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課程系列:水下機器人ROV航海家號(Voyager)I的研發奧秘

2021-01-09 OFweek維科網

ROV MAKER團隊開始於2012年研究遙控潛艇。航海家號I是ROV MAKER團隊首臺嘗試自造的消費型ROV。(ROV MAKER心路歷程可參考連結)

在優化遙控潛艇,以及改造遙控潛艇微電腦控制的過程中,ROV MAKER團隊深刻了解到,防水的模塊化設計與完善的電子電路及軟體,是阻礙愛好者進入DIY ROV世界的主要限制原因。

ROV MAKER團隊參考了現實世界的潛艇造型,認為以原球殼玻璃艙罩的潛艇,擁有較佳的外觀亮麗造型。

2016年12月著手進行航海家I開發的同時,ROVMAKER團隊以「水下載具模塊化項目」向政府相關部門提出第一期申請,並於2017年2月獲得評審通過,進行為期半年的開發補助。

研發航海家I,ROV MAKER團隊同時朝四個方向進行開發設計:(1)圓球殼艙罩的設計與樣品(Mockup)製作;(2)控制電路板/傳感器版設計;(3)軟體開發;(4)機身設計。經過為期半年的努力,我們開發了自有的電路板和軟體,並組裝了航海家號I第一臺樣機。

