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一中高2019屆學生楊景程在第51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IChO)中摘得金牌。
學校師生熱烈歡迎楊景程同學載譽歸來。
紅網時刻7月31日訊(記者 周丹 通訊員 江曉華)北京時間7月30日凌晨,從法國巴黎傳來捷報:在第51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IChO)中,長沙市一中高2019屆學生楊景程頑強拼搏,勇摘金牌,為國爭光!早前,楊景程已保送至清華大學。他不但化學成績好,他還曾以一首《夢遊天姥吟留別》奪得過校園朗誦比賽特等獎,還曾經代表湖南「殺入」過「2015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全國決賽……7月31日上午,紅網記者在校園裡見到了這位「全優男生」,他的成長之路是怎樣的?他有什麼讀書秘訣呢?
三年競賽路 40多度高溫賽場勇奪魁
法國巴黎天氣炎熱,實驗比賽5小時、理論比賽5小時,他身著實驗服,在沒有空調的比賽場地裡度過了難忘的兩天。
「今年的實驗我覺得不是很難,只要認真做,成績都不錯。」楊景程說,實驗操作包括三大塊,例如紅酒裡面二氧化硫成分的分析、一種有機物的氧化反應還有一個儀器分析,這對一向操作精益求精的他來說都不是難題。
楊景程的化學之路是從高一正式開始。由於初中在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成績優異,他直升至一中本部競賽班,競賽班的同學要選擇一門學科參加各種競賽,「因為化學是初三才接觸到的學科,感覺很新鮮、有趣,而且也想要嘗試一條新的道路,就選擇了化學。」
「化學這門學科,不像數學、物理需要刷題,也不像生物需要記憶,但它又是一門很綜合的學科。」談到化學,楊景程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化學是對一個人類比、聯想、分析能力的綜合考察,且想要學好化學,也要有數理基礎,甚至審題要學好語文,「我既然選擇了就會堅持下去,況且深入了解之後,化學也確實很吸引我。」
楊景程直言,為了參加競賽,自己一直在花大量時間學化學,有時一整個白天都只學化學。「說實話,對於選擇競賽,我一開始不是很主張的,包括中途也有勸過他,」楊景程的媽媽說,競賽的激烈和殘酷,曾經作為父母的他們擔心、想要勸他放棄,但楊景程卻選擇堅持,他說:「我不是盲目的選擇,我並不認為這條路不適合我,相反,我認為我很適合!」
辛勤的付出總是有回報的,在去年12月300人進前50的全國化學冬令營中,楊景程幸運的以40多名的成績擦邊入圍。之後,在今年3月,50人進4人的國家隊選拔中,楊景程以第3名的好成績入圍國家隊。7月底遠赴法國參加國際化學競賽,他又為國爭光捧回了金牌。
下一步,他選擇了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就讀,「高中階段已經劃下了句號,我想給自己一個新的挑戰!」
國際化學奧賽金牌得主楊景程(中)與教練王治斌(左)、班主任陳奇志(右)在機場合影。
學弟學妹們紛紛請楊景程籤名。
「全優男生」成功秘訣:專注、自律、堅持
「專注」「自律」「堅持」,楊景程用這三個詞評價了自己。學弟學妹們聽說他載譽歸來,紛紛排隊請他在自己的課本上簽名。
班主任陳奇志深感:「這塊金牌來之不易」!楊景程有一種開放的心態,在最關鍵的時候聽進去老師和教練的建議,「我建議他們每天做好學習計劃,合理分配利用時間;建議他們做好錯題反思、舉一反三;建議他們積極鍛鍊身體、增強體力,這些楊景程都做的非常好。」陳奇志說。
「在巴黎的比賽一結束,聽他回憶了比賽內容和過程,我心裡就知道,這塊金牌沒問題!強大的意志力戰勝了對手、也戰勝了法國40多度的高溫天氣。」化學競賽主教練王治斌說起「愛徒」,臉上滿是驕傲。
除了綜合素質突出,楊景程的特點還有很多,王治斌介紹,他不但有很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最緊張的時候仍每天堅持跑步、鍛鍊身體;他還特別自律,很會安排、規劃自己的學習,「競賽班的上課內容包括高中教材還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等大學內容,楊景程就學的滴水不漏!」;「有的實驗不順手,他就會反覆做,例如,有機合成實驗他要達到滿分產量,產品分析實驗,他要純度達到滿分。這些難度係數可都不小,要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位。」王治斌認為,楊景程的這種「自我高要求」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長沙市一中率先實現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五大學科均有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金牌的記錄,是全國學科競賽水平最高的學校之一,其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成就備受關注。迄今為止,該校共獲得了41枚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獎牌,其中化學學科有11枚獎牌,包括金牌8枚。長沙市一中黨委書記、校長廖德泉表示,楊景程同學的成長和成才,符合學校長期以來堅守的辦學理念,那就是堅持「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讓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得到個性化發展」。
來源:紅網
作者:周丹 江曉華
編輯:王璐
本文為教育頻道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19/07/31/5780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