析的研究表明,同步放化療較序貫放化療可以提高患者6%的5年局部控制率(LCR)和5%的5年總生存(OS)。並且,在LA-NSCLC患者中,局部控制和OS密切相關(比值1:1)。

由於更有效的系統治療方法不斷問世,遠處轉移風險的不斷降低,LA-NSCLC患者的局部控制未來會更加重要。

放療推量或改變分割方式變相增強劑量在前列腺癌患者、頭頸癌患者中已獲得成功。LA-NSCLC中改變分割方式的大型研究也取得了陽性結果。在肺癌的放射生物學研究中也表明在肺癌患者中需要增加放療劑量,克服低氧和再增殖引起的放射抵抗。

早期肺癌中,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BRT)顯示了良好的控制率。放療計劃制定的優化可以使進一步提高放療劑量、安全性變化不大提供了可能。

RTOG 0617研究表明,傳統分割下給予大靶區劑量的提升不能提高LA-NSCLC患者的生存結局,但是可以應用SBRT推量、粒子治療等補量方式,使LA-NSCLC患者繼續獲益。

支持ALARA

CCRT後大多數患者2年內會遠處轉移。胸部放療會引起很多急性、亞急性的劑量依賴型毒性,需引起重視。

60Gy/30f的分割方式是在40年前由裡程碑式的臨床研究確定的。之所以確定是因為60Gy組比50Gy組的OS和LCR稍微好一點。目前臨床實踐中LA-NSCLC接受更先進的技術治療,如上研究僅能作為參考。

一些回顧性分析表明,對於接受CCRT患者來說,劑量較大患者的生存獲益較大。但是例如RTOG 0617,研究存在嚴重的選擇偏倚。而其他改變分割方式和劑量的CCRT研究均未取得陽性結果。

Meta分析表明,提高劑量對單純放療患者可以獲益但是對於CCRT患者卻並非如此。LA-NSCLC的局部控制與腫瘤負荷、生物學行為相關性更大。

所以,我們應該開展應用最低劑量放療的臨床研究來得到理想局部控制的方案,確定「最小耐受劑量」。對於罕見的進展病例來說,再給予SBRT等進行解救治療。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毒性。

事實2:LA-NSCLC患者胸部放療的併發症發生率不高

支持MTD

取消預防野照射、靶區成像的進展、放療治療技術的進展已經把放療的毒副作用降到很低。兩個劑量爬坡研究已經表明,對於LA-NSCLC來說,74Gy/37f的治療是安全的,這支持了RTOG 0617研究應用了該治療方案。

RTOG 0617研究表明,60Gy組和74Gy組的3度不良反應發生率類似,說明現代胸部放療技術已能達到提高劑量的標準。在未來的臨床研究中,併發症的發生率會進一步下降,調強放療和粒子治療可以進一步提高LA-NSCLC患者的局控率。

放射性食管炎是一個重要的不良反應之一,其發生與照射劑量密切相關,但是大多數患者都能不間斷的完成更高劑量的放療。

支持ALARA

持續進展的證據表明,胸部放療可以造成很多預想不到的情況。下面會提供兩個例子。由於一些併發症的發生與劑量顯著相關,我們十分有必要探討放療劑量和LA-NSCLC生存獲益之間的關係(當然在沒有選擇偏倚的情況下),最大可能的降低劑量,達到局部控制。

現在,腫瘤領域中由患者報告結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PRO)對於個體化診療和評估新治療方案中的地位越來越大。PROs在LA-NSCLC治療中顯得尤為重要,因為LA-NSCLC患者的健康狀況與併發症、腫瘤負荷、治療毒性密切相關。

在RTOG0617研究的PROs二次分析中表明,74Gy組患者較60Gy組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嚴重。高劑量放療所謂的「安全」應該用PROs進行重新評估。現有數據表明,患者自己匯報的毒性和臨床醫生評估的毒性發生率完全不同,尤其是在74Gy組。

