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忠侖公園開闢生態觀鳥區域 市民體驗森林意境

2021-01-15 閩南網

  繼建設開放兒童活動區後,忠侖公園又開闢了生態觀鳥區域,設置生態鳥池、綠色觀鳥廊、觀鳥樹屋。在公園內,也可以體驗在「森林」裡循聲觀鳥的意境。

  昨日,生態觀鳥區舉行首次引導市民觀鳥活動,據悉,生態觀鳥區今後將徵集義工,定期面向市民,免費進行觀鳥培訓和觀賞引導服務。

  觀鳥廊將打造為綠色長廊

  聚集了80多種鳥類的忠侖公園,已經成為島內鳥兒一個主要居住地。據忠侖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給這些鳥類提供更多食源和水源,打造一個生態「居住區」,新開闢的生態觀鳥區位於公園東南區,兒童活動區附近,面積達到3萬平方米。

  「生態觀鳥區已經用柵隔割離開來,裡面開闢了一條綠色觀鳥長廊。」負責人介紹,觀鳥長廊長250米,市民可由此進入,通過望遠鏡,尋找鳥兒,在觀鳥廊盡頭,還有建在樹幹上的觀鳥樹屋,裡面是最佳觀賞區域。

  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使鳥類免受影響,觀鳥長廊剛剛種植了西番蓮、「一簾幽夢」等爬藤植物,待其長滿後,可在遮蔭的同時與鳥類「隔離「,屆時,將在廊道兩側開闢「綠色窗口」,用於觀鳥。同時,生態區內還設置了兩個生態水池,鳥兒可在裡面飲水、洗澡,兩側還種植了多種蔬菜,為鳥類提供食物。

  面向市民免費培訓和導賞

  昨日,忠侖公園舉行首次觀鳥培訓和引導活動。據廈門觀鳥協會的李老師介紹,目前在忠侖公園內,比較常見的城市鳥類和林鳥就有20種左右,近期可以觀賞到白頭鵯、珠頸斑鳩、暗綠繡眼鳥、紅嘴藍鵲等多種鳥兒。「觀鳥最佳時間為清晨和黃昏,以上午10點前和下午4點後最佳。」

  導報記者了解到,忠侖公園管理方目前已和廈門觀鳥協會合作,面向市民進行免費的觀鳥培訓,進行培訓的老師都是觀鳥會成員或者資深鳥友,將定期進行戶內和戶外培訓,並引導市民現場觀鳥。有興趣的市民可以到生態觀鳥區入口處諮詢查看報名方式。

  據忠侖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態觀鳥區還計劃開闢專門區域,相關部門搜尋救助到的野生鳥類,以後可以在此放生定居。