他們的控制板是基於路由器晶片,因為未來兩年的產品效能瓶頸主要是信息流傳輸,而非多媒體影像的問題。

IMU感測板設計,仿效OpenROV初代設計,因為9250磁力計校正問題,改採用愛盛科技 IST8310晶片。

軟體架構則採用OpenROV初代設計概念,以Node.js為主的網絡伺服機主從概念,讓使用者可利用瀏覽器及遊戲杆進行操控。

在機身設計上,團隊一致決定向無敵鐵金剛的指揮艇致敬。

相關焦點

  • 知識窗▏對水下機器人(ROV),你知道多少?
    與世界其他國家一樣,我國的水下機器人研究也是從立足軍事需求起步的,從「六五」開始對軍用水下機器人進行探索性研究,加上國內其他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同期研製工作,到目前軍用水下機器人已經服役並正在形成系列。
  • 探索海底深處的奧秘,一起來見識我國深海水下機器人
    探索海底深處的奧秘,一起來見識我國深海水下機器人。 眾所周知,地球表面幾乎四分之三被海洋覆蓋。海洋遠比陸地遼闊和深邃,蘊藏著難以想像的礦物、能源、蛋白質、生物基因等難以想像的資源。海洋還有著極其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更是生命起源的搖籃。 探索海底深處的奧秘,正是水下機器人的使命。
  • 時隔一年,常駐型水下機器人還是原來的那些面孔嗎?
    到今年年底,它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家通過陸上遠程操作中心(ROC)操作的USV和ROV提供海上海底檢查的公司;包括從USV部署的ROV和自主水下航行器(AUV)。輝固公司表示,使用遠程操作的USV、ROV檢測解決方案來覆蓋目前75%的檢測範圍,具有顯著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可持續性優勢。
  • 水下機器人a_水下機器人a星算法路徑規劃 - CSDN
    摘要本文研究了自主水下機器人跟蹤期望深度軌跡的深度控制問題。由於水下機器人未知的動力學模型和橫搖運動與橫搖運動之間的耦合,大多數基於模型或比例積分微分的控制器不能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為此,我們將水下機器人的深度控制問題表述為未知轉移概率下的連續狀態、連續動作馬爾可夫決策過程。
  • 新加坡研發「魔鬼魚」機器人 可在水下快速遊動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4日報導,近日,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了一款水下機器人,因其形態仿真故命名為「魔鬼魚」(Manta Ray)。該機器人身長35釐米,通體黑色,由一整片PVC材料製作而成,在水下能像魔鬼魚一樣暢遊無阻10小時,運動速度可達每秒0.7米。
  • 科學家利用水下機器人捕獲了第一個樣本!
    近日科學家利用水下機器人捕獲了它的第一個樣本,這個樣本位於海平面以下500米!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表示,他們的水下機器人剛剛完成了首次自動水下採樣操作。該機器人名「NUI」,它在希臘地區收集了樣本。NUI比智能汽車略小,重約1800公斤(3960磅),它正在地球上做一些重要的科學考察工作。
  • 與水下機器人彰顯中國實力
    由光啟集團研發的蘇武系列遠洋衛星通信系統今年剛剛上市,比國際允許出售給中國的同類產品尺寸縮減50%,適用於不同類型的艦艇,標誌著我國在海洋科技領域的最新自主創新成果。超材料863項目首席專家 趙治亞: 蘇武系列遠洋通信系統是具有我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並且達到了這個領域的設計極限。
  • 「機器人總動員」,服務機器人走進尋常百姓家
    走進服務機器人展區,來自長沙行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系列機器人產品十分搶眼。該公司營運長李睿介紹,公司深耕無人駕駛多年,此次重磅推出「行深無人車家族」。 其中,作為「行深無人車家族」目前最小巧精緻的成員,「布衣」系列微型機器人定位為生活服務助手,針對社區場景進行了優化,具有室內外無界通行能力,可以上下電梯,打通社區最後一公裡配送服務等難題,幫助老人搬運物品。
  • 仿生鯊魚、水下搜救機器人將亮相服貿會
    攝影/新京報記者 張璐水下機器人替代蛙人,協助打撈落水者在位於經開區的博雅工道(北京)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區,一個水下機器人(智能纜控無人潛航器)正在大水箱裡「搜尋」。機器人通過攝像頭的實時監測以及聲吶掃描,可以成功確認水下目標物的具體位置。聲吶可以掃描前方300米以內的水域。
  • 水下機器人的賢「內助」——微磁基礎傳感器助資源探測和管道探傷
    因此,研發水下機器人應用於海洋考察工作十分重要。與此同時,海底管道等設施建設必不可少。人們普遍利用水下機器人考察海洋資源以及維護海底管道設施。在此過程中,傳感器是水下機器人考察和維護工作的重要支撐。外國水下機器人研發歷史和現狀20世紀五十年代,世界上開始研製水下機器人,最初主要應用在水文學術調查、海上石油勘探調查、天然氣開發等。
  • 【探索】中國水下機器人到底有多牛?
    新華社發    新聞背景   近日,一些中國水下機器人在深海拍攝的畫面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科學」號科考船上搭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拍攝了「海底花園」,還採集到兩隻頭部粉紅色、身體發白的蝸牛狀軟體動物深水海兔;「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2000米深海作業的高清視頻
  • 水下機器人的種類及國內現狀
    水下機器人是一種具有智能功能的水下潛器,國內外專家學者根據其智能化程度和使用需求,將水下機器人分為四類:即拖曳式水下機器人TUV (Towing UnderwaterVehicle)、遙控式水下機器人ROV(RemotelyOperated Vehilce)、無人無纜水下機器人UUV (Unmanned UnderwaterVehicle)和智能水下機器人AUV (Autonomous
  • 水下機器人裝上"三維眼" 精度可達毫米級(圖)
    水下機器人"三維眼"設備的初期模型。   董軍宇   水下機器人廣泛應用於海洋石油、漁業 、海上救助等各個海洋領域,給水下機器人裝上能高精度三維實時監測分析的「眼睛」,讓水下世界三維呈現。這是海大一位42歲教授所帶領團隊研發出的科技項目,如何給水下機器人安上會探測的「三維眼」?
  • 《小小演說家》第二季熱播 i寶機器人遇上萌娃
    在一眾機器人中,i寶機器人憑藉其萌動外表及教育功能,擔任《較強大腦5》的主持人小助理,並於近期受邀參加《小小演說家》第二季,與萌娃們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小選手在錄製間隙,近距離體驗i寶機器人的編程功能 5月6日,由阿凡達(i寶)機器人贊助的《小小演說家》第二季如期於中國教育電視臺一套黃金檔播出。
  • 水下機器人:聽令,向著蔚藍更藍處進發
    2021年中國主場 機器人主題會不會有大變化? 今天小坑就來聊聊機器人中的「潛水員」 水下機器人 水下機器人是什麼?
  • 美科學家研發可水下探索的魷魚機器人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工程師們製造了一種像魷魚一樣的機器人,它可以自由遊泳,還可以通過產生水來推動自己。機器人把自己的力量帶進身體。它還可以攜帶用於水下探測的傳感器,如照相機。魷魚機器人主要由丙烯酸聚合物等軟材料製成,具有剛性、3D列印和雷射切割部件。在水下探索中使用軟機器人對保護魚類和珊瑚很重要,因為剛性機器人可能會傷害魚類和珊瑚。但是,軟機器人往往移動緩慢,難以操縱。
  • 九號公司調整機器人組織架構,正研發家用機器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陳維城)12月3日,九號公司(689009.SH)發布內部信顯示,為推動機器人業務快速發展,九號公司對原機器人團隊進行優化調整,成立「AI及機器人技術研究院」、「商用機器人事業部」、「家用服務機器人事業部」、「機器人移動平臺產品線」四大新的組織架構,推進機器人產業落地
  • 吉影T1水下機器人探索中國南海:畫面太美
    前日,某海洋探險團隊帶著吉影旗艦版水下機器人在南海進行水下探索,藉助全球下潛深度達到150米的消費級水下遠程操控機器人T1,深入到南海海底。圖片拍攝自吉影T1水下機器人南海作為我國三大邊緣海之一的南海,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度5559米,是中國最近海面積最大、水最深的海區。
  • 救援機器人來了!
    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因此其對於地震救援機器人的研發處於世界前列。除了通用的履帶式搜救機器人,日本廣瀨實驗室還開發出了ACM 系列蛇形機器人。機器人和日本千葉工業大學的Qulnce系列機器人先後進入反應堆廠房內部,進行事故現場的實景拍攝和環境輻射劑量的測量。
  • 水下機器人傳回鐵達尼號最新清晰照片(組圖)
    在這張由水下機器人拍攝的照片中,鐵達尼號的船首和船錨清晰可見。機器人繼續下降,在右舷邊拍攝了這張圖像,顯示船首和錨的位置在1912年鐵達尼號的處女航中,不幸與冰山相撞。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支考察鐵達尼號沉船的考察隊日前公布了這艘世界最有名沉船的一些最新照片。  這支科學家小組使用數臺水下機器人對殘骸進行考察,拍攝了數千張照片以及數小時的影片。鐵達尼號的殘骸現在正安靜地躺在2.5英裡(約4000米)的水下。一張高解析度照片顯示出鐵達尼號的船首部位,圍欄和錨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