最近不斷有文獻表明,在放療計劃制定過程中,應更加重視心臟受量的保護。最近的文獻表明,心臟放療受量和心臟時間發生、全因死亡率密切相關。

對於有心臟病史、吸菸史的患者來說,該趨勢更加明顯。這在NSCLC患者中太常見了。令人驚訝的是,這些不良反應很可能在放療後多年才會出現。回顧性分析表明,多餘、不必要的縱膈放療可以顯著的降低生存期。

胸部放療也可能直接冠脈狹窄、並且可能對免疫系統造成影響。

事實3:NSCLC的系統治療發展迅速

支持MTD

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進展迅速,這些藥物的介入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的遠處轉移概率。這意味著持續局部控制更加重要,如果誘導治療可以進一步縮小靶區,那麼增加放療劑量、甚至全部應用SBRT解決問題就變得更容易了。

免疫治療和高劑量放療是「好夥伴」。放療可能增強腫瘤抗原形成、增強細胞因子產生、調節腫瘤微環境、促進抗腫瘤免疫活性。多個前臨床研究已經表明放療和免疫治療的協同作用。這些效應在高聚焦、高劑量的放射治療中表現更為明顯。

支持ALARA

由於靶向藥物、免疫治療藥物的進展迅速,它們較化療相比能使NSCLC患者達到更好的疾病控制。

如果在LA-NSCLC中也能夠如此的話,那麼可能應用較低劑量的放療就能達到很高的局部控制率。對每個來說,都需要進行過分子分型、功能影像診斷等,確定特定腫瘤/淋巴結是否需要接受高劑量放療。

對於放療醫生來說,重新評估放療劑量和NSCLC的局部控制勢在必行,因為現在NSCLC患者早已成為多種具有異質性腫瘤的統稱,不是一種疾病了。

同時,新藥聯合放療可能會增加未知的毒性,所以應該選擇最低的放療劑量,達到最平衡的風險獲益比,並且放療劑量和毒性的風險必須經常重新被評估,最好以臨床研究的方式進行。

參考文獻
1. Jemal A, Bray F, Center MM, Ferlay J, Ward E, Forman D.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CA Cancer J Clin (2011) 61:69–90.10.3322/caac.20107
2. Goldstraw P, Crowley J, Chansky K, Giroux DJ, Groome PA, Rami-Porta R, et al. The IASLC lung cancer staging project: proposal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TNM stage groupings in the forthcoming (seventh) edition of the TNM classification of malignant tumours. J Thorac Oncol (2007) 2:706–14.10.1097/JTO.0b013e31812f3c1a
3. Vokes EE, Herndon JE, Kelley MJ, Cicchetti MG, Ramnath N, Neill H, et al. Induction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chemoradiotherapy compared with chemoradiotherapy alone for regionally advanced unresectable stage III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cancer and leukemia group B. J Clin Oncol (2007) 25:1698.10.1200/JCO.2006.07.3569

