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歐盟後日本考慮對Google、蘋果等科技公司進行隱私保護監管

2021-01-09 通微影視作品

法國數據保護機構CNIL近日才宣布將以歐盟《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對美國科技巨頭Google開出5000萬歐元的罰款,日本政府似乎也開始出現擬定針對Google、蘋果、Facebook、亞馬遜等海外科技巨頭的通信保密規定的呼聲,以便對這些科技巨頭加以管制及約束。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通信部內一個專門小組近日指出,該國政府應該考慮修訂法律,以監管海外搜集大量使用者個資的科技巨頭在隱私保護政策方面的相關問題,同時遵守與日本公司相同的規定。

據報,該委員會將在今年6月之前完成草案,目標是要在2020財年修訂《電氣通信事業法》,以便將原本不在其監管範圍內的跨國公司納入在內,並要求這些科技巨頭在日本派駐代理商,不只包括美國的科技巨頭,包括騰訊等中國企業也在監管範圍內。

目前僅有歐盟具有GDPR可對這些跨國企業展開使用者隱私面的監管。涵蓋全球歐盟公民的GDPR在2018年5月正式生效,目的是為了改正當前企業對使用者個資的搜集與使用方式,又被稱為是史上最嚴格的個資保護法。

根據GDPR的規定,該法除要求任何會處理到使用者個人資訊的企業在搜集具有歐盟公民身分的使用者個資時主動提出說明、讓使用者有撤回同意或要求刪除個人資訊的權力之外,若企業違反相關法規──例如未做好個資保護,導致資料外洩或遭勒索軟體攻擊,可罰款最高全球營業額4%金額或2000萬歐元,盼能藉此改變個人數據的搜集與利用方式,並讓企業警惕。

在亞洲,印度政府自去年12月開始擬定針對美國科技巨頭開徵廣告等付費服務相關稅款的政策,同時還要要求Google與Facebook等企業將印度使用者的個資保存在當地。

隨著法國數據監管機構在近日以GDPR對美國科技巨頭Google開出了第一筆罰款,日本等國也正考慮制定相關法令,以便保護國民的個資安全,同時對跨國企業握有實質的裁罰權力。

