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族為什麼吃同類?科學家:不是因為營養,更多也不是因為飢餓

2020-09-03 十三號檔案館



不知道大家對於「食人」這個話題怎麼看待。

在世界各地,總流傳著一些人吃人的傳說,像是西方的漢尼拔,又或者日本的食人魔「佐川一政」,而在我國古代也有關於大荒之年災民易子而食的記載。


影視作品《漢尼拔》海報


不過,除了上面那些相食的個例外,還有一群神秘的人,他們把吃同類當作在正常不過的事。無論是什麼時代。哪個地方,似乎總有一些他們的身影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痕跡。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這群人會如此熱衷於謀害吃掉同類呢?



科學家:不是因為營養

英國布萊頓大學James Cole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公布了一些數據。



對比人的身體和人類祖先能捕捉到的其他動物的熱量,同樣重量下,人身體提供的熱量不到熊肉,野豬肉的1/3,猛獁肉的65%。人肉能提供的熱量僅和魚肉相當。

而為了和魚肉相當的熱量就去冒險捕食同類,這肯定是個不划算的買賣。

既然不是為了更多的營養,那麼有沒有可能是為了僅有的營養呢?



因為飢餓

既然不是因為更多的營養,那有沒有可能是為了僅有的營養呢?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在眾多食人族中,因為物資匱乏而選擇以同類作為僅有的能量來源的其實比比皆是。

《中國原始社會史話》一書中曾寫道:&34;食人族&34; 捕捉靈魂",以補償失去的勇士。

紐幾內亞的花族人吃本族的逝者,以保留一種叫做Nu的東西,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在自然界中無法再生的重要液體。