相關焦點

  • 廈門又見萬鳥齊飛的壯觀場面,就在這裡……
    近日這段視頻刷屏了許多市民的朋友圈這段視頻的拍攝地點正是廈門園博苑近日,晨報記者與園博苑工作人員一起乘船探訪鸕鷀在廈門的落腳點杏灣泛舟,晃晃蕩蕩朝湖中駛去。遠遠的,就看見水面上一片黑影。廈門觀鳥協會成員凌飛鶴介紹,這群黑影就是普通鸕鷀,是廈門的冬候鳥。
  • 就在廈門的……
    入冬以來 隨著氣溫逐漸降低 冬候鳥分批陸續抵達廈門 市觀鳥協會的會員們 通過鏡頭記錄下它們的身影 水鳥篇 入冬之後 五緣灣溼地公園的水面上變得更加熱鬧了
  • 鄭州觀鳥森林公園正式開園了!國慶假期來這裡賞秋看鳥吧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通訊員 蔡彥玲黃河蒼茫東流去,秋天黃葉紛落地,雁燕南翔向南遷,飛入觀鳥森林裡。黃河之南,中牟之北,雁鳴湖鎮南部國有林場北林區,鄭州觀鳥林森林公園正式對外免費開放。這裡草木蔥蘢,蟲獸共生,眾鳥啼鳴,讓人們耳聽其聲,想見其形。
  • 廈門上空熱鬧十足 冬候鳥們千裡迢迢來廈「赴約」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彭怡郡)近日,廈門上空熱鬧十足。冬候鳥們又拖家帶口地來到廈門,有的在此安營紮寨,有的繼續過境南飛。快和晨報記者一起來看看這些高顏值冬候鳥吧。  忠侖公園和植物園裡,鶇科類鳥數量不少。紫嘯鶇、鳥灰鶇、赤胸鶇、白眉鶇、白腹鶇、白腹地鶇……在觀鳥愛好者許書國的鏡頭下,這些鶇科類鳥驚豔非常。
  • 全球性易危鳥種短尾鴉雀現身廈門小坪山森林公園
    近日,廈門市觀鳥協會成員凌飛鶴在同安小坪山森林公園拍到了這種全球性易危鳥種——短尾鴉雀,刷新了廈門市觀鳥新紀錄。6月13日,市觀鳥協會成員凌飛鶴像往常一樣,到同安小坪山森林公園做鳥類調查。在水庫邊,幾聲清脆的「啾啾」聲引起他的注意。輕聲靠近後,一隻體型微小、體態輕盈的小鳥從竹林間跳了出來。
  • 廈門增加鳥類鳥種紀錄 迷路「褐胸鶲」鷺島快閃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陸曉鳳 本組圖/廈門觀鳥協會提供)近日,廈門市觀鳥協會理事「cheers」在萬石植物園發現了福建鳥類新紀錄——褐胸鶲。  隨後,經廈門市觀鳥協會多名會員辨認,確認這隻鳥兒是「褐胸鶲」。廈門市觀鳥協會鳥類數據中心與福州、三明、武夷山等省內其他地區的觀鳥組織核實後,確認這不僅是廈門鳥類新紀錄,也是福建鳥類新紀錄。  據市觀鳥協會的調查顯示,至此,廈門野生鳥類鳥種紀錄由22目74科383種,增加至22目74科384種。其中,雀形目由38科174種,增加至38科175種。
  • 廈門可觀察到373種鳥 黎明時分是觀鳥最佳時機
    昨日,市園林植物園、廈門觀鳥協會共同舉辦「尋找林間飛羽——2012年愛鳥周嘉年華」活動,受到家長和孩子的熱捧,百花廳前的小廣場人山人海,場面十分火爆。記者了解到,就在我們的身邊,有300多種的鳥類與你我共享廈門的藍天碧水,下個月更是我市觀鳥最佳季節。然而,我市一些鳥類的數量出現下降的情況,對此,廈門觀鳥協會呼籲加強對鳥類的保護意識,開展科普動員活動。
  • 森林文化周 廣州5個公園和動物研保機構活動預告
    由廣東省林業局主辦,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承辦的 " 粵見森林 · 悅見美好 " 第二屆廣東省森林文化周 11 月 21 日在流花湖公園開啟。作為此次活動的廣州分會場,流花湖公園當日在觀鷺臺廣場舉辦 " 萬物和諧 美麗家園 " 觀鳥活動。據悉,近期廣州 5 家公園和動物研究保護機構將舉辦相關宣傳保護活動。
  • 如廁無需衝水,首座智能無水生態公廁落地廈門
    日前,福建首座智能無水生態廁所落地廈門,目前分別在海滄石室禪院內、湖裡忠侖公園、同安甘嶺農貿市場內、古坑村和翔安天馬微東門對面各落地一座,接下來若通過試點測評,有望推廣到廈門各區。《廈門日報》記者 李曉平1現場體驗:無需衝水,乾淨且無異味那麼,無水生態廁所是如何運行的呢?昨日,記者來到坐落於廈門海滄石室禪院的智能無水生態廁所進行一番體驗。
  • 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明年5月底前完工 市民可暢行4.2公裡長"海上...
    (本報記者王火炎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洪鷺燕)  依海而生的秋茄、桐花樹、木欖、白骨壤、無瓣海桑等紅樹林連綿成片,滿目蔥蘢;白鷺等鳥類在紅樹林裡棲息覓食、翩躚飛舞,退潮時的招潮蟹探頭探腦,好不愜意;4.2公裡長的木棧道蜿蜒著向大海延伸,「海上森林」觸手可及……  記者昨日了解到,福建省最大的人工紅樹林公園——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建設穩步推進
  • 上海:兩大溼地公園生態功能顯現
