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智商稅謠言,曾出現在你的家族群

2020-08-23 璐璐的生活雜學

相信很多人的家裝群裡,多多少少都會出現一些誇大其詞的帖子,寫這些帖子的人,不是蠢就是壞,把正常的操作包裝得讓人瑟瑟發抖,唯恐天下不亂。下面,帶大家破解一下家居日常中的四大謠言,很多人都被騙過!

(圖源網絡,侵刪)

第一,千滾水不能喝?不對。

很久之前,網絡就盛傳,千滾水亞硝酸鹽含量高,飲用後可能會中毒,一時間,大家對燒開後的水都格外注意,甚至沸騰後,就立馬關了,生怕多一丁點兒的「毒」。然而事實上,除了能節約點煤氣外,好像也找不到其他好處了。

(圖源網絡,侵刪)

首先,了解一下,正常人攝入多少的亞硝酸鹽才會中毒呢?答案是0.2-0.5才有可能導致中毒而且正常人每天允許攝入亞硝酸鹽的量為0-12mg;

那麼,再來看一項研究實驗結果:當水反覆燒開後,熱水中的亞硝酸鹽含量,確實有逐漸升高的跡象,但再怎麼燒,亞硝酸鹽含量也一直保持在以mg為單位的含量,也就是說,反覆燒開的水,要達到0.2-0.5g的含量,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辦到的事,再說了,要是按照正常千滾水的含量,得一次性喝好幾噸水,才有可能中毒,誰都不會一口幾噸水吧?


第二,蟎蟲很可怕?不對。

經常在家族群裡,時不時就會出現一篇除蟎蟲的話題文章,各種危言聳聽,什麼「蟎蟲陪你睡」、「滿臉蟎蟲」等等,但其實,這是每個人都存在的,甚至還能各自安好,互不打擾。

(圖源網絡,侵刪)

其實啊,99%的人對蟎蟲不過敏,所謂的科技除都沒必要,要是皮膚比較敏感,就勤快點,每隔一段時間就洗洗床褥被套,然後日常暴曬,注意室內乾燥通風,就能很好的除

(圖源網絡,侵刪)

第三,甲醛一定得0?不對。

室內甲醛的多少,其實只要符合國家標準,對身體是沒什麼影響的。

甲醛是一種常見的,出現在自然界中的物質,很多板材、塗料等家具都有存在,甚至連小孩子的玩具也會有,但只要含量是符合國標的,那人體接觸就不會有問題; 《居室空氣中甲醛的衛生標準》,居室內空氣中甲醛衛生標準(最高容許濃度)規定為 0.08mg/m3,簡單來說就是,關閉門窗1小時,甲醛濃度0.08ml/m³;關內閉門窗12小時,容甲醛濃度0.1ml/m³。

(圖源網絡,侵刪)

想要測試室內的甲醛含量,除了專業儀器外,不著急住還能在室內養幾盆植物,比吊蘭,要是植物枯萎變黃就要提高警惕了

(圖源網絡,侵刪)

第四,硅藻泥環保,不對。

為了讓硅藻泥吸甲醛,絕對那是智商稅,用硅藻泥把甲醛吸住了,這不是反而把甲醛留在家裡了嗎?

(圖源網絡,侵刪)

一般來說,甲醛的釋放周期可以長達3-15年,通風條件不用,釋放的快慢也不同,通風的空間下,甲醛流通得快一個月基本能走掉不少而用硅藻泥,吸收率如何且不說,早前央視就已經揭秘,硅藻泥的吸附力並不能持久,更不可能一勞永逸,硅藻泥吸附就跟海綿吸水一樣,吸來去就那麼多容量,擠掉其他的雜物,就不可能一直吸,所以啊,這些都妥的是智商稅呢!