而這些奇怪的思想其實也帶有某些宗教,或是特殊的認知世界的方式,這也成為食人族吃同類的原因之一。



好了,今天的十三號檔案館就在這,如果你知道關於食人族的其他秘密,歡迎評論區討論。

啊,對了,別忘了關注+轉發喲。


文/十七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同類相食合情合理,為什麼人肉還是不能吃?
    圖:維基百科)福克斯將人類中的同類相食行為同資源多寡聯繫起來。食人族多生活在食不果腹的「營養邊緣地區」,獵殺同類能夠為食人族提供其所需蛋白質的5%~10%。相反,豐衣足食的富饒之地人們安居樂業,絕少發生人吃人的事情。
  • 揭秘大洋洲神秘食人族 青睞吃人大腦
    原標題:揭秘大洋洲神秘食人族 青睞吃人大腦 巴新人在跳舞。 夢野  【環球時報駐紐西蘭特約記者王淼】人吃人,不是只存在於傳說、神話與原始部落中,現實中依然存在。在世界各地都曾出現人吃人的情況,或出於飢餓,或出於宗教。據了解,南太平洋地區的食人族至今未銷聲匿跡,尤其是在巴布亞紐幾內亞(以下簡稱巴新)的原始雨林中,時有令人髮指的「食人」事件發生,給這片封閉的土地蒙上了神秘、恐怖的色彩。
  • 後浪科學——沒有食人族!扒一扒關於食人族的那些謠言
    的話那麼很多人可能就都比較熟悉了,那麼這個復活節島就是玻里尼西亞170多個群島當中其中的一個,而另外一個相傳食人族出沒比較頻繁的地區就是南美洲的叢林了,為什麼食人族的傳說都集中出現在這兩個區域?但事實上當時只有很少的人能夠出海去看外面的世界,而且還要承擔各種風險和各種不確定性,基本上就是一個九死一生的事情,所以說當時的這些食人族的傳說故事100%都是來源於當時的水手以及航海家們,所以在講故事的時候大家就都難免會在裡面加入一些自己個人的色彩來吸引聽眾,所以這個食人族吃人的細節也就越來越豐富了,漸漸這就吸引了很多人類學家想要去做研究這個,畢竟對於有科學精神的科學家們來說是非常有研究價值的課題
  • 食人族陰影籠罩北京猿人(組圖)
    因為古猿人意識到後腦較其他部位更易致人於死地,於是就用鋒利的石器敲打頭部,然後吸乾腦髓,再慢慢割下其他部位的肉吃。」  食人原因 50萬年前曾存在兩類猿人  茂密的原始森林,生命演化歷程中已經出現人類文明的曙光。北京猿人會打制各種工具,能夠採集食物,並會靈活地使用火。
  • 我們都是「食人族」後代?基因研究揭示人類漫長的同類相食歷史
    在魯迅的《狂人日記》中,滿滿寫著「吃人」兩字,但這兩個字,無論是表意還是含義,都是確實存在的——人類同類相食的歷史,其不僅局限在中國,東西方都存在過大量人吃人的慘劇。實際上,人同類相食的現象,可能比想像中還要常見,甚至你也是「食人族」的後代。基因研究揭示人類漫長的同類相食歷史此前,國外的一項科學雜誌刊登了一項關於人類基因的研究,研究報告顯示:現代人的基因中,幾乎都有一個「人吃人」相關的基因——PRNP基因。
  • 考古學家發現遠古食人族的秘密,同類相食竟然不單單是為了食物
    作為一個生活在現代文明中的人,無論你多麼飢餓,你都不太可能選擇同類作為食物。然而,在非洲的原始部落裡,至今仍然存在著少量的食人族,比如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法雷人,曾有食用過世親人遺體的習俗。在一些食物短缺的災難時期,古代的窮苦人民也曾有「易子而食」的事情發生。
  • 食人族的怪病,曾被列入金氏世界紀錄,患者狂笑而死
    後來科學家推測,這種病並不是遺傳病,是一種病毒。後來科學家又研究發現,庫魯病僅僅出現在法雷人當中,而且只有女人小孩患病。並且法雷人還有一個令人感到非常震驚的部落文化,那就是吃人。當然了這種吃人並不是人們印象當中的那種食人族,他們只是把死去的親人大腦內臟挖出來吃,這是因為當地人相信死去的人會保佑活著的後人。並且這種習俗是只有女人才能吃,有科學家覺得這種情況也是因為當地的環境,很多資源都被人吃得差不多了,只能靠吃人來補充營養。
  • 因遠古地球變化,尼安德特人開始同類相食,如今那個變化又出現
    尼安德特人有一個極不好的特點,就是同類相食,不過,他們可能並不是因為喜歡而幹這種事,而是迫不得已,科學家發現由於遠古地球的變化,尼安德特人才開始崇尚自食主義。根據20世紀90年代的發現,科學家在一個洞穴中找到了尼安德特人同類相食的可怕證據:大約10萬年前,生活在現在法國的六個尼安德特人被他們的同類吃掉了。
  • 1300多種動物存在同類相食,北京猿人可能是食人族
    1909年在法國的費拉西山洞發掘出的另一顆尼安德特人頭骨,破裂的也很嚴重,以至於有人猜測是被人砸破頭吃了腦漿。1924年在南非還發現了距今數百萬年的南方古猿化石,可是對於他們頭上圓形尖狀物打擊的痕跡,發現者之一雷蒙·達特博士肯定地說:「顯然,他們的腦袋都被同類打破過。」
  • 在食人族裡傳播的病毒?其實這種病毒不是「毒」