相關焦點

  • 史丹福大學教授:如何監管科技巨頭
    兩年前,我確定地認為,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會讓更多的人要求監管科技公司,特別是科技巨頭亞馬遜、蘋果、Facebook和谷歌。我在當時指出,監管政策需要實現一個敏感的平衡,既要降低科技最有害的副作用,也要允許科技公司繼續改善人們的生活。如今,那天已經到來,而實現這一平衡將非常困難。
  • 屢遭天價罰單,歐洲為何總看谷歌、蘋果、FB不順眼?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7年到2019年,歐盟及歐洲國家對谷歌罰款總額已經超過93億歐元。事實上,歐洲監管機構盯上的不止谷歌,Facebook、蘋果、亞馬遜等美國科技巨頭同樣是歐洲審查清單上的「常客」。這一次,谷歌又如何「惹」到了法國?歐盟及歐洲國家又為何對谷歌等美國科技巨頭緊追不放?
  • 愛爾蘭隱私監管機構希望2021年初結束與Facebook的法律糾紛
    但歐洲法院並未表示,用於將個人數據從歐盟轉移到美國的標準合同條款(standard contractual clauses)是非法的。Facebook對愛爾蘭數據委員會進行了反擊,聲稱委員會已經對該公司展開了調查,並「暗示這些標準合同條款實際上不能用於歐盟到美國的數據傳輸」。該公司表示,如果這些條款被禁止,它可能會被迫退出歐洲。
  • 日本政府出手了!Google和 Amazon等必須加強透明度
    撰文/藍科技日本國會頒布了一項法律,要求主要的科技公司提高透明度,在加強對Google LLC和Amazon.com Inc.等行業巨頭的監管方面與其他國家保持一致。該法律生效後(可能在明年春季),每年將要求經營電子商務網站和應用程式的公司向經濟、貿易和工業部提交有關其商業行為的報告。收到這些報告後,該部將徵求商人的意見,進行審查並發布結果。該法律解決了這樣的擔憂,即此類公司正在利用其市場主導地位來虐待在平臺上提供商品的商人,在某些情況下會更改條款和條件而不會發出警告。
  • 拜登向歐盟釋放善意,數據隱私問題成美歐緩和第一步?
    消息傳出後不久,歐盟機構領導人及主要國家領導人表示,希望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可以開啟「跨大西洋關係」新階段。 川普就任美國總統期間,在數字經濟領域,美歐雙方在數據隱私、徵稅、反壟斷等問題上糾紛不斷。歐盟官員表示,如若拜登當選美國總統,美歐雙方或在上述領域有所突破,而首要的是建立新的數據隱私傳輸協議。
  • iPhone的隱私保護,蘋果手機的王者之劍?
    1月8日中午,有知名科技媒體報導稱,時隔28年,蘋果重返CES展會,沒展臺,也沒有任何新品發布,但蘋果負責隱私安全的主管簡-霍瓦思來了,他參加了一個圓桌論壇,談論數據安全問題,很顯然,在硬體開始遭遇瓶頸期,ios在流暢度方面依舊一騎絕塵的當下,蘋果方面正把更多精力,放在信息安全方面,iPhone的隱私保護,或成為蘋果手機的王者之劍。
  • 蘋果因 iPhone 更加保護用戶隱私,在法國遭廣告公司反壟斷投訴
    10 月 29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廣告公司和出版商已向法國反壟斷機構投訴蘋果公司,稱蘋果公司計劃推出的隱私設定改變是反競爭的。  廣告標識符是一組用於投放定向廣告並評估廣告效力的關鍵數字,然而據報導,明年年初開始,蘋果公司的操作軟體將要求應用程式在收集用戶廣告標識符之前獲得用戶的選擇加入許可。
  • 隱私計算:拿什麼保護我們的數據安全?
    相關法律的出臺更多是事後維權的保障,而個人數據和隱私信息的保護仍然要從源頭抓起,那就是各個網絡平臺從技術層面來實現對數據的全面保護和監管。與此同時,數據交易和數據流通,又成為制約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如何通過合法、合規又安全高效的手段獲得可信、高質量的數據,又成為很多科技企業和平臺亟待解決的難題。
  • 「刷臉」帶來隱私保護新挑戰,專家:行業自律法律監管缺一不可
    網際網路時代,「刷臉」等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個人信息保護帶來了新挑戰。近年來,圍繞人臉識別的爭議不斷。這些爭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臉識別應用之廣泛及由此引發的公眾擔憂。網際網路時代如何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生物認證技術有哪些弱點?包括刷臉在內的生物認證應用場景和技術是否有相關的規範和監管?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 EXIN PDPF 谷安隱私與數據保護認證正式上線!
    在歐盟,關於保護數據的規定和標準十分嚴格。一般數據保護條例 (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於2016年5月推出,要求各機構必須在2018年5月前修改其政策和程序,以保證完全符合GDPR的要求。GDPR要求每個歐盟境內所有公司配備這樣一個職位:數據保護官(Data Protection Officer,簡稱DPO)。
