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一名鄉村醫生的35年行醫路

2020-12-04 華龍網

新華網濟南5月20日電(記者 張志龍 蕭海川)山東濟寧有一位鄉村醫生:35年來,他憑著「為鄉親們看好病」的信念,在罹患癌症、遭遇交通意外,攢下患者近2000張藥費欠條後,仍矢志不渝,至今還奔波在山間行醫路上。

家住濟寧泗水苗館鎮隈泉莊村的劉慶民是附近8個村莊唯一的鄉村醫生。初見記者,53歲的劉慶民帶著老區人民的憨厚、拘謹。黝黑的面龐、滿臉的皺紋與漸生白髮的鬢角,是歲月留給他的印記。35年的行醫經歷,未磨去他善良、淳樸的農家本色。回憶當初的職業選擇,劉慶民總會說:「那時候,需要有人這樣做。」

35年前的隈泉莊村,和中國大多數山區村莊一樣,缺乏基本醫療衛生條件,到最近的鎮衛生院也要走上幾個小時。平日裡,鄉親們有小病小災就自己扛著,實在難以堅持才會走近15公裡崎嶇山路,到山外求醫問藥。

「有一次,村裡有臨盆的孕婦大出血,大家七手八腳抬著往鎮裡奔,結果半路上人就走了。」當時劉慶民就是擔架手之一,幹了幾天民辦教師的他決意棄文從醫。

8村、495戶、1892人,是劉慶民的服務對象。村民說,離衛生室最遠的村有4公裡路程,相鄰的村也有近2公裡。村與村之間,是依山而建、高低起伏、坡陡彎急的鄉間公路。劉慶民每天巡診都要騎摩託車走近20公裡山路。

「1980年,我花128元買了一輛泰山牌自行車,12年騎壞6輛;1992年,我託人花上千元買了第一輛摩託車,如今已換到第8輛。」

劉慶民的妻子包現雲卻明白,這一輛輛自行車、摩託車背後,是丈夫寒冬臘月裡的堅持:踏著齊膝的積雪,走著溜光的山路,24小時隨時出診,全年無休,35年無休。

常年的奔波操勞,讓本值壯年的劉慶民像是臺過度磨損的機器,身體條件每況愈下,疾病接踵而來。「我得過癌症,所以知道那是什麼感覺。」2010年,接連兩年感到身體不適的劉慶民,在泗水縣人民醫院做了一次體檢,結果令家人倒吸一口冷氣——惡性膀胱腫瘤,必須儘快手術。

惡性腫瘤摘除,熬過癌症關的劉慶民,依然磨難不斷。去年秋天,騎行在巡診路上的他,錯車時一沒留意,被拖拉機撞飛,摔進道旁的淺溝,不僅小腿跌得鮮血淋漓,顱腦也遭到撞擊。隨後幾天,他40度高燒不退,一經檢查又發現患上腸腺瘤,還好這次是良性的。不多久,村民們又看見傷口癒合、病情穩定的「劉先生」出診了。

在劉慶民門診室的一隅,有一個不太起眼的鞋盒,裡面是十幾沓顏色各異、大小不一的紙片。這便是劉慶民多年積攢下來,病患給他打的診療費、藥費欠條。經記者粗略估算,欠條總量近2000張,欠款額近10萬元。

「從一開始,就堅持先治病後付錢。第一張欠條就是1979年寫的。」一番翻檢後,劉慶民拿出一沓土褐色紙條。劉慶民很清楚不少欠條已經失效,拖欠的藥費無從追索。

近年來,中國農村醫療條件越來越好。不過,劉慶民還是決定繼「先治病後付費」「不追討陳年舊帳」後,又為孤寡老人中的困難群體,完全免除治療費與藥費,實現免費醫療。至今,已有6名孤寡困難老人得此實惠。實惠背後,則是劉慶民每年自行墊付近萬元的醫療費用。

「35年來,我看過的病人,沒有發生一例醫療事故。面對每一位病人,我都竭盡所能解除他們的病痛。」劉慶民說,每當病人的症狀得到緩解,家屬笑逐顏開時,就是自己最滿足的時刻。

