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毯展闖出一條青海成功之路

2020-12-05 青海省人民政府

  藏毯青海,將再次翱翔!

  青海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駱惠寧說,藏毯是中國民族工藝的瑰寶,也是世界人民喜愛的生活用品。藏毯作為國際地毯業的一朵奇葩,是世界許多國家經濟文化交流的公認載體,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歷經多屆成功舉辦,藏毯展會已成為融藏毯產品、技術和資本交易於一體,推動藏毯產業加快發展的重要平臺。展會體現了藏毯展覽與大美青海展示、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時尚文化與民族藝術的有機融合。經過多年的打造,藏毯展會規模逐年擴大、專業特色日益顯著、展會水平越來越高,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專業、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知名度的藏毯專業類展會,成為我省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宣傳大美青海的重要窗口之一。

  「我跟藏毯是很有淵源的。」在西藏有過十年工作經歷的青海省委副書記、省長郝鵬深知發展民族特色產業的重要性,在被譽為「世界藏毯之都」的南川工業園區調研時指出:「在青藏高原,我們從資源到產業開發,都具備競爭優勢,還能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促進就業。」

  世界9大地毯生產國齊聚夏都,歐美大國最高檔次商場裡貼著青海標籤,再沒有比藏毯展會能讓青海如此融入到世界的經濟大潮中。

  作為青海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大商務活動之一,從2004年首屆藏毯展會20個國家和地區、國內16個省區組團、1500餘名國內外客商參展參會,實現合同金額800萬美元的華麗轉身,到2009年成交金額4831萬美元,現貨交易471萬美元的成果展示,再到2012年的世界手工地毯主要生產國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伊朗、阿富汗、土耳其齊聚「藏毯之都」,5000餘名客商實現合同金額8300萬美元,一路走來的藏毯展會,給眾多國內外嘉賓和參展參會客商留下驚喜和感嘆。

  正如2013藏毯展會組委會秘書長、省商務廳廳長鳥成雲所說,藏毯展會無疑成為青海通往世界的金名片,是最有效的通行證,它讓我們想到了神話中的飛毯,神奇而美妙。

  據悉,2013中國(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將於6月20日至24日在城南青海國際藏毯展覽中心召開。 (張揚)

  一把打開世界之門的金鑰匙

  青海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駱惠寧說:「藏毯是中國民族工藝的瑰寶,也是世界人民喜愛的生活用品。藏毯作為國際地毯業的一朵奇葩,是世界許多國家經濟文化交流的公認載體,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歷經多屆成功舉辦,藏毯展覽會已成為融藏毯產品、技術和資本交易於一體,推動藏毯產業加快發展的重要平臺。目前,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是全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國際影響的地毯產業展會,已經成為各國地毯品牌大展示、地毯業界大交流、民族文化大融匯的重要舞臺,為全球地毯界所矚目。」

  「我跟藏毯是很有淵源的。」在西藏有過十年工作經歷的青海省委副書記、省長郝鵬深知發展民族特色產業的重要性,在被譽為「世界藏毯之都」的南川工業園區調研時指出:「在青藏高原,我們從資源到產業開發,都具備競爭優勢,還能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促進就業。」

  沒有開放就沒有創新,沒有開放創新的土壤,就開不出鮮豔的花朵,結不出豐碩的果實。為讓青海這個地處邊遠的內陸省份距離世界更近,省委省政府一直在尋找捷徑、突破口,在藏毯產業基礎上孕育而生的中國青海國際藏毯展覽會,便成為青海通往世界橋梁中的一座,成為讓世界認知青海的另一個重要窗口。

  青海的戰略眼光

  從2003年起,青海就著手打造青海藏毯產業,到如今已經歷了十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青海藏毯產業既體現出了優勢,又經歷了許多波折。青海省委、省政府以戰略眼光將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毯作為產業來發展,使青海藏毯品牌得以浮出水面,漸漸被國內外所認知。2005年省政府召開藏毯產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第三次專題會議,確定了「十一五」時期藏毯業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工作任務,並將藏毯產業作為優勢、特色、朝陽產業之一,納入青海省「十一五」發展規劃,進行重點扶持。2009年,我省進一步對加快藏毯業規模化發展進行了明確:鼓勵支持藏毯企業加快建設研發中心和檢測中心,支持新型噴染和動物、植物、人工纖維合織等工藝的開發應用,開發滿足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花色品種,實現市場精細化定位與營銷;支持骨幹企業採用先進設備擴大產能,與上下遊企業組成戰略聯盟,充分利用骨幹企業的示範和產業拉動作用,以標準統一、半成品生產分散、品牌經營的模式,完善「原料-紡染紗-織毯-後整理-品牌營銷」一條龍的產業體系,加快藏毯產業的集約化、集群化發展。各項政策措施的出臺,為青海發展特色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發揮積極作用。在青海省商務廳等部門的積極努力下,通過九年藏毯展會的舉辦,藏毯國際展覽會平臺的擴大和影響逐步深入,我省藏毯產業初具規模,青海逐步成為世界手工地毯集散地。2011年12月12日,由商務部正式掛牌,青海成為全國外貿轉型升級專業性示範基地「青海藏毯產業基地」。

  省領導成青海藏毯推介大使

  青海藏毯業的發展始終牽動著省領導的心,駱惠寧在會見參加2011年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的伊朗駐華大使薩法裡時說,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區,長期以來,各民族各宗教和諧相處、共同發展,廣大信教群眾勤勞善良、熱愛生活、相互幫助、追求美好。青海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民族和歷史文化,共同推動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伊朗是青海的重要貿易夥伴,雙方友誼源遠流長,合作前景廣闊。青海在民族服飾、藏毯、清真食品、石油機械方面有一定優勢,可進一步擴大對伊朗的出口;伊朗在手工地毯的設計、生產等方面,有很多經驗值得學習借鑑,希望通過相互參展、校際合作等方式,共同推動世界手工地毯業的發展。

  2012年2月,駱惠寧率團出席新德裡印度國家地毯展覽會,並在印度舉辦「2012中國(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推介會。他指出,中國(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已逐漸成為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地毯專業型展覽會之一,印度作為手工地毯大國,雙方合作空間巨大。並向關注地毯產業發展的各界人士發出誠摯邀請,歡迎前往青海參加展會,共同推動地毯產業向低碳、綠色、集約方向發展,體現了省委、省政府領導對發展青海藏毯產業的關心、重視和決心,必將對青海藏毯特色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我跟藏毯是很有淵源的。」在西藏有過十年工作經歷的青海省委副書記、省長郝鵬深知發展民族特色產業的重要性,擔任青海省代省長後就前往被譽為「世界藏毯之都」的南川工業園區,對青海藏毯業發展進行調研。2013青海藏毯展開幕前夕,郝鵬專門前往省商務廳聽取藏毯展匯報情況。十年來,青海藏毯產業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九屆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打響了青海藏毯的品牌,生產銷售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鏈條初步形成。2011年我省藏毯、絨紡產業產值達26.8億元,其中藏毯、機織毯產值達12.5億元,出口創匯由2004年的1824萬美元發展到2011年的7705萬美元。期間,雖然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手工藏毯出口大幅下降,但是在困難中,藏毯產業積極轉變歷年來單靠出口訂單的「一條腿走路」模式,採用「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發展戰略,即「一手扶持手工藏毯生產,一手擴大機織地毯產量;一手穩住國外老客戶,一手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和國際新市場」。一些企業把危機轉變為轉換經營模式的機遇,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和銷售策略,實現了供需兩旺。更重要的是全省上下對加快藏毯產業發展重要性的認識更趨深刻,發展思路更加清晰,形成了一些發展特點,為「十二五」時期青海藏毯產業的快速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建設園區生產基地,產業鏈條初步形成;適應市場變化調整結構,產品產量規模日益擴大;不斷拓寬銷售渠道,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高。

  與此同時,藏毯展會的舉辦還使我省的藏毯在國內及海外贏得了日益增長的市場份額,促進了經濟發展,帶動了農牧民的增收致富,改善了民生。青海藏毯產業以其民族性、國際性、專業性的水準,成為一個集產品、文化、藝術、民生等為一體的綠色產業,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也已成為青海不可或缺的魅力「名片」,提高了青海藏毯知名度,推動了藏毯產業的發展,藏毯產業集群已初步形成,青海藏毯散發出了迷人的光彩。

  青海藏毯品牌戰略

  2008年,青海藏毯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成為青海省獲得的第二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如何啟動品牌戰略、推動品牌建設,青海社科院副研究員詹紅巖說,對藏毯產業而言,品牌建設是個系統工程,不能靠企業孤軍奮戰,也不能只靠政府或消費者「呵護」,需要的是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其中政府部門要建立政策激勵機制,健全制度推進體系;企業要發揮主體作用,增強品牌意識,提高品牌建設能力,加快品牌建設和申報工作,建立廣泛的銷售網絡,擴大電子商務,積極開展售後服務;媒體在內的社會各界要確立起更加明確的品牌意識,營造有利於品牌成長、壯大的良好氛圍;另外,要建立健全市場競爭秩序,依靠市場的客觀評價機制,引領、推動知名自主品牌的誕生與成長。只有群策群力,共同扶植,為知名品牌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才能讓藏毯產業儘快湧現出更多的知名品牌。(嘯宇)

  青藏高原演繹傳奇飛毯神話

  省委常委、副省長王曉在昆明南博會上,向伊朗地毯商人推介我省藏毯展覽會。向東攝

  阿拉伯神話「天方夜譚」中那馳騁在山壑林莽之間的「飛毯」,讓人充滿了無限的遐想和憧憬,阿拉伯飛毯只存在於幻想之中,但在神秘浩瀚的青藏高原,一個承載著「飛毯」夢想的傳奇神話正在演繹,一扇海納百川的大門越開越大。這便是青海走向世界的又一張「金名片」——藏毯展覽會。

  2013中國(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明日就要開幕,我們將再次品嘗到不同韻味的世界業界藏毯專業盛宴。本屆藏毯展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青海省人民政府、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由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青海省商務廳、西藏自治區商務廳、西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中國藏毯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地毯專業委員會、世界手工地毯協會具體承辦。展會將以「交流、合作、創新、發展」為主題,通過綜合展示、推介洽談、藏毯會十年曆程圖片展、藏文化展示與交流等活動載體,深化民族特色產業國際交流合作,展示中國藏毯產業及藏毯展會十年發展成果,進一步推動藏毯展會向國際化、特色化、品牌化、專業化發展,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制毯行業專業客商提供展銷、採購、需求商機的平臺。

  今年藏毯展有四大亮點

  本屆藏毯展會組委會秘書長、省商務廳廳長鳥成雲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每年的藏毯展會,都在促進國際地毯界交流與合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年展會期間,世界主要地毯生產國將齊聚世界藏毯之都西寧,全球30多個國家(地區)採購商共享藏毯盛宴,國內地毯行業龍頭將共同見證十年輝煌……藏毯展在迎來十屆慶典之時更飽滿、更精彩。

  鳥成雲說,和我省其他展會不同,藏毯展會除具有民族性、國際性、專業性的特色外,今年展會還有獨具特色的亮點。

  ●十年發展成果全方位集中展示:本屆展會將迎來十周年慶典,經過十年打造,展會規模逐年擴大、專業特色日益顯著、辦會水平不斷提高,已成為國內專業性較強、在國際業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地毯專業類展會,成為我省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宣傳大美青海的重要窗口之一。此次展會將以十周年為契機,回顧從2004年起步至今的發展歷程,從擴大規模、創新內涵、優化結構、提升水平等方面,全方位集中展示中國藏毯產業及藏毯展會十年發展成果。

  ●藏文化首展彰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為全面展示我省藏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進一步促進藏文化交流與合作,省商務廳不斷豐富展會內涵,創新辦展方式,今年展會將首次突出藏文化展示與交流,新增唐卡、堆繡、藏式家具、藏飾品、佛教用品、藏民族服飾、藏醫藥、藏酒等民族特色產品展示,特邀《格薩爾王傳》說唱藝人現場說唱,為傳承藏文化精髓,追求藏文化創新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