等,略.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細胞肺癌迎來免疫治療新時代!首個PD-L1單抗在...
    2019年12月,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度伐利尤單抗注射液(商品名:英飛凡),用於在接受鉑類藥物為基礎的化療同步放療後未出現疾病進展的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療。同時,多項權威診療指南(NCCN、ESMO、CSCO指南)均將度伐利尤單抗按1A類證據強烈推薦。
  • 最新KRAS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物及臨床試驗
    即使FTase的研究已有相關進展,但目前尚未有已通過Ⅲ期臨床並確定療效的FTase抑制劑,小分子RAS(KRAS、NRAS、HRAS)抑制劑安卓健(Antroquinonol)正處於Ⅱ期臨床準備階段,其Ⅰ期臨床結果顯示,在連續4周的研究期間,在劑量爬坡組和標準劑量所有患者均未顯示劑量限制毒性(DLT),對NSCLC患者總體改善率為80%。
  • 2013年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實踐:改變了什麼?
    那麼,2013年的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實踐,將產生什麼樣的重大變化呢?一、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不宜使用高劑量放射治療目前對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標準治療是聯合化放療。學術界一致的觀點,認為在減少對肺組織損傷的基礎上,應儘量提高放射劑量以達到局部病變的最大化控制。RTOG 0617的臨床設計,就是想證明74Gy的高劑量放療,是否優於60Gy的普通劑量,同時也企圖探討西妥昔單抗的加盟是否可提高放療的療效。
  • III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否不做放化療?聽吳一龍教授怎麼說
    隨著日新月異的新藥和新技術的出現,肺癌領域在近二十年來迎來了變革性的進步,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在癌症治療上的出現,給患者打開了希望之窗。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領域,這兩者同樣改變了局部晚期和晚期患者的治療格局。
  • 國內首個小細胞肺癌臨床指南發布,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也值得了解!
    康愛管家-抗癌管家提示:與非小細胞肺癌相比,小細胞肺癌患者常常感覺自己「不被重視」。肺癌治療頻頻獲得突破,新藥頻出,但「熱鬧都是他們的」。小細胞肺癌在一眾肺癌中實在太特別了,以「惡性程度高、治療手段有限」著稱,治療進展緩慢。但這也絕不代表沒有進展。  近兩年來,多個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一線方案獲批。
  • ...III期非小細胞肺癌迎來免疫治療新時代!阿斯利康PD-L1抑制劑Im...
    2019年12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近日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正式批准PD-L1免疫抑制劑度伐利尤單抗注射液(Durvalumab,商品名:英飛凡,Imfinzi)用於在接受鉑類藥物為基礎的化療同步放療後未出現疾病進展的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
  • 2018年WCLC放療相關文獻中英文題目分類匯總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high dose irradiation during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in locoregional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局部進展期非小細胞肺癌同步放化療期間高劑量照射的獲益放/化療+手術36
  • 約佔所有肺癌80%的非小細胞肺癌,為什麼化療一般不能治癒?
    非小細胞型肺癌包括鱗狀細胞癌(鱗癌)、腺癌、大細胞癌,與小細胞癌相比其癌細胞生長分裂較慢,擴散轉移相對較晚。非小細胞肺癌約佔所有肺癌的80%,約75%的患者發現時已處於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  非小細胞肺癌的早期症狀主要有胸部脹痛、痰血、底熱、咳嗽等症狀;晚期患者有疲乏、體重減輕、食慾下降等表現,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咯血等局部症狀。  肺癌早期診斷有重要意義。對40歲以上成年人,每隔半年定期進行X線攝片普查。中年以上久咳不愈或出現血痰,應提高警惕,做周密的檢查。如胸部X線檢查發現肺部有腫塊陰影時,應首先考慮肺癌的可能。
  • TKI治療失敗的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試驗信息分享
    圖片來源:Pixabay 一、背景信息 由獨立影像學評審委員會(IRRC)根據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 V1.1)比較信迪利單抗±IBI305聯合培美曲塞和順鉑與安慰劑聯合培美曲塞和順鉑治療EGFR-TKI治療失敗的EGFR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鱗
  • 英飛凡在III期不可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顯示出空前的生存獲益
