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處於失落期,但網際網路的臨界點正在到來

2020-12-05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志象網」(ID:passagegroup),作者:胡劍龍,36氪經授權發布

在1970年代,他曾如此解釋拉丁美洲的命運,「我們的失敗總是意味著他人的勝利;我們的財富哺育著帝國和當地首領的繁榮,卻總是給我們帶來貧困。」

相比21世紀的亞洲,拉美是個沉淪的大陸。阿根廷常被當作典型的「壞孩子」。在上世紀初,阿根廷的GDP居於全球前十,而現在,它已穩居50位之後。

中等收入陷阱像是給拉美特製的一頂帽子。即便如此,拉美也並非毫無亮點。至少,相比印尼和印度,拉美國家的人均收入要高出許多。

但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先發優勢卻很容易拖後腿,因為缺乏網際網路創新的痛點。如何理解這片魅力十足而又複雜的大陸,中國出海者又有何種機會?

在Stori CEO諶斌看來,中國人的優勢很大,尤其在電商和遊戲領域。而在疫情肆虐時,他還敏銳的捕捉到,新冠對創業者或許是重大利好,拉美移動網際網路的臨界點正在到來。

諶斌:我是來拉著團隊跑來幹這事的,我之前17年的工作經驗,一半是在美國Capital One, 另外一半在中國 BCG(波士頓諮詢)和MasterCard.

在這些機構裡工作,能看裡面最大的一個特點:發展中國家的機會很大。只要你找對了路,你可以成為一家主流的金融機構。在美國,如果沒有疫情,Chime(美國的數字銀行,疫情期間,不到半年時間,估值翻了一倍)進不了前40名的銀行,或者,連前50名都進不去。

我的觀點是,你要做大事,尤其你要變成一個主流頭部企業,這個機會只能去找大的發展中國家去搞。然後,我們的打法一定是以高頻信用卡作為領先的產品,然後再上銀行帳戶跟其他產品。

就信用卡的市場,比如說信用卡收單足夠好,但是痛點很大。看來看去,唯獨墨西哥,有個奇怪的現象,因為外資銀行壟斷,它沒有下沉,所以這個藍海等在那,從戰略的角度,你可以去打紅海,你可以針對有卡的人群,給他價格低一點,服務好一點,體驗好一點,這就是Nubank(拉美排名第一的數字銀行)打法。但是墨西哥這一塊市場沒多大,就佔15%的人口。我們競爭也很激烈,銀行已經幹得不錯的,我們要幹的就是去打大的藍海。

諶斌:第一次去墨西哥,我們出行都用Uber。墨西哥是Uber全球前五的市場。墨西哥和西方國家很像,美國的網際網路產品在這基本上都是用的很多的。

墨西哥是Spotify 的全球第二大市場, Netflix也如此,全球第二還是第三。基本上, 歐美用的產品,墨西哥人都用,而且頻率很高。唯一沒有做得很好的,就是電商。

電商在這邊有很多痛點,因為信用卡收單、電子支付有問題,快遞也比較貴,有點像中國的電商99年的時候,剛起步。現在的創業公司,電商,快遞,都在冒出來。電商會帶動快遞,也會帶動電子支付。越來越明顯,我們很多客戶一個月要付兩到三次錢,為什麼?他就想多用這張卡消費,月中先付掉,不要等到月尾的時候再付,那時候就沒有餘額可以買東西了。

墨西哥今天至少是中國2010年的水平了。尤其Uber這些共享類經濟,已經是中國兩三年前的水平。墨西哥人的消費能力真得很強。墨西哥可能再過幾年慢慢趕上來了。雖然現在還落後不少。