  ●30多個國家(地區)採購商共享盛宴:今年參會參展客商層次進一步提高。為做好本屆展會招商招展工作,省商務廳從去年10月份開始,通過參加國際國內專業展會、登門拜訪、委託龍頭企業邀請、網絡洽談邀請等方式,走訪邀請重要參展商和採購商,成果顯著。本屆展會,土耳其將首次參展,至此,全球七大手工地毯主要生產國將齊聚夏都。截至目前,已落實巴基斯坦、印度、伊朗、阿富汗、尼泊爾、德國、土耳其、蒙古國等9個國家近100餘家企業參展,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3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採購商參會。國內已確定北京、天津、山東、河南、河北、新疆、西藏、浙江、江蘇、甘肅等近20個省(市、自治區),130家參展商參展。山花、東方、東升、華德、聖迪等國內地毯界大型知名企業及居然之家、宜家家居、紅星美凱龍等大型家居公司參會參展。國內外客商將與我省藏毯生產企業家廣泛溝通,交流合作,共同挖掘和弘揚藏毯加工藝術的深厚內涵,發展壯大民族手工藏毯業,打造我省極具特色的民族產業品牌。

  ●展會經濟和品牌效益充分顯現:本屆展會將以地毯展銷為主,延伸展示鋪地材料、家紡家居產品,融大眾化地毯、高端藝術掛毯、鋪裝材料、藏民族工藝品、中高檔家居用品等展銷於一體,不僅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制毯行業專業客商提供展銷、採購、尋求商機的平臺,也為省內外消費者提供製作精良、質量一流的消費品。優良的消費環境,可靠的質量保證,將進一步激發國內外採購商和廣大消費者的消費潛力,同時,展會經濟也將為我省進一步擴大貿易成交、促進消費、繁榮市場和旅遊業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2013藏毯展遊覽路線圖

  本屆展會以地毯國際性文化、產業、技術交流為主導,以專業性展示、交易、合作互動為主旨,積極為青藏地區特色民族產業發展搭建對外引資、引技、引智的橋梁,為來自世界各地制毯行業專業客商提供展銷、採購、尋求商機的平臺。

  ◆國內外客商將超5000餘人:本屆藏毯展會以國內外各類手工地毯、機織地毯、掛毯、原輔材料、藏文化藝術品為主要展示內容,在青海國際會展中心A、B兩館進行展示,總面積約為30000平方米;共設室內國際標準展位800個,其中國內展位350個,國外展位270個,現貨攤位180個;預計參展參會的國內外客商將超過5000餘人,其中國外客商300餘人。

  ◆八個展區繽紛璀璨展「毯上奇葩」:展館內設八個區域,分別為:1.國內手工地毯、機織地毯展示區;2.國外手工地毯、機織地毯展示區;3.精品地毯、掛毯展示區;4.藏文化展示區;5.藏毯展會十年曆程圖片展;6.商務洽談服務區;7.禮拜區;8.餐飲休閒區。這些展區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尤其是B館,除國外展品外,還增設了各國低碳知識介紹、地毯編制技藝展示等內容,從而充分發揮展會在傳播地毯文化,引導社會消費方面的作用。

  ◆藏毯展會十年曆程展值得一看:本屆展會將舉辦大型藏毯展會十年曆程圖片展,回顧藏毯展會從2004年起步到成功舉辦十年的發展歷程,展示發展成果,展望未來前景,十分有看頭。

  人性化服務

  今年藏毯展上,將以人性化服務提升展會專業水平,對照國際化專業展會水平,展館內提供餐飲服務、商務休閒區和商務功能服務區及禮拜區等,並配套海關、檢驗檢疫、物流、匯兌、機票、國際長途電話、郵政快遞等綜合服務窗口,衛生部門制定了展會醫療衛生、食品安全和公共場所衛生保障方案,對展會期間的醫療保障、住宿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保障及預防保健作了周密安排部署,全面保障展會順利舉辦。(嘯宇)

  十年藏毯展給世界別樣青海

  

  2003年,青海開始著手打造青海藏毯產業,2004年,藏毯展會孕育而生,到如今已經歷了十年的時間。如同一對孿生姐妹,藏毯產業和藏毯展會在這十年中相依相偎,在藏毯產業發展的強大根基支撐下,藏毯展會把別樣的青海民族內涵帶給了世界,而借著藏毯展會日漸成熟的國際化認知度,青海藏毯插上翅膀越飛越高。

  藏毯展會已成功舉辦九屆,今年將迎來十屆慶典。九屆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打響了青海藏毯的品牌,生產銷售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鏈條初步形成,2012年我省藏毯、絨紡產業產值達40億元,出口達1.3億美元。其中,地毯出口由2004年的1824萬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4835萬美元,年均遞增13%。十年後的今天,青海藏毯國際展,已成為向世界展示青海形象、樹立中國藏毯國際地位的重要平臺。

  回眸一路走來的藏毯產業和藏毯展會,帶著一路的精彩,帶給世界連連驚喜。

  2004青海藏毯借展會「起飛」

  特色:2004年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是我省舉辦的第一次大型國際地毯展覽會。來自印度等20個國家和地區、國內16個省區組團參展參會,共有約300個展位,參會參展客商達1500人。展會採取主、分會場分設的方法,主會場設在西寧城南地區,以藏毯產品展示、洽談交流和手工地毯編織演示為主;分會場設在青海湖畔,以藏族服飾表演、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動為主。

  成果:首屆展會的舉辦,帶動了全省藏毯產業的快速發展,參加展會的國內外客商達成了合作意向,成交了部分進出口合同,成交金額800多萬美元。當年,青海藏毯企業出口創匯達到1500萬美元。展會成為我省進一步加強國際經貿交流和合作的新橋梁。

  2005專業性更加突出

  特色:2005年6月25日,第二屆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更加突出藏毯專業展會主題,融國內外藏毯產品交易、藏民族風情展示、現場手工編織地毯演示等於一體,25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0餘個省區市的1500多名地毯生產商和銷售商參加展會。展會共設8大區域、320個展位。

  成果:此次展會成交額大幅攀升,實現合同金額1589萬美元,比首屆展會增加了近50%。展會對我省藏毯出口的拉動作用開始顯現出來,全年出口創匯2252萬美元。

  2006藏毯交易和展示並舉

  特色:2006年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一改前兩屆以展示為主的單一格局,將藏毯交易和展示並舉,突出現貨交易,輔以展銷地毯原輔材料和藏文化藝術品,同時城南國際地毯城及原輔材料交易同步啟動,賦予了展會新的內涵和強勁的生命力,並將展會作為打造世界藏毯之都的重要內容。展會期間中國藏毯協會成立。

  成果:此屆展會成交金額3960萬美元,比上屆翻了一番多,現貨交易340萬美元,全年藏毯出口創匯額持續攀升,達到2735萬美元,參與藏毯產業農牧民增加到3.3萬人,總收入翻過億元大關。展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擴大了我省對外宣傳,弘揚了民族文化,促進了我省展會經濟的發展,更為打造世界藏毯之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7世界手工地毯協會加盟

  特色:2007年的展會主辦方由往屆的3家增加到了5家,增加了世界手工地毯協會和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這為進一步提升展會質量和招商招展工作順利開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此,展會邀請到更多國外有實力的地毯生產企業參展,參展的國內地毯批發商也更多。參會參展國34個,國內19個省區市地毯企業組團參加。

  成果:此屆展會上,實現合同金額4380萬美元,其中,現金交易356萬美元,參展企業均有成交,尤其是具有濃鬱民族特色的展品備受矚目。

  2008注重國際國內地毯大市場

  特色:秉承國際手工地毯專業展會這一定位,注重國際國內地毯大市場並舉。此屆展會,國外參展9個國家,共有25家企業的60餘人前來參展,有41個國家和地區、150家企業參會。國內20個省市區的86家企業參展,30個省市區的300多家企業參會,國內外參展商、採購商近2000人。

  成果:實現合同金額4408萬美元,現貨交易392萬美元,省內參展企業成交額佔總成交額的40%。五屆展覽會的舉辦,在國內外市場產生了較大影響。青海的藏毯品種發展到15個系列、84個品種,來自尼泊爾、巴基斯坦等國的技師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青海的藏毯生產企業中,青海出產的高品質藏毯也日益成為歐洲和北美客商眼中的寵兒。

  2009藏毯展成西部對外開放重要平臺

  特色:2009年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以國內企業參展和內銷為重點,並注重拓展國際市場,繼續堅持地毯展示和現貨、訂貨交易並舉,展銷各類地毯及原輔材料、藏文化藝術品,同時演示手工紡紗等工藝流程,積極吸引國內知名大型家居裝飾企業參展參會。展館設置13個展區, 400個標準攤位,參展參會客商約3000人。

  成果:實現成交金額4831萬美元,現貨交易471萬美元,合同成交金額比上年增長9.6%。藏毯作為集藏民族文化與藝術於一體的工藝珍品,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已成為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有力地促進了周邊省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產業結構調整和農牧民增收。

  2010商務部首次作為主辦方

  特色:2010年藏毯展會上,商務部首次作為主辦方,進一步提升了展會的水平和聲譽。印度、巴基斯坦等23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名客商參會,國內17個省區的地毯生產商參展和30個省區的經銷商參會,參展參會客商4000餘人,規模超過往屆。本屆展會首次啟用A、B兩館,展示面積25000平方米,共設857個標準展位,參展展品數量和種類較往屆大幅增長。展會首次聘請國內工藝美術大師組成專家評審組,評審優秀作品,集中代表了國際地毯業發展趨勢和水準。

  成果:展會共實現成交額5860萬美元,現貨交易4650萬元人民幣,比上屆分別增長21.3%和55%。本屆展會內涵不斷拓展,主題更加鮮明;規模進一步擴大,展會影響力提升;專業性特色突出,民族化魅力彰顯;地毯精品薈萃,交易成果豐碩。

   2011時尚文化與民族藝術有機融合

  特色:2011藏毯國際展會以推進藏毯產業向低碳、綠色、集群化發展為目標,體現了藏毯展覽與大美青海展示、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時尚文化與民族藝術有機融合,展會吸引了34個國家和地區、國內30個省市區共4000多名展商和經銷商參加,世界手工地毯主要生產國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伊朗等齊聚「藏毯之都」。參展展品數量和種類較往屆大幅增長,既有手工、機織地毯,又有國際較為流行的絲毛地毯、藏毯、波斯毯、印度嘎背毯等同臺亮相。

  成果:實現合同金額7100萬美元(含現貨交易金額),合同成交金額比上年增長7.7%。經過八年的培育和打造,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已經成為一個集藏毯產品、技術、信息和資本交易於一體的經貿合作平臺,品牌效益日益顯現。

   2012逐步向市場化運作邁進

  特色:2012年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是在我省深入實施「十二五」規劃之年舉辦的一次重大經貿活動,在前八屆的基礎上,本屆展會以藏毯展示、合同成交、現貨交易為主,展銷國內外各類手工地毯、機織地毯、原輔材料、藏文化藝術品,展會內容豐富多彩,呈現出了眾多新亮點、新特色。同時,新增了2012中國(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國際論壇,成功舉辦了國別日——巴基斯坦日活動等;參展數量比上屆增加了一倍,新產品首次亮相展會。

  成果:展會交易額達到8300萬美元,比上屆增長16.9%,與往屆相比,本屆藏毯展會國際化、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特別是世界手工地毯生產大國在藏毯展會上挖掘到了巨大商機。展會期間,國內以地毯類行業組織、中國商業聯合會等部門組織各協會、各地區和大型採購商、生產商參會參展,展會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往年採購商參展數量不足的狀況得到了改變,實現了參展商由往年受邀參會向主動申請參展轉變,展會開始逐步向市場化運作邁進。

  會展經濟帶動產業鏈

  經過十年鍛造,藏毯展已成為我省重要的會展經濟品牌,在打造藏毯產業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會展經濟,指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會議和展覽、展銷,帶來直接或間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一種經濟現象和經濟行為。會展經濟一般被認為是高收入、高贏利的行業。據專家測算,國際上展覽業的產業帶動係數大約為1∶9,即展覽場館的收入如果是1,相關的社會收入為9。今年的藏毯展覽會引入了藏式家具、萬佳家居等進駐,從家居裝飾的角度演繹地毯文化,這也是一大創新和亮點。(作者:嘯宇)