    科學當然不是巫術。但在紐幾內亞高地土著人的眼中看來,科學與巫術無異,甚至還不如巫術,因為科學家們也治不好他們的庫魯病。可以傳染的庫魯病布魯辛納既不是第一個來到紐幾內亞高地研究庫魯病的科學家,也不是他們之中最有名的。
  • 自然界的同類相食有多殘酷?外國專家:北京猿人是最早的食人族
    在大自然中有1300多種動物存在同類相食的情況,多見於多胎動物和某些靈長類,如母貓會吃掉病仔畜以保護其他幼崽;雄蟑螂在交配過程中會被雌蟑螂吃掉;草原犬鼠(即土撥鼠)在繁殖季節也常常以自己的同類為食等等,那自然界的同類相食到底有多殘酷?外國專家:北京猿人是最早的食人族。
  • 食人族是怎麼回事,現在的食人族真的能隨便吃人嗎?
    食人族主要吃什麼? 跟科羅瓦伊人息息相關的是一種高大的棕櫚科樹木,名叫「西谷椰子」樹,它們最高可達 30—40 米。科羅瓦伊人的衣食住行一刻也離不開它,因此科羅瓦伊人稱之為「生命樹」。食人族為什麼吃人?
  • 李蘭娟院士貢獻巨大,因為她不是科學家
    因為她不是科學家,她最強的能力是政治敏銳性,以及決策果斷,更多的像個政治人物,李蘭娟早牢在浙大一院工作,的確是傳染病學專家,但後來從政,做衛生廳長那麼多年,怎麼可能再做科學家呢?據說她在前兩次院土評審時,當時評委要她讀一遍自己寫的英語論文,她竟然不會讀,所以第一次沒評上,後來不知做了別的什麼工作,兩年後評上了。
  • 我拒絕吃魚翅 不是因為「窮」……
    我拒絕吃魚翅 不是因為「窮」……文:楓林 汪貝 羅文雯「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句耳熟能詳的公益廣告詞讓很多人了解到自己與野生動物被殺之間有著莫大的關係,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拒絕購買瀕危野生動物的相關製品
  • 為什麼中國人吃青蛙和蛇?老外:這是真正飢餓的人做的
    在美版知乎上就有一個提問「為什麼中國人吃青蛙和蛇?」實際上為什麼我們會吃,如果站在營養角度,它們都能提供蛋白質和老外吃的牛肩肉,烤火雞完全沒有區別,區別可能在於青蛙和蛇是老外文化裡不會、不能吃的食物。那麼老外為什麼不會吃青蛙和蛇?原因有很多。
  • 在食人族裡傳播、會引起「笑死病」的朊病毒,其實不是「毒」
    名字中雖有「病毒」二字,但它根本就不是一種病毒,而是一類有點特別的蛋白質。雖然不是病毒,但朊病毒的可怕之處卻絲毫不遜於病毒,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著名的狂牛症就是朊病毒引起的,而我們的多種神經疾病,比如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都與朊病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朊病毒從何而來?又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威力?這一切要從巴布亞紐幾內亞叢林深處的食人族說起。
  • 《山海經》中的狒狒大概不是猿類,可能是最早的食人族
    看到沒,這貨吃人。很多人認為狒狒應該是猿類,畢竟從長相和速度上來看確實和猿猴很像,但要知道猴子是素食主義者,吃的是草木蔬果,這狒狒卻是個食肉嗜血的生物。《方輿志》雲∶狒狒,西蜀及處州山中亦有之,呼為人熊。人亦食其掌,剝其皮。閩中沙縣幼山有之,長丈餘,逢人則笑,呼為山大人,或曰野人及山魈也。
  • 每日一句英語:不是因為……而是因為……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一句英語:不是因為……而是因為…… 2017-12-22 11:29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對抗痴呆,科學家向食人族「取經」
    原標題:對抗痴呆,科學家向食人族「取經」   在東南亞密林深處,一個曾經的食人族部落演化出了抵禦早老性痴呆症的基因無論對醫學家還是神經科學家來說,這一發現都意味著,更多同類疾病的治療有了希望。   在所有針對早老性痴呆症的策略中,「同類相食」聽起來似乎最為荒誕無稽。然而,英國著名學術期刊《自然》近日載文指出,在考察東南亞土著部落的過程中,人類學家和病理學家發現,這些曾被外界稱作「食人生番」的原住民,擁有對抗致命神經性疾病的抗體。
  • 飢餓鯊世界- 餓急了連同類都吃哦 電競貓遊戲推薦
    飢餓鯊世界—電競貓遊戲推薦適用人群:學生黨、吃貨、畫面黨、收集控適用群體:育碧粉、鯊魚專家、吞食狂人 建議年齡:12+遊戲名稱:飢餓鯊世界遊戲類型:生存/休閒系統飢餓鯊世界—電競貓遊戲推薦電競貓遊戲推薦:「育碧家養的鯊魚又遊回來了,卡通化造型並沒有減少它們的兇殘程度,話說有毒的東西吃了能不能給點BUFF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