諶斌:這兩個地方其實都還蠻成熟的。巴西有兩個特點,第一,巴西相對來講,沒有那麼歡迎外國投資人,尤其是金融業,比較封閉;第二,巴西人才要比墨西哥多很多。

你一定要你在墨西哥做事的話,得有其他地方的人才輸入才行。從第一天開始,我們就是這麼去設想的,超過一半以上的技術人才,都來自墨西哥以外的辦公室。巴西人才不錯,他們不容易到美國去。所以,他不得不呆在巴西,而且巴西屬於葡語地區,很多就紮根在巴西了。

諶斌:兩年半以前,我來這做市場調研,和MasterCard和BCG(波士頓諮詢)的朋友聊, 第一,感覺墨西哥缺高素質技術人才。整個墨西哥,每年畢業生裡,符合這種標準的,可能不超過300個人。這是類似美國矽谷創業公司的標準,或者中國滴滴這種的。

而且,墨西哥城兩小時就飛到矽谷,300人裡頭,每年三分之二直接去了矽谷。剩下沒幾個。有個在我們公司實習一年的墨西哥小夥子,很喜歡我們的工作,放棄了去美國谷歌上班的機會,全職加入我們。這種人很少的。

具體到我們行業,最缺乏的是市場上沒有真正能做徵信數據模型和開發的。既沒有技術人才,又沒有風控人才。

這是為什麼?從第一天開始,我們很辛苦的在華盛頓搞了個美國辦公室,建模的人才,風控人才,都放在華盛頓。我們在中國還有一個辦公室,這有其他的技術人才。

第三,兩年半以前。還缺錢。那時候,墨西哥最大的風險投資基金,規模也就5000萬美元左右。現在,美國的基金都來了,亞洲的也來了,但是前面兩個問題都沒解決。

為什麼阿根廷的人,還有委內瑞拉人,哥倫比亞人,都來墨西哥創業?他們國家都沒有墨西哥經濟好。拉美受教育程度不錯的人,也願意來。這是個很特別的現象,但是,在創業圈裡,這些人才還是少數。

諶斌:拉美金融市場收益率特別高。

打個比方, BBVA(西班牙對外銀行)在全球很多國家都有業務,它1/4的利潤來自墨西哥。銀行業有個最關鍵指標return equity。墨西哥在G20裡是最高的,快接近20%。所以,你如果能打入這個市場,賺錢的空間就高很多。

美國的銀行很強,但平均的 Return equity只有11至12%。

另外, 在墨西哥,前五大外資銀行,再加上本地大一點的銀行,這六家佔了75%的市場份額。巴西也是,唯一的差別是它沒有外資銀行做很大,但也是,前面五家佔了百分之七十多的市場。這種壟斷很難打破,利率又高,不賺錢怎麼可能?

Nubank在中國以外,就是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也是最賺錢的。當然,它的賺錢記錄還保持著,但估值被美國的 Chime打破了,Chime現在是145億美元的估值。Nubank去年底是100億美元。在拉美幾個國家,再加上美國西語人群,達到了我們的市場戰略的話,我們也會是在他們的體量。這就是為什麼貝塔斯、源碼投我們,它們看到的是將來。

諶斌:中國企業有很多優勢。但有個最大的痛點,尤其在墨西哥,它跟中國是競爭關係,因為墨西哥人也要把產品要賣到美國去。所以,墨西哥其實有很多中國企業進來,以金融科技為例,它在牌照上會碰到很多難題,墨西哥政府就跟印度一樣,不太待見中國企業。這其實是最大的難點。

但優點也很明顯,比如說技術,比如金融科技的經驗,產品經驗,TikTok的經驗,還有滴滴的經驗,還有一些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創新的東西,包括電商,很有優勢。電商可能會更好,遊戲也不錯,金融業反倒對中國企業不太有利,這是個強監管的行業,政府會看你從哪裡來。

諶斌:拉美在全球都比較特殊。你看這個地方的收入,比如巴西,還有墨西哥,還有智利,還有像現在的哥倫比亞,其實人均收入都挺高,老百姓也挺願意花錢的,收入在全球發展中國家裡說,算是很不錯的了。但相比印度印尼這些國家,從網際網路的發展生態來看,拉美好像又是落後於印度或者說是像印尼。