  西寧藏毯企業群放迷人光彩

  隨著青海成為全國最大的手工藏毯生產和羊毛機織地毯出口基地,我省藏毯產量已佔全國藏毯生產的90%以上,藏毯出口穩居全國之首。同時,由展會帶動的品牌效應也逐步顯現,「藏羊」等品牌先後獲得「中國名牌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稱號;「聖源」已獲得「青海省著名商標」,正在申請中國馳名商標;「卡比特」、「喜馬拉雅」等新生品牌也正在崛起。正如中國藏毯協會會長、青海省商務廳副廳長汪京萍所說,青海藏毯產業以其民族性、國際性、專業性的水準,成為一個集產品、文化、藝術、民生等為一體的綠色產業,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已經成為青海不可或缺的魅力「名片」,提高了青海藏毯的知名度,推動了藏毯產業的發展,藏毯產業集群已初步形成,青海藏毯向世界散發出迷人的光彩。

  藏毯企業群在西寧崛起

  我省自2006年提出把西寧建設成為「世界藏毯之都」的戰略部署後,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到目前,青海省藏毯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以青海藏羊地毯集團、青海雪舟三絨集團為龍頭,青海源榮進出口公司、青海海湖藏毯有限公司、青海聖源地毯公司、青海卡比特家紡有限公司和青海大自然地毯紗有限公司等中小企業共同發展的藏毯企業群。藏毯產業已經形成了集生產、加工、銷售及原輔材料供應一條龍的生產經營企業群框架。尤其是南川工業園區將藏毯產業作為特色產業來培育,集聚雪舟三絨集團、柴達木羊絨公司、青海絨業集團、青海藏派工貿公司、青藏絨毛公司、藏羊機織毯公司、聖源機織毯有限公司、青海鴻源地毯有限公司、青海大自然地毯紗有限公司和青海卡比特家紡有限公司等10家藏毯絨紡企業。藏毯絨紡產業成為青海省重要的特色產業,已形成年產牛羊絨針織紗1000噸、半精紡地毯紗8000噸、藏毯200萬平方米和230萬件民族服裝的生產能力,2010年南川工業園區藏毯產量達到240萬平方米,藏毯絨紡產業產值171500萬元,其中出口5795萬美元,全行業從業人員超過4500人。

  藏羊地毯:青海藏毯領頭羊

  青海藏羊地毯(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產、供、銷、研、教為一體的綜合性藏毯生產經營企業,於1996年成立並獲得進出口經營權。目前,藏羊集團共擁有全資和控股公司8家。

  近年來,該公司先後從比利時和德國引進國際最先進機織生產設備,建設了機織藏毯生產基地,使企業產品由較為單一的手工藏毯調整為手工和機織藏毯並存的多元化產品結構,目前藏羊集團產品有45L-400L手工和機織藏毯近千個品種。「藏羊」牌藏毯榮獲「中國名牌」和「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藏羊」牌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2003年通過國家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藏羊」牌藏毯以精美的圖案、優良的品質、完善的服務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和稱讚,產品遠銷海外34個國家及地區,在歐、美、日等傳統地毯消費國有了穩定的銷售市場,並相繼開拓了新興的俄羅斯、中亞和南亞市場,同時,青海、天津、上海三個內貿公司的營銷網絡已覆蓋國內大中城市,國內經銷商已達1300多家。

  聖源地毯:將品質地毯帶給世界

  在美國、歐洲、東南亞、國內的許多高級酒店,以「西寧大白毛」為原料的聖源地毯不僅在生產技術上採用最先進的製作工藝和環保技術,做到零汙染、純綠色,而且把更有內涵、更有品質的地毯產品銷往世界各地,並且促使青藏文化源遠流長,實現可持續發展。

  聖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2008年取得自營進出口經營權,隨著公司快速發展和規模擴大,2011年8月,公司更名為聖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藏毯、地毯、地毯原輔材料的生產及銷售,公司自主進行紡染紗、織毯、後道加工、圖案設計和產品研發。

  企業現有阿克明斯特高速織機12臺,英國12色電子提花機8臺,地毯年產量為162萬平方米,在全國地毯行業中,2009年-2011年阿克明斯特地毯的產量排名第三。「聖源」牌藏(地)毯以青海特產「西寧大白毛」為主要生產原料,有光澤、織密性強、彈性好等特質,被全世界公認為最好的加工地毯的原料。

  目前,產品已銷往歐洲、北美、澳洲、日本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與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及港澳地區的客戶建立了長期的供銷關係。

  卡比特家紡:進軍歐洲各國

  青海卡比特家紡有限公司是一家多元化地毯生產公司。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來,堅持以質量及信譽求生存、以技術求進步、以創新求發展的理念,將可持續發展原則和不斷超越的信心貫穿於整個公司發展中。

  公司主要經營機織簇絨地毯及特色數碼噴墨印花地毯,產品銷往日本、澳大利亞、瑞典及歐洲各國,先後與宜家家居、尼桑、百安居等全球知名企業建立市場合作關係。其中,特色數碼噴墨印花地毯具有色彩鮮豔、不受構圖配色局限等特點,產品色牢度達4級以上。

  大自然地毯:發揮青海獨特優勢

  青海大自然地毯紗有限公司旗下的杭州富興集團原本主要在歐洲從事地毯產業,但是2009年董事長在考察了青海的資源和投資環境後,他和公司的決策層就毅然決定在青海投資建設國內唯一的專業地毯紗企業,因為,從地毯產業的發展而言,青海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青海高原牧區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這裡出產的「西寧大白毛」纖維粗長、彈性強、富有光澤,是國際地毯行業公認的加工地毯的最佳原料。有關統計數據顯示,青海省年產各類羊毛約1.8萬噸。如果考慮青海周邊其他牧區乃至中亞各國牧區產量,這裡能夠有效整合的羊毛資源可達到8萬噸,這是打造世界羊毛地毯基地的基本條件。

  青海地毯產業已經具備了亞洲一流的生產設備和廠房,產業鏈完備,產業基礎條件優越,且經過幾年的培育,青海藏毯已經在國內外市場有了一定的品牌影響;藏毯是藏民族的傳統手工藝品,在圖案設計和編織工藝方面充分體現了藏民族建築的裝飾風格;青海省自2003年提出以藏毯產品為核心,打造國際性藏毯生產集散地以來,先後出臺多項扶持政策,制訂了相關行業發展標準,地毯產業發展環境相對寬鬆。

  節儉辦會綠色理念

  為落實國八條、省委省政府21條規定,節儉辦會也成為本屆藏毯展覽會的亮點之一。因青洽會剛剛在城南青海國際會展中心閉幕,為了不造成浪費,青洽會布展設施能用的儘量繼續用,展會開幕式不鋪設紅地毯,不安排鑼鼓隊,展館地面材料及現貨區設施全部再利用,充分體現節儉辦會和綠色無汙染的新理念。(作者:芳旭)

  美國博物館珍藏著青海毛席

  沒有人知道,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克裡富蘭藝術博物館收藏著的那些古代絲綢衣物是誰挖掘出土的,又是怎樣帶到大洋彼岸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見證古老絲綢之路在青海境內存在的物證,大多來自青海省都蘭縣的古墓中。

  說起藏毯,記者忍不住為距今3000多年前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先民羌人的智慧而驚嘆!他們的奇思妙想「誕生」了藏毯,歷經時間的雕琢,藏毯這種昔日的純生活用品,變成了藝術品、奢侈品,繼而風靡世界。曾經藏毯和「西寧大白毛」隨著古商道上的馬隊,途經中亞被帶到了中東和歐洲,今天那些伴隨著清晨第一縷陽光趕來的馬隊已然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中,馬隊被每天從中國各大港口運出的成千上萬的貨櫃所代替,青海藏毯從這裡揚帆走向世界!

  古老藏毯的誕生

  走進青海博物館,現代藏毯的始祖——「毛席」就陳列在這裡。1959年,在青海省的諾木洪塔裡哈漢葬古墓群出土了一批「毛席」殘片,據考證為藏系綿羊毛編織而成,顏色以黃、褐為主,圖案多為條紋。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毛席」地毯殘片,也是手工藏毯的雛形。這說明,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散居於青藏高原的藏族先民羌人就已經掌握了毛紡織和染色技術。

  鏡頭推向3000多年前:那時的先民席地而坐,他們將牛羊毛搓成線繩,再編織衣服、被褥、卡墊、帳房,禦寒保暖、裝扮生活……這種被考古界稱為「毛席」的織品,藏族叫做「溜」,而「溜」的製作工藝沿用至今。藏毯編織是藏民族創造的優秀手工技藝。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族亙古以來就有著用牛羊毛皮製造生活用品的習慣,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形成了藏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他們經常使用的遮風擋雨的牛毛帳房、防寒隔潮的毛氈長墊、耐磨的羊皮襖、華麗的錦緞禮服……樣樣都離不開牛羊。尤其是做工精良的藏毯更顯現了藏民族高超的手工技藝。

  藏毯走進清皇宮

  清代中期,青海地毯業開始萌芽,藏毯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據史料記載,清乾隆年間,青藏高原上的喇嘛進京,都把藏毯作為貴重物品敬獻給皇帝。1860年,二世達賴喇嘛進京曾帶去大量藏毯,尋常百姓居家的生活用品成為「王謝」堂前的禮品,地位得以提升。

  關於北京地毯的由來,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說。據說清鹹豐年間,有喇嘛進京,向鹹豐皇帝進貢了一批藏毯,毯子織工精細,顏色鮮豔。鹹豐皇帝非常喜歡,於是下令,要喇嘛在北京傳授藏毯技藝。喇嘛便又帶來兩名徒弟,在朝廷安排下,在北京南城廣安門報國寺設地毯傳習所,招集貧寒子弟,教授織制技術。

  青海曾是華夏文明、西亞文明、中亞文明的交會點,各種文化精華通過絲綢之路,在這裡交融匯合,並形成了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受到這種影響和啟發,我省現在的藏毯編織依然沿襲手工編織的方式。輕攏慢捻抹復挑,唐朝白居易《琵琶行》中這樣描寫琵琶的彈奏指法。初次參觀藏毯手工編織時,記者腦海中蹦出了這句詩詞,只見藏毯操作者手法精妙,上下翻飛,仿佛在彈奏一首絕妙的樂曲。據介紹,藏毯採用的打結法是「重疊連環扣」,據說這種技法是從吐蕃時期沿用至今的。這種打結法與伊朗、印度、巴基斯坦等傳統手工地毯國和中國其他手工地毯生產採用的「8」字扣或「馬蹄扣」不同,它明顯減少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更重要的是,用這種打結方法織出的地毯,毯面可割絨,也可圈絨,厚薄控制自如,可以滿足不同風格的需要。可以說,藏毯沿用至今的手工技藝,是研究我國藏族歷史、文化、習俗以及民族關係的一個重要渠道。

  加牙藏毯的老故事

  說起藏毯的淵源,不得不提及加牙藏毯。加牙藏毯因地名而得名,它誕生於湟中縣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加牙村。記者了解到,加牙藏毯有跡可循的歷史應該追溯到清代。據《湟中縣誌•手工業》記載:「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寧夏地毯工匠大、小馬師來湟中加牙村,村民馬得全、楊新春二人拜其為師,學習裁織地毯技藝。其後馬、楊兩家的地毯技藝世代相傳。民國二年(1913年),加牙村有織業學校1處,與村民共做馬褥、地毯。產品花樣新奇、精緻,在縣內及甘肅武威等地銷售6000餘條。」由此可見,加牙藏毯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而且其早在上個世紀初,就已經名聲在外。

  走進加牙村,家家戶戶織毯忙。織藏毯,需要一個架子,人們稱作「鐵機梁」,也就是鐵架子,很早以前是「木機梁」。織毯的多是村姑們,她們用靈巧的手將毛線一根根纏繞到事先掛好的豎線上,然後用小裁刀割斷。一塊藏毯,就這樣一根線一根線地用手工紡織而成。毛線是五彩的,村姑們按事先構思的圖案編織,等藏毯編織完已經是一塊有圖案的藝術品了。這些藏毯織成後又用剪刀進行打磨,平整而美觀。目前,加牙藏毯製作技藝,已被收錄在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

  連接世界的「藏毯之都」

  青海的藏族先民們可曾想到,他們用做被褥、卡墊的「毛席」如今被後輩們傳承並發揚光大,作為藝術品、裝飾品甚至奢侈品走向世界。青海這條聞名於世的藏毯之路,是由無數技藝高超大師鋪就的!