  • 蘋果獲車窗系統專利 可定車窗顏色保護隱私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24日,美國專利商標局正式授予蘋果公司一項專利,該專利與車輛環境有關,可以為駕駛員和乘客提供一個動態車窗系統,具備隱私保護和著色功能。
  • 蘋果升級隱私保護:嚴防隔屏有耳 阻止廣告商跨站追蹤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蘋果升級用戶隱私保護:嚴防隔屏有耳,阻止廣告商跨網站追蹤北京時間11月6日晚10時,蘋果公司對其官網上的隱私說明頁面進行了全球更新,對App獲取用戶信息的管控加強,對用戶隱私的保護進一步升級。
  • 蘋果手機iPhone怎樣實現虛擬定位-隱私保護工具黑鷹位移
    為什麼要進行手機的虛擬定位?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以智慧型手機為載體的新科技正在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極其方便和快捷,但是手機App竊取個人隱私和過度收集用戶信息的現象卻早已不是新的問題,人們現在對智慧型手機的深度依賴已經讓它成為了隨身不可缺少的物品。無論何時都將手機帶在自己的身上。而這樣的行為也使得手機的隱私洩露會嚴重影響到正常的生活,甚至還會帶來嚴重的精神傷害和心理折磨。
  • 美四大科技公司被控壟斷,蘋果、亞馬遜、谷歌、Facebook 「恐怖...
    在對蘋果、亞馬遜、谷歌和 Facebook 的競爭行為進行了長達 16 個月的調查之後,美國國會民主黨人議員本周終於公布了一份 449 頁的調查報告。調查報告認為,蘋果、亞馬遜、Facebook 和谷歌擁有危險的壟斷權力,需要加以限制。如何加以限制?
  • 陳根:隱私保護之痛下,隱私計算將成數據價值釋放突破口
    信息混淆技術是基於特定策略修改真實的原始數據,使攻擊者無法通過發布後的數據來獲取真實數據信息,進而實現隱私保護。在社交網絡領域方面,研究人員提出了針對網頁搜索中基於混淆技術的隱私保護方案,對用戶隱私進行了量化。在考慮用戶意圖不同時每個個體不同的搜索行為,研究者設計了一個通用性工具,對基於混淆技術的隱私保護方案進行隱私度量。
  • 科技公司信任度比拼:微軟比蘋果更值得信賴
    現在,市場調研機構Toluna送出了一份最不受信任科技公司調查報告,其中第一名毫無懸念的是Facebook,而蘋果也上榜。這份調查報告中顯示,40%的受訪者對Facebook保證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的能力提出質疑,排在第二位的是Twitter,有8%的受訪者表示不信任它。
  • 給數據加「噪音」,差分隱私如何保護用戶數據安全和隱私
    舉個簡單的例子,Netflix曾舉辦了一場根據公開數據推測用戶電影評分的比賽(Netflix Prize),公開數據中抹去了可識別用戶的信息,但一年後,來自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兩名研究員將公開數據與IMDb(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網站公開紀錄進行關聯,通過差分攻擊等手段識別出了匿名用戶的身份。三年後,Netflix最終因隱私原因宣布停止該比賽,並付出了九百萬美元的高額賠償金。
  • 致力於金融大數據隱私保護,Privitar獲1600萬美元A輪融資
    近日,致力於數據保護的英國金融科技公司Privitar宣布已獲得1600萬美元A輪融資,由法國Partech Ventures領投, CME Ventures (衍生品市場CME的投資子公司), Salesforce Ventures、IQ Capital,、24Haymarket和Illuminate Financial參投。
  • 嚴守用戶隱私!華為EMUI10通過歐洲隱私保護認證ePrivacySeal
    在歐洲最大的消費電子展IFA上,華為消費者BG軟體部總裁王成錄宣布:華為EMUI10關鍵特性獲得ePrivacySeal隱私證書。通過GDPR(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隱私合規認證,充分體現了世界權威認證機構對華為保護用戶隱私的認可。
  • 谷歌偷偷追蹤位置信息,安卓蘋果用戶全中招,便利和隱私你選哪個?
    在大數據時代,用戶在網絡世界的一舉一動不可避免留下「痕跡」,但如何對這些數據合理利用、加強監管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隨著全球網絡安全問題日益嚴峻,保護個人隱私已經成為保障國家數據安全的重要一環,用戶信息安全意識也逐漸覺醒。 2017年6月起,中國網絡領域的基礎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開始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