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族存在過嗎?人類的祖先曾經同類相食嗎?

2020-12-04 FUN知識點

關於數百年前的遠古人類,一直流傳著「同類相食」的說法,或許是年代太過久遠,又或許是骨骼化石上殘留的痕跡,人們開始虛構異樣的生活場景。在想像中,遠古人類艱難求生,豺狼虎豹、獅子鬣狗,甚至天上飛的老鷹都是巨大的生存威脅,我們很容易相信,對於他們來說,吃飽了才有力氣躲避危險,或者在鬥爭中取勝。的確,不可否認,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環境中,要麼捕食,要麼被吃,想活下去當然都會選擇前者,而同類是容易獲取的獵物之一。

被列入「同類相食」名單的人屬成員,涵蓋了南方古猿、直立人、先驅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換句話說,不少人相信整個人類演化的漫長曆程中,可能都存在以同類為食的現象。凡事都要講證據,不然就是憑空捏造,古人類化石上的痕跡和現生靈長類動物是支持「同類相食」的兩個主要證據。

骨骼上殘留的痕跡

古人類化石是一把打開過去之門的鑰匙,骨骼上的切割痕、砍砸痕、咬痕,必定有其形成的原因,但是這些真的是同類行為造成的嗎?事實並不如此,真相併不是「全部」或者「全不」,每個個例都有其特點。

南方古猿的牙齒臼齒很大,但犬齒很不發達,這表明它們的飲食以素食為主,因此他們如果想以同類為食,那就有些「先天不足」,更重要的是,通過分析和比對南方古猿骨骼上的痕跡,人類學家認為真正捕食南方古猿的是鬣狗和大型貓科動物。

如果說南方古猿不具備食用同類的動機和能力,那麼直立人似乎存在食用同類的可能,他們懂得使用火,並開始利用工具狩獵,化石證據也表明,直立人的大腦已經有了飛躍式的發展,曾經有一種盛行的說法認為,大腦發育與肉食相關。但是那時候的火只是利用,而非掌握了取火的技術,而且大規模的狩獵其實是8萬年到6萬年前才真正開始的。我們熟悉的北京猿人就屬於直立人,由於骨骼上的砍砸、切割痕跡,他們一度被認為是「食人一族」,但後來的研究已經證明,那些傷痕實際上是鬣狗造成的。

先驅人知名或者說「惡名昭彰」之處,便是同類相食。1994年,考古學家於西班牙的阿普塔爾卡(Atapuerca)發現了7個個體的骨骼和牙齒化石,他們生活在距今80萬年前,由於出土的骨骼數量多,且大多留有不規則的「咬痕」,於是研究者認為這是人類互食的結果,並提出先驅人實際上是非常理性的獵人,捕食同類所消耗的能量少,即使所能獲取的能量相對大型動物來說較低,但是攝入大於消耗,總體上有利無弊。然而,最新的分析表明,所謂的人類咬痕其實是熊啃噬的,加之骨骼經過自然的「洗禮」,才讓人們產生了誤解。

對尼安德特人的「汙名化」如今已經逐漸消解,但他們偶爾還是會和野蠻、愚笨等聯繫起來,這其中也不乏食用同類的傳言。但是就像前幾種早期人類一樣,骨骼上的痕跡最終都被證明來自狼、鬣狗、熊等動物。

事實上,獅、虎、豹、鬣狗、熊、鷹的襲擊都能造成人類骨骼上的傷痕,比如人類學家達特發現的湯恩男孩,頭上殘留著鷹的抓痕,與同類相比,捕獵的食肉動物才是古人類生存所面臨的的最大危機。

現生靈長類動物會「同類相食」嗎?