  新中國成立後,青海地毯業發展較快。20世紀50年代,青海地毯一、二廠相繼建成投產,主導產品是引進或藏毯派生的手工地毯。之後,共和、貴德、大通、平安、樂都、同仁等縣均建立了地毯廠,主導產品是90道機拉洗羊毛手工地毯,出口最高年份達到600萬美元。上世紀90年代初,由於多種原因,全省地毯企業陸續倒閉。隨著青海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和國際市場對手工地毯需求的不斷增長,省內地毯生產重現生機。1994年,經過整合的青海藏羊地毯(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96年該公司獲得進出口經營權,發展勢頭強勁。目前該公司已成為國家和全省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國藏毯產業的「領軍集團」。

  2003年,省政府就發展青海藏毯產業做出規劃藍圖,提出「以藏毯產品為核心,以藏毯產業為主導,培養國際性集團化藏毯企業,整合要素資源,擴展產業鏈,使相關產業協同發展」的產業整合思路,隨後又提出傾力打造世界藏毯之都的重大決策。目前,我省手工藏毯佔全國生產量的91%,佔全球藏毯生產量的1.5%。青海藏毯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初步顯現區域性產業集聚趨勢,在國際藏毯業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連續九屆展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提升了青海藏毯的國際聲譽和地位,也提升了青海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同時也為打造世界藏毯之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天的青海藏毯已逐步從深閨中走出,在國際藏毯中嶄露頭角。青海的「藏羊」、「藏之夢」等品牌,已經成為青海藏毯的標誌性產品。其中,「藏羊」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我省15個系列、80餘種藏毯品種均暢銷歐、美、日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青海藏毯從農村牧區走向世界經濟舞臺,無疑加快了青海向以藏毯為龍頭的絨毛加工產業集群這一「世界藏毯之都」前進的步伐。自然、古樸、典雅、粗獷的青海藏毯,在歷經千年的沉寂之後,正沿著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實施資源轉換戰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思路,重新散發出迷人的光彩。

   「西寧大白毛」東遊記

  考證顯示,青海藏族先民在3000多年前編制的「毛席」殘片的原材料就是青海的藏系羊毛,即世界公認的「西寧大白毛」。「西寧大白毛」早在十九世紀就引起了英、美、德等西方國家的關注,如今更是受到世界地毯業的青睞。

  青海是藏毯的發源地,又是世界公認的優質地毯原料藏系綿羊毛「西寧大白毛」的主要產地。青海特有的藏系綿羊毛,光澤度好、纖維粗長、彈性好、耐酸性好,並在西寧等地設立商行大量收購。青海也是天然犛牛絨、山羊絨和駱駝絨的主要生產地,放養的犛牛佔世界犛牛的三分之二,青海犛牛個頭大、牛毛長、牛絨厚,為生產高質量的藏毯,儲備了豐厚的無汙染原材料。目前西寧毛、西寧毛粗紡紗、西寧毛地毯等被認定註冊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小言)

  流淌在手指尖上的藏族技藝

  無論使用怎樣的技術設備,離開「西寧大白毛」、離開藏文化的滋養,青海藏毯就會失去它的價值。基於此,今年的藏毯國際展覽會上,藏族的唐卡、堆繡、藏式家具、藏飾品、佛教用品、藏民族服飾、藏醫藥、藏酒等民族特色產品將被統一設置在藏文化展示區內進行展示,這將成為本屆藏毯展覽會的又一亮點。

  作為藏文化代表元素的藏毯有著三千年的歷史,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藏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公元18、19世紀,隨著藏傳佛教文化的進一步弘揚,藏毯才作為高貴的禮物進入了內地。起初,這種傳統的手工藝品在圖案風格上都帶有濃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多以藏傳佛教文化中的神器、佛像為主,但經過長時間的融合,藏毯的裝飾圖案紋樣也變得十分豐富多彩,其中甚至融入了漢族的龍、鳳、仙鶴等象徵吉祥的動物、植物和山水等,此外個別藏毯圖案還不乏屬於漢地佛教文化的各種紋樣。但無論藏毯的圖案風格怎樣融合、改革,那些流淌在藏族民間藝人指尖上的唐卡、堆繡、藏飾品、佛教用品等藏文化技藝還是對藏毯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以此為契機,記者搜羅大量資料,旨在向讀者展示這些神奇的技藝。

  唐卡:藏族的「百科全書」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由於具有通俗性、趣味性、知識性、宗教性、工藝性等特點,故被藏族人譽為「百科全書」。

  唐卡類似於藏族地區的捲軸畫,多畫於布或紙上然後用綢緞縫製裝裱,上端橫軸有細繩便於懸掛,下軸兩端飾有精美軸頭。唐卡的種類較多,大致可分為捲軸(繪畫)唐卡、刺繡唐卡、提花唐卡、貼花唐卡(又稱剪堆、即堆繡)和寶石唐卡幾種,它的題材也包羅萬象,既有宗教畫、傳記畫、歷史畫、反映生活習俗的風俗畫,也有反映天文歷算和藏醫藏藥、人體解剖圖的科學畫等等。此外,繪畫唐卡的工藝也是極為複雜、用料極其考究,唐卡的顏料全為天然礦植物原料,色澤豔麗,久不褪色,具有濃鬱的雪域風格。唐卡在內容上多為藏族宗教、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凝聚著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記載著藏族的文明、歷史和發展,寄託著藏族人民對佛祖無可比擬的情感和對家鄉的無限熱愛。

  唐卡在用色方面,有獨特的講究,重彩底色約分為紅、黑、藍、金、銀五種。紅唐卡多繪佛本身故事,風格富麗;黑唐卡多繪護法神、金剛一類鎮妖降魔的內容,並施金色勾線,畫面威嚴莊重;藍唐卡則多繪歡喜佛、勝樂金剛一類題材,有吉祥喜慶之意;金、銀唐卡,畫面富貴典雅,色彩單純輝煌。

  堆繡:塔爾寺「藝術三絕」之一

  提到堆繡,那定會讓每一個青海人感到自豪,因為它被稱為塔爾寺「藝術三絕」之一,是塔爾寺藝人們創造的藏族藝術品類之一。堆繡屬於唐卡的一種,是用各色棉布、綢、緞剪成所設計的各種圖案形狀,精心堆貼成一個完整的畫面,然後用彩線繡制而成。其工序有圖案設計、剪裁、堆貼、繡制、個別圖案部分上色等,它以堆貼為主,繡制為輔,分為平剪堆繡和立體堆繡兩種。堆繡題材主要選擇佛像、佛經和羅漢故事,也有神話傳說,重人物形態、神態的塑造,講究各色綢緞的選用配置。其粗獷中顯細膩,點滴中見絕妙,技藝精湛,巧奪天工。它採用浮雕與刺繡巧妙相結合的手法,將各種綢緞建成所需的形狀,塞以羊毛或棉花之類的填充物使其鼓起,宛若浮雕,立體感十足,體現出具有較高的工藝美術價值和審美價值。

  藏式家具:傳統家具中的奇葩

  嚴寒的高原氣候、惡劣的生活環境,造就了藏族人民勇敢剛毅的民族性格,也形成了藏族地區獨特的雪域文化,藏式家具作為我國傳統家具中的一朵奇葩,更是引人注目。

  受到自然資源分布規律的限制,在過去只有高層僧侶、貴族或上層人士才用得起精美的藏式家具,藏式家具也成為財富的象徵且數代相傳。所以在藏族家庭中,如果有一套精美的藏桌、藏櫃和酥油茶桶,主人定會引以為榮。藏式家具大部分來源於寺院等宗教場所,與生活在平原上的家庭不同,藏族大多喜歡坐臥於地上,因此在藏式家具裡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凳子、座椅,多為箱子、柜子和桌子三大類。藏式家具在造型上古樸華麗,尤其是金屬裝飾品使其具有一番豪華氣派。在裝飾手法上別具一格,豐富多彩,大體包括:彩繪、珠寶鑲嵌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裝飾手法當數獸皮鑲嵌。

  藏醫藥:醫學寶庫中的璀璨明珠

  世世代代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藏族人民在與自然和各種疾病進行鬥爭中,積累了治療各種疾病的經驗,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藏醫藥學體系,並湧現出許多醫學賢聖,豐富了藏醫理論。

  悠久的藏醫藥文化歷史震撼了人們,同時也大幅提升了藏藥的知名度。近年來,隨著對藏醫藥文化宣傳力度的加大,我省的藏醫藥事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青海藏藥正大踏步地進軍全國。仁青常覺、七十味珍珠丸等一批優秀藏藥,從「金訶」、「三普」、「晶珠」、「久美」等現代藏藥生產企業出發,遍布全國一、二線城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今天,藏醫藥文化的傳播,使越來越多的外地群眾被藏藥的文化歷史所震撼,藏醫藥文化也通過藏毯這一平臺,飛到了世界各地。

  藏族民間工藝品

  藏族民間工藝品種類繁多,具有濃鬱的民族風格和獨到的工藝特色,在世界頗負盛名。藏毯織法獨特,色澤鮮豔,構圖古樸吉祥,民族風格濃鬱;藏被已有千年的歷史,傳統產品有愛尼、愛松、愛西和足介四種;氆氌也叫藏毛暱,細密平整,質軟光滑,是加工藏裝、藏靴、金花帽的主要原料;毛織口袋是藏、回、門巴、珞巴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有多擺(小挎包)、扎布傑(小口袋)、肯德(褡褳)等幾種,一般用綿羊毛織成,呈紅、藍、綠各種花紋,小巧美觀,外出時盛食品,用具等;藏腰刀有裝飾、防身、生產、生活等用途,一般是在銅質的刀鞘上鏤刻龍、鳳、虎、獅等圖案,有的還點綴著寶石、瑪瑙等裝飾品,玲瓏剔透、精巧細緻;藏鞋以牛皮做底,鞋幫用各色絲線或各色皮革、氆氌、金絲緞製成,藏鞋大致分為三種,即「松巴鞋」、「嘎洛鞋」和「多札鞋」;民族帽種類很多,其中以「次仁金克」民族帽(也叫藏式金花帽或寶頂帽)最為有名。(一丁)

  皇帝女兒下嫁世界藏毯之都

  世界藏毯之都為何選擇了夏都西寧?當然首先因為青海有著獨特的資源優勢,但不可否認的是,一個「國」字號的民間組織也發揮了很大的積極作用。中國藏毯協會,很多人誤以為她在首都北京,但她卻在偏遠的青海,是設立在地方、冠以「中國」字樣的兩個協會之一。如同文成公主當年的遠嫁,中國藏毯協會這個「皇帝的女兒」,在青海藏毯對外交流、產業發展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青海發展藏毯業的同時還具備原料、勞動力、發源地、民族文化及政策環境等優勢,比之其他國家和國內其他地區,青海具有無可比擬的整體綜合優勢。青海省政府已就發展藏毯產業作出規劃藍圖,提出以藏毯產品為核心,以藏毯產業為主導,培養國際性集團化藏毯企業,整合要素資源,擴展產業鏈,使相關產業協同發展的產業整合發展思路,將西寧打造成「世界藏毯之都」。

  青海藏毯已經領跑國際手工地毯的發展,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也已成為世界一流的國際地毯盛會,我省該如何進一步促進國際手工地毯界的交流與合作,加快推進青海藏毯產業化進程,培育特色產業,帶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藏毯協會會長、青海省商務廳副廳長汪京萍,中國藏毯協會常務副會長、青海省貿促會會長王熙惠。

