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體與界面化學,溶液化學,納米生物功能材料合成與性質。。

2021-01-08 生物谷

導師姓名:周興平         導師類別:碩士生導師  

姓名: 周興平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所在院校: 東華大學       所在院系: 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 職稱: 副教授       招生專業: 應用化學 研究領域: 膠體與界面化學,溶液化學,納米生物功能材料合成與性質。。

聯繫方式

E-Mail: xpzhou@dhu.edu.cn       電話: 021-*******       郵編: 0 地址:

個人簡介

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著作及論文

[1] Preparation of Silica Encapsulated CdSe Quantum Dots in Aqueous Solution with the Improved Optical Propertie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42 (3-4), 281-286 (2005).
[2] Strong Luminscing CdSe Nanoparticles by Surface Modification with Cadmium (II) Hydrous Oxid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in press, March of 2005.
[3] Synthesis of Uniform Anatase TiO2 Nanoparticles by Gel-sol Method: 1. Solution Chemistry of Ti(OH)4(4-n)+ Complexes,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52, 339-346 (2002).
[4] Synthesis of Uniform Anatase TiO2 Nanoparticles by Gel-sol Method: 2. Adsorption of OH- Ions to Ti(OH)4 Gel and TiO2 Particles,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52, 347-353 (2002).
[5] Synthesis of Uniform Anatase TiO2 Nanoparticles by Gel-sol Method: 3 Formation Process and Size Control,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59, 43-52 (2003).
[6] Synthesis of Uniform Anatase TiO2 Nanoparticles by Gel-sol Method: 4. Shape Control,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59, 53-61 (2003).

承擔項目

2002年10月起,在東北大學學際科學國際高等研究中心擔任客座研究員,承擔了日本厚生省的研究項目《萌芽的先端醫療技術推進研究(納米醫學領域)》,主持應用於藥物傳遞和疾病診斷的發光納米材料的製備和螢光性能研究。