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紅毛猩猩在內的類人猿,是人類極為相近的遠親,它們的行為是人類行為的局部寫照,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尤其是黑猩猩,與人類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8%,成為人類進行自我研究的優質對象。

根據靈長類動物學家的觀察,黑猩猩、大猩猩、紅毛猩猩,以及狒狒和一些猴子,都會捕食同類,但是這裡的同類通常都是其他靈長類動物,比如黑猩猩捕食紅疣猴,紅毛猩猩捕食長臂猿,狒狒會吃長尾黑顎猴,倭狐猴會吃鼠狐猴……其中真正會殺死同類的只有黑猩猩,然而殺死並不等於捕食,而且發生的概率很低。

在《貢貝的黑猩猩:行為模式》一書中,對野生黑猩猩進行了26年田野觀察的珍妮·古道爾,記錄了她所觀察到的黑猩猩之間的衝突。在其中一個自然年裡,共發生了284起爭鬥,但是大部分的起因都是為了爭奪食物,而不是以對方為食物。即便是爭鬥後有機會食用對手遺落的幼崽,黑猩猩也只是選擇聞了聞後離開。

除此之外,在更多研究者的記錄中,黑猩猩之間的爭鬥大多「點到為止」,即使再怎麼激烈,也不會致對方於死地,但是戰敗的一方往往會離開群體,進而失蹤。落單的黑猩猩很容易淪為獅子、豹子等動物的獵物,一旦人們發現黑猩猩的半腐爛的殘骸,便容易與之前的同類爭鬥相聯繫,誤認為它是被同類食用了。事實上,人們偶爾會在獅子和豹子的便便中發現尚未消化的黑猩猩、大猩猩腳趾、毛髮、骨骼、牙齒,但是這些東西幾乎沒有在黑猩猩的便便中出現過。

總而言之,人類作為一種雜食動物,「同類」似乎並不在食譜之上,一方面那些遠古人類骨骼上的傷痕並不是人類所造成的,另一方面現代靈長類動物中同類相食的行為,也被我們不自覺地放大了。

換個角度,我們從本能出發,或許人會像食肉動物那樣因為要活下去而相食、相殘,但是當人類發現與同類組成集體或者社群後,無論在捕獵,還是在對抗時都會佔據優勢,自然就會選擇結盟而不是互害。最後,埋葬行為也是對同類相食的有力反駁,人類開始對死亡和逝去有抽象的概念時,同類相食也就不復存在了。