相關焦點

  • 大醫精誠:醫者仁心 不悔來時路
    大醫精誠:醫者仁心 不悔來時路 時間: 2020-11-02 10:44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萌
  • 醫者仁心:科學精神如何與人文精神完美融合
    醫者仁心如何做一個出色的醫生,如何在專業和做人上都能夠令人尊敬,答案只有四個字:心懷敬畏。敬畏的,是自然,更應該是生命。季羨林在他的散文《談人生》中提到了「天人合一」這一概念。季老反對西方文明徵服自然的想法,提出應該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也只有這樣,我們從醫者才能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始終對自己的工作保持尊重和熱情。
  • 島內醫界涉詐騙駭人聽聞 醫者仁心失落何處?
    中國日報網消息:據中新網消息,在臺灣,醫生屬於收入和社會地位雙高的人群,但這樣的群體也經不起金錢利益誘惑。臺警方新近發現,一些醫生以傷殘病人肢體和偷換檢體作出重症假證明,協助騙取高額保險金。在一個詐騙集團的勾引驅使下,多達十多家醫院涉案,涉案金額高達10億元(新臺幣,下同)。
  • 人民日報金臺隨筆:感受醫者仁心的溫度
    他們沒有鎧甲,但毅然以白衣作戰袍,負重前進、治病救人,只為成為一名無愧於心的好醫生。如果說超負荷的工作帶來的是身體上的傷痛與折磨,那直面一幕幕生死無常的瞬間,直面人性的脆弱與矛盾,可能是對醫者更大的考驗與磨礪。生或死、是與非、進和退,這些普通人不常面對的抉擇,每時每刻都在醫生面前交織。
  • 【新華網】「80後」鄉村醫生賀星龍:17年守護28村百姓報恩情
    主創人員:集體   作品簡介: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新華網組織開展「我是基層黨代表」系列微訪談,該訪談共5期,專訪了5位基層黨代表:礦工王羊娃、基層教師龔德凌、基層「兵王」塗顏淼、鄉村醫生賀星龍等。
  • 為手術刀配上一顆「仁心」——一名胸外科醫生的從醫感悟
    在無影燈下爭分奪秒,以手術刀為「武器」,與「死神」搏鬥,在門診、手術室、病房之間來回奔波,將病人牽掛在心……自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作為一名外科醫生的我,就被賦予了「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的重任。光陰流轉,我已在胸外科摸爬滾打近30年,逐漸產生了個人感悟:外科醫學是充滿溫度的,醫者唯有為手術刀配上一顆仁心,才能幫助患者延展生命長度,不負群眾的期盼。「齊心協力」和「不遺餘力」「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醫者和你的親人同樣希望你能健康。」
  • 同濟大學附屬醫院系統3名醫生獲第三屆「仁心醫者·上海市仁心醫師...
    同濟大學附屬醫院系統3名醫生獲第三屆「仁心醫者·上海市仁心醫師獎」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9-08-28  瀏覽:
  • 醫者仁心!乘客萬米高空突發癲癇 四川女醫生緊急救治
    (圖據央視)萬米高空乘客突發癲癇,情況危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醫生陳蕾緊急施救,患者心情逐漸平復,病情也穩定下來。這已經是陳蕾第二次在萬米高空救人,醫者仁心,在她看來,「這都是作為醫生的本能」。幸虧有你萬米高空乘客突發癲癇獲救「飛機上有醫生嗎?
  • 醫者仁心,偉大的尼斯醫生,她用愛敲開精神病患者的心門……
    電影 《 尼斯·瘋狂的心》她用愛敲開精神病患者的心門;她用執著和堅韌敲打著如同監獄一般的精神病醫院大門,影片一開頭尼斯醫生從遠處走來,走到一座貌似監獄的鐵門前,開始帶著希望輕輕的敲那所大門直至轉為憤怒而瘋狂的拍打著那扇象徵著男權與暴力的精神病院大門
  • 有一種感動叫擔當,有一種奉獻叫醫者!2020「榮耀醫者」名單揭曉
    「敬佑生命·榮耀醫者」活動,也只是拉開了「尊醫重衛」大幕的一角,要在社會上呈燎原之勢,還需要我們獲獎的優秀醫生能夠帶動整個醫學界,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懈怠、持續奮戰,以精湛醫術、高尚醫德、優良醫風,繼續當好人民健康的守護者、健康中國的推動者、醫者仁心的踐行者。作為傳播者,人民日報、生命時報還需要繼續為健康中國建設鼓與呼,為提升醫患關係做出更大努力,讓尊重與關愛播散於社會每一個角落。
