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鄉村繡娘正牽著各色絲線,在花架上輕挑細繡。
「2020年爭取到150萬元山東省援助資金,完成15個魯渝共建非遺扶貧工坊提檔升級,在三峽博物館等景區和黃金郵輪設立魯渝共建非遺扶貧工坊產品展銷專區5個,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舉辦了線上線下的非遺購物節……」收到市文旅委的社情民意回復,民建重慶市委會經濟專委會副主任、南岸區政協委員李玲倍感欣慰。
4000餘人受疫情影響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從事重慶地方文化以及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研究的李玲,通過調研走訪發現,不論眾多傳承人自主經營的作坊式店鋪,還是規模化運營的賣場、街區,在本屬於銷售高峰的春節假期,不僅沒有營收,反而因前期備貨無法變現導致資金積壓,甚至出現現金流中斷、經營無法維持、傳承難以為繼的狀況。
「失去收入,可能會影響非遺傳承人生計、中斷非遺傳承活動。」意識到危機後,李玲開展進一步調研,並及時撰寫了《建議對全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及相關企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開展專項調查和扶持》的社情民意,建議開展專項普查,進行專項扶助。
該建議經市政協《社情民意》(2020年19期)刊發後,市文旅委高度重視。經統計,全市受疫情影響的國家級、市級、區縣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000餘人,受疫情影響的非遺企業、作坊、門店達16000餘個、演出團隊1400餘個,預估經濟損失上億元。
對文化旅遊企業給予扶持
為切實幫助和扶持非遺企業渡過難關,市文旅委採取多項措施,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積極協調市內金融機構解決文旅企業復工復產和生產經營融資難題,組織全市非遺企業按照實際情況申報。在統籌優化專項資金使用、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幫助企業落實有關減負政策支持等方面對包括非遺企業在內的文化旅遊企業給予扶持。積極爭取扶貧部門支持,將非遺扶貧工坊納入全國扶貧開發系統,爭取山東援助資金幫扶非遺扶貧工坊提檔升級。
此外,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通過運用線上直播等形式,開展重慶非遺購物節淘寶專場推介、非遺產品帶貨直播等六大系列活動。廣泛發動非遺傳承人、保護單位、相關企業開設線上店鋪,拓展銷售渠道,克服疫情影響,推動復工復產。
市文旅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以成功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為契機,積極總結非遺購物節成功經驗,繼續探索以電商平臺釋放非遺供給能力、消費潛力的有效途徑,逐步完善非遺產品銷售網絡,優化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及企業的生存環境,推動非遺更好地融入當代生活,讓人民群眾在非遺購物體驗中參與非遺保護、共享非遺保護成果。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梓涵 攝影 楊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