  青海藏毯已形成產業鏈

  據中國藏毯協會會長、青海省商務廳副廳長汪京萍介紹,作為全球手工地毯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在各主辦方的大力支持和各成員單位及業內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已成功舉辦了九屆,連續九屆的藏毯展會,推動了藏毯產業的發展,成為民族文化傳承與品牌自主創新相融合的展示載體,發展和豐富了藏毯品質內涵,推進了國際地毯業的繁榮與進步。

  連續九屆藏毯會的成功舉辦,塑造了青海藏毯的品牌,產銷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鏈條初步形成。目前,青海藏毯產業以南川工業園區為中心,輻射全省一市一地六州24縣。共有藏毯絨紡企業14家,原材料生產基地和半成品車間322個,國內銷售網點近千個、國際銷售網點6個,基本形成了原輔料供應、生產加工、市場銷售、中介服務為一體的產業化生產格局。全省藏毯品種已發展到15個系列84個品種、千餘個花色圖案。「藏羊」、「藏之夢」、「青海湖」、「聖源」四個藏毯商標、品牌在全國地毯行業已具有較高知名度。青海藏毯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初步顯現區域性產業集聚趨勢,在國際藏毯業界產生了重要影響。通過展會平臺結識國內外同行和企業同仁,利用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國內外地毯、毛絨紡行業的知名企業陸續入駐我省,新增發展了毛紡、絨紡等補鏈產品,提高了產業市場應變能力,促進了產品結構的調整和生產方式的轉變。

  汪京萍說,今年展會將是一屆展示產業十年發展成果,深化我省民族特色產業國際交流合作,持續推動藏毯展會向國際化、特色化、品牌化、專業化發展的展會:為全面展示我省藏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進一步促進藏文化交流與合作,組委會不斷豐富展會內涵、創新辦展方式,首次設立藏民族文化展區,首次引進藏式家具展銷,新增唐卡、堆繡、藏飾品、佛教用品、藏民族服飾、藏醫藥、藏酒等民族特色產品展示,特邀《格薩爾王傳》說唱藝人現場說唱,為傳承藏文化精髓,追求藏文化創新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

  中國藏毯協會

  2005年由青海和西藏兩省區地毯協會發展成立的中國藏毯協會,是全國所有「國」字行業協會中,僅有的兩個辦公地點在地方的協會組織,一個是中國煙花爆竹協會,另一個是中國藏毯協會,現有會員單位63個,由藏毯生產企業、銷售企業、相關科研院所等組成,會員分布在青海、西藏、甘肅、寧夏、內蒙古、河北、山東等7個省區。

  中國藏毯協會負責與九大地毯生產國商協會的日常溝通協調,協會成立以來,積極組織省內地毯生產企業參加國內外地毯展會,負責構建青海藏毯、毛絨紡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參與編制地方行業及國家行業標準,實施農牧區藏毯扶貧培訓項目工作,為青海打造「世界藏毯之都」發揮了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

  協會自運行以來,在自身組織建設上始終把精心辦好一年一屆的「中國(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確定為貫穿全年的主線,注重工作謀劃上求細,在宣傳推新上求新,在展會上求嚴,確保了一年一度的「中國(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的順利舉辦。

  藏毯展現大美青海靚麗窗口

  中國藏毯協會常務副會長、青海省貿促會會長王熙惠表示,經過九年的打造,青海國際藏毯展覽會規模逐年擴大、專業特色日益顯著、展會水平越來越高,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具特色,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專業類展會,成為「中國藏毯之都」——青海省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宣傳大美青海的重要窗口之一。

  王熙惠說,青海藏毯展覽會國家化、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世界手工地毯生產大國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尼泊爾、阿富汗等各國地毯類商協會組織均已參展,改變了原來國外參展企業自發、零散參會的形式。國內地毯類行業組織、中國商業聯合會、各省市商務主管部門組織各協會、各地區和大型採購商參會參展。此外,組織化程度進一步加強,尤其是往年參展商數量不足的狀況得到了改變,實現了參展商由受邀請到主動申請參展的轉變。藉助「藏毯之都」的魅力,「大美青海、清涼夏都」也走向國內外市場,展現出了中國藏毯業的經濟魅力。

  青海邁進世界之都的四大優勢

  原材料優勢:早在19世紀後期,「西寧大白毛」就被國際地毯行業公認為是編織地毯的最佳原料。青海是這種原料的主要產地。今天的青海藏毯,是以「西寧大白毛」為原料,經藝人植物染色,手工捻線,精心編織而成。它柔軟、耐用、美觀、大方,又有濃厚的民族特色,是在藏族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吸收、融合了漢族、印度和尼泊爾宗教藝人精華,形成具有自己獨特的藏族藝術風格的工藝美術品。

  勞動力優勢:藏毯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青海勞動力價格低廉,絕對優勢明顯,有利於市場競爭。據有關資料顯示,藏毯每增加出口創匯100萬美元,就需要從業人員1600人。近幾年國家實施天然草地休牧育草和退耕還林等重大生態建設項目,農村牧區剩餘勞動力又有所增長,急需開拓新的就業領域。城市因國企改革,也有部分下崗職工急需安置。藏毯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藏毯產業的發展正好可以有效地緩解這一矛盾。

  文化優勢:藏毯作為青藏高原民族傳統手工藝品,其歷史可以追溯到青銅器時代。20世紀中期,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諾木洪古墓群中出土的「毛席」殘片,經考證是兩千年前的藏毯雛形,可以說是現代藏毯的始祖。從這些「毛席」的紡織工藝、染色技巧看,當時已達到十分嫻熟、穩定的技術水平。青海的民族文化底蘊深厚,藏傳佛教聖地塔爾寺聞名於世,能夠為不斷提升藏毯的文化附加值和藝術水平提供用之不竭的源泉。藏毯是外向型產品,因其自然、古樸、粗獷的民族風格,迎合了現代人崇尚自然、返璞歸真的心理要求,很受國外市場歡迎。

  環境優勢:2003年,青海省政府把藏毯列入全省主要產業之一,制定扶持措施加快發展,藏毯的生產已從傳統的手工作坊形式發展為公司企業化生產經營形式,實現了洗毛、紡紗、織毯等工序的專業化分工及產、供、銷一體化。同時,一批專業技術骨幹人員為青海藏毯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具有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藏毯,現在已從牧區作坊、農家小院走向世界的舞臺,步入了產業化發展的道路。近幾年來,青海省藏毯產業高歌猛進,已躍居世界領先地位。(作者:芳旭)

  青海藏毯展重開古絲綢南路

  青海藏毯,從3000多年前的歷史長河中走來,作為一種流出於指尖、流淌在腳下的美麗藝術,高潮時期,千年前她曾隨著絲綢南路、唐蕃古道漂洋過海;低谷時期,她空有千年技藝、美麗「面龐」、柔軟「膚質」卻獨坐深閨人不知。歷史的車輪碾入新世紀的大道,今天的青海藏毯重新在絲綢南路上揚帆起航,漂洋過海,遠赴海外,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逐步了解了藏毯的發展歷史和淵源,而青海藏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古樸典雅、絢麗多彩、美觀實用、獨特的風格,更是向世人吶喊出「世界藏毯在中國、中國藏毯在青海」。

  走在古絲綢南路的藏毯

  千年前,當商隊帶著貨物,往來於歐亞大陸時,青海是陸上絲綢之路和唐蕃古道兩條大動脈交會處的重要驛站,在這裡總是能聽到緩緩傳來的陣陣駝鈴聲,見到風塵僕僕的商旅面容。駱駝背上沉甸甸的貨物中,除了享譽世界的中國絲綢,必還有那「西寧大白毛」編制的有著濃厚藏族文化特色的青海藏毯。

  有人說,全球80%的地毯生產國都沒有離開兩條路,一條是沿絲綢之路,以古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陝西、甘肅、寧夏、新疆、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是依託波斯文化的波斯地毯生產和消費大國;一條是沿唐蕃古道的青海、西藏、尼泊爾、印度,是依託藏民族文化起源發展的藏毯生產大地區。而在這兩條道路上,波斯地毯文化也在與藏毯文化相互交融。有專家考證說,中國地毯編織工藝正是隨著絲綢之路經過中亞帶到了中東和歐洲,中國人在見識了代表波斯文明的波斯地毯的同時,外國人也同樣了解了藏毯文化。也許兩種地毯文化就在那時相互碰撞,編織工藝也在不斷交流,從而成就了一項高雅細膩的地毯藝術。

  隨著歷史車輪的前進,藏毯生產工藝傳入尼泊爾,就是這樣一個沒有原料的國家,卻在1975年將藏毯出口西德,1979年出口英國,藏毯成為尼泊爾人除服裝之外的第二大出口商品。因此在國際市場上,青海藏毯的身影被尼泊爾藏毯遮擋,尼泊爾藏毯一度被認為是最好最正宗的藏毯。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青海藏毯有著3000餘年的驕傲歷史,而青海作為全國五大牧區之一,又是盛產「西寧大白毛」的主要產地,擁有著天時地利人和,沉寂了千年的青海藏毯,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逐漸走出農舍,在絲綢南路上開始重新揚帆起航,將青海藏毯銷往歐洲、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四大優勢助推藏毯開花

  據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國際地毯市場年需求各類手工地毯32億美元,並每年呈穩定增長態勢。由此可見,手工地毯的國際市場容量巨大,藏毯產業發展前景十分看好。因此,2003年6月20日,省政府就發展青海藏毯產業作出規劃藍圖,提出了產業整合思路,並專門成立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明確發展藏毯產業的扶持政策。

  青海發展藏毯業同時具備原料、勞動力、發源地、民族文化及政策環境等優勢,比之其他國家和國內其他地區具有無可比擬的整體綜合優勢。據青海藏羊地毯(集團)有限公司項目部經理韓強介紹,藏羊集團通過手工、機織製成的藏毯產品,已經遠銷到德國、美國、日本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當地消費者的青睞。他說,藏毯之所以能夠在世界各地受到青睞,除了擁有全世界織制地毯的最佳原料「西寧大白毛」這一得天獨厚的原料優勢外,還離不開本土豐富的文化元素。「技術可以學習,原料可以購買,但文化不可複製。」目前,青海的藏毯已發展到15個系列84個品種、1000多個花色圖案。正是這樣,藏毯才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和多樣性,不斷吸取和融合全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讓青海藏毯暢銷全球。

  「從技術到理念,藏毯行業需要攻關的難題還有很多。目前中國政府開放、合作、交流的政策環境和重視科技投入的態度給了我廣闊的舞臺」。2012年受聘於中國青海藏羊地毯集團有限公司的比利時地毯專家約塞夫•潘德萊爾說,「我有一個『中國夢』,就是用自己的力量解決難題,促進中國藏毯在全球尋求『新地位』,讓青海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藏毯之都』。」

  展會讓藏毯牆裡開花牆外香

  有了天時地利人和的青海藏毯發展優勢,被尼泊爾藏毯所籠罩的青海藏毯,還需要的是一個推她走向世界舞臺的T臺。2004年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作為唯一一個國際性手工地毯展會在西寧召開了,這是政府為青海藏毯搭建的一個大型「秀場」,更是一個國內外手工地毯行業搭建的交流平臺。而此前,世界地毯行業的大型專業博覽會僅有德國漢諾瓦國際地毯博覽會和上海國際地毯交易會。

  2012年,世界手工地毯協會主席庫克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曾說,展會剛剛開辦時,業界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大家並不相信這個展會能持續辦下去。那時,這個展會要請各國的參展商,他們提出要展費補貼,不然他們就不來。可現在,情況大大不同了,那些想來參展的企業可不是想來就能來了,不好的企業是絕對不會讓他們過來的。歷經10年,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由最初的中外十幾家參展商和經銷商到現在的上百家中外參展商和經銷商;由最初三個國家參展到現在全球七大主要地毯生產國參展;由最初的手工地毯展示到現在手工地毯與機織地毯並舉;由最初的簡單的地毯展示與交易到現在的綜合性展會經濟。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藏毯展,已經成為了世界一流的國際地毯盛會。