  • 初心不改 仁心不變──記全國先進工作者、市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
    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趙曉贇說:「作為學生,我們時刻感受著李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就拿為患者做肺部灌注來說,李老師要求我們一定要把數值把握得特別精確,回收的液體要精確到1毫升。他告誡我們,如果不嚴格對待,患者體內蓄積較多的水分不僅會影響呼吸,還會影響心臟功能。」「患者與你素昧平生,把生命託付給你,你必須對得起這份信任,竭盡所能、全力以赴、不負所托!」李月川說。
  • 醫者仁心的家國情懷——評越劇現代戲《生命之光》
    進取志向與求是精神《生命之光》為無場次越劇,全劇分為「投身醫學」「堅守臨床」「求學東瀛」「苦克難關」「毅然回國」五個段落,呈現了一位當代優秀醫生的成長史,同時也是近40年來我國科技水平不斷趕超國際先進的縮影。故事的背後,更是一位醫者的家國情懷和浙江人的求是開拓精神。
  • 責任耀齊魯|醫者仁心 不放棄任何一位患者
    從醫42年來,樊兆民秉承醫者仁心,憑藉耐心細緻的工作態度和精湛醫術,一直保持著很高的患者診療滿意度,他在醫療技術上和科室管理上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革,攻堅克難,不放棄任何一位患者,竭盡全力為他們解除病痛。
  • 【印象東方】播出預告|傳道授業醫者仁心-來輝武的快樂人生
    早在1995年10月,美國舊金山市市長弗蘭克· 姆· 佐敦為來輝武頒發證書,稱讚他是「醫藥領域傑出的發明家、人道主義者、世界著名的醫療專家」,並將1995年10月2日命名為「舊金山市來輝武教授日」。相隔23年,同一個華人,同一個為他命名的節日,這在華人中還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 「醫者初心」山東省立醫院黨員醫者李桂梅:用仁心仁術,護佑萬千...
    永遠把患者放在首位:對約不上號的患者從不限號李桂梅深知,身為一名黨員醫者,必須一切以患者的利益為重,為群眾的身體健康服好務。而她,也正在時刻這樣做著。9月16日中午,16歲的許天正在吃午飯,這時李桂梅專程來到他的病房。
  • 鄉村醫生龍竹英:身殘志堅守護鄉親健康34年
    今年55歲的龍竹英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茅坪鎮茅坪社區的一名鄉村醫生,小時候因意外導致終身殘疾。不屈服於命運的她,立志要成為一名醫生,把健康帶給更多人。從錦屏縣衛生學校畢業後,龍竹英於1986年回到家鄉開啟行醫之路。
  • 青島市無償獻血「狀元」就是一名醫生
    1月份丁香園曾面向醫護群體做了一個調查,共有5689人參與調查,其中4306位醫生,1383位護士。調查結果顯示,醫護人員是獻血率最高的行業群體。   你肯定還不知道的是,青島市「衛生健康系統萬人流動血庫」自1998年5月成立以來,每年的冬、夏兩季都會應急啟動,20多年來已累計獻血20多噸,青島市無償獻血「狀元」就是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皮膚科大夫李鴻波。
  • 醫者仁心不辱使命 抗疫路上履職盡責——人民醫院醫務科主任賀永庭...
    賀主任在分管院長李龍鐸的直接領導下,帶領全院醫生隊伍,認真貫徹落實醫院抗擊疫情文件。為方便專家第一時間掌握髮熱病人的相關資料,他還組建了新冠肺炎診療組微信群,共享新冠肺炎的文件資料。隨著防控形勢的不斷變化,經過醫院黨政班子的研究討論,按照醫院相關指示精神,賀永庭第一時間選派3名優秀醫生進駐到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開展診療工作。
  • 張宗久局長:醫療衛生體系需要高尚醫德的醫生去支撐
    古人有云:醫者仁心,醫乃仁術。為醫者,要存仁心、施仁術,要用心去傾聽和感受病人的苦楚,用心去解除患者的病痛。「優秀的醫療衛生系統若沒有優良醫德的醫生支撐,是完全不能想像的。」10月9日,在「2018中國醫院創新發展峰會」上,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局長張宗久道出這樣一句話,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