今天的謠言揭秘就先到這裡,大家有遇到過什麼智商稅式的謠言嗎,歡迎評論一起探討一下~

相關焦點

  • 家族群裡關於肺炎的致命偏方,別再添亂了
    我們匯總了在朋友圈和家族群裡大行其道的10個謠言,幫你打贏這場「反謠言」的戰鬥。草莓防病?果蔬沒你想的這麼神!一張經過拙劣處理的假新聞圖片,伴隨著「草莓防病」的謠言瘋狂傳播。《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上刊登的一項研究成果指出,「一定量的艾灸燃燒後產生的煙霧,可使健康人的肺功能受到影響,使肺的小氣道收縮,出現阻塞性改變」。燃燒艾葉、艾草所產生的煙霧中,含有包括甲醛在內的多種致癌物質,對呼吸道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並且會讓室內的汙染指數大幅上升,甚至會導致部分患者出現哮喘發作等症狀。
  • 六月的健康謠言,新鮮出爐!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上半年的最後一個月,舊謠言和夏天如約而至,新謠言緊跟疫情編故事:「伏天喝熱水逼出深入骨髓的寒氣」、「國外包裹是新冠肺炎汙染物」、「發往北京的快遞停運」……這些都是真的嗎?今天就為大家梳理了近期的朋友圈健康謠言,你在朋友圈看到過幾個呢?你又看到過幾次呢?
  • 被孟晚舟「無罪釋放」謠言忽悠?這三招幫你免交智商稅
    01向新聞當事方求證不管消息來自傳統媒體還是自媒體,你都要保持審慎的態度,先向事件當事方求證。如今,碎片化閱讀時代,很多權威媒體為追所謂的獨家或時效性,在新聞真實性上翻車的不少。這次出「車禍」的就是上海報業集團旗下的界面新聞。
  • 曾有人誤信謠言而揮刀斷指
    隱翅蟲,在你身上時絕對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觸到皮膚,就死定了! 跟你的孩子、朋友講,萬一身上有這蟲,用嘴巴輕輕吹走就好。絕對不要用手打!」信息還言之鑿鑿提到:「醫師強調,如果每個收到這份微信的人,能夠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肯定至少有一位朋友的生命,將因你而被挽救回來!請轉發!」與信息一同轉發的還有一張滿是膿液和水皰的手臂圖片,觸目驚心。
  • 謠言哪裡跑?細數那些年「忽悠」你的食品藥品類謠言
    「你聽說了嗎?紫菜都是塑料做的!」「啊?那我還能吃啥?」。您可別當真,這是2017年初流傳在網絡、坊間的一條謠言! 2017年年初,一條有關「塑料紫菜」的視頻在網上瘋狂傳播,導致多家品牌廠家的產品全部下架,紫菜廠家叫苦不迭。
  • 這些謠言,你曾相信了嗎?
    【謠言一】預防肺炎的疫苗能夠防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謠言二】瑞德西韋已經對新型冠狀肺炎顯效。【謠言三】鍾南山親自迎接吉利德公司老總。【謠言四】用過七天以上的口罩可以用吹風機吹或者酒精消毒後繼續使用。【謠言五】大蒜和冰糖一起煮水喝,可以預防治療新型冠狀肺炎。【謠言六】喝板藍根,白醋燻蒸,喝白酒也能殺死病毒。【謠言七】吸菸能預防病毒感染,沒有吸菸者因SARS死亡。【謠言八】吃vc能提高抗冠狀病毒感染。
  • 綠色屏幕不護眼,按摩不能豐胸,你被這些謠言「坑」過嗎?
    謠言年年有,網絡時代特別多!我們每天都被鋪天蓋地的信息包圍,難辨真偽,因為每個人都會對切身利益比較關注,所以健康信息又是謠言的重災區,接下來我們將粉碎以下6個健康謠言,快來看看你中招了沒?乳房的發育一般與先天遺傳因素、身體激素水平以及個人營養狀況有關,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亂折騰只是多交智商稅。
  • 不是針對誰 在座的各位都被N階智商稅騙過
    你可能不願相信:無論你智商有多高,總能匹配到一款合適你的智商稅,並心甘情願的遞上一把割韭菜的刀。如果把智商稅分成如下等級,還真沒人能逃出被騙的結局。反之,如果你能從這份智商稅N階表,搞清楚智商稅騙局的套路,說不定你就能被少騙點,也算賺到了。
  • 謠言:新冠後遺症出現,每個患者都會出現可怕血栓
    網傳消息:多國研究人員在對因新冠而死亡的病人進行研究後發現,每一位病人體內都存在大量血栓,證實血栓是新冠肺炎導致的後遺症之一,而且每一個患者都會出現。>鑑定結果:謠言權威解讀:這一謠言出自一篇題為《新冠恐怖後遺症出現!
  • 盤點12月網絡熱傳謠言|歲暮天寒 且將謠言「雪藏」
    盤點12月網絡熱傳謠言|歲暮天寒 且將謠言「雪藏」 來源: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作者:殷熒 時間:2020-12-31 22:19:00 臨近歲末謠言也來刷存在感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盤點12月網絡熱傳謠言澄清謬誤 以正視聽讓謠言止步
  • 「謠言傳播手冊」丨為什麼你的闢謠跑不過謠言
