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氣溫驟降,許多地方都迎來歷史最低溫,也導致了蔬菜發生了凍害冷害,那麼怎麼判斷蔬菜是否受凍,又該如何緩解呢?
常見冷害症狀
冷害一般是指溫度尚未達到冰點,低溫引起蔬菜生理失常的表現。蔬菜受冷害的症狀主要有:
1.葉片下垂。夜溫在10℃以下時,蔬菜植株就會表現葉片下垂,葉片周緣起皺紋。低溫下發育的葉子缺刻深,葉身長,葉色深,生長緩慢。
2.黃化。植株生長緩慢,葉片的顏色普遍變淺、變黃。這種冷害往往是由於植株遭受持續低溫、寡照,光合作用變弱,整體缺乏營養所致。因其症狀與缺氮有些相似,常被誤認為缺肥。
3.水漬症狀。低溫持續時間長,大棚溼度大而較少通風時,葉背面可能會出現水漬症狀,尤其是黃瓜、辣椒等表現較為突出。這是由於夜間氣溫低,尤其是地溫尚高時,細胞裡的水分流到細胞間隙中而引起的。植株長勢好時,水漬狀可在太陽出來後消失。但若植株衰弱或完全衰弱時,白天溫度升高水漬狀也不消失,這樣幾經反覆,就會造成細胞死亡,葉子枯死。
4.葉脈間凸起,虎斑葉。低溫下,蔬菜葉片主脈間葉肉會出現褪綠變黃或者凸起症狀,果實膨大受阻,生長緩慢。這是由於夜溫過低,光合作用製造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及時向外部運轉,在葉內沉積下來所造成的。如果溫度回升能維持一段時間,碳水化合物能順利而充分地轉換時,果實便可順利膨大,葉片也能慢慢恢復。
5.葉枯。持續低溫引起的冷害有時會出現葉枯,表現為葉片邊緣枯死,這種症狀的出現往往是受害的晚期,是遭受冷害的組織不能恢復所致。
6.花打頂。即植株的生長點聚集大量雌花或小瓜,植株停止生長。花打頂是由於低溫使葉片生產的光合產物外運受阻,過多的滯留在葉片中,使葉子變厚、蔓子節間變短不能伸長,造成雌花聚集在植株的頂端。
另外,低溫冷害也常導致蔬菜畸形花、果和落花落果的現象發生。
如何防冷害
一、加強棚室保溫。
做好保溫工作,是減輕冷害的關鍵。一是在大棚前臉開「小灶」,避免夜溫偏低。現在大棚多數使用捲簾機,但晚上放下草簾後,大棚前臉處的草簾不會緊貼在棚膜上,導致前臉處保溫性大打折扣,夜溫偏低。
菜農可在大棚前臉處橫向置幾塊舊草苫,下午放棚時,先將其覆蓋在前臉處草簾下與棚膜之間,這樣可以將草簾與棚膜處的空隙填充起來,增加前臉處草簾的厚度,從而提高保溫效果。除了外置草苫外,還可在大棚前臉棚膜內側,覆蓋一層寬兩米左右的無紡布,緊貼前臉土壤,可有效預防棚外冷氣影響棚中,減少棚內熱量的散失,以達到夜間保溫的目的。
二是加蓋草苫、浮膜,棚內設置二膜保溫。寒潮襲來,溫度降低,菜農可於傍晚放棚後,將往年換下來的舊草苫和舊棚膜搭在棚上,然後再蓋上浮膜,這相當於給大棚多穿了一件棉襖,從而避免夜溫偏低。此外,棚內設置二膜也是防寒保溫的好措施,據菜農實踐證明,棚內設置二膜後,保溫效果大大提高,早晨進棚後要比以往提高2-4℃。
二、適當澆小水,增加土壤溼度,提高棚地儲熱量。
菜農可適當澆小水,增加土壤溼度,利用水分比熱大、散熱慢的特性來提高棚地儲熱量,提高棚內夜溫。而且,棚地中土壤含水量適中,使耕作層空隙裂縫細密,土壤保溫效果更好。
三、葉面補肥,提高植株抗逆性。
菜農可以在寒流來臨之前,噴施「保暖衣」植物防凍液,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
蔬菜受害後,補救措施
一、慢提溫、慢放風。
寒潮過後,天氣晴朗,光照強烈,溫度升高快,而植株尚未恢復,過快升溫只會加重蔬菜受害,要循序漸進地增加光照,提升氣溫,保證葉片功能逐漸恢復。棚內溫度過高必須放風時,一定注意放風口不要一次拉得過大,要緩慢地把溫度降下來。以防放風過急,造成更大危害。
二、加強肥水管理。
植株受冷害後,不要立即澆水追肥,可在天氣轉好後3-4天,追施養根液+稼佳康聚天門冬氨酸,配合全水溶性肥料,促進根系再生。另外,要注意葉面追肥,改善作物的營養狀況,增加細胞組織液的濃度,增強植株耐寒抗凍能力,促進恢復生長。
三、適度遮陰。
植株受冷後,天氣晴好時,若直接讓強光照射,極易發生組織迅速失水,幹縮萎蔫現象,情況嚴重時,植株便會死亡。因此要對其進行遮擋,減輕陽光照射強度,避免升溫過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