  我省藏毯產業也傳來喜訊,作為省屬重點龍頭企業青海藏羊地毯集團有限公司藏羊集團通過手工、機織製成的藏毯產品,更是遠銷到德國、美國、日本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當地消費者的青睞。而以下一組數據,更是直接說明了青海藏毯在國外受歡迎程度:2009年,我省地毯出口2525萬美元;2010年,我省地毯出口3753萬美元;2011年,我省地毯出口7705萬美元;2012年,我省地毯出口4835萬美元。

  世界藏毯之都

  當青海藏毯一次又一次在國際客商面前展現出她的千種錦繡、萬般美麗的時候,西寧南川便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如有機會走進南川工業園區機織藏毯車間,你就會被幾十米幅寬的織機上「流瀉」出來的美麗藏毯所折服,這個年輕的園區,正在按照充分利用青藏高原資源優勢和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以打造「世界藏毯之都」為目標,大力發展特色毛紡織產業。園區內擁有藏羊地毯、聖源地毯、雪舟三絨、青海絨業等藏毯絨紡產業龍頭企業,在他們的手中,青海的藏毯在不斷逐漸壯大、發展,如今已擁有了15個系列84個品種、1000多個花色圖案。隨著一條條美麗的青海藏毯飄出南川工業園區,她們或是亮相國外高檔酒店、或是被請上外國人家中的牆壁,南川工業園區成為青海省重要的外貿出口增長區域之一。

  一組截至2013年2月22日的數據顯示,南川工業園區藏毯、絨紡產業企業的絨紡電腦橫機規模已達170臺,地毯織機規模接近100臺(套),形成了產品上下遊互補的企業群體和較為緊密關聯的產業鏈條。據初步統計,目前園區藏毯、絨紡原輔材料年交易額已有10億元。同時,園區積極尋求紡織工業跨國、跨地區、跨行業的資源配置,並在巴基斯坦設立了「駐拉合爾商務協作中心」,努力促使園區藏毯、絨紡企業在轉型升級中向規模化、高端化方向發展,在打造世界級品牌上邁出實質性步伐。(作者:榮麗君)

  地毯生產大國擠破頭都要來

  從請都請不來,到擠破頭非要來,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歷經10年時間,規模逐年擴大,由最初的中外十幾家參展商和經銷商到現在的上百家中外參展商和經銷商,由最初三個國家參展到現在全球九大主要地毯生產國參展,本屆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上,還有了「新朋友」土耳其的加盟,至此,除了被譽為全球七大手工地毯主要生產國的中國、巴基斯坦、印度、伊朗、阿富汗、尼泊爾、土耳其全部齊聚,還有德國、蒙古國兩大地毯生產國也都助陣今年的藏毯展。

  巴基斯坦:流行鮮明色彩

  巴基斯坦位於南亞,現在首都為伊斯蘭瑪巴德。該國擁有多元化的經濟體系,是世界第25大經濟體。在巴基斯坦,按宗教信仰把穆斯林稱作「多數民族」,而把佔人口3%的印度教徙、基督教徒等稱為「少數民族」。當地一般流行鮮明的色彩,其中以翡翠綠為最盛。居民視黑色為消極,綠色、銀色、金色及鮮豔的顏色備受當地人們的歡迎。

  源於印度的巴基斯坦地毯,在地毯界中可謂一枝奇葩,有著自己的獨特風採。以生產花紋獨特的羊毛地毯知名,其代表性的地毯是拉合爾手織地毯。如今地毯出口在巴基斯坦外貿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印度:美女超級大國

  印度共和國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首都為新德裡。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很快,出口額年年創新高,最突出的是軟體業。國內資源豐富,各種礦產業儲量都比較多。印度人是用搖頭表示贊同,用點頭表示不同意。同時,印度也被稱為美女超級大國,印度美女贏得了1994年、1997年和1999年度的世界小姐桂冠,壟斷了2000年「世界小姐」和「環球小姐」兩項選美賽事。

  印度是世界手工地毯最大的生產國之一,各類波斯、土耳其、高加索、土庫曼、法國奧泊桑及中國圖案設計,均被印度地毯採用,這是印度地毯的最大特點。印度地毯生產中心在北方邦的巴赫-米爾扎普,佔印度全國總產量的80%左右。其次是查謨克什米爾地區、拉賈斯坦地區。其中,克什米爾地毯因質地細密、圖案複雜而享有盛譽。

  伊朗:石油出口世界第二

  位於亞洲西南部,屬中東國家,首都是德黑蘭。伊朗石油資源豐富,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伊朗人只要一見面就要熱情地打招呼,嘴裡要說一聲「薩拉姆」(你好),對任何人都要如此,對不認識的人也要這樣打招呼。伊朗人有獨具特色的飲食風格,有美食家認為:伊朗料理與其他中東的烹飪有非常多的共同點,但是更精緻和更富於想像力,就像一塊華麗的波斯地毯一樣多彩和複雜。伊朗人也很喜歡吃我們中國的大餅。

  波斯地毯是伊朗最著名的手工業之一,是世代相傳的「寶物」,自古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盛譽,因其質地優良、圖案古樸雅致和精美工藝受到世人喜愛。伊朗人對地毯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熱愛,幾乎家家都有地毯。據考證,波斯地毯的編織和生產歷史至少已有2500年。大不裡士是伊朗第四大城市,同時也是是伊朗最早、最古老的地毯出產地之一。目前伊朗出口的地毯中,有一半以上來自大不裡士。

  阿富汗:一個神秘的國度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是一個位於亞洲中西部的內陸國家,坐落在亞洲的心臟地區,首都是喀布爾。阿富汗是一個以普什圖人、塔吉克人為主的多民族國家,90%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或多或少給外界以神秘的色彩。阿富汗人每逢民族節日都愛跳阿坦舞,舉行風趣的叼羊活動,以示慶祝。阿富汗人有個良好的禮貌習慣,他們對客人總是面帶一種發自於內心的微笑。黑色是阿富汗人喜愛的傳統顏色。他們認為黑色是謙遜的色彩,黑色還象徵著莊嚴和隆重。

  阿富汗地毯全部選用當地純羊毛手工織成,以其古樸厚重的色彩和質感頗受歐美消費者青睞,與青金石和紫羔皮並稱為「阿富汗三寶」,且一直是阿富汗最主要的出口創匯產品。地毯編織業在阿富汗已有千年歷史,目前全國相關從業人員超過600萬,其中95%以上依然採用傳統的家庭作坊生產方式,每年地毯出口量超過200萬平方米。

  尼泊爾:露天水池古色古香

  尼泊爾王國為南亞山區內陸國家,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北鄰中國西藏自治區,其餘三面與印度接壤。首都是加德滿都。尼泊爾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地域差異使它成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不到150公裡的範圍內,海拔高度從60米陡然攀升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8米高的埃佛勒斯峰,氣候也從亞熱帶的溫暖陡然變成極地嚴寒。尼泊爾的水資源十分豐富,在加德滿都大街上、寺廟旁甚至居民區裡,都有很多古色古香的露天水池、噴泉和取水處。經常可以看到男男女女聚集到街邊的露天水池洗澡。

  尼泊爾地毯是世界著名地毯之一。1964年,通過商船向歐洲出口了第一批地毯,尼泊爾地毯從此進入了國際市場。自20世紀80年代起,地毯成為尼泊爾全國工業重要組成部分,至今還是國家主要出口產品。尼泊爾地毯毯面富有彈性、立體感強,踩上去嘎吱嘎吱響,像是踏在雪地中,感覺獨特,可用於茶几下、餐桌下、臥室或書房等。

  德國:非常忌諱數字13

  德國是歐洲大陸最主要的經濟與政治體,世界第一大高技術產品出口國、第二大商品出口國和第三大商品進口國,在醫學研究、哲學藝術、技術創新和科技水平等領域在全球均處於領先地位。德國人的特點是勤奮、自信。德國是十分尊重女性的國家,男士如果和一位女士初次見面,若不是女士主動伸出手,男士不會主動和女性握手。德國人非常忌諱13這個數字。

  德國主要生產的是機織地毯,目前,機織地毯已成為世界地毯行業的主要生產形式。由於機織地毯的大面積推廣,才使得曾經是上層社會才擁有的地毯走入尋常百姓之家。同時,機織地毯也根據材質不同,分為純毛地毯、混紡地毯、化纖地毯。

  土耳其:歷史古蹟處處都有

  土耳其共和國位於西亞和南歐,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首都是安卡拉。在土耳其,黃色意味著死亡,紫色意味著不幸,他們喜歡的顏色是綠色、白色和紅色。常有人形容土耳其是個萬花筒:地理人種有東有西,文化建設有新有舊,隨便撿一塊石頭就有五百年歷史,古蹟處處,但它又是如此年輕,矛盾交鋒著,滲透出異樣的美麗。土耳其還有獨特的洗浴文化,現在的土耳其是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兩種制度並存。

  編織地毯是土耳其最古老的手工藝之一。土耳其地毯的特點是編織的毛線是用手指搓成的,然後用野生植物的根榨出汁液去染色,用色大膽豔麗,圖案構思極富想像力,因此織成的地毯非常有特色。土耳其地毯還以其「土耳其結」而著稱,地毯上每平方釐米有16個-30個對稱的結。土耳其地毯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受到人們的極大關注,以致一些名畫如霍爾拜因和洛託等都在其作品中有所反映。

  蒙古國:和青海有相似處

  蒙古國位於東亞,是一個內陸國,北與俄羅斯接壤,東、西、南與中國交界,是比較封閉的國家,首都烏蘭巴託在蒙古國的中北部。蒙古人性情直爽,舉止大方又開朗;待人態度極真誠,給人印象好交往;紅、黃、蘭、白四種色,備受青睞和讚賞;民族禮儀傳統,奉獻哈達表敬仰。蒙古人以待客態度非常真誠而聞名於世。

  連續參加數屆青海藏毯展的蒙古地毯商色格勒曾向記者介紹說,蒙古國主要是純羊毛機制地毯、掛毯等產品,風格突出蒙古高原的特色,蒙古國在許多方面和青海省有著相似之處,遼闊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歷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傳統,還有豐富的羊毛資源,加之蒙古人民對地毯產品的喜愛,地毯產業在蒙古國也是蓬勃發展的一項重要產業。

  進出口商品如何快速通關

  實行海關預審價、預歸類,提前預約辦理通關手續;運用通關作業無紙化模式,參展商通過網際網路即可完成申報、通關全過程;發揮監管倉庫作用,減少企業運作成本;運用擔保金、擔保函等方式,加速驗放;展會期間駐場巡迴服務,隨時解決通關問題等一系列貼近參展商的監管服務舉措,正是西寧海關為迎接「2013中國(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而推出的一系列舉措。

  每屆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期間,西寧海關都會專門設立展會服務窗口,開設綠色通道,實行「一站式」服務;提前與相關口岸海關聯繫,疏通轉關渠道,確保展品「貨到即轉」;堅持「24小時預約通關」。在已舉辦的9屆藏毯國際展覽會中,西寧海關保證了價值186萬美元的國外展品順利進境。(作者:榮麗君)

  青海藏毯展世界名毯大盤點

  在美國美高美豪華酒店走廊,一方延伸而去的色彩絢麗、圖案精美的地毯,曾引來無數國內外旅客的讚嘆,這方高品質的地毯便是出自於中國青海的產品。

  眾所周知,人們最初使用地毯,完全是生活的需要。漸漸地,具有藝術魅力的地毯被上層社會所接受,成為一種彰顯品位的高檔收藏品。而今,地毯的實用價值更加被淡化,而裝飾品的作用不斷突出。地毯不僅是重要的裝飾品,更是一種體現個人品位的藝術收藏品。

  在世界許多豪華酒店,精美的地毯有嚴格標準,更換也非常及時,這一巨大市場給各國地毯生產銷售商帶來了無限商機。因此,世界各地的地毯繽紛璀璨,爭奇鬥豔。從手工羊毛地毯、羊毛機織地毯,到以數碼噴墨印花地毯、天然材料竹麻地毯、光纖纖維導電加熱地毯,從新疆地毯、寧夏地毯、青海地毯到土耳其地毯、印度地毯,在每年舉辦的中國青海國際藏毯展覽會上,來自國內外各個國家、地區的地毯,精品薈萃、琳琅滿目。今年也不例外,世界名毯薈萃將會讓你大飽眼福。