    這句話非常出名,也曾被許多人引用過,但它是否正確那就值得商榷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並不是所有謊言都像長了腿一樣傳播的飛快,具備強大傳播力的一般叫做「謠言」,它只佔「謊言」中很小一部分。而造謠者想製造一條謠言則可以隨時在任意的環節下手,為你呈現一條真假混搭的謠言。以此看來謠言的傳播力從各個角度都吊打真相,我們所處的社會理應變成一個被謊言和欺騙充斥的社會,之所以沒有,那是因為存在道德、社交等多方面的制約,讓我們對於謠言的傳播沒有那麼隨心所欲。
  • 李四光預測中國60年內有4次特大地震?地震四謠言你信過嗎
    李四光預測中國60年內有4次特大地震?地震四謠言你信過嗎 2019-05-13 19:4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除甲醛的漫漫長路上,你究竟交了多少「智商稅」?
    當然,甲醛對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覷,但也不必過度恐慌,更無須偏聽偏信交足「智商稅」,只要我們充分了解甲醛的相關知識、避開謠言誤區,掌握科學除甲醛的方法,就能對「智商稅」say no!甲醛有啥危害?從哪裡來?
  • 深圳房地產稅,這三大信號才值得注意
    謠言立馬就安排上了。幾個月前流傳的「深圳市房地產稅徵收試點運行方案」,又重現各大微信群。 實際上,這個所謂的試點方案在今年8月就曾出現過。當時南方樓事第一時間致電深圳稅務局求證,工作人員稱並沒有這個文件。 再者,方案上的「2021年1月1日起試點運行」,距離現在僅剩一個月時間,目前徵求意見稿、草案等等都沒見到,你覺得可能嗎?
  • 再不了解這4點商家宣傳的謠言,你的智商稅又要漲價了
    曾經我們對於一些商家的宣傳,總會覺得有「王婆賣瓜」之嫌,但是現在的一些商家真是「聰明」了不少,總是將一些正常的事情刻意放大,編造出一些看似非常有道理卻又很荒唐的言論,不少消費者都被輕易洗腦,從而交了不少的「智商稅」,以下這四個謊言,我相信你一定聽說過。
  • 科學家告訴你答案
    毋庸置疑,人類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中最具有智慧的,而且也有科學研究表明腦容量越大智商有可能越高,但是人腦的重量並不是最大的。自然界中存在不少大腦重量比人腦重的生物,例如大象大約5公斤的大腦、抹香鯨大約8公斤的大腦。人類對人腦的第三個認知誤差是:酒精會殺死腦細胞。實際上這並不存在科學依據,更可能被認為是勸人戒酒的說法。
  • 謠言的幾大特徵,讓你學會鑑別謠言
    面對謠言,我們大多數人的反應是不相信的,但是,有人反覆的告訴你,自己也就會開始動搖,逐漸的自我懷疑,然後開始相信謠言,隨波逐流,最終成為的傳播者;如何鑑別謠言,謠言有什麼特徵呢!>大多數謠言是缺乏嚴密的邏輯和數據的支持,很多要謠言是屬於無中生有,憑空捏造的;對於憑空捏造的謠言,其內部的邏輯並不嚴密,並且,會出現自相矛盾的情況;然而,有一些謠言是屬於誇大事實,故意製造恐慌;把一個說成一百個,故意誇大事態的嚴重性;但是,只要我們認真注意相關的數據,就會明白很多數據都是虛假的,或者是很早之前的數據;三、移花接木,周期性謠言
  • 這些謠言你聽過嗎?我們該如何辨別?快看!
    目前,全國多地出現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勢複雜嚴峻。伴隨著官方疫情通報的,還有魚龍混雜的網絡謠言。最近,你聽過這些謠言嗎?這些謠言有什麼樣的共同點?我們該如何辨別?一起來看!國家應急防控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21-01-12【謠言】2021年1月6日晚,隨州市微信群出現一段視頻,稱「恆昌酒店剛發現一起確診病例,已經把酒店封了」。【闢謠】經查,微信群所傳視頻為1月6日晚,專用車輛在恆昌酒店轉運中高風險地區來曾返曾需集中醫學觀察人員。
  • 環保稅首次申報 4類應稅汙染物的計算方法送給你~
    北極星大氣網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已於2018年1月1日起施行,首次申報期為4月1日~4月15日。環保稅法將大氣汙染物、水汙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4類汙染物列入徵稅對象。對應稅企業來說,該如何依法計算繳納環境保護稅?《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第八條規定,應稅大氣汙染物、水汙染物的汙染當量數,以該汙染物的排放量除以該汙染物的汙染當量值計算。
  • 揭穿吃魚的4大謠言!你曾經信過幾條?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曾聽老人說過:吃魚能明目能補腦;吃魚皮會中毒;吃魚膽清火明目;……這些傳言是真的嗎?今天斌姐要來給大家闢4個謠言,並和大家再詳細探討一下寶寶吃魚的學問。謠言1 吃魚眼明目、吃魚腦補腦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