    上海2020年9月19日 /美通社/ -- III期PACIFIC臨床試驗的更新結果顯示,阿斯利康的英飛凡(化學名:度伐利尤單抗Durvalumab,商品名:英飛凡Imfinzi)在接受了同步放化療(CRT)後未出現疾病進展的III期不可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顯示出了持續且具有臨床意義的總生存期(OS)和無疾病進展生存期
  • 非小細胞肺癌的驅動基因
    但在最新的指南中,阿法替尼已被推薦作為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方案。第三代EGFRTKI(CO-1686和AZD9291)對T790M的選擇性更高,臨床效果更佳且毒性更小。早期的研究表明,CO-1686和AZD9291對經一代EGFRTKI治療過,且T790M變異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ORR分別達到58%和64%。
  • NCCN丨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實踐指南2021.2版①(中文)|非小細胞肺癌|...
    PET掃描陽性可由感染或炎症引起,包括無肺癌伴局部感染,有肺癌伴相關(如阻塞性)感染,有肺癌伴相關炎症(如淋巴結、肺實質、胸膜)。PET掃描假陰性可能是由於結節小、細胞密度低(非實性結節或磨玻璃樣陰影[GGO])或FDG對腫瘤親和力低(如原位腺癌[以前稱為支氣管肺泡癌]、類癌))。J.
  • NCCN丨小細胞肺癌臨床實踐指南2021.1版(中文)
    •作為根治性或姑息性治療,在所有分期的非小細胞肺癌中放療均有一定地位。放射腫瘤學作為多學科評估或討論的一部分,對所有患者在確定治療決策的早期就應該加入考慮。•為了達到最大的腫瘤控制和最小的治療毒副反應,現代放療的最重要的內容包括:合適的模擬定位,精確的靶區勾畫,適形的放療計劃以及保證放療計劃的精確實施。
  • 非小細胞肺癌,MET陽性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
    2020ASCO系列小細胞肺癌,免疫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非小細胞肺癌,MET陽性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最新進展匯總全文概要1.
  • 放療新技術突飛猛進,早、中、晚期肺癌放療應用地位何在?| 全球...
    早期肺癌篇:錯失手術機會,還能選擇放療,療效與手術相當?近年來,立體定向放療在臨床上應用較多,主要用於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在我國,早期肺癌患者目前的治療原則是手術治療,但肺癌是老年病,一些患者會伴有其他內科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不合適進行手術,這種情況下,立體定向放療不失為一種較常見的治療手段。」
  • 2010年非小細胞肺癌NCCN治療指南解讀(北京胸科醫院腫瘤二科 張樹...
    BAC只包括非侵襲性腫瘤,腫瘤細胞僅僅沿已存在的肺泡壁播散(鱗片狀擴散)。單純BAC無基質、胸膜或淋巴間隙的侵犯。BAC分為粘液型、非粘液型、混合型或未確定型3個亞型。細支氣管肺泡癌具有與其他類型腺癌不同的生物學行為和預後,並對EGFR—TKI有著獨特的療效,EGFR.TKI對非粘液型BAC療效好,對粘液型BAC的療效差。
  • 好文推薦: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藥物研究進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報告中提供的數據,2012年全世界的肺癌新病例大約為180萬,佔癌症總發病率的13%;死亡近160萬,佔癌症總死亡率的20%。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及死亡率佔第1位的均為肺癌,肺癌新診斷病例佔到世界的1/3。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為常見的組織學類型,佔總數的80%~85%。
  • 德瓦魯單抗招募完全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已知該藥物可抑制多種實體腫瘤患者的免疫反應,包括NSCLC(非小細胞肺癌)、SCLC(小細胞肺癌)、膀胱癌、頭頸癌、肝癌、膽道癌和宮頸癌。 根據3期 PACIFIC臨床試驗結果(NCT02125461), Durvalumab曾被FDA批准用於III期非小細胞肺癌。該研究顯示,3年生存率證明了CRT後藥物的長期臨床效益。
  • 奧希替尼治療EGFR陽性非小細胞肺癌腦膜轉-BLOOM研究結果發布
    ,近佔非小細胞肺癌整體人群的3%-4%,但卻因其兇險程度和進展迅速而另廣大患者及家屬非常憂慮。近日,非小細胞肺癌腦膜轉移的唯一前瞻性研究BLOOM發布了其奧希替尼部分的試驗結果,(前期發布的結果是AZD3759的,詳情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並發表於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BLOOM研究是一項前瞻性、開放標籤的多中心1期臨床研究,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
  • 關小倩:EGFR-TKI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核心提示:肺癌可以大致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兩種類型,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佔全部肺癌的85%。僅有一小部分的NSCLC患者可以通過積極的治療得以治癒。約75%的患者在就診時已是局部晚期或有遠處轉移,如果不治療,其中位生存時間只有4~5個月,1年生存率不到10%。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關小倩表示,如何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是處在醫療界的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