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黑天鵝」頻頻出現、壞消息不時傳來,人類經歷了苦難和心痛。不過,這一年也並非沒有積極的事件發生。和熊貓君一起快速盤點2020年全球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利好消息吧!
1
2020年2月以來,中國開始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並繼續推進《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訂。6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公告,將穿山甲屬所有種提升至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2
在尼泊爾,一臺新架設的紅外相機拍攝到了野生虎的蹤跡,它出現在海拔超過2400米的密林中。這是尼泊爾首次在這一海拔高度發現野生虎。
DoFSC/WWF Nepal
這一創紀錄的發現印證了一種觀點,即高海拔棲息地可能為野生虎提供庇護,並使它們得以在尼泊爾和印度的交界地帶活動。同時,這一發現讓人們對野生虎在尼泊爾的分布有了新的認知,並掌握了更多關於野生虎棲息地的信息。
3
在印度犀牛保護願景2020項目的努力下,馬納斯國家公園的大獨角犀的種群數量正在恢復。其種群數量曾經因盜獵而大幅下降。如今,亞洲有大約3700頭大獨角犀,20世紀初,這一數字僅為200頭。
WWF-India
4
越南禁止所有受保護的野生動物在貿易市場裡出售,也禁止進口所有活體或死體野生動物,包括卵、蛋及幼體。新政策囊括了保護人士多年來一直倡導的建議,包括加大對涉及野生物貿易犯罪行為的懲罰力度,以及加強對國內市場的管制。
5
肯亞報告稱,其境內大象種群數量從1989年的約1.6萬頭增加到今天的約3.4萬頭。盜獵情況也較前幾年大幅減少——2020年統計數據顯示遭到盜獵的大象為7頭,而2019年和2018年的這一數據分別為34頭和80頭。
非洲象群鳥瞰圖,肯亞 Martin Harvey / WWF
生活在該國的非洲獅種群數量也增加了25%,從2010年的2000頭增加到2020年的2489頭。
6
巴基斯坦宣布新成立15個國家公園以擴大保護區面積,其面積將從佔國土面積的12%擴大至15%。
7
越南新建了22,132公頃的熱帶森林自然保護區,命名為Dong cho - khe Nuoc Trong,意為「峽谷中的清流(clear water in the ravine)」。這裡是40個全球瀕危物種的家園,包括一種神秘的動物——中南大羚(Pseudoryx nghetinhensis),其種群數量十分稀少,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
中南大羚(Pseudoryx nghetinhensis) David Hulse / WWF
8
阿富汗宣布成立巴米揚高原國家公園(Bamyan Plateau National Park),這是該國有史以來第五個保護區,也是第二大保護區,佔地4200平方公裡。這裡會是野山羊、東方盤羊和波斯豹的家園。
9
德國開始將舊時「鐵幕」地區以西的62個軍事基地轉化為自然保護區,為鷹、啄木鳥、蝙蝠和甲蟲提供家園。
10
由於得到了更多的公眾支持和鯨魚肉消費需求的下降,作為僅存的三個捕鯨國度之一的冰島,已連續第二年決定不捕鯨。該國的兩家捕鯨公司表示,這可能是一年一度捕鯨活動的永久終結。
11
海洋巨獸——藍鯨,似乎正在重返南喬治亞島。這個物種在20世紀初就被商業捕鯨者大量捕殺,儘管1965年捕殺藍鯨就已被禁止,但直到現在,這種龐然大物在南極仍是稀有訪客。
British Antarctic Survey
英國南極觀測站(British Antarctic survey)在2020年的勘測中共記錄到了58次藍鯨,這進一步證明了海洋巨獸可能正在回歸南極。
12
英國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建立了大西洋上最大的保護區,也是世界上第四大保護區。這個68.7萬平方公裡的保護區是禁捕區(no-take zone),禁止捕魚和進行其他有害生態的活動,以保護在島嶼鏈及其周圍生活的野生動物,包括信天翁、企鵝、鯨魚、鯊魚和海豹。
13
11月,擁有全球海岸線總和40%的14個國家籤署了一項新的承諾,在未來10年結束過度捕撈,恢復魚類種群數量,並治理海洋塑料的問題。每個締約國家均承諾,到2025年,確保其管轄範圍內的所有海域(相當於整個非洲的面積)得到可持續管理。
15
本世紀初,紐約斯坦頓島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場,比中央公園大三倍,垃圾堆放了相當於約20層樓的高度。如今,它已成為一片綠洲,是有史以來最不可能實現的城市生態恢復的成功故事之一。
16
耶魯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自2015年以來,美國產生的電子垃圾數量持續下降。最大的原因是大型且笨重的陰極射線管電視和電腦顯示器的消失。由於電子設備實現了功能的「融合」,比如智慧型手機兼做相機,廢棄的電子設備總數也趨於平穩。
17
雖然2020年整體能源需求大幅下降,但清潔能源表現出了驚人的彈性。風能、太陽能和水力發電佔2020年新增電力基礎設施的近90%,可再生能源淨裝配容量總體增長4%,達到近2億千瓦。
18
2020年,全球燃煤發電規模首次出現下降趨勢,關閉的煤電廠數量高於新開的數量。瑞典和奧地利成為第二個和第三個放棄燃煤的歐洲國家。印度表示,在接下來的四年裡,將停止進口熱能煤。巴基斯坦和菲律賓表示,他們將不再批准新的煤電廠。孟加拉國削減了2800萬千瓦的煤電產量——這一數字高於整個澳大利亞的產能。
19
氫,宇宙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經歷了美妙的一年。2020年,綠色氫能源管道項目從350萬千瓦擴大到1500萬千瓦,數十個國家宣布了新政策,這意味著全球約一半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現在有了可靠的氫能源戰略。
20
2020年,各國的氣候承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韓國成為第一個設定2050年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目標的亞洲國家,其次是日本,最重要的是中國,承諾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可能是自巴黎協定籤署以來氣候政策中最重要的一項進展。
Carl Court/Getty Images
人類的進步和發展不是一條直線,也不會不經任何努力就憑空發生。在最艱難的時刻,總有人堅信世界可以變得更好,也總有人為實現這一願景持續努力著。
新的一年,WWF期待與大家一起擁抱2021,攜手為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繼續探尋可持續發展之路!
資料翻譯&整理:Elsa、Sammi
排版:捷西
消息來源:WWF中國官網 | WWF國際官網 | ReSource: Plastics項目官網 | AP News | British Antarctic Survey | China Dialogue | DW | Electrek | Euractiv | France 24 | Future Crunch | Gulf News | IEEFA | India Times | Mongabay | National Geographic | New Scientist | SeattleMet | The Guardian | The Independent | The New York Times | The Times | The Washington Post | Wood Mackenzie | World Land Trust | Yale School of the Environment
喜歡今天的內容嗎?喜歡就點個分享、點讚、在看叭~
點分享
點點讚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