    吳淞炮臺灣溼地公園位於寶山區吳淞街道和友誼街道,東瀕長江、黃浦江,南迄塘後支路,北至寶楊路。長達2000米曲折蜿蜒的濱江岸線,使市民「與長江零距離接觸」的夢想變為了現實。為了讓市民真正享受到長江的生態原味,沿江岸線運用了大小生態島的組合,利用植物的多樣性和生長特性等條件,營造豐富的溼地森林景觀。為方便周邊居民健身,在南部塘後支路入口附近設籃球場、籠式足球場、體育俱樂部等。
  • 北京東部將建4000多畝森林公園
    金盞森林公園有不少「鄰居」,它的周邊分布著東壩郊野公園、常營公園、五裡橋公園、溫榆河生態走廊等多處公園綠地。因此它的建設有利於將這些公園綠地連接成片,加強「二道綠隔郊野公園環」東北區域的連通性,對於改善首都空氣品質、承擔生態恢復功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 深度體驗自然美景 | 五大湖區最適合露營的森林公園
    除了攀巖區域外,整個公園還設置了十幾條難度不等的遠足小徑。公園內還包含一條長達8英裡的越野自行車道。如此完善的設施與獨特的地形,相信親身體驗後一定能領略到魔鬼湖真正的魅力魔鬼湖州立公園內共有三個主要營地,其中共有407個小露營地。
  • 福建省首批智能無水生態廁所在廈投用
    位於海滄石室禪院內的智能無水生態廁所,受到市民遊客好評。  日前,福建省首批智能無水生態廁所落地廈門,在海滄石室禪院、湖裡忠侖公園、同安甘嶺農貿市場、古坑村和翔安天馬微電子東門對面各有1座,若經過試點測評,有望推廣到各區。
  • 全省首批智能無水生態廁所在廈投用 不用衝水乾淨無異味
    ,受到市民遊客好評。  廈門網訊 (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李曉平) 日前,全省首批智能無水生態廁所落地廈門,在海滄石室禪院、湖裡忠侖公園、同安甘嶺農貿市場、古坑村和翔安天馬微電子東門對面各有1座,若經過試點測評,有望推廣到各區。  記者體驗 不用衝水乾淨無異味  昨日,記者來到石室禪院的智能無水生態廁所,發現沒有異味,地面乾燥整潔。
  • 候鳥「春運」開啟先頭部隊抵廈 廈門迎來觀鳥「黃金期」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劉少敏 圖/陳浩) 10月以來,隨著候鳥「春運」逐日熱鬧,廈門也迎來觀鳥「黃金期」。近日,不僅作為先頭部隊的鸕鷀、大濱鷸、仙八色鶇等已經抵廈,開始在杏林灣水域等處棲息,備受期待的水鳥遷徙高峰也逐日臨近,市民將有機會遇見稀有的勺嘴鷸、黑臉琵鷺等瀕危鳥類。  廈門有哪些值得推薦的觀鳥地點?又有哪些鳥中精靈值得期待?
  • 廈門生態物種調查 這些動物都有見過嗎
    它出現在低海拔的廈門,且棲居在廈多年。在汀溪杉際內、蓮花國家森林公園等地,都出現了蘇門羚活動的蹤跡。據《同安縣誌》記載,1982年,汀溪鎮村民還捕殺過一隻蘇門羚。   廖榮坤說,他護林7年,還沒親眼見過蘇門羚,但見過它的糞便,「當下雨、轉冷等變天時,它就會在杉際內山林裡發出特有的聲音」。
  • 大運河森林公園溼地生態作用逐步凸顯
    1月15日,北京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幾隻水鳥在河面上飛翔。秋冬季節是最佳觀鳥季,運河水面上有包括野鴨、蒼鷺在內的數百隻水鳥棲息嬉戲,充分體現了公園良好的生態環境。
  • 廈門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位於下潭尾紅樹林公園
    廈門網訊 (文/廈門晚報記者 戴舒靜 圖/張奇輝) 昨天,我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我市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市民不僅可以來此休閒,還可深入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昨天上午,作為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配套活動,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在位於馬巷鎮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正式啟幕。
  • 數千候鳥來廈門過冬,觀鳥就到這幾處地點,3月過後鳥兒就將離去
    隨著廈門對周邊水域的整治,環境不斷優化,每年秋冬來臨之際,北方的候鳥南飛到廈門過冬,吸引了眾多的觀鳥愛好者圍觀。元旦前後,在廈門園博苑附近就出現了大量的鸕鷀,園博苑水域有著眾多的魚蝦等生物,為鸕鷀提供了可口的美食,它們更是選擇這裡成為常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