相關焦點

  • 中國化學會第32屆學術年會 | 第三十五分會:膠體與界面化學
    中國化學會第32屆學術年會 | 第三十五分會:膠體與界面化學 2020-12-22 14: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化學會第十七屆膠體與界面化學學術會議
    由中國化學主辦, 中國化學會膠體與界面化學專業委員會與江南大學共同承辦的「 中國化學會第十七屆全國膠體與界面化學學術會議本次會議圍繞(1)膠體與界面的基礎問題;(2)兩親分子聚集體;(3)微納材料;(4)軟物質;(5)兩親分子與大分子的相互作用;(6)表面活性劑及其日用化學品工業應用;(7)食品和生物膠體; (8)應用膠體與界面化學; (9) 新理論、現象和實驗技術;(10) 工業領域的膠體與界面化學等多個研究領域開展交流討論.
  • 膠體納米粒子界面研究獲得新進展
    粘彈性是材料的重要力學性質之一,儲能模量直接反映材料彈性性質,損耗模量反映材料粘性性質。
  • 中國化學會第十六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將於青島召開!
    >由中國化學會主辦,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承辦的「中國化學會第十六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主題:膠體與界面化學,走向工業界內容及範圍:1. 溶液中新型兩親分子聚集體的構築與調控;2. 軟物質材料;3. 分散體系與微納米材料;4. 界面化學與有序分子膜;5. 兩親分子與大分子的相互作用;6.
  • 膠體與界面化學的奠基人傅鷹教授
    傅鷹教授是我國膠體與界面化學的主要奠基人,傑出的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堅定的愛國者。  1953年,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就在這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之際,著名膠體與界面化學家傅鷹教授,為了發展我國的科學事業,以滿腔熱忱,科學地論證了在我國發展膠體科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學校和教育部的支持下,傅老師在北京大學化學系主持建立了我國第一個膠體化學教研室,親任室主任,培養膠化研究生。
  • 《應用化學》-中科院化學所-生物分子馬達組裝
    近日,在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下,膠體、界面與化學熱力學院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與德國馬普膠體界面研究所合作在生物分子馬達的分子組裝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工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德國《應用化學》(Angew
  • 《綠色化學·綜述》生物分子合納米複合水凝膠用於止血和傷口癒合
    【背景介紹】納米複合水凝膠已成為新型生物材料,並在生物醫學應用中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將多種納米材料作為納米填料摻入軟聚合物基質中可增強水凝膠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從而形成具有改善的化學和生物學特性的納米複合水凝膠。然而,傳統的物理或化學交聯方法經常引起與納米複合水凝膠在製備,施用和隨後處置期間的毒性,生物相容性和環境問題有關的關注。
  • 非共價修飾和剝離二維氮化碳提升電化學發光生物傳感性能
    近日,東南大學的張袁健團隊通過運用非共價的方式實現了二維氮化碳納米片的剝離和功能化,並將製備的功能化的氮化碳納米片應用於生物分析偶聯生物分子中。   作為納米材料中重要的一種類型,二維材料在催化、光電、電化學、生物醫學、傳感器等許多關鍵技術領域產生重大影響。
  • 納米材料是膠體嗎_納米材料在生活中的應用
    納米材料是膠體嗎_納米材料在生活中的應用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3-31 10:13:41   納米材料是膠體嗎   納米材料直徑一般是1
  • 化學所在肽基組裝界面親疏水性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內源性生物分子自組裝在生命體中普遍存在。肽、磷脂和蛋白等通過分子間作用能自組裝成各種有序結構,實現其重要的生物功能。精準調控生物分子組裝的動態過程,能有助於深入理解和認識進行各種生物活動的分子機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膠體
  • 科學家開發量子點合成新方法!
    這種約束可以歸結於靜電勢(由外部的電極,摻雜,應變,雜質產生),兩種不同半導體材料的界面(例如:在自組量子點中),半導體的表面(例如:半導體納米晶體),或者以上三者的結合。量子點具有分離的量子化的能譜。所對應的波函數在空間上位於量子點中,但延伸於數個晶格周期中。一個量子點具有少量的(1-100個)整數個的電子或電子電洞對,即其所帶的電量是元電荷的整數倍。
  • 中科大俞書宏院士等人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點開上方小程序,進一步點「推廣」即可充值 手性材料在推動生物標記、手性分析和檢測、對映異構體選擇性分離、偏振相關光子學和光電子學應用等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分散系及其分類|o2|膠體|溶液|混合物|硫酸_網易訂閱
    「納米材料」是粒子直徑為1~100 nm的材料,納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種,若將納米碳均勻地分散到蒸餾水中,所形成的物質()  ①是溶液②是膠體③能產生丁達爾效應 ④能透過濾紙⑤不能透過濾紙⑥靜置後,會析出黑色沉澱  A.①④⑥ B.②③④ C. ②③⑤ D.①③④⑤  4.當光束通過下列分散系:①有塵埃的空氣 ②稀硫酸 ③
  • 從萬千組合中挑出最優配比,AI加速化學材料合成
    研究人員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才能分析出正確的化學合成路徑,但是人工合成產率較低、試錯成本過高,導致合成化學技術在藥物、材料領域中的商業應用價值不足。因此,引入AI+化學合成尤為重要,利用人工智慧的逆合成分析、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等技術,預測合成路徑,通量篩選,快速尋找到最有潛力的合成路徑。
  • 化學前沿-超潤溼系統
    結合多尺度結構和表面化學成分對於製造具有超潤溼性的界面材料至關重要。液體也可以是多組分的,例如酸性,鹼性和鹽水溶液,聚合物液體,生物流體,膠體,乳劑,以及磁性和鐵電體。3 超潤溼系統超潤溼材料的設計原理可以擴展到不同尺寸的界面材料,如0D顆粒,1D纖維和通道。 因此,可以通過集成不同維數的可滲透材料來製造多尺度功能界面材料,例如2D結構表面,3D多孔材料和膜。
  • 連續七年入選化學與材料領域高被引科學家的中國學者
    本文中作者們綜述了近年來納米流體器件取得的成就,並且提出了對該領域發展的展望。關於實際應用過程中的汙垢和堵塞問題。從生物有機體中獲得靈感,可以設計得到具有低水摩擦或塗層生物粘附層的膜材料。針對強化膜的可擴展性和堅固性,工程學、材料學、生物、化學和物理等學科都將在該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 全國生命分析化學研討會:生物納米技術
    大會同期舉辦了「生物納米技術」系列報告會,300餘人參加了此會。會議由廈門大學陳曦教授、鄭州大學冶保獻教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毛蘭群研究員和北京大學黃巖誼研究員共同主持,16位來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專家學者做了精彩的報告。
  • 《綠色化學·綜述》生物催化微凝膠酶:合成,概念和新興應用
    隨後,從綠色化學的角度討論了μ-半酶在實現可持續催化方面的潛力。最後,為進一步改進生物催化μ-半胱氨酸酶(作為交互式軟物質的跨學科研究領域)繪製了未來的方向。【圖文解析】酶的固定化可以通過物理吸附,捕獲或共價結合來實現。選擇合適的固定化策略和載體材料對於固定化酶的適當性能至關重要。在設計固定策略時,應考慮在活動性和穩定性之間進行權衡。
  • 核酸納米材料近期頂刊發文匯總
    ,生物傳感、水凝膠、納米機器等方面均有廣泛的應用。原子組成數少於300、粒徑小於2納米的納米顆粒,通常稱為納米簇,能夠具有與一般的納米顆粒和單原子完全不同的性質特點。偶氮苯分子的光異構化可以賦予材料底心立方-面心立方晶化納米顆粒晶格的可逆組裝-解組裝性質。此外,紫外光可以作為外部觸發選擇性地移除膠體晶體釐米級薄膜上的納米顆粒,從而圖案化晶體形成預設圖形。
  • 如何化學合成一個 「快樂源泉小瓶子」 ?
    浙江大學化學系王勇教授課題組在水熱炭材料可控合成領域的文章報導了一種以P123和油酸鈉為軟模板,使用木糖為炭源的水熱碳化的方法,合成出具有花瓶形貌的炭材料。軟模板法被廣泛應用於中空炭球的合成。為了滿足不同應用的需要,需要開發新型的方法來控制BDCs的形貌,孔結構和表面化學性質。模板法被視為控制炭材料形貌的有效方法。其中,使用硬模板方法可以有效的合成出具有球狀,管狀,或中空球型的BDCs。但是,硬模板法受限於模板的選擇,且需要比較繁瑣的後處理過程來去除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