相關焦點

  • 1300多種動物存在同類相食,北京猿人可能是食人族
    而就在北京的魏敦瑞不斷迎來好消息的同時,世界各地對祖先的尋找也從沒有停止過,雖然很多發現都無法與北京猿人媲美,但史前世界也開始被一點點披露出來。只是,隨著人們對原始人類的了解越來越多,一種不安的感覺瀰漫開來。
  • 考古學家發現遠古食人族的秘密,同類相食竟然不單單是為了食物
    作為一個生活在現代文明中的人,無論你多麼飢餓,你都不太可能選擇同類作為食物。然而,在非洲的原始部落裡,至今仍然存在著少量的食人族,比如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法雷人,曾有食用過世親人遺體的習俗。在一些食物短缺的災難時期,古代的窮苦人民也曾有「易子而食」的事情發生。
  • 我們都是「食人族」後代?基因研究揭示人類漫長的同類相食歷史
    科學奇點(科學狐)·第十三期「文明的出現,壓制了人類內心最可怕的一面」從古至今,關於「人類同類相食」的記載就從沒有斷過。在魯迅的《狂人日記》中,滿滿寫著「吃人」兩字,但這兩個字,無論是表意還是含義,都是確實存在的——人類同類相食的歷史,其不僅局限在中國,東西方都存在過大量人吃人的慘劇。
  • 自然界的同類相食有多殘酷?外國專家:北京猿人是最早的食人族
    在大自然中有1300多種動物存在同類相食的情況,多見於多胎動物和某些靈長類,如母貓會吃掉病仔畜以保護其他幼崽;雄蟑螂在交配過程中會被雌蟑螂吃掉;草原犬鼠(即土撥鼠)在繁殖季節也常常以自己的同類為食等等,那自然界的同類相食到底有多殘酷?外國專家:北京猿人是最早的食人族。
  • 同類相食是動物天性?
    ●動物和人類普遍存在同類相食的習性,現代人可能遺傳了此本能●割肉、剔骨、吃人的過程可讓食人狂產生性快感,甚至出現性高潮●受害者大多不是心甘情願玩「冰戀」受死,只是對變態者疏於防範近日,29歲的加拿大色情片演員盧卡·羅科·馬尼奧塔懷疑虐殺了33歲的中國留學生林俊。兇手殺人、奸屍、分屍等變態行徑讓全球震驚。
  • 虎毒尚且不食子,這些卻同類相食
    虎毒尚且不食子,這些卻同類相食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或許食人族只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但在一些動物的世界裡,卻普遍存在著同類相食的現象。地松鼠外形可愛卻會吃掉同類的小動物地松鼠是一種對自己孩子照顧最佳的動物,但是當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同類吃掉後,就會出現地松鼠跑到別的地松鼠的家中並吃掉它們的孩子,被吃掉孩子的地松鼠就會到另外的地松鼠的家中,以此產生一種惡性循環,造成了地松鼠中同類相殘的情況嚴重。雞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雞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
  • 同類相食合情合理,為什麼人肉還是不能吃?
    在對松藻蟲(backswimmers)的研究中,福克斯發現:雖然這種蟲子主要以其他水生動物為食,但同類也是它們重要的食物來源。福克斯在1975年發表結論,認為同類相食不僅不是異常行為,反而是生物對環境完全正常的反應。福克斯進一步指出幾乎所有物種中都存在同類相食現象,甚至一直以來被認為是食草動物的蝴蝶也不例外。
  • 食人族為什麼吃同類?科學家:不是因為營養,更多也不是因為飢餓
    ,他們把吃同類當作在正常不過的事。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這群人會如此熱衷於謀害吃掉同類呢?對比人的身體和人類祖先能捕捉到的其他動物的熱量,同樣重量下,人身體提供的熱量不到熊肉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在眾多食人族中,因為物資匱乏而選擇以同類作為僅有的能量來源的其實比比皆是。《中國原始社會史話》一書中曾寫道:&34;食人族&34; 捕捉靈魂",以補償失去的勇士。
  • 人吃人會傳播病毒嗎?人類為什麼沒有亞種?那些年人類吃過的同類
    當人類發生同類相食的現象時,會傳播一種被稱之為朊病毒的「病毒」。食人的陋習曾經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當中,法雷部落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的一個非常原始的部落,人口約2萬人,在20世紀的50年代,這個部落裡流行一種非常奇怪的疾病,稱之為「庫魯病」,當地人得了這種疾病以後,會顫抖,直到笑死。法雷部落之所以會流行這種疾病,是因為當地有一個陋習,那就是食人。