  四國地毯文化歷史悠久

  中國、埃及、印度和波斯(今伊朗)這四個國家的地毯文化有著比較悠久的歷史。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目前已經發現了許許多多用古老的手工做成的各種各樣的地毯,不少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老工藝地毯都已經被收藏進了一些國家博物館。中國的地毯技術起源於新疆,沿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地區不斷延伸,進入北京、天津和山東地區後,與擁有古老地毯編織藝術的中原華夏文明相交織,開創了自己特色的地毯工藝。

  藏毯展名毯一覽

  中國四大名毯

  手工地毯可以分為新疆毯、寧夏毯、蒙古毯、藏毯四大類,為世界所公認的中國四大名毯。

  藏毯:以青藏高原特有的藏細綿羊毛「西寧大白毛」為原料,其纖維長、光澤亮、彈性好等特點,被譽為編織藏毯的最佳原料。絲絨藏毯:以生長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抗高寒動物山羊,犛牛,駱駝頸、肩、背部的絨毛及柞絹絲為原料而成。純絲藏毯:特指以東北地區野生柞絹絲為原料,以藏毯工藝編織而成。仿古藏毯:採用中國古老藏毯的植物染色法,配以優質「西寧大白毛」為原料。天然色藏毯:以生長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特有的藏細綿羊毛為原料,無須染色就可編織。絲毛藏毯:採用天然的柞絹絲和優質的「西寧大白毛」為原料,傳統生產工藝結合現代洗毯技術編織而成,屬時尚、高檔的現代產品。包芯卡墊藏毯:是一種古老的藏毯,流行於清代前期,主要使用於寺院。丘比地毯:採用巴基斯坦的圖案,以優質手紡紗為原料精工編織而成,是巴基斯坦文化的一種體現。嘎背地毯:「嘎背」一詞起源于波斯語,相傳有一位美麗的女孩做了一個夢,在夢中她夢到了藍天白雲、農耕製作的動人場面,她激動不已,起來後憑藉記憶將夢裡的情景織成了地毯,人們就把這種地毯取名為「嘎背」。膠背地毯:膠背地毯也叫手工槍刺地毯,非常適合面積不大但質量要求較高的別墅、豪華公寓住宅等場所,是地毯品種之精華。

  寧夏毯: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好的地毯之一。圖案設計獨具風格,擅長運用藍、紅和米色,以三藍、五藍加彩仿古地毯著稱。寧夏地毯主要分為兩個大類:一類是寺院用毯;另一類是貢品和王族禮品用毯。寧夏毯為羊毛手工打結地毯,打「∞」字扣,是寧夏古董地毯獨有的工藝。

  新疆毯:新疆是羊毛栽絨地毯的發源地之一。新疆地毯主要產於和田、喀什、莎東、烏魯木齊等地。新疆地毯屬於輕薄型羊毛栽絨地毯。由於新疆地處歐亞大草原東部,是古代塞種、月氏、匈奴、突厥等民族遷徙留駐之地,又受「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影響,因此新疆地毯屬於東方地毯類。其圖案同波斯地毯、土耳其地毯有相似之處。新疆地毯色彩豔麗,以多種色彩間隔達到整體色彩協調的效果。

  蒙古毯:蒙古高原上的遊牧民族在兩千年以前也出現用牛毛或駝毛捻成線,按照古老的編席方法編織出有美麗花紋襯託的各種毯類。內蒙古地區地毯品種有仿古、機拉洗、機抽洗、天然色等十種,地毯是用羊毛線結獨立地系在棉織經緯線上,織成精美的手工藝品。內蒙古是全國地毯品種最多的省區之一。

  特別推薦

  青海藏毯:是以本省得天獨厚的「西寧大白毛」為原料,植物染色,手工捻線,經藝人精心編織而成。它柔軟、耐用、美觀、大方,又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對生活在高寒地區的人們隔潮禦寒、保溫取暖有重要作用。因此是長期生活在牧區所不可缺少的用品。品種有地毯、炕毯、坐毯等,是在藏族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吸收、融合了漢族、印度和尼泊爾宗教藝人精華,形成具有自己獨特的藏族藝術風格的工藝美術品。傳統藏毯的藝術風格,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藏毯的表現形式以傳統式為主,還有自由式、龍鳳式及隨品種形式不同的構圖形式。

  國外地毯奇葩

  巴基斯坦地毯:巴基斯坦自古以來是絲綢之路從中亞向南延伸之路線所在,以生產花紋獨特的羊毛地毯知名,其代表性的地毯是拉合爾手織地毯。如今地毯出口在巴基斯坦外貿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巴基斯坦的地毯產地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地區至喀什米爾高原一帶,拉合爾一直以來都是手織地毯交易的集散地。此地的地毯編織特點以波斯結的編織方法最具特色。波斯風格的形成影響到整個伊斯蘭區域,我們如今把許多東方阿拉伯風格的地毯泛指為波斯地毯。

  伊朗地毯:伊朗地毯也稱為波斯地毯。波斯風格地毯歷史悠久,從3世紀到7世紀的薩珊王朝是其前期的發展歷史。由於地理條件的原因,這一地區擁有豐富而優質的原材料,許多家庭世代口傳心授的製作秘訣,形成了這一獨特的工藝技藝。特點是:色彩在強烈的對比中求和諧,圖案在紋樣的線條剛與柔中求統一,通過色彩和圖案準確地體現出地毯的質感與空間感,工藝精湛。

  中亞地毯(阿富汗):主要指土庫曼斯坦、阿富汗等國的地毯。土庫曼斯坦這幾年大力發展地毯生產,使之成為國家出口大宗產品。中亞地毯的特點是使用不同調子的暗紅色、暗藍色和亮綠色彩為主,以幾何圖案為主,常用八角形圖案。這種地毯的風格也影響到我國的新疆地區,屬於中亞地毯同一類型。

  土耳其地毯:土耳其手工地毯在歷史上與波斯地毯齊名,質量優良。主要產區有赫裡克、米拉斯、開賽裡等地。現在多生產威爾頓機織地毯。

  印度地毯:印度地毯是世界上生產手工地毯的主要國家之一。主要產地是米爾扎波、巴多希等地。主要產品以手工打結地毯為主,少量有機織地毯。以嘎背地毯最為出名。

  尼泊爾藏毯:織毯是尼泊爾的一大產業。藏毯手藝是由來自中國西藏的藏族人帶進尼泊爾的,並為適應新家園而進行了改良,它保留了藏毯的古樸、自然、粗獷的獨特韻味。位於帕坦南部邊緣的Jawlakhel是加德滿都山谷的藏毯編織中心。

  地毯日常維護保養小貼士

  吸塵:是地毯保養最基本的工作,必須每天進行。吸塵最好每個部位吸兩遍。公共區域地毯吸塵應使用帶有旋轉式絨頭振動器的吸塵設備,進行日常吸塵清潔。新地毯使用時有少量浮毛出現屬正常,所以新地毯應堅持每天二次吸塵,早晚各一次,一個月後浮毛現象即可消除。

  清洗:定期對不同區域地毯進行洗滌能恢復地毯本來面目,延長其使用壽命。地毯清洗有兩種方法,一是乾洗,二是溼洗。無論選用哪種方法洗滌地毯,僅適用於受過良好職業培訓的專業人員從事這項工作。乾洗地毯有兩種方法,泡沫乾洗和乾性提取清除法;當地毯的油汙及其他粘性物質明顯集結、灰塵汙垢聚集已影響地毯色澤和地毯絨頭回彈性能,而乾洗法又無法根除時,就應進行地毯溼洗,即徹底清洗。溼洗也有兩種方法,即噴吸清洗法和蒸汽清洗法。(作者:嘯宇)

  世界收藏界頻演瘋狂的地毯

  在中國(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上,精美絕倫的天價地毯讓人們一睹為快!無論是2012年售價達100萬港幣的波斯掛毯《宮廷宴》,還是2011年售價80萬元的波斯掛毯《古代茶坊》,讓人們唏噓的同時,還能深刻感受到手工地毯在華麗轉身,它已經從單純的生活用品「升格」為高檔收藏品。這類高檔的地毯做工精細、色彩豔麗,自然成分的染色和精緻的手工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是普通現代機織地毯所不能比擬的。

  天價地毯讓人瞠目

  青海是藏毯的發源地,又是世界公認的優質地毯原料藏系綿羊毛「西寧大白毛」的主要產地。由於藏毯手感越洗越柔順,古色古香,與古老家具配套時顯得格外有檔次。手工藏毯隨著時間的流逝可以演變出三重價值,由商品到工藝品可提高3倍價值,再由工藝品到文化品又可以提高3倍價值。這一凝聚藏族悠久歷史和民族特色的手工藝,融匯著雪域高原千年文化的積澱,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世界地毯大家族工藝寶藏中的一朵「奇葩」。

  我省已舉辦了九屆藏毯展會,目前藏毯展會已成為展示國內外高檔地毯的主要平臺。在2011年藏毯展會上,售價80萬元的波斯掛毯《古代茶坊》成為參觀者矚目的焦點。這條掛毯尺幅僅為兩平方米大小,但卻使用了1800種顏色,上面織就著14個人物,他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據介紹,這條波斯掛毯,是由5名設計師歷時兩年設計、經過三年的手工編織才製成的。通過掛毯上人物的表情和神態反映出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美豔絕倫的藏毯不斷出現,2012年藏毯展會上,另外一條更加精緻的波斯掛毯令參觀者瞠目,這條名為《宮廷宴》的掛毯紋樣逼真、栩栩如生,色澤典雅富麗,因為其工藝複雜,耗費大量的人工,所以價值不菲。據了解,衡量地毯的收藏價值首先需要從歷史價值看起。

  世界最大的波斯地毯

  在神話傳說中,阿拉丁坐著所羅門神奇的飛毯,帶著心上人一夜間遊遍埃及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和中國的紫禁城。前不久伊朗展示了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地毯,這塊地毯面積為5625平方米,比一個足球場還要大,如果它變成飛毯,可以載著多少人遊覽世界?

  據介紹,這塊地毯的價值高達580萬美元,鋪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大回教堂裡。這是約旦在2003年5月展出的一塊價值500萬美元的伊朗手工地毯。伊朗國有地毯公司負責人巴薩姆說,這塊大地毯的主色調為綠色和奶油色,是伊朗東北部三個村莊的1200名織工,用了38噸羊毛和棉花,花費18個月編織成的。這塊超級地毯一共分為九小塊,會在鋪放時拼接在一起,蓋在謝赫阿布達比回教堂中間祈禱區的地板上。

  大地毯共打了22億個結,是用來自伊朗南部錫爾詹鎮和紐西蘭的最好羊毛編織的。羊毛分為25種顏色,使用20種天然染料染色。這塊地毯的圖案設計有典型的波斯風格,中間排列著五個直徑分別為7米至20米的圓形圖案,旁邊布滿了漩渦狀藤蔓植物的圖形。大地毯首次展示在德黑蘭寬敞的露天祈禱廣場莫薩拉裡,攝影師要乘直升機飛到高空才能拍攝地毯全景。從高空望下去,圍觀的人簡直就像火柴棍那麼小。據說展示地毯動用了幾輛卡車,而運往阿布達比時,要靠兩架運輸機,還要派四個小組去鋪設和清潔地毯。巴薩姆說地毯價值580萬美元,其中的230萬要付給織地毯的村莊。

  世界最古老地毯在列寧格勒

  中國、埃及、印度和波斯(今伊朗)這四個國家的地毯文化有著比較悠久的歷史。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目前已經發現了許許多多用古老的手工做成的各種各樣的地毯,不少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老工藝地毯都已經被收藏進了一些國家博物館。而流傳在民間中的老地毯物以稀為貴,收藏價值更加突出。

  列寧格勒一家博物館內收藏著一塊世界上最古老的地毯,這塊地毯是1949年前蘇聯考古學家在阿爾太地區的巴澤雷克第五號姆雷發現的。據考證,此地毯生產於公元前5-4世紀的阿契美尼王朝時期,生產地為波斯,是經過修剪的絨毛毯。長2米,寬1.9米。中央一層方形地毯上滿是輻射狀花瓣的幾何紋,周圍是五道寬邊條,織圖是獅身鷹頭怪獸、低頭吃草的大角鹿騎士等。其圖案極為精緻,騎在馬上的騎士和下馬的騎士各不相同,且顏色各異。