第一個,它的科技創新人才不夠,相對於中國、印度,這是最大的是差異。第二,因為它的條件足夠好,對電商的需求就不如中國那麼強。

Apple Pay跟Google Pay在美國推了很多年,不是很成功,為什麼?因為美國已經解決了電子支付、信用卡和借記卡這個事情了,它的痛點不夠大,支付寶在中國為什麼能搞起來?因為以前沒有信用卡。如果支付寶啟動的時候,有80%的中國人有信用卡,支付寶也搞不起來,沒有痛點的。也就這麼簡單,在拉美也是,它整個這些線下購物的各種各樣的條件已經相對來講足夠好,然後他又沒有技術人才,這方面他就搞不起來。

諶斌:現在為什麼有一波很好的行情呢?包括尤其是生鮮電商,還有傳統電商什麼的,疫情把這個事情推到極端。線下本來是不錯的,現在沒有了。這個時候電商就衝上去了。2003年的SARS之後,阿里的就體量突然上了幾倍。需要有一個臨界點。很可能,疫情就是拉美電商的臨界點,包括我們金融科技的臨界點,都會就衝到一個更高的水平。今年很明顯,我們的數據就非常好,疫情期間,我們的數據表現很好。

以前可能還有一些收入稍微高一點的,他還跑到銀行裡面去開卡,現在他不去銀行了,他要信用卡找我了。疫情總體對經濟和大家生活是造成了極大的不便。不是件好事,但是對於我們的業務,對於電商的業務,還有遠程辦公的的各種工具,都是利好。

對。是的。拉美是這樣,現在拉美整體上總體上處於失落期。比如說阿根廷,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二戰後,它是全球GDP最高的一個地方,後來,因為過度的養老保險、福利,這些國家慢慢被落下。但在這些國家裡面,尤其是墨西哥,背靠美國,稟賦非常好。所以,它只要有技術,資本跟進,人口基數和收入擺在那,它會慢慢上來,然後,再加上疫情,把網際網路科技推到一個新臺階。 