  • 因遠古地球變化,尼安德特人開始同類相食,如今那個變化又出現
    尼安德特人有一個極不好的特點,就是同類相食,不過,他們可能並不是因為喜歡而幹這種事,而是迫不得已,科學家發現由於遠古地球的變化,尼安德特人才開始崇尚自食主義。根據20世紀90年代的發現,科學家在一個洞穴中找到了尼安德特人同類相食的可怕證據:大約10萬年前,生活在現在法國的六個尼安德特人被他們的同類吃掉了。
  • 同類相食違反倫理 但如果"吃人肉"在慢慢實現呢?
    人類同類相食被認為能傳播衰弱性疾病,但人工培育的人肉不會存在這樣的風險。然而,這個世界是否已經準備好接受同類相食了?圖1:長期以來,有傳聞稱人類同類相食會傳播令人衰弱的疾病,但吃人造人肉可能不存在這樣的風險如果你能用多汁的人造人肉漢堡代替現在的牛肉漢堡,如果沒有動物會因為你要享受燒烤美味而失去肢體
  • 對抗痴呆,科學家向食人族「取經」
    原標題:對抗痴呆,科學家向食人族「取經」   在東南亞密林深處,一個曾經的食人族部落演化出了抵禦早老性痴呆症的基因無論對醫學家還是神經科學家來說,這一發現都意味著,更多同類疾病的治療有了希望。   在所有針對早老性痴呆症的策略中,「同類相食」聽起來似乎最為荒誕無稽。然而,英國著名學術期刊《自然》近日載文指出,在考察東南亞土著部落的過程中,人類學家和病理學家發現,這些曾被外界稱作「食人生番」的原住民,擁有對抗致命神經性疾病的抗體。
  • 食人族陰影籠罩北京猿人(組圖)
    近幾年,國外古人類是食人族的研究不斷見諸於科學刊物。北京猿人,同樣是猿進化為人進程中的重要一環,在50多萬年前,它會與國外古人類一樣,是食人族嗎?  對此,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和古人類研究所吳新智院士等專家均對此表示了反駁。他們認為,北京猿人獲取食物的方式是採集夾雜著狩獵。
  • 朊病毒基因揭秘北京猿人可能是早期食人族(圖)
    北京猿人的待解之謎有許多,新世紀的一個新話題便是—— 北京猿人的發現將人類歷史提前了50萬年,使北京成為人類的發源地。人以食為天,北京猿人吃什麼? 有更新的科學手段檢驗,他們不是食人族嗎?;科林奇小組還發現,朊病毒的抗病基因同時也存在於3/4的當地婦女中。
  • 傳說中的「喪屍」,或許真的存在過,人類的20 染色體就是證明
    那麼,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真的出現過「喪屍」呢?其實,類似的情況還真的出現過,那就是著名的喪屍鹿。這是一種可以在鹿群中傳染的疾病,一旦感染就會出現各種異常反應,比如流口水、反應遲鈍、協調性喪失、震顫等等症狀,並且在臨死前會出現更強的攻擊性。
  • 食人族是怎麼回事,現在的食人族真的能隨便吃人嗎?
    如果說世界上的某個角落仍存在茹毛飲血的食人族,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他們不禁會問"食人族真的存在嗎?"。
  • 它們不但無孔不入,甚至同類相食
    研究人員曾經在一個被嚴重寄生的太平洋生蠔的殼中,發現了多達120多隻蠕蟲。被寄生的生蠔表面看起來並沒有異樣,一旦被浸到一種特殊的刺激性溶液中,數量驚人的蠕蟲就會出現,就像殭屍電影中的那些生物一樣。成蟲一般是永久定居在一個宿主的殼中,這意味著它們一直呆在自己創造的隧道裡,不會主動離開住所。
  • 巨人真的存在嗎?而且是人類的祖先?
    那一天,人類終於回想起了曾一度被它們所支配的恐怖和被囚禁於鳥籠中的那份屈辱。假如有一天,巨人出現在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地方,是否人類只有生活在被巨人支配的恐懼中?那時候人類的命運將何去何從?是向巨人屈服?還是拿起武器為生命而戰?
  • 廣東人不吃福建人,但同類相食其實在自然界很常見
    總結:同類相食是自然界常見的現象。這種看似極端的情形不僅在於極端惡劣的生存環境下發生,在普通的情況下也可以發生。同類相食發生的情況包括:1、交配中同類相食。2、長幼個體同類相食。3、胚胎同類相食。4、其他類型的同類相食,比如食物等資源短缺情況下的同類相食情況、人類把死牛的牛骨粉餵給其他肉牛食用的情況,或者人類早期的食人行為。一般來說,通過同類相食這種方式,該種群存活個體通過競爭,可以獲得額外的營養或資源,調節種群數量,提高種群的整體存活率。
  • 除了會用工具,還開始同類相食,捲尾猴在「爆發式進化」嗎?
    白面捲尾猴原本只是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熱帶雨林中的小猴子,但是自從人們發現了它們使用工具的技能,就一直保持「緊盯」,隨著觀察的深入,捲尾猴還真沒讓人失望,用石頭砸開牡蠣和堅果、用樹葉舀水、用樹枝清理毛毛蟲,生存技能直逼人類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