  中國地毯屢屢拍出天價

  中國地毯技術起源於新疆,沿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地區不斷延伸,進入北京、天津和山東地區後,與擁有古老地毯編織藝術的中原華夏文明相交織,地毯技術在中國開始生根發芽,開創了自己特色的地毯工藝。

  中國地毯因其優質的染色和獨特的工藝,見證了它的收藏和使用價值。在一些高收入消費者中,不乏以中國古董地毯作為現代家居的高檔裝飾品。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博物館、學術機構都大量收藏了中國地毯,並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在國內外的拍賣會上,中國地毯也是頻頻亮相,受到了眾多愛好者的追捧。一些珍奇的地毯由於製作原料和工藝的消亡以及存世數量有限,其價值還在不斷上漲中。

  1996年,在中國嘉德拍賣會上,清晚期寧夏織花蝶紋地毯、民國初期包頭織瓶花八吉祥紋地毯、清晚期寧夏織花卉紋地毯和民國初期青海織藏式地毯分別以11萬元、3.08萬元、1.98萬元和1.65萬元成交。1997年,在北京翰海拍賣會上,6件18世紀的寧夏地毯全部成交,而且除了一條團花地毯的成交價格為9.9萬元外,其餘5件龍抱柱地毯的成交價格均在12.1萬-16.5萬元之間。在2003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御用龍紋絲絨地毯以77.062萬元的高價成交。2003年在北京翰海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御用如意紋絲絨地毯以75萬元的價格成交。2006年,在東方博物拍賣會上,一件罕見的清中期絲製地毯更是以220萬元的成交價格傲視群雄。目前,在市場上1萬元左右的中低檔地毯和10萬元以上的地毯最為熱銷。

  怎樣判斷地毯收藏價值

  從國內外拍賣市場看,不斷高漲的價格顯示出地毯收藏與投資的獨特魅力,收藏地毯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年代。作為收藏品,一般來說越舊越值錢。根據目前國際收藏界的一致意見,收藏和投資地毯的核心是距今百年以上的手工地毯,而非現代的機織地毯。一些品相保存完整的地毯價格相對高些,特別是一些沒有使用過的。

  2.毛料。毛料是影響地毯質地的重要因素,因此,好的毛料決定了一半的地毯價格。最名貴的要數犛牛尾的毛織刻絲地毯,精細、耐磨,織起來繼緯不斷經,此類地毯可謂地毯家族中的精品,手感滑潤,腳踩上去有反彈感,幾乎感覺不到一點兒粗糙的摩擦感。

  3.圖案。地毯的欣賞價值側重在它的圖案。我國的純羊毛手工地毯從圖案上分有「西藏花樣」、「新疆花樣」等多種風格,其毯面的花卉、景物猶如浮雕,毯面光亮,色澤鮮豔,凝結了中國古老文化的精髓。

  4.染色。古時地毯染色只能依靠天然染色。染羊毛的顏色主要依靠植物色,少部分是從礦物中提取的,染出的顏色純潔豔麗,色澤柔和,沒有刺眼的光色。

  5.產地。不同的地域決定了不同的地毯質地和品相。如北京地毯古色古香,二道緯編織,藍顏色居多;波斯地毯選用羊毛和蠶絲作原料,手工編織,結構嚴密,堅固挺實,富有彈性,透氣性好,紋路細膩,圖案清晰,做工講究。(小言)

相關焦點

  • 科學發展:闖出一條新路徑
    廣東再次殺出一條血路、當好推動科學發展排頭兵的底氣,源於中央賦予的新使命,也源於廣東自身的不懈奮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試點、總結、推廣」,這一改革開放、科學發展的三部曲將繼續唱響南粵。撫今思昔,激情澎湃,歷史將記住這5年。南方日報特別組織採寫了系列政論通訊《五年跨越看廣東》,分為「科學發展」、「轉型升級」、「幸福廣東」、「創新黨建」4個篇章,與讀者一起回顧這不平凡的5年。
  • 禪城南莊村:「探花故裡」闖出融合發展新路
    羅福英居住的羅園村是南莊村的一條自然村,200年前,高中探花的羅文俊正是從這條小小鄉村走進了當時翰林院,成為南莊村歷代最負盛名的歷史文化名人,「探花故裡」也因此得名。新時代下的南莊村,通過深化自身文化資源,打造「探花故裡·崇文南莊」的鄉村品牌,走出了一條發揮自身資源稟賦、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發展之路。
  • 滄州鹽山縣王文興鹽鹼地上種水稻闖出致富新路
    然而就是這樣一片瘠薄的鹽鹼地,有人竟然試種水稻成功,且實行「稻麥輪作」,收穫頗豐。這不僅為當地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闖出一條新路徑,也為鹽山縣「三點三線」城鄉一體化架構增添了一道靚麗風景。這個人就是鹽山農夢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文興。
  • 廣州輪椅少年跳傘潛水:不願像寵物一樣活著,闖出「無障礙之路」 |...
    廣州輪椅少年跳傘潛水:不願像寵物一樣活著,闖出「無障礙之路」 | 醫脈3分鐘
  • ...破解河南義海屹立青海15年的成功密碼 譜寫一曲撼人心魄的...
    讓我們一一破解河南義海屹立青海15年的成功密碼。一定要在這不毛之地闖出一片新天地這個橫跨豫青兩省的「義海故事」,要從義煤北露天礦和海西州綠草山礦務局的握手講起。本世紀初,義煤原北露天礦由於資源枯竭,實施政策性關井破產。
  • 青海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突破40例
    ,成為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10421例、青海省第40例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青海省紅十字會供圖  青海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安麗麗是青海大學崑崙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生,於2018年登記成為中國造血幹細胞青海省分庫志願者。  2020年8月,經中華骨髓庫系統檢索,安麗麗與一名血液病患者初篩配型成功。
  • 拉著股民陪葬,「豪賭」失敗的青海首富
    2017年10月2日,國慶長假的第二天,一架直升飛機降緩緩降落,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石羊鎮一條公路上,有一臺小車在此等候已久。在直升飛機螺旋槳巨大的轟鳴聲中,下來幾個人,其中有一個叫肖永明的男子,正是這輛直升飛機的主人。
  • 搞笑:動物園售票處突然闖出一隻黑色的什麼動物?猜一成語
    動物園售票處突然闖出一隻黑色的什麼動物?猜一成語---請您猜一腦筋急轉彎動物園裡有很多動物,偶爾跑出一兩頭動物也是有可能的。那麼,動物園售票處突然闖出什麼動物呢?而且還是黑色的。難道是大黑熊嗎?那可真是嚇死人。或者,是一條黑蛇嗎?
  • 青海冬蟲夏草市場調查
    以前,西寧冬蟲夏草交易集中地主要以勤奮巷為主,勤奮巷緊靠西寧火車站、西寧汽車站的一條小巷,以前依託區位優勢逐漸形成了西寧、青海乃至西北地區的冬蟲夏草集中地。勤奮巷反映著青海省冬蟲夏草的交易情況,但是隨著青海經濟近幾年來的快速發展,以前分布零星店鋪式的冬蟲夏草銷售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目前市場發展需求。另外,假冒偽劣冬蟲夏草充斥市場,使青海冬蟲夏草形象在外界大打折扣。
  • 中國(青海)無人機應用發展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安防展覽網 在線展會】為了進一步推廣無人機在警務中的應用,推動青海無人機應用發展,創新改革無人機相關技術,探討無人機應用發展前景和探索無人機在各個領域常態化應用的解決方案。   9月18日下午,由青海省公安廳指導,青海省公共安全技術防範協會無人機分會主辦的中國(青海)無人機應用發展高峰論壇在青海國際會展中心B館成功召開,青海省公共安全技術防範協會無人機分會會長陳瑞欽出席論壇。
  • 世界首個無角犛牛在青海培育成功
    星辰在線7月5日訊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西寧7月4日電(記者張蘊)近日,經過20餘年科研攻關和自主創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共同培育的世界上首個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在青海培育成功。
  • 訪青海五三六九生態牧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金錦偉
    半途而廢是永遠無法成功的,只有將初心刻在心中,將夢想付諸實踐,持之以恆,方可翅展凌霄,震驚四方。衝雲破霧 ,乘風破浪「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金錦偉克服重重艱難險阻,於2011年5月16日正式成立青海五三六九生態牧業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犛牛、羊優良育種培育及牲畜飼養項目的籌建等。
  • 巴西航空「大鯊魚」客機成功飛抵青海海拔最高機場
    青海機場有限公司 供圖圖為試飛途中,機長正在駕駛飛機。 孫睿 攝圖為機組人員進行合影。 孫睿 攝5月15日,塗有大鯊魚外形的巴西航空工業公司最新款E190-E2型客機成功飛抵青海省玉樹巴塘機場,標誌著該新型客機在青海海拔最高的高高原機場試飛成功。
  • 退耕還林 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退耕還林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盛夏,波峰浪谷的綠色延安,紅棗、蘋果、香梨碩果盈枝,側柏、刺槐、苜蓿滿目蒼翠。延安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實現了紅色聖地由黃到綠的歷史性轉變。2018年,延安繼續增林擴綠,把林地條件差、丘陵溝壑裸露的陡坡作為綠化的重點,大力實施生態恢復造林工程。延安市林業局局長付天平介紹說:「啃下這塊硬骨頭,延安增林擴綠就能成功。
  • 平安三村工程助力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以「寒地」山藥闖出致富...
    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在大會發言,向世界分享了平安精準扶貧之路的"三村工程"。  據盛瑞生介紹,2018年,平安啟動「三村建設工程」扶貧計劃,號召百萬平安人建設美好鄉村。用時兩年多,平安已經在全國21個省份已經落地"三村工程",累計提供產業扶貧資金265.96億元,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7036人,人均增收2500元。
  • 青海受傷雪豹來京手術成功 術後護理很關鍵
    青海受傷雪豹來京手術成功受傷雪豹。圖片來源:北京晨報近日,一則青海受傷雪豹需救援的消息在網絡傳開,眾網友都急切關心雪豹的情況。據悉,昨天凌晨2點30分許,受傷雪豹從千裡之外的青海省西寧市抵達北京派仕佳德動物醫院,中午12時許開始進行4個小時的手術。
  • 青海農部分牧民住「太陽房」用「沼氣灶」
    新華網西寧7月17日電(記者王大千)記者16日從青海省科技廳獲悉,青海高海拔地區太陽能建築一體化
  • 「一帶一路」中的青海文物展:民族融合的多彩文化
    展覽現場 李韻攝狼噬牛金牌飾 李韻攝舞蹈紋彩陶盆 李韻攝【新展大觀】提到青海,很多人會想到青海湖,而對青海的歷史,有一些人卻並不怎麼了解。神秘而美麗的青海,到底有著怎樣的過去呢?日前,首都博物館舉辦「山宗·水源·路之衝——『一帶一路』中的青海」文物展。
  • 青海:從瀕危物種保護看生態回報
    在新的時期,新的環境下,青海為瀕危野生動物創造了良好、安全的棲息環境。多年的保護,身居青海大地的瀕危野生物種種群不斷增加,尤其是以雪豹、湟魚、藏羚羊等明星級物種為代表。這些瀕危物種種群數量的增加,對維持我省生物多樣性,以及我省生態環境的回報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 絲綢之路為什麼要經過青海?途經高原路途坎坷,當時怎麼想的?
    但絲綢之路不止一條,而是有三條,分別為主幹道、草原道和青海道。相比之下,青海道途經高原最為坎坷,既然如此,為什麼會開發這樣一條絲綢之路呢? 一、青海道 從中國通往西域的道路,人們主要關注的是以下兩條道路,一條是由長安向西北出發,經過六盤山北部,途經固原、靖邊,經過河西走廊進入新疆,然後沿塔裡木盆地邊緣翻越蔥嶺,通往西域。