相關焦點

  • 拉丁美洲脆弱的民主
    拉丁美洲脆弱的民主 2002-10-29 17:12 作者:吳鑫 2002年第17期
  • ...臨界點,丁一匯,溫室效應,冰蓋,消融,升溫,上海,增暖,疊加,碳...
    隨著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依次進入暖位相,地球將再次進入快速增溫期,控制碳排放從未如此緊迫。  「正正」疊加,升溫速度將進入「快車道」  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變暖的腳步從未停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研究員指出,這是由兩方面造成的,一是人為因素,二是自然因素。
  • 清潔能源轉型臨界點到來,中國有機會引領世界
    清潔能源技術成本的不斷下降,再加上商業和投資領域做出的減排承諾以應對氣候危機,正在對這個萬億美元級別的老牌市場帶來巨大打擊,新冠肺炎疫情加重了打擊力度。 落基山研究所今年3月就已撰文指出,石油產業可能已經觸及臨界點。
  • 達利歐談階級鬥爭:美國處於爆發革命或內戰的臨界點
    來源:新浪財經全球最大對衝基金橋水的創始人瑞-達利歐周二在社交媒體上發表文章稱,美國正處於一個臨界點,如果控制不好的話,可能從可控制的內部緊張局勢演變成一場革命或內戰。達利歐在文章中寫道:「人民和政客之間劍拔弩張,其緊張程度是71歲的我有生以來所僅見,」指出多個國家的混亂正在加劇。「美國如何處理其混亂局面,將對美國人、世界其他國家以及大多數經濟體和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 太陽黑子減少 地球小冰河期正在到來?
    在溫暖的唐代,喜熱喜溼的竹子在長安隨處可見(資料圖片)明清小冰期到來之前,大象從河南從公元600到1000年,即隋唐五代時期,是第三個溫暖期,當時在中國的首都長安,廣泛種植著喜熱喜雨的竹子。從公元1000到1200年,即宋朝是第三個寒冷期,溫度比現在要低1℃左右。從公元1200到1300年,即宋末元初,是第四個溫暖期,但這次不如隋唐時那樣溫暖,表現在大象生存的北方限,逐漸由淮河流域移到長江流域以南,退到廣東、雲南等地。
  • 冠狀病毒:拉丁美洲有多少?實際數據可能出乎意料
    拉丁美洲國家的冠狀病毒病例急劇增加,導致全球記錄了新的感染病例。巴西的確診病例已超過一百萬,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高病例。該地區的其他國家,包括墨西哥,智利和秘魯,也在努力控制重大疫情。那麼拉丁美洲的主要趨勢是什麼?
  • 氣候變化臨界點來了?科學家警告:世界第二大冰蓋開始走向不歸路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研究表明,地球歷史上每次間冰期(冰期間隙的溫暖期)都會發生全球性的冰川消融,且往往是南極冰蓋先融化,數千年後格陵蘭冰蓋才開始受到洋流與氣候影響緩慢融化然而,今天地球正在經歷的間冰期——是46億年以來唯一一次南北兩極冰蓋同時融化的時期。研究人員警告稱:格陵蘭冰蓋可能已經達到了一個臨界點,正在走向不可逆轉的完全消失的道路上。
  • 面具與烏託邦:拉丁美洲哲學走向成熟的突破
    拉丁美洲百年來的思想發展的脈絡如何?作為同樣處於全球化和物質文明衝擊下的發展中國家,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和借鑑拉美思想史中的智慧?作為普通讀者,我們應該如何去接觸並了解拉丁美洲的思想?2020年11月14日下午,群學書院聯袂梅園經典共讀小組於在萬象書坊舉行沙龍,共讀由「拉美思想譯叢」推出的墨西哥思想家薩穆埃爾·拉莫斯的《墨西哥人民及其文化剪影》中譯本——《面具與烏託邦》。
  • 小冰河期將要到來?科學家:不好意思,和太陽極小期真沒關係
    我們現在知道,太陽的活動周期大約是11年,而我們目前正處於第24周期。雖然沒法完全確定下一次的極小期在什麼時候出現,但是科學家在2017年的時候曾經做過一個推測,那就是大約出現於2019-2020年出現。
  • 我國拉丁美洲史研究70年的回顧與展望
    在通史類方面,先後有《拉丁美洲史稿》《拉丁美洲:從印第安文明到現代化》《拉丁美洲簡史》《拉丁美洲史》《美洲史論》等著作出版。其中,李春輝的《拉丁美洲史稿》,是第一部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撰寫的拉美地區通史。該論著1973年出版了兩卷本,時間下限止於1957年,1993年又在蘇振興、徐世澄等人協助下完成了第三卷,使下限延伸到1989年。
  • 總會有些事,現在做已經晚了:臨界點思維
    本篇的主題是臨界點思維。 在第430篇,我們說的是人生沒有早晚只有是否。對於人生來說,沒有什麼是晚了的,是來不及開始的。 但,在很多具體的事件上,卻不是如此。 現實世界總是充滿了悖論和相反,體會和品味著這些悖論和相反,有時會讓我覺得這本身就是一種美。
  • 太陽活動減弱60%,10年後或進入休眠期,地球會迎來冰河期嗎?
    通過近年來氣候的不斷變化,我們可以看出,地球的生態正在加速惡化。前段時間,科學家又重新提起了「氣候臨界點」,有關「氣候臨界點」的概念很早就在《自然》雜誌上公開發表過。科學家稱:地球上有15個「氣候臨界點」,它們共同維護著地球生態系統的穩定。
  • 太陽活動「極小期」已到來,地球或將於2020年進入小冰河期
    近兩年,天文界討論最多的話題莫過於太陽活動減少導致地球進入小冰河期的問題。不少科學工作者已經指出,地球可能將於2020年開始進入小冰河期,而2020年馬上就要來臨了,或許我們也該做好在低溫環境下生活的準備了。為什麼說是2020年呢?
  • 2020年極端現象頻發,專家:地球氣候臨界點或已到來?
    科學家們經過多年觀測發現,2020,代表地球氣候變化的15個臨界點已經被激活9個,也就是說,再有6個臨界點再被激活,地球氣候就會徹底紊亂而無法再被逆轉。而造成這些臨界點被激活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全球變暖所致。而全球變暖又是因為人類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發揮了溫室效應。
  • 地球真的要進入小冰期?科學家預測,「極寒時代」或要到來!
    全球變暖似乎已經成為一個事實,伴隨而來的卻是冰河時代要到來,相信很多人都看到這一句話讓大家開始疑惑,地球到底是變暖還是變冷?雖然目前沒有一個準確的證據能夠說明,但是地球正在朝變暖的方向大家是能感受到的,為何卻又說變冷了?難道是有什麼依據嗎?
  • 為什麼我們應該擔心氣候臨界點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警告說,全球變暖可能將超過危險的臨界點,將雨林、冰蓋和珊瑚礁推向不可逆轉的死亡螺旋。這些環境的崩塌會抬高海平面,毀滅海洋生物,破壞海洋和大氣循環模式,而這些模式決定了全球的溫度和降雨量。
  • 拉丁美洲可不是南美洲,來看看拉丁美洲到底包括哪些地方
    一句話感受本文知識點:拉丁美洲不僅僅包含南美洲,還有墨西哥以南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具體是那些國家和地區?一起來看看吧。拉丁美洲是世界上橫跨北美(包括中美洲和加勒比)和南美洲兩大洲的區域。總的來說,拉丁美洲國家仍然被認為是「發展中」或「新興」國家,其中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是最大的經濟體。由於拉丁美洲的殖民歷史以及歐洲人、土著人和非洲人之間的接觸,拉丁美洲人口中的混血人口比例很高。此外,它的人口是史無前例的跨大陸移民歷史的結果:1492年之後,6000萬歐洲人、1100萬非洲人和500萬亞洲人來到美洲。
  • 突破臨界點 投資就是一種修行
    按照投資走勢的發展規律,必然會有牛市的到來。但牛市何時開啟,誰都不知道。而我們知道的是,牛市的來臨,需要一股最終動力加以助推。而每一次大牛市都是在比特幣減半之後開啟的,所以這就給大家一種預期,比特幣大牛市與減半有關。的確,2013年區塊鏈代碼複製橫行,山寨幣各種概念模式的流行助推了第一次大牛市;2017年隨著以太坊的成熟,智能合約促進了愛惜歐的橫行,推動了第二次大牛市。
  • 飯否走出的兩個中年,正在改變中國網際網路格局
    過往的一百年裡,我們缺席了對世界規則的制定,現在我們正在迎頭趕上。 迎著世界的發展,我們終於在網際網路時代取得了一席之地。如今,我們的部分企業已經開始走出國門開始挑戰世界,阿里、字節跳動、華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外部如此,內部亦是如此,BAT的時代已然成為過去,新的秩序正在誕生。
  • 拉丁美洲獨立後反而打亂?究竟為何?與美國相比,究竟差在哪?
    雖然拉丁美洲宣布獨立,但不久又相繼淪為帝國主義的半殖民地遲滯了拉丁美洲的發展,可謂命運多舛。自1492年地理大發現開始以後拉丁美洲的印第安文化便被歷史進程所打破,此後300多年的時間裡拉丁美洲的各個民族長期處於殖民統治之下。海地人民在1791年,黑人領袖杜桑的領導下爆發起義,拉丁美洲,南美大陸全部獲得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